卷首
關燈
小
中
大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序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序說
靈峰蕅益大師自傳
【八不道人傳】
【附記】
靈峰始日大師私谥竊議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序
佛法無他。
谛而已矣。
諸佛說法。
常依二谛。
二谛卽三谛也。
卽四谛也。
卽一切谛也。
卽一谛也。
卽無谛也。
二谛如此。
諸谛亦然。
自心本具之法。
非思議所行境界。
皆不可說也。
然有因緣。
亦可得說。
以要言之。
無可說之谛。
無不可說之谛。
如是而已矣。
不見此則無教。
無教則行無由起。
理無由顯。
果無由尅。
如是而言說。
皆臆見也。
見此。
則為真實覺悟。
有教有行理果。
如是而言說。
皆妙法也。
自正像旣遠。
末世抑何言說之多哉。
或見谛未全則襍。
中者如摩尼處瓦礫。
不掩其光。
不中未免以一言誤天下萬世。
或見谛未精則執。
與之亦成一家言。
奪之則無同異中。
見同見異。
未免堕分河飲水之覆轍。
或見谛未神妙則迹。
抑揚建蕩。
總不能為人解粘去縛。
起必死沉疴。
金錍旣不在手。
言言與目以明。
言言增目之膜。
至其下者。
博而似襍。
實全無所中也。
戲論也。
僻而似專。
實非專家也。
鬬诤法也。
或蛇為龍。
襲取神妙。
非特迹而已也。
罔之徒也。
昔魔王害佛不得。
誓曰。
當于後世。
入佛法中。
破壞佛法。
佛曰。
自壞耳。
法可壞哉。
由是觀之。
下者不足論。
論其上。
若而人自利未入圓門。
利他安得無弊。
得失恒無端倪。
利害潛相倚伏。
欲裂大網。
令大地衆生鹹歸大處。
苟非其人。
道不虛行。
唯靈峰蕅益大師之以言教也。
徹悟心性全體。
複深入不思議願輪。
一切時一切處。
一切事中。
悲智雙運。
解行互融。
實無一法可得。
故無峻豎之門庭。
實無一法不通不僃。
故無隔垣之音響。
其發明三學。
一以全性起修。
全修在性為宗趣。
全性起修。
無實非權。
全修在性。
無權非實。
非實非權。
而權而實。
其獨契法身向上。
以一人開萬古欲絕之學。
得非以是欤。
嘗論之。
師之三學。
卽一大事也。
真律真教真禅。
适還吾心之律教禅。
适還先佛世尊之律教禅。
師未曾有一言也。
未曾有一言故無襍也。
律旣為真律。
教旣為真教。
則何同異。
何大小。
何律之不卽教卽禅。
教之不卽律卽禅乎。
禅旣為真禅。
則何分佛祖。
何有宗支。
何禅之不卽律卽教乎。
是故唯精故不執。
無非事事無礙法界。
無诤三昧也。
夫言不神妙。
以襍與執也。
不襍不執。
則不自立宗。
不自立宗。
則縱橫變化。
不可方物。
是以師之言。
盡脫窠臼。
頓起膏盲。
一歸于堂堂正正。
如唐虞三代之禮樂。
不竢幹戈而天下太平也。
識者謂末法以來。
建大法幢。
擊大法鼓。
其味醇平。
其道光明。
唯師一人而已。
師具開演二智。
作廣略二說。
一四句偈不為少。
汗牛充棟不為多。
諸疏外稾有七部。
今輯為全書。
以文為類。
原在稾外别行者。
亦以次收入。
按三藏。
凡高僧撰述。
悉入阿毗昙論藏。
而有二種。
專釋一經者。
曰釋論。
槩宗十二部經。
自成名句文者。
曰宗論。
今以釋論收靈峰諸疏。
而七部稾總以宗論收之。
合十大卷。
分三十八子卷。
嗚呼。
成時不肖。
老人在日。
不能實學不思議谛。
如醉轉屋。
今哲人雖逝。
遺書尚存。
敢不自淑。
以報師恩于萬一。
亦願凡遇是書者。
勿離文字而說解脫。
勿卽文字而忘真月。
但因是見谛。
則離卽雙超。
圓契自心則不襍。
圓收萬法則不執。
圓說圓泯則不迹。
千百世而後。
必有其人。
成時願先舍此身命以供之矣。
抑更有慮焉。
凡言之揣摹拟議而得者。
亦可揣摹拟議而得之。
若夫引商刻羽。
不涉思議。
非從真聞以起思修。
則若襍若執若迹之禍。
嘗伏于揣摹議拟之下而不覺。
成時願與天下萬世之遇是書者。
由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以階于笃行可也。
補傳後二日。
門人成時百拜撰。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序說(有小引) 成時輯老人七稾成。
通序大意。
越一日。
作序說。
其言别。
故不入序。
不屬科。
故不立例。
凡十五段。
達摩大師懲專逐名相之陋。
力為學者明宗。
而不立文字一語。
遂為昧宗者所執。
執之旣久。
由狂入癡。
故永明大師。
大開教眼。
以明宗鏡。
至寂音師。
且說文字禅。
紫柏大師。
寂音再來。
而憨山師。
直顔其全書曰。
《紫柏集》。
憨集最富未傳。
紫竹林颛愚師。
為憨大師獨契。
亦自顔其書為《紫竹林集》。
諸老懲無聞之禍。
救不立文字之弊心良苦矣。
竊恐此風旣盛。
凡沙門稍擅世譽者皆思以文相炫。
夫文盛道亦必衰。
試觀唐宋儒。
多以文字成名号稱作者。
深為宮牆之辱。
可使釋子複覆其轍乎。
故雖老人别顔七稾。
多自稱集。
今不敢以集行。
然亦不敢名為錄。
何故。
今之祖錄徧天壤矣。
老人每齒及則痛心泣血。
故亦不敢也。
昔陽明子在日。
有《傳習錄》。
附錄數冊行世。
公薨。
出文錄外集等。
後華亭新建諸公。
懼學者弗克盡讀也。
彚成全書以傳。
夫作者。
非有意行其言也。
閱歲月。
涉山川。
接人物。
幻成文勢。
不得不别。
其久也。
書不全。
道亦不彰。
言旣散。
傳必不盛。
聖君賢臣。
采藏天府。
皆無統緒可遵。
有會一者。
恐失其舊。
是故言之始。
不得不
谛而已矣。
諸佛說法。
常依二谛。
二谛卽三谛也。
卽四谛也。
卽一切谛也。
卽一谛也。
卽無谛也。
二谛如此。
諸谛亦然。
自心本具之法。
非思議所行境界。
皆不可說也。
然有因緣。
亦可得說。
以要言之。
無可說之谛。
無不可說之谛。
如是而已矣。
不見此則無教。
無教則行無由起。
理無由顯。
果無由尅。
如是而言說。
皆臆見也。
見此。
則為真實覺悟。
有教有行理果。
如是而言說。
皆妙法也。
自正像旣遠。
末世抑何言說之多哉。
或見谛未全則襍。
中者如摩尼處瓦礫。
不掩其光。
不中未免以一言誤天下萬世。
或見谛未精則執。
與之亦成一家言。
奪之則無同異中。
見同見異。
未免堕分河飲水之覆轍。
或見谛未神妙則迹。
抑揚建蕩。
總不能為人解粘去縛。
起必死沉疴。
金錍旣不在手。
言言與目以明。
言言增目之膜。
至其下者。
博而似襍。
實全無所中也。
戲論也。
僻而似專。
實非專家也。
鬬诤法也。
或蛇為龍。
襲取神妙。
非特迹而已也。
罔之徒也。
昔魔王害佛不得。
誓曰。
當于後世。
入佛法中。
破壞佛法。
佛曰。
自壞耳。
法可壞哉。
由是觀之。
下者不足論。
論其上。
若而人自利未入圓門。
利他安得無弊。
得失恒無端倪。
利害潛相倚伏。
欲裂大網。
令大地衆生鹹歸大處。
苟非其人。
道不虛行。
唯靈峰蕅益大師之以言教也。
徹悟心性全體。
複深入不思議願輪。
一切時一切處。
一切事中。
悲智雙運。
解行互融。
實無一法可得。
故無峻豎之門庭。
實無一法不通不僃。
故無隔垣之音響。
其發明三學。
一以全性起修。
全修在性為宗趣。
全性起修。
無實非權。
全修在性。
無權非實。
非實非權。
而權而實。
其獨契法身向上。
以一人開萬古欲絕之學。
得非以是欤。
嘗論之。
師之三學。
卽一大事也。
真律真教真禅。
适還吾心之律教禅。
适還先佛世尊之律教禅。
師未曾有一言也。
未曾有一言故無襍也。
律旣為真律。
教旣為真教。
則何同異。
何大小。
何律之不卽教卽禅。
教之不卽律卽禅乎。
禅旣為真禅。
則何分佛祖。
何有宗支。
何禅之不卽律卽教乎。
是故唯精故不執。
無非事事無礙法界。
無诤三昧也。
夫言不神妙。
以襍與執也。
不襍不執。
則不自立宗。
不自立宗。
則縱橫變化。
不可方物。
是以師之言。
盡脫窠臼。
頓起膏盲。
一歸于堂堂正正。
如唐虞三代之禮樂。
不竢幹戈而天下太平也。
識者謂末法以來。
建大法幢。
擊大法鼓。
其味醇平。
其道光明。
唯師一人而已。
師具開演二智。
作廣略二說。
一四句偈不為少。
汗牛充棟不為多。
諸疏外稾有七部。
今輯為全書。
以文為類。
原在稾外别行者。
亦以次收入。
按三藏。
凡高僧撰述。
悉入阿毗昙論藏。
而有二種。
專釋一經者。
曰釋論。
槩宗十二部經。
自成名句文者。
曰宗論。
今以釋論收靈峰諸疏。
而七部稾總以宗論收之。
合十大卷。
分三十八子卷。
嗚呼。
成時不肖。
老人在日。
不能實學不思議谛。
如醉轉屋。
今哲人雖逝。
遺書尚存。
敢不自淑。
以報師恩于萬一。
亦願凡遇是書者。
勿離文字而說解脫。
勿卽文字而忘真月。
但因是見谛。
則離卽雙超。
圓契自心則不襍。
圓收萬法則不執。
圓說圓泯則不迹。
千百世而後。
必有其人。
成時願先舍此身命以供之矣。
抑更有慮焉。
凡言之揣摹拟議而得者。
亦可揣摹拟議而得之。
若夫引商刻羽。
不涉思議。
非從真聞以起思修。
則若襍若執若迹之禍。
嘗伏于揣摹議拟之下而不覺。
成時願與天下萬世之遇是書者。
由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以階于笃行可也。
補傳後二日。
門人成時百拜撰。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序說(有小引) 成時輯老人七稾成。
通序大意。
越一日。
作序說。
其言别。
故不入序。
不屬科。
故不立例。
凡十五段。
達摩大師懲專逐名相之陋。
力為學者明宗。
而不立文字一語。
遂為昧宗者所執。
執之旣久。
由狂入癡。
故永明大師。
大開教眼。
以明宗鏡。
至寂音師。
且說文字禅。
紫柏大師。
寂音再來。
而憨山師。
直顔其全書曰。
《紫柏集》。
憨集最富未傳。
紫竹林颛愚師。
為憨大師獨契。
亦自顔其書為《紫竹林集》。
諸老懲無聞之禍。
救不立文字之弊心良苦矣。
竊恐此風旣盛。
凡沙門稍擅世譽者皆思以文相炫。
夫文盛道亦必衰。
試觀唐宋儒。
多以文字成名号稱作者。
深為宮牆之辱。
可使釋子複覆其轍乎。
故雖老人别顔七稾。
多自稱集。
今不敢以集行。
然亦不敢名為錄。
何故。
今之祖錄徧天壤矣。
老人每齒及則痛心泣血。
故亦不敢也。
昔陽明子在日。
有《傳習錄》。
附錄數冊行世。
公薨。
出文錄外集等。
後華亭新建諸公。
懼學者弗克盡讀也。
彚成全書以傳。
夫作者。
非有意行其言也。
閱歲月。
涉山川。
接人物。
幻成文勢。
不得不别。
其久也。
書不全。
道亦不彰。
言旣散。
傳必不盛。
聖君賢臣。
采藏天府。
皆無統緒可遵。
有會一者。
恐失其舊。
是故言之始。
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