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關燈
小
中
大
曰溝港。
二曰頻來。
三曰不還。
四曰應真。
又天下君王。
雖行政欲平。
亦責民租稅。
貪意不除。
今我為佛。
都使天下無複情欲。
得無為道。
我求道以來。
其劫無數。
每生有願。
願棄愛欲。
修沙門行。
無适無莫。
于天下人賢明君子。
聞佛經戒。
靡不奉行。
其不承者後皆有悔。
能制意志。
無複貪欲。
便斷生死憂哭之道。
不追相戀。
焉得離苦痛。
天下無常。
人如水泡。
一成一壞。
莫能自存。
佛問阿颰。
汝師以何教戒。
對曰師戒不得殺人殺牛。
不得盜金銀。
不淫師家及弟子婦。
不得飲酒。
年四十八。
乃得娶妻。
我師教人。
盡此八戒。
未知佛戒。
複何義也。
佛言。
樂聞者聽。
若族姓子來。
自陳說貪樂佛戒。
我随其能而授與戒。
欲居家修道者。
名曰清信士。
當持五戒。
一不好殺禽獸蠕動之類。
無所克傷以己。
況彼不加刀杖。
心念為仁。
口不及殺。
二不偷盜。
貪殆人财。
欺鬥秤尺。
如圭铢分。
不得侵人。
心存于義。
口不教取。
三不好欲淫。
犯人婦女。
不觀華色。
不聽好音樂。
心修禮禁。
言不失法。
四不妄語。
谮入人罪。
時而後言。
言必誠信。
心不漏慢。
口無毀譽。
五不飲酒。
縱情酗醟。
心不好嗜。
口無味嘗。
酒有三十六失。
勿以勸人。
是名為我清信士之戒也。
佛言。
我不呼人。
人自來。
請敬受戒轉敷教。
去惡就善。
天下賢智。
欲作沙門。
我每先問。
何緣覺悟。
夫為人子。
當以孝敬。
安養為務。
而欲為道。
當報父母。
父母聽許。
然後為說沙門之戒。
有二百五十。
終身清淨。
得無不能中道而廢。
失供養恩。
若人故請。
信意不轉。
堪奉法律。
爾乃與戒。
沙門之戒。
慈仁為本。
不得殘殺蠕動之類。
哀念人物。
逾于赤子。
亦不怨訟。
求直于人。
常念所生及師友恩。
精進求道。
欲度父母。
沙門不得貪欺妄取人财。
見諸寶貨。
當如糞土。
人與不受。
受者不留。
轉周窮乏。
常為人說不貪之德。
沙門不得有婦繼嗣。
防遠女人。
禁閉情态。
行見好色。
目不逆送。
老者比母。
次如姊妹。
若心不止。
當觀惡露以卻淫行。
行起生死。
皆由癡愛。
沙門不得妄言绮語谮入人罪。
見聞如實。
非義勿傳。
和解诤者。
兩說其善。
徐言惟正。
無宣人私。
沙門不得吟詠歌曲弄舞調戲及論倡優。
當勤精思溫故知新。
沙門所說。
言必法師。
其所不聞。
不得意造。
晨夜誦經。
不得謬誤。
精行道要。
以除衆穢。
為人說法。
思合義意。
沙門不得安卧好床。
衣不文彩。
食不著味。
不用金銀朱漆之器。
但應瓦鐵之缽。
沙門不得飲酒嗜肉思嘗氣味。
不得服藥酒及詣酒家。
沙門不得以諸華香塗身燒熏衣服。
思念持戒。
沙門不得買使奴婢借賃僮客。
或人進與。
一不得受。
沙門不得畜養六畜車輿騎乘快心恣意。
沙門不得儲貯米谷。
朝朝乞食。
不過七家。
一家不得。
乃到二家。
匝七家不得。
應但飲水。
沙門入聚。
當如鳥食。
飽而棄去。
不顧其餘。
若不得食。
心亦不恨。
沙門舍家。
止不懷安。
不慕好舍。
其唯山澤樹下而已。
沙門不得裨販求利思念此彼何貴何賤。
沙門不得田盧園圃墾殖苗稼思樂種作。
沙門不得論說樂地水香華。
一心惟道。
不應念餘。
沙門不得議道國邑墟。
聚好惡有所高下。
沙門不得評論同道基業田宅谷糧衣食彼有此無。
沙門不得卧談食語。
不得豫知國家政事治軍行師攻奪可否。
沙門不得說其衣服飲食精美及粗泉水好惡。
沙門不得說諸畜生形态好惡。
此愚人談。
非道法語。
沙門不得自稱解經說彼不通自伐作賢。
不當貢高。
沙門講法。
不得言我經利汝經礙。
我戒行淨汝戒行穢。
不得言我師明汝師不明。
佛經一統其歸無二。
壯志自抗。
不容毀譽。
不得言我世大姓汝種孤窭。
不得自說曾與某講已不如我。
沙門不得轉自相平某好床機被枕卧具某有弊疏不得照鏡摩須念著細滑。
不得觀長者鬥諸賤人及畜生鬥。
不得效以手拳相加。
不得摴蒱博奕觀效諸戲懈卧謀食。
不得念到某方某郡從彼還此計其道裡。
不得作男女醫及牛馬醫。
不得教人當吐下莫吐下。
不得習弄兵仗彈丸擲戲。
不得學相男女貧富貴賤有相無相。
及相六畜儀形之狀。
不得考占水旱災變歲之豐儉。
沙門不得仰觀曆數。
推步日月。
盈虛薄蝕。
星殒變見。
山崩地動。
歲中風雨一不得知沙門過日中不得食。
衣食粗疏。
心不以怨。
缽常[佩-一]左脅下。
其所行處。
不憂饑寒。
身常與缽俱。
如鳥有翅。
口不妄食。
六情常端。
恥志不升不恨身苦。
願在經戒目不眄色。
耳鼻口身所更好惡。
其心不動。
節食将身不饑不飽。
卧趣息體。
假寐不久。
抗志清邈。
恒在泥洹。
譬如孝子早喪父母。
哀号思慕。
無須臾忘。
斯我沙門。
守志行道。
坐即禅思。
興則諷詠。
寤寐精進。
匪遑戒行。
是為佛弟子。
佛告阿颰。
如此戒者。
有二百五十。
今粗說耳。
沙門攝意。
不使放逸。
閑居靜處。
去淫怒癡。
以趣智慧。
常用慈心。
愍傷天下。
捐棄眠卧貪欲之态。
一心信法。
不複疑惑。
乃得羅漢。
羅漢者為已應真。
譬如人居常貧負債治生。
獲利歸畢歡喜。
複有罪人久系獄中。
二曰頻來。
三曰不還。
四曰應真。
又天下君王。
雖行政欲平。
亦責民租稅。
貪意不除。
今我為佛。
都使天下無複情欲。
得無為道。
我求道以來。
其劫無數。
每生有願。
願棄愛欲。
修沙門行。
無适無莫。
于天下人賢明君子。
聞佛經戒。
靡不奉行。
其不承者後皆有悔。
能制意志。
無複貪欲。
便斷生死憂哭之道。
不追相戀。
焉得離苦痛。
天下無常。
人如水泡。
一成一壞。
莫能自存。
佛問阿颰。
汝師以何教戒。
對曰師戒不得殺人殺牛。
不得盜金銀。
不淫師家及弟子婦。
不得飲酒。
年四十八。
乃得娶妻。
我師教人。
盡此八戒。
未知佛戒。
複何義也。
佛言。
樂聞者聽。
若族姓子來。
自陳說貪樂佛戒。
我随其能而授與戒。
欲居家修道者。
名曰清信士。
當持五戒。
一不好殺禽獸蠕動之類。
無所克傷以己。
況彼不加刀杖。
心念為仁。
口不及殺。
二不偷盜。
貪殆人财。
欺鬥秤尺。
如圭铢分。
不得侵人。
心存于義。
口不教取。
三不好欲淫。
犯人婦女。
不觀華色。
不聽好音樂。
心修禮禁。
言不失法。
四不妄語。
谮入人罪。
時而後言。
言必誠信。
心不漏慢。
口無毀譽。
五不飲酒。
縱情酗醟。
心不好嗜。
口無味嘗。
酒有三十六失。
勿以勸人。
是名為我清信士之戒也。
佛言。
我不呼人。
人自來。
請敬受戒轉敷教。
去惡就善。
天下賢智。
欲作沙門。
我每先問。
何緣覺悟。
夫為人子。
當以孝敬。
安養為務。
而欲為道。
當報父母。
父母聽許。
然後為說沙門之戒。
有二百五十。
終身清淨。
得無不能中道而廢。
失供養恩。
若人故請。
信意不轉。
堪奉法律。
爾乃與戒。
沙門之戒。
慈仁為本。
不得殘殺蠕動之類。
哀念人物。
逾于赤子。
亦不怨訟。
求直于人。
常念所生及師友恩。
精進求道。
欲度父母。
沙門不得貪欺妄取人财。
見諸寶貨。
當如糞土。
人與不受。
受者不留。
轉周窮乏。
常為人說不貪之德。
沙門不得有婦繼嗣。
防遠女人。
禁閉情态。
行見好色。
目不逆送。
老者比母。
次如姊妹。
若心不止。
當觀惡露以卻淫行。
行起生死。
皆由癡愛。
沙門不得妄言绮語谮入人罪。
見聞如實。
非義勿傳。
和解诤者。
兩說其善。
徐言惟正。
無宣人私。
沙門不得吟詠歌曲弄舞調戲及論倡優。
當勤精思溫故知新。
沙門所說。
言必法師。
其所不聞。
不得意造。
晨夜誦經。
不得謬誤。
精行道要。
以除衆穢。
為人說法。
思合義意。
沙門不得安卧好床。
衣不文彩。
食不著味。
不用金銀朱漆之器。
但應瓦鐵之缽。
沙門不得飲酒嗜肉思嘗氣味。
不得服藥酒及詣酒家。
沙門不得以諸華香塗身燒熏衣服。
思念持戒。
沙門不得買使奴婢借賃僮客。
或人進與。
一不得受。
沙門不得畜養六畜車輿騎乘快心恣意。
沙門不得儲貯米谷。
朝朝乞食。
不過七家。
一家不得。
乃到二家。
匝七家不得。
應但飲水。
沙門入聚。
當如鳥食。
飽而棄去。
不顧其餘。
若不得食。
心亦不恨。
沙門舍家。
止不懷安。
不慕好舍。
其唯山澤樹下而已。
沙門不得裨販求利思念此彼何貴何賤。
沙門不得田盧園圃墾殖苗稼思樂種作。
沙門不得論說樂地水香華。
一心惟道。
不應念餘。
沙門不得議道國邑墟。
聚好惡有所高下。
沙門不得評論同道基業田宅谷糧衣食彼有此無。
沙門不得卧談食語。
不得豫知國家政事治軍行師攻奪可否。
沙門不得說其衣服飲食精美及粗泉水好惡。
沙門不得說諸畜生形态好惡。
此愚人談。
非道法語。
沙門不得自稱解經說彼不通自伐作賢。
不當貢高。
沙門講法。
不得言我經利汝經礙。
我戒行淨汝戒行穢。
不得言我師明汝師不明。
佛經一統其歸無二。
壯志自抗。
不容毀譽。
不得言我世大姓汝種孤窭。
不得自說曾與某講已不如我。
沙門不得轉自相平某好床機被枕卧具某有弊疏不得照鏡摩須念著細滑。
不得觀長者鬥諸賤人及畜生鬥。
不得效以手拳相加。
不得摴蒱博奕觀效諸戲懈卧謀食。
不得念到某方某郡從彼還此計其道裡。
不得作男女醫及牛馬醫。
不得教人當吐下莫吐下。
不得習弄兵仗彈丸擲戲。
不得學相男女貧富貴賤有相無相。
及相六畜儀形之狀。
不得考占水旱災變歲之豐儉。
沙門不得仰觀曆數。
推步日月。
盈虛薄蝕。
星殒變見。
山崩地動。
歲中風雨一不得知沙門過日中不得食。
衣食粗疏。
心不以怨。
缽常[佩-一]左脅下。
其所行處。
不憂饑寒。
身常與缽俱。
如鳥有翅。
口不妄食。
六情常端。
恥志不升不恨身苦。
願在經戒目不眄色。
耳鼻口身所更好惡。
其心不動。
節食将身不饑不飽。
卧趣息體。
假寐不久。
抗志清邈。
恒在泥洹。
譬如孝子早喪父母。
哀号思慕。
無須臾忘。
斯我沙門。
守志行道。
坐即禅思。
興則諷詠。
寤寐精進。
匪遑戒行。
是為佛弟子。
佛告阿颰。
如此戒者。
有二百五十。
今粗說耳。
沙門攝意。
不使放逸。
閑居靜處。
去淫怒癡。
以趣智慧。
常用慈心。
愍傷天下。
捐棄眠卧貪欲之态。
一心信法。
不複疑惑。
乃得羅漢。
羅漢者為已應真。
譬如人居常貧負債治生。
獲利歸畢歡喜。
複有罪人久系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