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名僧輯略

關燈
明雲栖寺比丘 祩宏輯 楚石琦禅師 行實 師諱梵琦。

    楚石其字也。

    甯波府象山縣人。

    姓朱氏。

    年九歲。

    授經于讷翁谟公。

    十六剃染。

    閱楞嚴經有省。

    随元叟端公入京。

    聞西樓鼓聲。

    汗如雨下。

    因偈曰。

    捉得紅爐一點雪。

    卻是黃河六月冰。

    見元叟。

    元叟許可。

    會報恩虛席以待。

    師勉赴。

    而築室西齋。

    為終焉之計。

    師形軀短小。

    而神觀精朗。

    舉揚正法。

    無愧妙喜。

    世壽七十五。

    僧臘六十三。

    有六會語錄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參。

    善哉三下闆。

    知識盡來參。

    既善知時節。

    吾今不再三。

    諸仁者。

    一舉更不再舉。

    今已再舉。

    一聞更不再聞。

    今已再聞。

    頭頭上明。

    物物上了。

    如理如事。

    亘古亘今。

    不是涅槃心。

    亦非正法眼。

    恁麼恁麼。

    三世諸佛隻言自知。

    不恁麼不恁麼。

    六代祖師無啟口處。

    設使言前薦得。

    猶為滞殼迷封。

    假饒句下精通。

    未免觸迷狂見。

    今紅爐上拾得一點雪。

    枯木上糁些子花。

    與你諸人赴個時節。

    殘燈随臘盡。

    爆竹送春來。

    複舉盤山雲。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慈明雲。

    向上一路。

    千聖不然。

    妙喜雲。

    向上一路。

    熱碗鳴聲。

    師雲。

    三大老盡力道。

    隻發明得向下一路。

    若是向上一路。

    驢年未夢見在。

     普說 上堂。

    舉僧問幹峰。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未審路頭在什麼處。

    峰以拄杖畫一畫。

    雲在這裡。

    師雲。

    白雲萬裡。

    僧舉前話問雲門。

    門雲。

    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築著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盆傾。

    師雲。

    白雲萬裡。

    忽有人出來。

    問天甯與麼批判。

    還惬得二大老意麼。

    向他道白雲萬裡。

    呵呵呵。

    啰啰哩。

    啰啰哩。

    啰啰哩。

    刹刹塵塵知幾幾。

    十字街頭石敢當。

    忽然吸竭滄溟水。

    你輩茄子瓠子那裡知得。

    拍禅床便起。

     當晚小參。

    僧問諸佛不出世。

    祖師不西來。

    佛法遍天下。

    談玄口不開。

    既是佛法遍天下。

    為什麼談玄口不開。

    師雲。

    南鬥七。

    北鬥八。

    進雲。

    未審此理如何。

    師雲。

    去去西天路。

    迢迢十萬餘。

    乃雲。

    人天衆前激揚此事。

    也須是本分衲僧始得。

    若非本分衲僧。

    未免遭人怪笑。

    隻如适來禅客立個問頭。

    恁麼答他。

    卻理會不得。

    再舉一遍。

    既是佛法遍天下。

    為什麼談玄口不開。

    檐聲未斷前宵雨。

    電影還連後夜雷。

     結夏小參。

    僧問如何是山裡禅。

    師雲。

    胡孫上樹尾連颠。

    進雲。

    如何是城裡禅。

    師雲。

    十字街頭一片磚。

    進雲。

    如何是村裡禅。

    師雲。

    扶桑人種陝西田。

    進雲。

    謝師答話。

    師雲。

    蒼天蒼天。

    乃雲。

    衣食養壽命。

    一日不可無。

    糞埽敵寒暑。

    粗粝療形枯。

    昨日三春。

    今朝九夏。

    何不趁色身強健時。

    撥教生死路頭明白。

    要去便去。

    要住便住。

    誰障得你。

    誰礙得你。

    豈不俊哉。

    豈不快哉。

    且道生死路頭作麼生撥。

    空手把鋤頭。

    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若不會。

    與你下個注腳。

    空手把鋤頭。

    驟馬上高樓。

    步行騎水牛。

    鬧處冷湫湫。

    人從橋上過。

    飯蘿頭受餓。

    橋流水不流。

    撥火覓浮漚。

    時不待人。

    參。

    複舉圓覺經雲。

    居一切時。

    不起妄念。

    于諸妄心。

    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

    不辨真實。

    師雲。

    若然。

    道有也得。

    道無也得。

    向上也得。

    向下也得。

    得也得。

    不得也得。

    數片白雲籠古寺。

    一條綠水繞青山。

     示衆 師雲。

    一朝村院主。

    萬劫出頭難。

    大難大難。

    若是個漢。

    佛語祖語不教蘊在胸襟。

    掉向他方世界。

    何況世間淺近之學。

    便誦得四韋陀典。

    但增妄想。

    堪作甚麼。

    食人涎吐。

    未有了日。

    不如無事好。

    見我道無事。

    便作無事會又争得。

    若要真個無事。

    須下死工夫。

    大死一回。

    死中得活。

    便能超毗盧。

    越釋迦。

    百匝千重。

    七通八達。

    祖師巴鼻。

    向上宗乘。

    盡與埽除。

    不勞拈出。

    雲門雲。

    我今日共你說葛藤。

    屎灰屎火。

    泥豬疥狗。

    不識好惡。

    屎坑裡作活計。

    汝若跳出屎坑。

    卻來山僧手裡吃棒。

     示衆。

    看這般時節。

    有志學道兄弟那裡放包。

    從上來建立門庭為什麼事。

    可但為你幾鄉親法眷。

    圖口腹。

    恣無明。

    成群作隊。

    造地獄業。

    佛法禅道推向一邊。

    争知業報卒亸避不得。

    刀山劍樹。

    镬湯爐炭。

    無人替代渠。

    如今大方叢林。

    兵變以來。

    南北東西。

    萬中無一。

    因什麼如此。

    蓋是惡貫滿。

    業果熟。

    自作自受。

    更教誰承當。

    祖師勸你出家。

    終不但為衣食名利抛鄉别井也。

    隻為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尋師訪友。

    切切究明。

    噴地一發。

    成佛作祖去。

    報父母深恩去。

    度脫天下人去。

    既不如此。

    因何出家。

    冷地思量。

    古風大好。

    饑則乞食。

    寒則補衣。

    日中一餐。

    樹下一宿。

    旅泊三界。

    示一往還。

    永斷無明。

    方成佛道。

    豈不見無業國師示衆雲。

    古人得意之後。

    茅茨石室。

    折腳铛裡煮飯吃過三二十年。

    名利不幹懷。

    财寶不為念。

    大忘人世。

    隐迹岩叢。

    君王命而不來。

    諸侯請而不赴。

    豈同吾輩貪名愛利。

    汩沒世塗。

    如短販人。

    有少希求。

    而忘大果。

    與麼指示。

    可煞分明。

    作福不如避罪。

    多虛不如少實。

    在此衣線下一道圓光。

    阿誰無分。

    莫教失卻人身。

    隻要你直下構取。

    便與佛祖齊肩。

    若道山僧妄語。

    甘入拔舌地獄。

     示衆。

    教中有六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天。

    念施。

    衲僧門下念個什麼。

    若道念佛。

    念著佛字。

    漱口三日。

    不可是念佛也。

    若道念法。

    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不可是念法也。

    清淨行者。

    不入涅槃。

    破戒比丘。

    不入地獄。

    不可是念僧也。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不可是念戒也。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不可是念天也。

    施者受者。

    并所施物。

    三輪空寂。

    俱不可得。

    不可是念施也。

    莫是無念麼。

    才無念便是有念。

    避溺投火。

    轉見病深。

    直饒獨脫無依。

    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

    欲得會麼。

    千年無影樹。

    今時沒底靴。

     舉雲門一日拈拄杖雲。

    凡夫實謂之有。

    二乘析謂之無。

    緣覺謂之幻有。

    菩薩當體即空。

    衲僧見拄杖但喚作拄杖。

    行但行。

    坐但坐。

    總不得動著。

    妙喜雲。

    我不似雲門老人。

    将虛空剜窟籠。

    蓦拈拄杖雲。

    拄杖子不屬有。

    不屬無。

    不屬幻有。

    不屬即空。

    卓一下雲。

    凡夫二乘緣覺菩薩盡向這裡各随根性悉受用。

    惟于衲僧分上為害為冤。

    要行不得行。

    要坐不得坐。

    進一步則被拄杖子迷卻路頭。

    退一步則被拄杖子穿卻鼻孔。

    隻今莫有不甘底麼。

    試出來與拄杖子相見。

    如無。

    來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凡夫不合起有見。

    二乘不合起無見。

    緣覺不合起幻有見。

    菩薩不合起當體即空見。

    不可放過。

    雲門老漢貪觀白浪。

    失卻手桡累天下衲僧總落拄杖圈缋。

    放過不可。

    好與一坑埋卻。

     舉昔有一婆子施财。

    請趙州和尚轉大藏經。

    趙州下禅床繞一匝雲。

    轉藏已畢。

    人回似婆子。

    婆子雲。

    比來請轉一藏。

    如何和尚隻轉半藏。

    妙喜雲。

    衆中商量道。

    如何是那半藏。

    或雲再繞一匝。

    或彈指一下。

    或咳嗽一聲。

    或喝一喝。

    或拍一拍。

    恁麼見解。

    隻是不識羞。

    若是那半藏。

    莫道趙州更繞一匝。

    直饒百千萬億匝。

    于婆子分上隻得半藏。

    設使更繞須彌山百千萬億匝。

    于婆子分上亦隻得半藏。

    假饒天下老和尚亦如是繞百千萬億匝。

    于婆子分上也隻得半藏。

    設使山河大地。

    森羅萬象。

    若草若木。

    各具廣長舌相。

    異口同音。

    從今日轉到盡未來際。

    于婆子分上亦隻得半藏。

    諸人要識婆子麼。

    良久雲。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師雲。

    這婆子謂趙州隻轉半藏。

    弄假像真。

    當時隻消道何不向未繞禅床時會取。

     舉德山小參示衆雲。

    老僧今夜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時有僧出禮拜。

    德山便打。

    僧雲。

    某甲話也未問。

    為什麼打某甲。

    山雲。

    你是甚處人。

    僧雲。

    新羅人。

    山雲。

    未跨船舷。

    好與三十棒。

    法眼雲。

    大小德山話作兩橛。

    圓明雲。

    大小德山龍頭蛇尾。

    雪窦雲。

    德山握阃外之威權。

    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要識新羅僧。

    隻是撞著露柱底瞎漢。

     塗毒鼓未擊。

    早是鴨聞雷。

    漫天網未收。

    躍鱗沖浪來。

    德山老。

    德山老。

    正令當行非草草。

    法眼重加矢上尖。

    圓明更向聲前掃。

    千古流芳雪窦師。

    長劍在手親提持。

     舉德山挾複子到沩山。

    上法堂。

    從東過西。

    從西過東。

    沩山默坐不顧。

    德山雲。

    無無。

    便下去。

    複雲。

    也不得草草。

    遂具威儀見沩山。

    提起坐具雲。

    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

    德山便喝。

    當時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至晚問首座。

    适來新到在什麼處。

    首座雲。

    當時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雲。

    還識此子麼。

    已後向孤峰項上蟠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

     作家相見。

    無背無面。

    眼似流星。

    機如閃電。

    提起坐具。

    略露鋒铓。

    拟取拂子。

    聊乘快便。

    已後孤峰結草庵。

    牛頭向北馬頭南。

     開示 既稱長老。

    出世為人。

    喻如金錍刮眼膜。

    非是小事。

    若傷鋒犯手。

    未免破睛。

    危乎險哉。

    間不容發。

    豈可恣蒙袋。

    掉三寸舌。

    脫空瞞人。

    你看他挾山初住京口寺。

    已有發明。

    到垂手處。

    不無滲漏。

    後往華亭見船子。

    及船子向他道。

    離鈎三寸。

    子何不道。

    道不得。

    劈口一桡。

    竿頭絲線從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始大徹。

    所以道參禅須是悟始得。

    悟了須是見人始得。

    若不見人。

    隻成杜撰禅和。

    說拍盲禅。

    到處教壞人家兒女去也。

    第一本領要端正。

    履踐須明白。

    院子大小正當置之度外。

    臨濟下風穴首山何嘗聚三百五百衆來。

    至今道行天下。

    所謂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也。

     又雲兄弟開口便道我是禅和。

    及問他如何是禅。

    便東觑西觑。

    口如扁擔相似。

    苦哉屈哉。

    吃著佛祖飯。

    不去理會本分事。

    争持文言俗句。

    高聲大語。

    略無忌憚。

    全不識羞。

    有般底不去蒲團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冷地裡學客舂。

    指望求福。

    忏除業障。

    與道太遠在○凝心斂念。

    攝事歸空。

    念想才生。

    即便遏捺。

    如此見解。

    即是落空亡的外道。

    魂不返的死人。

    又有妄認能嗔能喜能見能聞。

    認得明白了。

    便是一生參學事畢。

    我且問你。

    無常到時。

    燒作一堆灰。

    這能嗔能喜能見能聞的什麼處去也。

    恁麼參的。

    是藥汞銀禅。

    此銀非真。

    一煅便流。

    因問你尋常參個什麼。

    答道有教參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又教我隻如此會。

    今日方知不是。

    就和尚請個話頭。

    我道古人公案有什麼不是。

    汝眼本正。

    因師故邪。

    累請不已。

     淨土詩(略舉十首) 有個彌陀在自心。

    才生一念隔千岑。

    于中豈待回光照直下翻為向外尋。

    綠水青山皆妙體。

    黃莺紫燕總玄音。

    凡夫隻為貪嗔重。

    不覺身栖寶樹林。

     遙指家鄉落日邊。

    一條歸路直如弦。

    空中韻奏般般樂。

    水上花開朵朵蓮。

    雜樹枝莖成百寶。

    群居服食勝諸天。

    吾師有願當垂接。

    不枉翹勤五十年。

     一朵蓮含一聖胎。

    一生功就一花開。

    稱身璎珞随心現。

    盈器酥酡逐念來。

    金殿有光吞日月。

    玉樓無地著塵埃。

    法王為我談真谛。

    直得虛空笑滿腮。

     将參法會禮金仙。

    漸逐香風出寶蓮。

    紅肉髻光流不盡。

    紫金身相照無邊。

    重重樹網垂平地。

    一一華台接遠天。

    諸佛界中希有事。

    了如明鏡現吾前。

     一寸光陰一寸金。

    勸君念佛早回心。

    直饒鳳閣龍栖貴。

    難免雞皮鶴發侵。

    鼎内香煙初未散。

    空中法駕已遙臨。

    塵塵刹刹雖清淨。

    獨有彌陀願力深。

     金作層樓玉作台。

    琉璃田地絕纖埃。

    惟心淨土無高下。

    自性彌陀不去來。

    紅日初非天外沒。

    白蓮隻在意根栽。

    衆生障重須存想。

    想極情亡眼豁開。

     莫将胎獄比華池。

    早向池中占一枝。

    卻坐寶華成佛子。

    何煩慈母浴嬰兒。

    口餐法喜真肴馔。

    心得明門妙總特。

    般若台前定回日。

    令人長憶雁門師。

     多言極樂向西尋。

    究竟不離清淨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

    日光穿樹盡黃金。

    事如夢幻雖非實。

    理到圓常卻甚深。

    八萬四千真相好。

    請君危坐扣靈襟。

     須摩提國贊何窮。

    不與他方佛境同。

    百味酸甜長滿缽。

    一身輕健任遊空。

    初心便獲無生忍。

    具縛能教宿命通。

    今古往生留傳記。

    盡塵沙界扇慈風。

     念極心開見佛時。

    自然身到碧蓮池。

    火輪罪淨千千劫。

    琪樹光分萬萬枝。

    善友深談終不厭。

    靈禽妙語實難思。

    功成果滿須臾事。

    尚謂奔流閃電遲。

     祩宏曰。

    本朝第一流宗師。

    無尚于楚石矣。

    築石室。

    扁曰西齋。

    有西齋淨土詩一卷行世。

    今止錄十首以見大意。

    彼自号禅人而淺視淨土者。

    可以深長思矣。

     毒峰善禅師 上堂 諸大德。

    既來這裡相從貧道參禅。

    究明生死。

    須依貧道家風行持。

    他後決不相賺。

    各各俱要屏息身心諸緣。

    一心向道。

    追複百丈以前釋迦老子所行頭陀之行。

    是謂家風。

    此之苦行頭陀。

    經中具載。

    請自檢看。

    然雖今人難比古人。

    且請于中行得一半。

    庶亦得瞻頭陀苦行之少分矣。

    不可似今時學者。

    全不問著。

    甘作無慚愧人。

    佛法驢年會得。

    隻如世尊當時。

    饑則領衆持缽入城乞食。

    歸則各處岩穴之間。

    後來趙州谂和尚三十年不開口。

    告人不雜用心。

    匾擔山和尚唯餐象栗過日。

    丹霞然和尚一生隻個布裘。

    更看芙蓉楷和尚。

    不發疏簿。

    不請化主。

    一生唯事淡泊。

    此諸尊宿。

    俱是行頭陀苦行家風。

    所以一個個魁壘秀出于當時。

    而千古之下為世所尊上。

    諸大德。

    若依此苦行。

    而行持久之。

    不移不易。

    則僧問如何是佛。

    雲門道幹屎橛。

    管取呵呵大笑。

    嘗有僧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答曰。

    前江潮急魚行澀。

    後嶺松高鳥泊難。

    下座。

     上堂。

    僧問昔高峰和尚示衆雲。

    海底泥牛銜月走。

    岩前石虎抱兒眠。

    鐵蛇鑽入金剛眼。

    昆侖騎象鹭絲牽。

    此四句内。

    有一句能殺能活。

    能縱能奪。

    若人點檢得出。

    許你一生參學事畢。

    不知是那一句。

    師雲。

    待你悟即向你道。

    會麼。

    僧雲不會。

    師雲。

    不見道你有主杖子。

    我與你主杖子。

    你無主杖子。

    我奪卻你主杖子。

    下座。

     開示五羊深禅人 若了自心本來是佛者。

    一切惟假名。

    況複諸三有。

    傥爾于斯直下不能領略。

    别無方便。

    但将吾所付之念佛公案。

    用心提撕。

    單單參究。

    以期徹悟。

    精進不懈。

    勇猛無怯。

    務要讨個明白而後已。

    欲上參時。

    先須拌舍世間恩愛利名等事。

    使身心灑落。

    虛融淡泊。

    切切以了生死大事為己重任。

    抖擻精神。

    看這念佛底是誰。

    要在這誰字上著到。

    深下疑情。

    疑這念佛底是誰。

    故謂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良哉言也。

    你若才有切切之心。

    疑情重也。

    話頭自然現前。

    綿綿密密。

    淨念相繼。

    凝定身心。

    回光返照。

    執而持之。

    勿令間斷。

    一念不生。

    前後際斷。

    目前空牢牢地。

    胸中虛碧碧地。

    澄澄湛湛。

    卓卓巍巍。

    到此喚作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正好再見真善知識。

    掃除悟迹。

    别立生涯。

    不受天下老和尚舌頭颟。

    然後水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