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亦無法
偈已。
踴身虛空。
現十八變。
化火光三昧。
自焚其軀。
彌遮迦與八千比丘同收舍利。
于班茶山中起塔供養。
即莊王朝也。
第六祖彌遮迦尊者 中印土人也。
既傳法已。
遊化至北天竺國。
見雉堞之上。
有金色祥雲。
歎曰。
茲大乘氣也。
必誕奇人。
為吾法嗣。
乃入城。
于阛阓。
聞有一人手持酒器。
逆而問曰。
師阿方而來。
欲往何處。
師曰。
從心而來。
欲往無處。
曰。
識我手中物否。
師曰。
此是觸器而負淨者。
曰。
師識我否。
師曰。
我即不識。
識即非我。
又謂曰。
汝試自稱名氏。
吾當後示本因。
彼人說偈曰。
我從無量劫 至于生此國 本姓頗羅堕 名字婆須密 師雲。
我師提多迦說。
世尊昔遊北印土。
語阿難曰。
此國中。
吾滅後三百年。
有一聖人。
姓頗羅堕。
名婆須蜜。
而于祖師。
次當第七。
世尊記汝。
汝應出家。
彼乃置器禮師而言曰。
我思往劫。
常作檀那。
獻一如來寶座。
佛記我雲。
于賢劫釋迦法中。
宣傳正法。
今符師說。
願加度脫。
師即披剃受具。
遂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密付迦葉。
如是展轉以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善護持。
傳化将來。
勿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無心無可得 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偈已。
入師子奮迅三昧。
踴身虛空。
化火光三昧。
周焚其身。
婆須蜜收舍利起塔。
即襄王朝也。
第七祖婆須蜜尊者 北天竺國人也。
姓頗羅堕。
常執酒器。
遊行裡闾。
遇彌遮迦尊者。
宣如來往志。
自省前緣。
投器出家。
授法行化。
至迦摩國。
于法座前。
忽有一智者自稱。
我名佛陀難提。
與師論義。
師曰。
仁者。
論即不義。
義即不論。
若拟論義。
終非義論。
難提知師義勝。
心即欽伏。
曰。
冀師大慈。
賜垂攝受。
尊者遂與剃度受具。
複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囑累迦葉。
次第傳授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無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偈已。
入慈心三昧。
經于七日。
人天俱來作禮。
而說偈曰。
賢劫衆聖祖 而當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請為宣佛地 尊者從三昧起。
而說偈曰。
我所得法 而非有故 若識佛地 離有無故 說此偈已。
還入三昧示寂。
佛陀難提即就本座起寶塔。
以閟全身。
即定王朝也。
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迦摩羅國人也。
姓瞿昙氏。
頂有肉髻。
辯博無礙。
遇婆須蜜尊者。
出家授教。
既而行化至提伽國毗舍羅家。
見舍上有白光。
師曰。
此家當有聖人。
言訖。
長者出緻禮。
問。
何所須。
尊者曰。
汝之一子。
名伏馱蜜多者。
年已五十。
口未曾言。
足未曾屐。
當紹法寶。
可令出家。
父母感尊者慈攝。
既而隻諾。
伏馱聞之。
遽起設禮。
而說偈曰。
父母非我親 誰是最親者 諸佛非我道 誰是最道者 尊者以偈答曰。
汝言與心親 父母非可比 汝行與道合 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 欲識汝本心 非合亦非離 伏馱蜜多聞師妙偈。
即請出家。
尊者即為度脫受具。
乃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傳付迦葉。
展轉以至于吾。
吾今囑累于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勿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虛空無内外 心法亦如是 若了虛空界 是達真如理 伏馱蜜多承師付囑。
說偈贊曰。
我師諸祖中 當繼第八位 法化衆無量 悉獲阿羅漢 爾時。
尊者即現神通。
而趣圓寂。
就本座起塔。
以奉全身。
即景王朝也。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
踴身虛空。
現十八變。
化火光三昧。
自焚其軀。
彌遮迦與八千比丘同收舍利。
于班茶山中起塔供養。
即莊王朝也。
第六祖彌遮迦尊者 中印土人也。
既傳法已。
遊化至北天竺國。
見雉堞之上。
有金色祥雲。
歎曰。
茲大乘氣也。
必誕奇人。
為吾法嗣。
乃入城。
于阛阓。
聞有一人手持酒器。
逆而問曰。
師阿方而來。
欲往何處。
師曰。
從心而來。
欲往無處。
曰。
識我手中物否。
師曰。
此是觸器而負淨者。
曰。
師識我否。
師曰。
我即不識。
識即非我。
又謂曰。
汝試自稱名氏。
吾當後示本因。
彼人說偈曰。
我從無量劫 至于生此國 本姓頗羅堕 名字婆須密 師雲。
我師提多迦說。
世尊昔遊北印土。
語阿難曰。
此國中。
吾滅後三百年。
有一聖人。
姓頗羅堕。
名婆須蜜。
而于祖師。
次當第七。
世尊記汝。
汝應出家。
彼乃置器禮師而言曰。
我思往劫。
常作檀那。
獻一如來寶座。
佛記我雲。
于賢劫釋迦法中。
宣傳正法。
今符師說。
願加度脫。
師即披剃受具。
遂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密付迦葉。
如是展轉以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善護持。
傳化将來。
勿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無心無可得 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偈已。
入師子奮迅三昧。
踴身虛空。
化火光三昧。
周焚其身。
婆須蜜收舍利起塔。
即襄王朝也。
第七祖婆須蜜尊者 北天竺國人也。
姓頗羅堕。
常執酒器。
遊行裡闾。
遇彌遮迦尊者。
宣如來往志。
自省前緣。
投器出家。
授法行化。
至迦摩國。
于法座前。
忽有一智者自稱。
我名佛陀難提。
與師論義。
師曰。
仁者。
論即不義。
義即不論。
若拟論義。
終非義論。
難提知師義勝。
心即欽伏。
曰。
冀師大慈。
賜垂攝受。
尊者遂與剃度受具。
複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囑累迦葉。
次第傳授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無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偈已。
入慈心三昧。
經于七日。
人天俱來作禮。
而說偈曰。
賢劫衆聖祖 而當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請為宣佛地 尊者從三昧起。
而說偈曰。
我所得法 而非有故 若識佛地 離有無故 說此偈已。
還入三昧示寂。
佛陀難提即就本座起寶塔。
以閟全身。
即定王朝也。
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迦摩羅國人也。
姓瞿昙氏。
頂有肉髻。
辯博無礙。
遇婆須蜜尊者。
出家授教。
既而行化至提伽國毗舍羅家。
見舍上有白光。
師曰。
此家當有聖人。
言訖。
長者出緻禮。
問。
何所須。
尊者曰。
汝之一子。
名伏馱蜜多者。
年已五十。
口未曾言。
足未曾屐。
當紹法寶。
可令出家。
父母感尊者慈攝。
既而隻諾。
伏馱聞之。
遽起設禮。
而說偈曰。
父母非我親 誰是最親者 諸佛非我道 誰是最道者 尊者以偈答曰。
汝言與心親 父母非可比 汝行與道合 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 欲識汝本心 非合亦非離 伏馱蜜多聞師妙偈。
即請出家。
尊者即為度脫受具。
乃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傳付迦葉。
展轉以至于吾。
吾今囑累于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勿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虛空無内外 心法亦如是 若了虛空界 是達真如理 伏馱蜜多承師付囑。
說偈贊曰。
我師諸祖中 當繼第八位 法化衆無量 悉獲阿羅漢 爾時。
尊者即現神通。
而趣圓寂。
就本座起塔。
以奉全身。
即景王朝也。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