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尼拘陀梵志經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诏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
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和合。
于一日中。
飯食事訖。
出王舍城。
詣迦蘭陀竹林精舍佛世尊所。
瞻禮親近。
是時長者。
其出未久。
作是思惟。
今日已過清旦。
佛及苾刍各處自房。
宜應且止。
勿詣佛所瞻禮親近。
我今當往尼拘陀梵志聚集之所。
時彼梵志。
在烏昙末梨園中。
與諸梵志圍繞而住。
高舉其聲。
發諸言論。
所謂王論戰論盜賊之論。
衣論食論婦女之論。
酒論邪論繁雜之論。
如是乃至海等相論。
此等言論。
皆悉系著世間之心。
是時尼拘陀梵志。
遙見和合長者自外而來。
即告衆言。
止止汝等。
宜各低小其聲。
此所來者。
是沙門瞿昙聲聞弟子。
為大長者。
處王舍城。
名曰和合。
此人本性少語。
其所傳受。
亦複寂靜。
是故汝等。
小聲言論。
彼既知已。
乃可斯來。
時梵志衆。
聞是語已。
鹹各默然。
爾時和合長者。
來詣尼拘陀梵志所。
到彼會已。
時尼拘陀。
相與承迎。
歡喜言論。
彼言論已。
各坐一面。
時和合長者。
白尼拘陀梵志言。
汝此衆會。
有所别異。
向聞汝等。
高舉其聲。
發諸言論。
所謂王論戰論。
如是乃至海等相論。
此等言論。
皆悉系著世間之心。
有異于我世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佛世尊者。
于曠野中。
随自所樂。
坐卧居止。
遠離愦鬧。
絕于人迹。
寂守是相。
身住一處。
心不散亂。
專注一境。
随應所行。
時尼拘陀梵志。
告和合長者言。
長者。
彼沙門瞿昙。
我今雲何相與議論。
若我以事發其問端。
彼種種慧而不能轉。
以沙門瞿昙處于空舍。
慧何能轉。
既于空舍慧不能轉。
乃于曠野坐卧居止。
遠離愦鬧絕于人迹。
寂守是相。
身住一處。
心不散亂。
專注一境。
随應所行。
長者。
譬如一目之牛周行邊際。
當知彼牛其何能行。
沙門瞿昙亦複如是。
處于空舍。
慧何能轉。
長者。
若或沙門瞿昙。
來此會中。
我時必當相與議論。
建立勝義。
發一問端。
而為叩擊。
我應得勝。
彼必堕負。
如擊空瓶。
易為破壞。
是時世尊。
處于自房。
寂默宴坐。
以清淨天耳。
遙聞和合長者與尼拘陀梵志所共集會如是言論。
爾時世尊。
于日後分。
從自房出。
是時天雨方霁。
晴光煥若。
漸次行詣善無毒池。
到池岸已。
徐步經行。
時尼拘陀梵志。
遙見世尊在彼池岸。
即告衆言。
沙門瞿昙。
即今在此善無毒池岸。
徐步經行。
彼或來此會中。
汝等雲何為起承迎邪。
或相與言論邪。
或但離座邪。
或複辍己所坐而召命邪。
作是言時。
自然有來為佛世尊敷設其座。
複聞是言。
尊者瞿昙來此有座。
随自所樂當就是座。
爾時世尊。
于善無毒池岸。
經行事已。
來詣尼拘陀梵志之所。
時彼梵志。
遙見世尊自外而來。
即告衆言。
沙門瞿昙來此會時。
我當發問。
而汝瞿昙。
法律之中。
以何法行。
能令修聲聞行者到安隐地。
止息内心。
清淨梵行。
爾時世尊。
到彼會已。
諸梵志衆。
自然鹹生踴躍歡喜。
各從座起。
前向承迎。
時尼拘陀梵志。
合掌向佛。
頂禮白言。
善來瞿昙。
汝具遍知。
是汝所座。
汝應就座。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汝但就座所應。
為我施設之座。
而我自知。
我自當坐。
是時諸梵志衆。
高聲唱言。
希有難有。
此沙門瞿昙。
今此會中。
無人說示。
以神通力。
自知其座。
時尼拘陀梵志。
與佛世尊。
歡喜言論。
彼言論已。
退坐一面。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如來今到此會。
汝等有何言論分别。
尼拘陀梵志白佛言。
我向見汝自遠而來。
見已我時辄告衆言。
沙門瞿昙來此會時。
我當發問。
而汝瞿昙。
法律之中。
以何法行。
能令修聲聞行者到安隐地。
止息内心。
清淨梵行。
瞿昙汝既到此。
我以是事。
便為問端。
是即與汝言論分别。
爾時世尊。
告尼拘陀梵志言。
尼拘陀。
汝于是事。
而實難知。
何以故。
異法異見異師異行。
但應于汝自法教中随應發問。
是時諸梵志衆。
高聲唱言。
希有難有。
沙門瞿昙。
此所問事。
不以自教而為見答。
返能于他教中。
令發問端。
随問當遣。
時尼拘陀梵志白佛言。
若我異法異見異師異行。
于汝法律。
我難知者。
我今于其自法教中請問。
于汝雲何修行。
能得出離清淨。
得最上潔白。
及得真實。
得清淨真實中住。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如汝尼拘陀法中所修行者。
我今略說。
汝謂能得四戒具足。
謂能修行。
能得最上增勝。
于前修行出離。
不減諸欲。
尼拘陀。
雲何是汝修行。
所持四戒。
謂不自殺生。
不教他殺。
不随喜殺。
不自偷盜。
不教他盜。
不随喜盜。
不自妄語。
不教他妄語。
不随喜妄語。
不自邪染。
不教他邪染。
不随喜邪染。
汝尼拘陀。
以如是等。
謂我能得四戒具足。
尼拘陀。
雲何是汝能得修行。
汝所修行。
謂高處遊止。
施設座位。
或翹足而立。
以為法行。
或常受苦澀粗惡飲食。
而為法行。
或寂止空地。
而為法行。
或不去須發。
而為法行。
或偃卧棘刺。
或卧編椽。
而為法行。
或居止常處淩雲高顯。
而為法行。
或系著一處。
而為法行。
乃至一日三時。
沐浴其身。
如是多種逼切苦惱。
治療于身。
而為法行。
如是等事。
是汝尼拘陀修行之法。
雲何是汝尼拘陀修行者。
計為出離。
尼拘陀
一時世尊。
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和合。
于一日中。
飯食事訖。
出王舍城。
詣迦蘭陀竹林精舍佛世尊所。
瞻禮親近。
是時長者。
其出未久。
作是思惟。
今日已過清旦。
佛及苾刍各處自房。
宜應且止。
勿詣佛所瞻禮親近。
我今當往尼拘陀梵志聚集之所。
時彼梵志。
在烏昙末梨園中。
與諸梵志圍繞而住。
高舉其聲。
發諸言論。
所謂王論戰論盜賊之論。
衣論食論婦女之論。
酒論邪論繁雜之論。
如是乃至海等相論。
此等言論。
皆悉系著世間之心。
是時尼拘陀梵志。
遙見和合長者自外而來。
即告衆言。
止止汝等。
宜各低小其聲。
此所來者。
是沙門瞿昙聲聞弟子。
為大長者。
處王舍城。
名曰和合。
此人本性少語。
其所傳受。
亦複寂靜。
是故汝等。
小聲言論。
彼既知已。
乃可斯來。
時梵志衆。
聞是語已。
鹹各默然。
爾時和合長者。
來詣尼拘陀梵志所。
到彼會已。
時尼拘陀。
相與承迎。
歡喜言論。
彼言論已。
各坐一面。
時和合長者。
白尼拘陀梵志言。
汝此衆會。
有所别異。
向聞汝等。
高舉其聲。
發諸言論。
所謂王論戰論。
如是乃至海等相論。
此等言論。
皆悉系著世間之心。
有異于我世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佛世尊者。
于曠野中。
随自所樂。
坐卧居止。
遠離愦鬧。
絕于人迹。
寂守是相。
身住一處。
心不散亂。
專注一境。
随應所行。
時尼拘陀梵志。
告和合長者言。
長者。
彼沙門瞿昙。
我今雲何相與議論。
若我以事發其問端。
彼種種慧而不能轉。
以沙門瞿昙處于空舍。
慧何能轉。
既于空舍慧不能轉。
乃于曠野坐卧居止。
遠離愦鬧絕于人迹。
寂守是相。
身住一處。
心不散亂。
專注一境。
随應所行。
長者。
譬如一目之牛周行邊際。
當知彼牛其何能行。
沙門瞿昙亦複如是。
處于空舍。
慧何能轉。
長者。
若或沙門瞿昙。
來此會中。
我時必當相與議論。
建立勝義。
發一問端。
而為叩擊。
我應得勝。
彼必堕負。
如擊空瓶。
易為破壞。
是時世尊。
處于自房。
寂默宴坐。
以清淨天耳。
遙聞和合長者與尼拘陀梵志所共集會如是言論。
爾時世尊。
于日後分。
從自房出。
是時天雨方霁。
晴光煥若。
漸次行詣善無毒池。
到池岸已。
徐步經行。
時尼拘陀梵志。
遙見世尊在彼池岸。
即告衆言。
沙門瞿昙。
即今在此善無毒池岸。
徐步經行。
彼或來此會中。
汝等雲何為起承迎邪。
或相與言論邪。
或但離座邪。
或複辍己所坐而召命邪。
作是言時。
自然有來為佛世尊敷設其座。
複聞是言。
尊者瞿昙來此有座。
随自所樂當就是座。
爾時世尊。
于善無毒池岸。
經行事已。
來詣尼拘陀梵志之所。
時彼梵志。
遙見世尊自外而來。
即告衆言。
沙門瞿昙來此會時。
我當發問。
而汝瞿昙。
法律之中。
以何法行。
能令修聲聞行者到安隐地。
止息内心。
清淨梵行。
爾時世尊。
到彼會已。
諸梵志衆。
自然鹹生踴躍歡喜。
各從座起。
前向承迎。
時尼拘陀梵志。
合掌向佛。
頂禮白言。
善來瞿昙。
汝具遍知。
是汝所座。
汝應就座。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汝但就座所應。
為我施設之座。
而我自知。
我自當坐。
是時諸梵志衆。
高聲唱言。
希有難有。
此沙門瞿昙。
今此會中。
無人說示。
以神通力。
自知其座。
時尼拘陀梵志。
與佛世尊。
歡喜言論。
彼言論已。
退坐一面。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如來今到此會。
汝等有何言論分别。
尼拘陀梵志白佛言。
我向見汝自遠而來。
見已我時辄告衆言。
沙門瞿昙來此會時。
我當發問。
而汝瞿昙。
法律之中。
以何法行。
能令修聲聞行者到安隐地。
止息内心。
清淨梵行。
瞿昙汝既到此。
我以是事。
便為問端。
是即與汝言論分别。
爾時世尊。
告尼拘陀梵志言。
尼拘陀。
汝于是事。
而實難知。
何以故。
異法異見異師異行。
但應于汝自法教中随應發問。
是時諸梵志衆。
高聲唱言。
希有難有。
沙門瞿昙。
此所問事。
不以自教而為見答。
返能于他教中。
令發問端。
随問當遣。
時尼拘陀梵志白佛言。
若我異法異見異師異行。
于汝法律。
我難知者。
我今于其自法教中請問。
于汝雲何修行。
能得出離清淨。
得最上潔白。
及得真實。
得清淨真實中住。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
如汝尼拘陀法中所修行者。
我今略說。
汝謂能得四戒具足。
謂能修行。
能得最上增勝。
于前修行出離。
不減諸欲。
尼拘陀。
雲何是汝修行。
所持四戒。
謂不自殺生。
不教他殺。
不随喜殺。
不自偷盜。
不教他盜。
不随喜盜。
不自妄語。
不教他妄語。
不随喜妄語。
不自邪染。
不教他邪染。
不随喜邪染。
汝尼拘陀。
以如是等。
謂我能得四戒具足。
尼拘陀。
雲何是汝能得修行。
汝所修行。
謂高處遊止。
施設座位。
或翹足而立。
以為法行。
或常受苦澀粗惡飲食。
而為法行。
或寂止空地。
而為法行。
或不去須發。
而為法行。
或偃卧棘刺。
或卧編椽。
而為法行。
或居止常處淩雲高顯。
而為法行。
或系著一處。
而為法行。
乃至一日三時。
沐浴其身。
如是多種逼切苦惱。
治療于身。
而為法行。
如是等事。
是汝尼拘陀修行之法。
雲何是汝尼拘陀修行者。
計為出離。
尼拘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