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息诤因緣經
關燈
小
中
大
法。
阿難。
謂有苾刍随犯罪已不自憶念。
餘苾刍謂言。
汝犯是罪應當憶念。
于大衆中求哀大衆作憶念毗尼。
是苾刍即入衆中求哀大衆。
作憶念毗尼。
是時大衆如大師教。
與作憶念毗尼。
是苾刍得出罪已息滅诤事。
如是名為憶念毗尼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不癡毗尼滅诤法。
阿難。
謂若苾刍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雖複多聞不能順行于所聞法翻謂雜說。
作是言已舍衆而去。
是苾刍。
後時還得本心。
餘苾刍謂言。
汝犯是罪。
當入衆中求哀大衆。
作不癡毗尼。
是苾刍即入衆中求哀大衆。
作不癡毗尼。
是時大衆如大師教。
與作不癡毗尼。
是苾刍得出罪已息滅诤事。
如是名為不癡毗尼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自言治滅诤法。
阿難。
謂若苾刍不知罪相。
言廣知廣解。
複于衆中發如是言。
尊者我于利養難所得故。
餘苾刍謂言。
汝于罪相不知不解言廣知廣解。
汝犯是罪。
當于衆中求哀大衆悔謝其罪。
是苾刍即入衆中。
求哀大衆而自悔責。
是時大衆如大師教。
與自言治法。
是苾刍得出罪已息滅诤事。
如是名為自言治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多人語滅诤法。
阿難謂若二苾刍共一住處。
诤事忽起出種種語廣興诤論。
各執一言。
有言是法有言非法。
有言是毗尼有言非毗尼。
有言是有罪有言非有罪。
是二苾刍诤事起時息滅者善。
若不息滅。
此二苾刍離本住處異處興诤。
離是處已。
能于中路息滅者善。
若不息滅即多苾刍衆共為滅诤有以經為分别說者。
有以律為分别說者。
有以摩怛裡迦為分别說者。
以是多人為分别說故。
是二苾刍诤事息滅。
如是名為多人語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知所作滅诤法。
阿難。
謂若苾刍随犯罪已。
自知有犯。
或語他人或不語人。
而自思念已。
詣餘苾刍所脫去革屣。
于苾刍前偏袒一肩右膝著地。
三稱己名及自族氏。
我犯是罪不敢覆藏。
來尊者所求哀忏悔唯願尊者布施歡喜時彼尊者即聽忏悔是苾刍得清淨已。
彼尊者言。
汝見是罪相不。
苾刍答言我已見是罪相尊者複言。
汝當如法奉持律儀。
苾刍答言。
我今如法奉持律儀如是三說如是名為知所作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如草覆地滅诤法。
阿難。
謂諸苾刍衆共在一處。
互起鬥诤分兩朋住。
時一朋中。
耆年者耆年者一處。
知法者知法者一處。
上首者上首者一處。
于是朋中有苾刍。
為利養故而起诤事。
起诤事已。
于自衆中作如是言。
某處白衣舍利養易得。
我于彼中如法律說。
有餘苾刍以是緣故于我起诤諸大德。
若我以是事故犯诤罪者。
願諸大德。
舍我是罪乃至我故入白衣舍亦悉聽忏除。
犯突吉羅罪故。
我從今已往不作是事。
若有所作。
當于諸大德所求哀忏悔。
我有所作不敢覆藏。
是苾刍作是忏時。
而自朋中唯一苾刍不聽許忏時。
彼苾刍即入他朋。
脫去革屣偏袒一肩。
從耆年上座次第問訊已還至上座前右膝著地合掌而住。
即白衆言。
諸大德某處白衣舍利養易得。
我于彼中如法律說有餘苾刍以是緣故于我起诤。
我即于自衆中如法求忏。
時我衆中有一苾刍不聽許忏我故來此求哀忏悔。
諸大德。
若我以是事故犯诤罪者。
願諸大德。
舍我是罪乃至我從白衣舍出。
亦悉聽忏除犯突吉羅罪故我今于諸大德前求哀忏悔。
我有所作不敢覆藏。
願諸大德聽許我忏布施歡喜。
時彼大衆即聽許忏。
是苾刍得清淨已。
彼上座謂言。
汝見是罪相不。
苾刍答言。
我已見是罪相。
彼上座複言。
汝當如法奉持律儀。
苾刍答言。
我今如法奉持律儀。
如是三說時他朋中亦如此朋。
耆年者耆年者一處。
知法者知法者一處。
上首者上首者一處。
于是朋中有苾刍為利養故而起诤事。
起诤事已。
于自衆中作如是言。
某白衣舍利養易得。
我于彼中如法律說。
有餘苾刍以是緣故起鬥诤事。
如是乃至第二第三問答等事廣如前說。
阿難。
彼彼苾刍知自有犯往來陳忏已。
互相見時恭敬問訊。
息滅诤緣止諸語論。
無複少法而起分别。
如是名為如草覆地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阿難。
如是等七滅诤法汝諸苾刍應當記念。
複次阿難。
有六種和敬法。
汝等谛聽。
如理作意如善記念。
今為汝說。
何等為六。
所謂于其身業行慈和事。
常于佛所淨修梵行。
于諸正法尊重禮敬。
如理修行。
于苾刍衆和合共住。
此名身業和敬法複于語業。
出慈和語無諸違诤。
此名語業和敬法。
複于意業起慈和意無所違背。
此名意業和敬法。
又複若得法利及世利養悉同所受。
或時持缽次第行乞。
随有所得飲食等物白衆令知。
與衆同受勿私隐用。
若衆同知者即同梵行。
此名利和敬法又複于戒不破不斷。
戒力堅固離垢清淨已。
知時知處普遍平等。
應受施主飲食供養。
如是淨戒同。
所修。
同所了知同修梵行。
此名戒和敬法。
又複若見聖智趣證出離之道。
乃至盡苦邊際。
于如是相如實見已。
同一所作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見和敬法。
如是等名為六和敬法。
阿難如先所說鬥诤根本。
汝諸苾刍應當斷除。
于七滅诤法應當了知。
諸有诤事若已起若未起悉令息滅。
已同修六和敬法汝諸苾刍。
若如是行乃于東西南北。
随往方所若行若止。
令汝苾刍悉得安樂離諸诤事。
乃至我涅槃後。
亦複令汝諸苾刍衆。
于一切處常得安樂。
如我現在住世說法教化衆生等無有異。
阿難。
謂有苾刍随犯罪已不自憶念。
餘苾刍謂言。
汝犯是罪應當憶念。
于大衆中求哀大衆作憶念毗尼。
是苾刍即入衆中求哀大衆。
作憶念毗尼。
是時大衆如大師教。
與作憶念毗尼。
是苾刍得出罪已息滅诤事。
如是名為憶念毗尼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不癡毗尼滅诤法。
阿難。
謂若苾刍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雖複多聞不能順行于所聞法翻謂雜說。
作是言已舍衆而去。
是苾刍。
後時還得本心。
餘苾刍謂言。
汝犯是罪。
當入衆中求哀大衆。
作不癡毗尼。
是苾刍即入衆中求哀大衆。
作不癡毗尼。
是時大衆如大師教。
與作不癡毗尼。
是苾刍得出罪已息滅诤事。
如是名為不癡毗尼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自言治滅诤法。
阿難。
謂若苾刍不知罪相。
言廣知廣解。
複于衆中發如是言。
尊者我于利養難所得故。
餘苾刍謂言。
汝于罪相不知不解言廣知廣解。
汝犯是罪。
當于衆中求哀大衆悔謝其罪。
是苾刍即入衆中。
求哀大衆而自悔責。
是時大衆如大師教。
與自言治法。
是苾刍得出罪已息滅诤事。
如是名為自言治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多人語滅诤法。
阿難謂若二苾刍共一住處。
诤事忽起出種種語廣興诤論。
各執一言。
有言是法有言非法。
有言是毗尼有言非毗尼。
有言是有罪有言非有罪。
是二苾刍诤事起時息滅者善。
若不息滅。
此二苾刍離本住處異處興诤。
離是處已。
能于中路息滅者善。
若不息滅即多苾刍衆共為滅诤有以經為分别說者。
有以律為分别說者。
有以摩怛裡迦為分别說者。
以是多人為分别說故。
是二苾刍诤事息滅。
如是名為多人語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知所作滅诤法。
阿難。
謂若苾刍随犯罪已。
自知有犯。
或語他人或不語人。
而自思念已。
詣餘苾刍所脫去革屣。
于苾刍前偏袒一肩右膝著地。
三稱己名及自族氏。
我犯是罪不敢覆藏。
來尊者所求哀忏悔唯願尊者布施歡喜時彼尊者即聽忏悔是苾刍得清淨已。
彼尊者言。
汝見是罪相不。
苾刍答言我已見是罪相尊者複言。
汝當如法奉持律儀。
苾刍答言。
我今如法奉持律儀如是三說如是名為知所作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如草覆地滅诤法。
阿難。
謂諸苾刍衆共在一處。
互起鬥诤分兩朋住。
時一朋中。
耆年者耆年者一處。
知法者知法者一處。
上首者上首者一處。
于是朋中有苾刍。
為利養故而起诤事。
起诤事已。
于自衆中作如是言。
某處白衣舍利養易得。
我于彼中如法律說。
有餘苾刍以是緣故于我起诤諸大德。
若我以是事故犯诤罪者。
願諸大德。
舍我是罪乃至我故入白衣舍亦悉聽忏除。
犯突吉羅罪故。
我從今已往不作是事。
若有所作。
當于諸大德所求哀忏悔。
我有所作不敢覆藏。
是苾刍作是忏時。
而自朋中唯一苾刍不聽許忏時。
彼苾刍即入他朋。
脫去革屣偏袒一肩。
從耆年上座次第問訊已還至上座前右膝著地合掌而住。
即白衆言。
諸大德某處白衣舍利養易得。
我于彼中如法律說有餘苾刍以是緣故于我起诤。
我即于自衆中如法求忏。
時我衆中有一苾刍不聽許忏我故來此求哀忏悔。
諸大德。
若我以是事故犯诤罪者。
願諸大德。
舍我是罪乃至我從白衣舍出。
亦悉聽忏除犯突吉羅罪故我今于諸大德前求哀忏悔。
我有所作不敢覆藏。
願諸大德聽許我忏布施歡喜。
時彼大衆即聽許忏。
是苾刍得清淨已。
彼上座謂言。
汝見是罪相不。
苾刍答言。
我已見是罪相。
彼上座複言。
汝當如法奉持律儀。
苾刍答言。
我今如法奉持律儀。
如是三說時他朋中亦如此朋。
耆年者耆年者一處。
知法者知法者一處。
上首者上首者一處。
于是朋中有苾刍為利養故而起诤事。
起诤事已。
于自衆中作如是言。
某白衣舍利養易得。
我于彼中如法律說。
有餘苾刍以是緣故起鬥诤事。
如是乃至第二第三問答等事廣如前說。
阿難。
彼彼苾刍知自有犯往來陳忏已。
互相見時恭敬問訊。
息滅诤緣止諸語論。
無複少法而起分别。
如是名為如草覆地滅诤法。
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阿難。
如是等七滅诤法汝諸苾刍應當記念。
複次阿難。
有六種和敬法。
汝等谛聽。
如理作意如善記念。
今為汝說。
何等為六。
所謂于其身業行慈和事。
常于佛所淨修梵行。
于諸正法尊重禮敬。
如理修行。
于苾刍衆和合共住。
此名身業和敬法複于語業。
出慈和語無諸違诤。
此名語業和敬法。
複于意業起慈和意無所違背。
此名意業和敬法。
又複若得法利及世利養悉同所受。
或時持缽次第行乞。
随有所得飲食等物白衆令知。
與衆同受勿私隐用。
若衆同知者即同梵行。
此名利和敬法又複于戒不破不斷。
戒力堅固離垢清淨已。
知時知處普遍平等。
應受施主飲食供養。
如是淨戒同。
所修。
同所了知同修梵行。
此名戒和敬法。
又複若見聖智趣證出離之道。
乃至盡苦邊際。
于如是相如實見已。
同一所作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見和敬法。
如是等名為六和敬法。
阿難如先所說鬥诤根本。
汝諸苾刍應當斷除。
于七滅诤法應當了知。
諸有诤事若已起若未起悉令息滅。
已同修六和敬法汝諸苾刍。
若如是行乃于東西南北。
随往方所若行若止。
令汝苾刍悉得安樂離諸诤事。
乃至我涅槃後。
亦複令汝諸苾刍衆。
于一切處常得安樂。
如我現在住世說法教化衆生等無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