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息诤因緣經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诏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舍摩迦子聚落之中。
坐夏安居。
諸苾刍衆去佛不遠亦各安居。
時有沙門名曰尊那。
在惹盧迦林中坐夏安居。
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
是極惡者忽爾命終。
彼尼乾陀有子。
欲于沙門而興鬥诤。
作如是言。
我之法律唯我自知。
非汝所知。
汝之法律唯汝自知。
亦非我知。
我所有法皆悉如理。
汝所有法一切非理。
和合法是我。
不和合法是汝。
汝諸所說。
前言縱是後言即非。
後言或是前言即非。
諸有語言皆無義利亦無所取。
雖廣所說不能解脫。
亦不能知最上實義。
謂沙門所說不同我法。
雲何能令我起解心。
彼尼乾陀子故作是語起破壞事。
欲興鬥诤損減力能。
以苦惱緣壞安樂法。
以是因緣。
于沙門清白法中起不善業。
而興鬥诤種種破壞。
生我慢心而謂勝他。
乃言沙門諸有所說皆非法律。
不正了知不能出離。
于菩提道不能趣向。
汝師非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爾時尊那沙門坐夏既滿造衣已竟。
即離是處著衣持缽。
次第而行往舍摩迦子聚落之中。
到已收衣缽洗足。
而詣尊者阿難所。
頭面禮足退住一面。
是時尊者阿難問尊那沙門言。
尊那。
汝于何處坐夏安居。
複以何緣而來至此尊那白言。
尊者。
我在惡處惹盧迦林中坐夏安居。
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
是極惡者忽爾命終。
尼乾陀有子。
欲于沙門而興鬥诤。
乃至彼言。
汝師非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我以是緣故來至此。
阿難告言。
尊那。
我知是事以佛世尊不在衆中故有外道欲興鬥诤。
而汝今時不得與诤。
若起鬥诤即不能利益多人。
複令多人生諸苦惱。
乃至諸天人衆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如汝尊那所說事等。
唯佛世尊而悉知見我今與汝同詣佛所具陳上事。
尊那白言。
善哉尊者若得見佛我獲大利。
又于佛所或得聽聞甚深正法。
時尊者阿難即與尊那沙門同詣佛所。
到已各禮佛足退住一面時尊者阿難前白佛言。
世尊。
此尊那沙門。
在惹盧迦林中坐夏安居。
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
是極惡者忽爾命終。
尼乾陀有子。
欲于沙門而興鬥诤。
乃至彼言。
汝師非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以是緣故來語于我。
世尊。
我時謂尊那言。
以佛世尊不在衆中故。
有外道欲興鬥诤。
而汝今時不得與诤。
若起鬥诤即不能利益多人。
複令多人生諸苦惱。
乃至諸天人衆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佛言阿難。
汝見何緣乃言。
佛不在衆有外道輩起鬥诤事邪。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于一時見二苾刍佛所稱贊。
是二苾刍善持律法。
威儀次序在一處行。
我時見已乃謂彼言。
汝二苾刍。
不應如是現威儀相。
佛不在衆或有外道。
見是相已起诤鬥事。
若鬥诤起。
即令多人乃至諸天人衆。
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我憶此緣故為尊那作如是說。
佛言阿難。
于汝意雲何。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于是事不能了知。
佛言阿難。
我以自智現成正覺。
于其中間廣說諸法。
謂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如是等法。
我所宣說悉知悉見。
阿難。
多諸外道。
于苾刍衆而興鬥诤。
此鬥诤緣汝能知不。
阿難白佛言世尊。
我不能知。
佛言阿難。
謂有苾刍于戒有增或時有減。
威儀有增或時有減。
阿難。
若戒及威儀有增有減即失常法。
随所行處乃有外道。
見是事已即起鬥诤。
若鬥诤起即令多人乃至諸天人衆。
無所利益鹹生苦惱。
何以故。
阿難。
諸外道尼乾陀輩。
非一切智亦非真實。
于一切處一切所見悉不清淨。
是故常樂起鬥诤事。
阿難。
當知諸苾刍衆诤事起時。
由有種種鬥诤根本。
阿難白佛言。
善哉世尊。
善哉善逝。
今正是時。
願佛宣說鬥诤根本。
令諸苾刍聞已憶持常離過失。
佛言阿難。
汝等谛聽。
如理作意如善記念。
今為汝說。
阿難。
若有苾刍起忿恨心。
由忿恨故。
乃于師長不生恭敬尊重等心。
亦複不能承事供養。
由不恭敬彼師長故即不見法。
以不見法故。
于苾刍衆中不正觀察。
由不正觀察故乃興鬥诤。
由鬥诤起故即令多人乃至諸天人衆。
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又有苾刍。
于内于外悉計為有。
作實觀察注意積集。
喜為邪惡極惡作意。
勇發邪勤出邪忘語。
引起鬥诤。
如是妄念不正知起不相應。
乃至于鬥诤緣不能斷滅。
阿難。
如是等事為鬥诤根本。
是故生諸苦惱。
苦惱因者。
謂由先起忿恨心故。
如是複起覆诳谄嫉悭無慚無愧不正知見取等。
及諸執著邪妄憶念。
以如是等諸惡因緣故。
乃于師長不生恭敬尊重等心。
亦複不能承事供養。
由不尊敬彼師長故即不見法。
以不見法故。
即于苾刍衆中不正觀察。
由不正觀察故乃興鬥诤。
阿難。
如我所說。
如是等緣皆是鬥诤根本。
以此緣故若鬥诤起時。
有七種滅诤法。
如我所說。
阿難。
諸有诤事。
若已起若未起悉能息滅。
何等為七。
所謂現前毗尼。
憶念毗尼。
不癡毗尼。
自言治。
多人語。
知所作。
如草覆地。
是為七種。
雲何名為現前毗尼滅诤法。
阿難。
所謂一人為一人說法毗尼。
一人為二人說。
一人為多人說。
一人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二人為一人說法毗尼。
二人為一人說。
二人為多人說。
二人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多人為一人說法毗尼。
多人為二人說。
多人為多人說。
多人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大衆為一人說法毗尼。
大衆為二人說。
大衆為多人說。
大衆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如是名為現前毗尼滅诤法。
以此法故。
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憶念毗尼滅诤
一時世尊在舍摩迦子聚落之中。
坐夏安居。
諸苾刍衆去佛不遠亦各安居。
時有沙門名曰尊那。
在惹盧迦林中坐夏安居。
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
是極惡者忽爾命終。
彼尼乾陀有子。
欲于沙門而興鬥诤。
作如是言。
我之法律唯我自知。
非汝所知。
汝之法律唯汝自知。
亦非我知。
我所有法皆悉如理。
汝所有法一切非理。
和合法是我。
不和合法是汝。
汝諸所說。
前言縱是後言即非。
後言或是前言即非。
諸有語言皆無義利亦無所取。
雖廣所說不能解脫。
亦不能知最上實義。
謂沙門所說不同我法。
雲何能令我起解心。
彼尼乾陀子故作是語起破壞事。
欲興鬥诤損減力能。
以苦惱緣壞安樂法。
以是因緣。
于沙門清白法中起不善業。
而興鬥诤種種破壞。
生我慢心而謂勝他。
乃言沙門諸有所說皆非法律。
不正了知不能出離。
于菩提道不能趣向。
汝師非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爾時尊那沙門坐夏既滿造衣已竟。
即離是處著衣持缽。
次第而行往舍摩迦子聚落之中。
到已收衣缽洗足。
而詣尊者阿難所。
頭面禮足退住一面。
是時尊者阿難問尊那沙門言。
尊那。
汝于何處坐夏安居。
複以何緣而來至此尊那白言。
尊者。
我在惡處惹盧迦林中坐夏安居。
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
是極惡者忽爾命終。
尼乾陀有子。
欲于沙門而興鬥诤。
乃至彼言。
汝師非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我以是緣故來至此。
阿難告言。
尊那。
我知是事以佛世尊不在衆中故有外道欲興鬥诤。
而汝今時不得與诤。
若起鬥诤即不能利益多人。
複令多人生諸苦惱。
乃至諸天人衆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如汝尊那所說事等。
唯佛世尊而悉知見我今與汝同詣佛所具陳上事。
尊那白言。
善哉尊者若得見佛我獲大利。
又于佛所或得聽聞甚深正法。
時尊者阿難即與尊那沙門同詣佛所。
到已各禮佛足退住一面時尊者阿難前白佛言。
世尊。
此尊那沙門。
在惹盧迦林中坐夏安居。
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
是極惡者忽爾命終。
尼乾陀有子。
欲于沙門而興鬥诤。
乃至彼言。
汝師非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以是緣故來語于我。
世尊。
我時謂尊那言。
以佛世尊不在衆中故。
有外道欲興鬥诤。
而汝今時不得與诤。
若起鬥诤即不能利益多人。
複令多人生諸苦惱。
乃至諸天人衆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佛言阿難。
汝見何緣乃言。
佛不在衆有外道輩起鬥诤事邪。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于一時見二苾刍佛所稱贊。
是二苾刍善持律法。
威儀次序在一處行。
我時見已乃謂彼言。
汝二苾刍。
不應如是現威儀相。
佛不在衆或有外道。
見是相已起诤鬥事。
若鬥诤起。
即令多人乃至諸天人衆。
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我憶此緣故為尊那作如是說。
佛言阿難。
于汝意雲何。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于是事不能了知。
佛言阿難。
我以自智現成正覺。
于其中間廣說諸法。
謂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如是等法。
我所宣說悉知悉見。
阿難。
多諸外道。
于苾刍衆而興鬥诤。
此鬥诤緣汝能知不。
阿難白佛言世尊。
我不能知。
佛言阿難。
謂有苾刍于戒有增或時有減。
威儀有增或時有減。
阿難。
若戒及威儀有增有減即失常法。
随所行處乃有外道。
見是事已即起鬥诤。
若鬥诤起即令多人乃至諸天人衆。
無所利益鹹生苦惱。
何以故。
阿難。
諸外道尼乾陀輩。
非一切智亦非真實。
于一切處一切所見悉不清淨。
是故常樂起鬥诤事。
阿難。
當知諸苾刍衆诤事起時。
由有種種鬥诤根本。
阿難白佛言。
善哉世尊。
善哉善逝。
今正是時。
願佛宣說鬥诤根本。
令諸苾刍聞已憶持常離過失。
佛言阿難。
汝等谛聽。
如理作意如善記念。
今為汝說。
阿難。
若有苾刍起忿恨心。
由忿恨故。
乃于師長不生恭敬尊重等心。
亦複不能承事供養。
由不恭敬彼師長故即不見法。
以不見法故。
于苾刍衆中不正觀察。
由不正觀察故乃興鬥诤。
由鬥诤起故即令多人乃至諸天人衆。
悉無利益鹹生苦惱。
又有苾刍。
于内于外悉計為有。
作實觀察注意積集。
喜為邪惡極惡作意。
勇發邪勤出邪忘語。
引起鬥诤。
如是妄念不正知起不相應。
乃至于鬥诤緣不能斷滅。
阿難。
如是等事為鬥诤根本。
是故生諸苦惱。
苦惱因者。
謂由先起忿恨心故。
如是複起覆诳谄嫉悭無慚無愧不正知見取等。
及諸執著邪妄憶念。
以如是等諸惡因緣故。
乃于師長不生恭敬尊重等心。
亦複不能承事供養。
由不尊敬彼師長故即不見法。
以不見法故。
即于苾刍衆中不正觀察。
由不正觀察故乃興鬥诤。
阿難。
如我所說。
如是等緣皆是鬥诤根本。
以此緣故若鬥诤起時。
有七種滅诤法。
如我所說。
阿難。
諸有诤事。
若已起若未起悉能息滅。
何等為七。
所謂現前毗尼。
憶念毗尼。
不癡毗尼。
自言治。
多人語。
知所作。
如草覆地。
是為七種。
雲何名為現前毗尼滅诤法。
阿難。
所謂一人為一人說法毗尼。
一人為二人說。
一人為多人說。
一人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二人為一人說法毗尼。
二人為一人說。
二人為多人說。
二人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多人為一人說法毗尼。
多人為二人說。
多人為多人說。
多人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大衆為一人說法毗尼。
大衆為二人說。
大衆為多人說。
大衆為大衆說。
現前成四。
如是名為現前毗尼滅诤法。
以此法故。
能令诤事而得息滅。
雲何名為憶念毗尼滅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