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鴦崛髻經
關燈
小
中
大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衆多比丘到時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時衆多比丘入舍衛城乞食。
聞王波斯匿宮門外。
有衆多人民各攜手啼哭喚呼。
便作是說。
于此國土有大惡賊名鴦崛髻。
殺害人民暴虐無慈心。
村落居止不得甯息。
城廓亦不得甯息。
人民亦不得甯息。
殺害人民各取一指用作華髻。
以是故名曰鴦崛髻。
願王當降伏此人。
時衆多比丘。
從舍衛城乞食已過。
食後攝衣缽澡手洗足。
以尼師檀著肩上。
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諸比丘白世尊言。
我等衆多比丘。
到時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便聞拘婆羅王在宮門外。
有衆多人民攜手啼哭。
便作是說。
今境界中有大賊名鴦崛髻。
殺害人民至各取一指用作花髻。
以是故名曰鴦崛髻。
願當降伏彼。
時世尊從比丘聞。
即從坐起若鴦崛髻居三處。
世尊便往彼所。
時有衆人擔薪負草及耕田人。
有行路人詣世尊所。
語世尊言。
沙門莫從此道行。
所以然者。
此道中有鴦崛髻。
殺害人民無有慈心于衆生。
城廓村落皆為彼人所害。
彼殺人以指作花髻。
觸娆世尊。
諸有沙門人民之類從此道行者。
十人共集然後得過。
或二十人或三十人或四十人。
或五十人。
或百人或千人。
然後得過。
彼鴦崛髻從意所欲皆取食之。
時世尊遂便前行無退轉意。
時鴦崛髻遙見世尊來。
見已便作是念。
諸有人民欲來過此道者。
十人共集至。
或千人然後得過。
随意所欲而殺害之。
然此沙門獨來無伴。
我今當取殺之。
時鴦崛髻即拔腰劍往至世尊所。
時世尊遙見鴦崛髻來便複道還。
時鴦崛髻走逐世尊盡其力勢欲及世尊然不能及。
時鴦崛髻便作是念。
我走能逮象亦能及馬亦能及車。
亦能及暴惡牛亦能及人。
然此沙門行亦不疾。
然盡其力勢不能及。
時鴦崛髻遙語世尊言。
住住沙門。
世尊告曰。
我久自住然汝不住。
時鴦崛髻便說此偈。
沙門行言住謂我言不住 沙門說此義自住我不住 爾時世尊語鴦崛髻言。
汝聽我所說我住汝不住義。
時便說偈言。
世尊常自住一切蒙其恩 汝自殺害心亦不避惡行 爾時鴦崛髻便作是念。
我今作惡行耶。
時鴦崛髻。
便說偈言。
于我發慈心沙門說此偈 即時舍腰劍五體歸命佛 頭面而禮足求為作沙門 佛言來比丘即受具足戒 諸佛世尊常法。
如諸佛世尊作是言。
善來比丘。
即時須發自堕猶如剃頭。
經七日中。
若彼所著袈裟極妙細滑。
若施布劫貝育越衣。
則化成袈裟。
世尊作是說已。
善來比丘。
當修梵行于我法中。
無憍慢意當盡苦源本。
時鴦崛髻須發自堕。
身著袈裟在世尊後。
時世尊将鴦崛髻在後行。
從阇梨園詣祇洹便就座坐。
時鴦崛髻。
為諸尊長比丘所教訓威儀禮節。
作是教訓已。
所以族姓子。
以信堅固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
盡生死源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更不複受母胎。
時鴦崛髻成阿羅漢。
時尊者鴦崛髻。
修阿練若行無人之處。
常乞食不選擇家。
著五納衣人所不利。
時王波斯匿集四部兵。
集四部兵已出舍衛城。
欲往殺賊鴦崛髻。
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
可先往至世尊所。
以此義具向世尊說。
若世尊教敕者我當奉行。
時波斯匿王詣祇洹步行至世尊所。
夫刹利王種有五相。
雲何為五。
謂蓋天冠朱拂柄劍寶履屣。
盡舍著一面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波斯匿王坐已。
世尊問曰。
王何故集四部兵。
塵土坌衣來至我所。
時波斯匿王白世尊言。
于此舍衛城有賊名鴦崛髻。
殺害人民無有慈心。
城廓村落皆厭患之人民分離。
彼殺害人民已而取其指用作華髻。
欲往殺彼人。
世尊告曰。
若今王見鴦崛髻剃除須發著三法衣。
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王欲取雲何。
王報言。
當取何為。
當問訊禮敬承事供養。
無有害心向。
然世尊。
彼兇惡人無有慈
一時婆伽婆。
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衆多比丘到時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時衆多比丘入舍衛城乞食。
聞王波斯匿宮門外。
有衆多人民各攜手啼哭喚呼。
便作是說。
于此國土有大惡賊名鴦崛髻。
殺害人民暴虐無慈心。
村落居止不得甯息。
城廓亦不得甯息。
人民亦不得甯息。
殺害人民各取一指用作華髻。
以是故名曰鴦崛髻。
願王當降伏此人。
時衆多比丘。
從舍衛城乞食已過。
食後攝衣缽澡手洗足。
以尼師檀著肩上。
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諸比丘白世尊言。
我等衆多比丘。
到時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便聞拘婆羅王在宮門外。
有衆多人民攜手啼哭。
便作是說。
今境界中有大賊名鴦崛髻。
殺害人民至各取一指用作花髻。
以是故名曰鴦崛髻。
願當降伏彼。
時世尊從比丘聞。
即從坐起若鴦崛髻居三處。
世尊便往彼所。
時有衆人擔薪負草及耕田人。
有行路人詣世尊所。
語世尊言。
沙門莫從此道行。
所以然者。
此道中有鴦崛髻。
殺害人民無有慈心于衆生。
城廓村落皆為彼人所害。
彼殺人以指作花髻。
觸娆世尊。
諸有沙門人民之類從此道行者。
十人共集然後得過。
或二十人或三十人或四十人。
或五十人。
或百人或千人。
然後得過。
彼鴦崛髻從意所欲皆取食之。
時世尊遂便前行無退轉意。
時鴦崛髻遙見世尊來。
見已便作是念。
諸有人民欲來過此道者。
十人共集至。
或千人然後得過。
随意所欲而殺害之。
然此沙門獨來無伴。
我今當取殺之。
時鴦崛髻即拔腰劍往至世尊所。
時世尊遙見鴦崛髻來便複道還。
時鴦崛髻走逐世尊盡其力勢欲及世尊然不能及。
時鴦崛髻便作是念。
我走能逮象亦能及馬亦能及車。
亦能及暴惡牛亦能及人。
然此沙門行亦不疾。
然盡其力勢不能及。
時鴦崛髻遙語世尊言。
住住沙門。
世尊告曰。
我久自住然汝不住。
時鴦崛髻便說此偈。
沙門行言住謂我言不住 沙門說此義自住我不住 爾時世尊語鴦崛髻言。
汝聽我所說我住汝不住義。
時便說偈言。
世尊常自住一切蒙其恩 汝自殺害心亦不避惡行 爾時鴦崛髻便作是念。
我今作惡行耶。
時鴦崛髻。
便說偈言。
于我發慈心沙門說此偈 即時舍腰劍五體歸命佛 頭面而禮足求為作沙門 佛言來比丘即受具足戒 諸佛世尊常法。
如諸佛世尊作是言。
善來比丘。
即時須發自堕猶如剃頭。
經七日中。
若彼所著袈裟極妙細滑。
若施布劫貝育越衣。
則化成袈裟。
世尊作是說已。
善來比丘。
當修梵行于我法中。
無憍慢意當盡苦源本。
時鴦崛髻須發自堕。
身著袈裟在世尊後。
時世尊将鴦崛髻在後行。
從阇梨園詣祇洹便就座坐。
時鴦崛髻。
為諸尊長比丘所教訓威儀禮節。
作是教訓已。
所以族姓子。
以信堅固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
盡生死源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更不複受母胎。
時鴦崛髻成阿羅漢。
時尊者鴦崛髻。
修阿練若行無人之處。
常乞食不選擇家。
著五納衣人所不利。
時王波斯匿集四部兵。
集四部兵已出舍衛城。
欲往殺賊鴦崛髻。
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
可先往至世尊所。
以此義具向世尊說。
若世尊教敕者我當奉行。
時波斯匿王詣祇洹步行至世尊所。
夫刹利王種有五相。
雲何為五。
謂蓋天冠朱拂柄劍寶履屣。
盡舍著一面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波斯匿王坐已。
世尊問曰。
王何故集四部兵。
塵土坌衣來至我所。
時波斯匿王白世尊言。
于此舍衛城有賊名鴦崛髻。
殺害人民無有慈心。
城廓村落皆厭患之人民分離。
彼殺害人民已而取其指用作華髻。
欲往殺彼人。
世尊告曰。
若今王見鴦崛髻剃除須發著三法衣。
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王欲取雲何。
王報言。
當取何為。
當問訊禮敬承事供養。
無有害心向。
然世尊。
彼兇惡人無有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