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鏡經後序
關燈
小
中
大
序曰。夫不照明鏡。不見己之形。不贊聖經。不見己之情。情有真僞。性有柔剛。志有純猛。意有闇明。識有淺深。不能一同。不睹聖典。無以自明。佛故著經。名曰法鏡。以授某等。開士之上。傳教天下。有識賢良。學者通達。行者志正。疾得無上之聖。康氏谷德。博達心聰。為作注解。敷演義方。辭語雅美。粲然煥炳。遺誨後進。以開童蒙。于學有益。以為獻呈。乘意綢缪。誠可嘉也。然夫上聖之妙旨。厥趣幽奧。難可究息。餘察其大義。頗有乖異。懼晚學者。以此為真。而失于正義。彼此俱獲其愆矣。餘反覆曆思。理其阙者。有七十八事。謹引衆經。比定其義。庶令合應。不為疣腨。又經本字句。多漸滅除去。改易其字。而令句讀不偶。音聲不比。義理乖錯。不相連繼。甚失其宜也。夫聖上制經。言要義正。以為具備。無所玷玦。不可複增減矣。猶人之四體受之二親。長短好醜各宿本耳。豈可複改更乎。所謂增之為疣腨。減之為槃瘡者也。且夫世俗詩書禮樂。古之遺字。雖非正體。後學之徒。莫敢改易。皆尊敬古典。轉相承順矣。況乎斯經之昭昭。神聖之所制。天上天下群聖仙者。靡不稽首奉受以為明式。學者益智。行者得度。其無數焉。而斯末俗晚學之人。見聞未廣。而以其私意。毀損正言。違戾經典。豈不快哉。名言學佛。而違佛教。斯複何求也。昔惟衛佛時。有人反佛名一字。後獲其罪。五百世盲。蒙蒙冥冥。其[仁-二+出]久也。至釋迦文佛。時其人聞聖德。故來自歸。謶得救濟。佛遙見呼之。其目即開。投身悔過。乞得除愈。佛言汝罪畢矣。今無他尤。觀之不可不慎哉。夫人若能複心首悔。改往修來。斯亦賢者之意焉。
法鏡經後序。
法鏡經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