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二
複次舍利子。
時彼有情多起邪見橫生計執。
說法苾刍亦複減少。
為人輕賤不生尊重。
亦不恭敬親近供養。
有諸苾刍非法說法。
于其正法不樂親近。
設見有人于諸契經。
而生恭敬尊重供養。
有大力能種種稱贊者。
共生侮慢。
舍利子。
時彼苾刍得離欲者。
愛樂受持。
未離欲者。
于諸契經不樂受持。
于大衆前随順魔衆。
此是第八魔事。
智者于此應當了知。
不應随順。
舍利子。
若有苾刍于諸契經。
雖生愛樂受持讀誦解說書寫。
為利養故随順世間。
諸有情等起偷盜業。
于三種事數數作意。
何等為三。
所謂貪著衣服飲食及諸卧具。
于此三事而多追求。
此是第九魔事。
智者于此應當了知。
不應随順。
舍利子。
若有苾刍于此大乘諸契經中。
行相應行。
而能發起最上精進。
書寫受持愛樂讀誦。
廣為人說。
時彼苾刍為魔所持。
業煩惱障之所覆蔽。
于雜染法随順愛樂。
戲論語言而常相應。
耽著睡眠。
于睡眠中亦樂耽著諸雜染法。
又複耽著炫惑女事。
深樂随順如是行相。
于諸契經。
不樂書寫受持讀誦廣為人說。
舍利子。
時彼苾刍。
于如來教生愛樂者。
不欲斷滅如來聖教。
不愛樂者。
惡業苾刍為魔所著。
欲令佛法速疾斷滅。
此是第十魔事。
舍利子。
如是十法諸有智者。
應當于此一一了知。
不應随順。
爾時世尊。
說伽陀曰。
時彼所有一切處由彼業故魔障生 于諸白法悉棄舍不樂思擇諸義利 勝慧減少惡慧增于正法中不安住 樂聞非法悉能行堕惡趣中為境界 如是展轉命終時覆藏瑕玼為救護 尊重親教阿阇梨一時俱堕于惡趣 我于俱胝千劫中為利世間修苦行 常于有情思善巧悉令遠離三毒火 我時證得大菩提能轉清淨妙法輪 于人天中無與等世出世間稱第一 我今不應當棄舍世間有情極難得 令彼魔衆悉退散皆能離苦獲安樂 又令癡闇道路中持六度等真善行 于諸佛教悉相應而能獲得菩提道 于如是法聽受已複能演說真實空 令彼安住正信中是故得離諸魔衆 于此最上真實中若有棄背真實法 非真實相作真實不能遠離諸魔衆 若有有情于佛所歡喜堅固生尊重 聽聞如是正法時獲得吉祥勝義利 正信有情歡喜已諸有魔衆生苦惱 于一切處作善時魔衆競來為恐怖 時魔假作苾刍相巧出語言相诳惑 于衆迅疾生動亂謂菩提道非真實 自言我法真實因汝應堅固求安住 發生如是戲論已然後輕侮複毀謗 時彼苾刍魔所著信魔語故生放逸 謂言此法非佛乘因是棄舍涅盤道 複背正覺合諸塵而于佛法不信受 由執我見粗重已速疾堕落惡趣中 縱有少分諸苾刍而複愛樂非真實 各于大乘空法中互相伺求諸過失 縱遇最上真實法以雜亂故不聽習 複于義理生恐怖舍正法故無所歸 彼時無有說法者不信解人而複衆 如是縱有說法師悉皆棄舍不聽受 若于世尊末法中複能利樂諸有情 彼時多有魔障侵于此勿應生退屈 未來若有苾刍衆決定于法生信解 甯喪身命堅護持速獲證悟圓常果 爾時舍利子。
及諸大苾刍等。
于大衆中聞是修習大乘行者。
于諸險難能行正法。
各各發起廣大無量堅固勇猛精進之力。
如是行相。
于此大乘菩薩藏正法。
聽聞讀誦書寫受持展轉教示廣為人說。
又複說是善巧譬喻。
譬若有人善能守護祖宗庫藏。
今見财寶漸欲減沒而生憂惱。
如我今見釋迦如來。
于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阿僧祇劫。
修行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漸将減沒。
我等苾刍亦複如是。
共生憂惱。
宜各發起廣大無量勇猛精進。
堅持守護大乘菩薩正法寶藏。
又苾刍言。
譬如有人。
有一親子端正殊妙。
父母見時适悅其心。
觀視子相目不暫舍。
其子忽然于險難處堕落其中。
有大飛禽捉持而去。
又複堕落那落迦邊高險之處。
時彼父母。
發勇悍力持取而還。
如我今者佛滅度後。
若有正士于無上法寶生大信敬。
欲求出離。
而于彼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
我以如來無上法寶共相付囑。
精進守護亦複如是。
無令為彼諸惡人輩之所侵壞。
又苾刍言。
譬如世間聚集兵衆。
行列陣勢欲相鬥戰。
是時衆中少分有情。
見彼軍衆心無怯弱。
安住其前。
護諸兵衆無令鬥戰。
又複衆中有多勇悍。
見是兵衆心無怯弱。
安住其前。
如是展轉乃立戰功。
如我今者佛滅度後法欲滅時。
若有有情。
内心堅固護持正法。
親近善友樂求出離。
被堅固铠
時彼有情多起邪見橫生計執。
說法苾刍亦複減少。
為人輕賤不生尊重。
亦不恭敬親近供養。
有諸苾刍非法說法。
于其正法不樂親近。
設見有人于諸契經。
而生恭敬尊重供養。
有大力能種種稱贊者。
共生侮慢。
舍利子。
時彼苾刍得離欲者。
愛樂受持。
未離欲者。
于諸契經不樂受持。
于大衆前随順魔衆。
此是第八魔事。
智者于此應當了知。
不應随順。
舍利子。
若有苾刍于諸契經。
雖生愛樂受持讀誦解說書寫。
為利養故随順世間。
諸有情等起偷盜業。
于三種事數數作意。
何等為三。
所謂貪著衣服飲食及諸卧具。
于此三事而多追求。
此是第九魔事。
智者于此應當了知。
不應随順。
舍利子。
若有苾刍于此大乘諸契經中。
行相應行。
而能發起最上精進。
書寫受持愛樂讀誦。
廣為人說。
時彼苾刍為魔所持。
業煩惱障之所覆蔽。
于雜染法随順愛樂。
戲論語言而常相應。
耽著睡眠。
于睡眠中亦樂耽著諸雜染法。
又複耽著炫惑女事。
深樂随順如是行相。
于諸契經。
不樂書寫受持讀誦廣為人說。
舍利子。
時彼苾刍。
于如來教生愛樂者。
不欲斷滅如來聖教。
不愛樂者。
惡業苾刍為魔所著。
欲令佛法速疾斷滅。
此是第十魔事。
舍利子。
如是十法諸有智者。
應當于此一一了知。
不應随順。
爾時世尊。
說伽陀曰。
時彼所有一切處由彼業故魔障生 于諸白法悉棄舍不樂思擇諸義利 勝慧減少惡慧增于正法中不安住 樂聞非法悉能行堕惡趣中為境界 如是展轉命終時覆藏瑕玼為救護 尊重親教阿阇梨一時俱堕于惡趣 我于俱胝千劫中為利世間修苦行 常于有情思善巧悉令遠離三毒火 我時證得大菩提能轉清淨妙法輪 于人天中無與等世出世間稱第一 我今不應當棄舍世間有情極難得 令彼魔衆悉退散皆能離苦獲安樂 又令癡闇道路中持六度等真善行 于諸佛教悉相應而能獲得菩提道 于如是法聽受已複能演說真實空 令彼安住正信中是故得離諸魔衆 于此最上真實中若有棄背真實法 非真實相作真實不能遠離諸魔衆 若有有情于佛所歡喜堅固生尊重 聽聞如是正法時獲得吉祥勝義利 正信有情歡喜已諸有魔衆生苦惱 于一切處作善時魔衆競來為恐怖 時魔假作苾刍相巧出語言相诳惑 于衆迅疾生動亂謂菩提道非真實 自言我法真實因汝應堅固求安住 發生如是戲論已然後輕侮複毀謗 時彼苾刍魔所著信魔語故生放逸 謂言此法非佛乘因是棄舍涅盤道 複背正覺合諸塵而于佛法不信受 由執我見粗重已速疾堕落惡趣中 縱有少分諸苾刍而複愛樂非真實 各于大乘空法中互相伺求諸過失 縱遇最上真實法以雜亂故不聽習 複于義理生恐怖舍正法故無所歸 彼時無有說法者不信解人而複衆 如是縱有說法師悉皆棄舍不聽受 若于世尊末法中複能利樂諸有情 彼時多有魔障侵于此勿應生退屈 未來若有苾刍衆決定于法生信解 甯喪身命堅護持速獲證悟圓常果 爾時舍利子。
及諸大苾刍等。
于大衆中聞是修習大乘行者。
于諸險難能行正法。
各各發起廣大無量堅固勇猛精進之力。
如是行相。
于此大乘菩薩藏正法。
聽聞讀誦書寫受持展轉教示廣為人說。
又複說是善巧譬喻。
譬若有人善能守護祖宗庫藏。
今見财寶漸欲減沒而生憂惱。
如我今見釋迦如來。
于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阿僧祇劫。
修行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漸将減沒。
我等苾刍亦複如是。
共生憂惱。
宜各發起廣大無量勇猛精進。
堅持守護大乘菩薩正法寶藏。
又苾刍言。
譬如有人。
有一親子端正殊妙。
父母見時适悅其心。
觀視子相目不暫舍。
其子忽然于險難處堕落其中。
有大飛禽捉持而去。
又複堕落那落迦邊高險之處。
時彼父母。
發勇悍力持取而還。
如我今者佛滅度後。
若有正士于無上法寶生大信敬。
欲求出離。
而于彼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
我以如來無上法寶共相付囑。
精進守護亦複如是。
無令為彼諸惡人輩之所侵壞。
又苾刍言。
譬如世間聚集兵衆。
行列陣勢欲相鬥戰。
是時衆中少分有情。
見彼軍衆心無怯弱。
安住其前。
護諸兵衆無令鬥戰。
又複衆中有多勇悍。
見是兵衆心無怯弱。
安住其前。
如是展轉乃立戰功。
如我今者佛滅度後法欲滅時。
若有有情。
内心堅固護持正法。
親近善友樂求出離。
被堅固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