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關燈
小
中
大
。
是為沙門不持戒名持戒。
佛語迦葉言。
禁戒無形不著三界。
何因名為戒。
無吾無我無人無命無意無名無種無化無教。
無有作者。
無所來無所去。
無制無滅。
無身所犯無口所犯無心所犯。
無世無計無世所住。
亦無有戒亦不無戒。
亦無所念亦無敗壞亦無坐立。
是故為禁戒矣。
爾時佛說曰。
戒無瑕穢著也。
戒者無奢無嗔恚。
安定就泥洹。
如是為持戒。
不愛身亦不愛命。
不樂于五道。
悉曉了人于法。
于佛法中是故為戒。
适不在中邊止也。
中邊不著不著不縛。
譬空中風。
是為持戒名及種無所止也。
人定心無所著。
無我想無人想。
曉是者是為淨持戒也。
不輕于禁戒不自貢高。
常欲守道持戒。
如是無有能過者。
離我所想。
自我及是我所。
都無有是也。
信于空及佛法行不沾污于世。
不著于世間。
從冥入明适無所因。
不著于三界。
是為持戒。
時佛說是經法。
二萬二千諸天人。
及世間人民諸龍鬼神。
皆得須陀洹道。
八百沙門皆得阿羅漢道。
五百沙門素皆行守意得禅道。
聞佛說深經皆不解不信。
便從衆坐避易亡去。
迦葉比丘白佛言。
是五百守禅比丘。
聞深經不解不信摩诃而去。
佛語迦葉。
是五百守禅比丘信餘衆多。
聞深法教不解不信。
佛語迦葉。
是五百比丘者。
乃前迦葉佛時皆作婆羅門道。
于迦葉佛所。
一返聞經道心意樂喜。
即時五百人自說言。
迦葉佛所說快。
乃爾五百人得是福祐。
壽終皆生忉利天上。
佛言。
五百比丘得是福已。
後于我法中作沙門。
今聞深經不解不信。
佛語迦葉言。
是五百比丘持是所聞深經。
得不堕惡道。
于今世。
皆當得阿羅漢般泥洹去。
佛語須菩提言。
汝行教五百亡去比丘令來還。
須菩提白佛言。
是五百比丘尚不欲聞佛所說。
何肯随小羅漢語乎。
佛即時化作兩比丘。
于五百比丘前徐行。
五百比丘皆使行。
及前兩比丘。
五百比丘問前兩比丘言。
二賢者欲何至湊。
兩比丘報言。
欲到空閑山中安隐之處。
自守坐禅不能複憂餘。
五百人複問言。
何以故。
兩比丘複報言。
佛所說深經。
我不信不解也。
五百人複報言。
我亦欲入山止空閑之處。
快坐禅無人來娆我。
我曹亦複聞佛說經不信不樂也。
兩比丘複報言。
是事當共谛議不戲也。
不争者是為比丘法也。
何因為泥洹身中。
有我有神有命有人有意耶。
當有至泥洹處者耶。
五百人報言。
是身亦無人亦無我亦無名亦無意亦無有。
行至泥洹處者也。
兩比丘複報言。
何等盡。
當得泥洹者。
五百人複報言。
盡淫盡怒盡癡。
是為泥洹。
兩比丘複問言。
卿曹淫怒癡悉盡未。
五百人複報言。
亦無内亦無外也。
兩比丘複問言。
賢者當莫著亦莫不著。
雖不著莫不著。
是為泥洹。
禁戒不在死生。
亦不在泥洹。
智黠适等度脫見黠。
亦不在死生。
亦不在泥洹。
是本法空無色。
亦無所見。
棄思想棄泥洹想。
滅思想痛癢。
得疾至所有法莫念。
亦莫不念。
滅思想痛癢。
是為無所為。
爾時兩比丘說是經法。
五百人皆得阿羅漢道。
五百人屈還至佛所。
須菩提問五百人言。
諸賢者去至何所從何所來。
五百人報言。
佛所說經。
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須菩提問五百人。
誰是汝師者。
五百人報言。
本無有生何因當有出。
須菩提複問。
誰為卿曹說經者。
五百人報言。
無五陰無四大無六衰。
是為我師。
須菩提複問言。
師為汝說何等經。
五百人複報言。
無縛亦無放。
須菩提問言。
本從何因緣守道乎。
五百人報言。
亦無守亦無有不守。
須菩提複問言。
所作為當如是。
五百人複報言。
亦無有當所作如是者。
須菩提複問言。
以為降伏魔耶。
五百人複報言。
無有五陰與魔也。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當何時般泥洹乎。
五百人複報言。
化人般泥洹者。
我爾時亦當複般泥洹。
須菩提複問言。
誰愈卿者。
五百人複報言。
無身無心是我師也當愈我。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愛欲盡未。
五百人複報言。
諸緣法本盡。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已住羅漢地耶。
五百人複報言。
亦無所取無所放。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死生已斷耶。
五百人複報言。
本斷亦無所見。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住能于忍地耶。
五百人複報言。
一切已脫著中去。
時須菩提問事以所可報五百人。
爾時百二十萬人。
及諸天鬼神龍皆得須陀洹道。
千三百比丘皆得阿羅漢道。
佛說經已。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諸天世人鬼。
神龍皆歡喜。
前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是為沙門不持戒名持戒。
佛語迦葉言。
禁戒無形不著三界。
何因名為戒。
無吾無我無人無命無意無名無種無化無教。
無有作者。
無所來無所去。
無制無滅。
無身所犯無口所犯無心所犯。
無世無計無世所住。
亦無有戒亦不無戒。
亦無所念亦無敗壞亦無坐立。
是故為禁戒矣。
爾時佛說曰。
戒無瑕穢著也。
戒者無奢無嗔恚。
安定就泥洹。
如是為持戒。
不愛身亦不愛命。
不樂于五道。
悉曉了人于法。
于佛法中是故為戒。
适不在中邊止也。
中邊不著不著不縛。
譬空中風。
是為持戒名及種無所止也。
人定心無所著。
無我想無人想。
曉是者是為淨持戒也。
不輕于禁戒不自貢高。
常欲守道持戒。
如是無有能過者。
離我所想。
自我及是我所。
都無有是也。
信于空及佛法行不沾污于世。
不著于世間。
從冥入明适無所因。
不著于三界。
是為持戒。
時佛說是經法。
二萬二千諸天人。
及世間人民諸龍鬼神。
皆得須陀洹道。
八百沙門皆得阿羅漢道。
五百沙門素皆行守意得禅道。
聞佛說深經皆不解不信。
便從衆坐避易亡去。
迦葉比丘白佛言。
是五百守禅比丘。
聞深經不解不信摩诃而去。
佛語迦葉。
是五百守禅比丘信餘衆多。
聞深法教不解不信。
佛語迦葉。
是五百比丘者。
乃前迦葉佛時皆作婆羅門道。
于迦葉佛所。
一返聞經道心意樂喜。
即時五百人自說言。
迦葉佛所說快。
乃爾五百人得是福祐。
壽終皆生忉利天上。
佛言。
五百比丘得是福已。
後于我法中作沙門。
今聞深經不解不信。
佛語迦葉言。
是五百比丘持是所聞深經。
得不堕惡道。
于今世。
皆當得阿羅漢般泥洹去。
佛語須菩提言。
汝行教五百亡去比丘令來還。
須菩提白佛言。
是五百比丘尚不欲聞佛所說。
何肯随小羅漢語乎。
佛即時化作兩比丘。
于五百比丘前徐行。
五百比丘皆使行。
及前兩比丘。
五百比丘問前兩比丘言。
二賢者欲何至湊。
兩比丘報言。
欲到空閑山中安隐之處。
自守坐禅不能複憂餘。
五百人複問言。
何以故。
兩比丘複報言。
佛所說深經。
我不信不解也。
五百人複報言。
我亦欲入山止空閑之處。
快坐禅無人來娆我。
我曹亦複聞佛說經不信不樂也。
兩比丘複報言。
是事當共谛議不戲也。
不争者是為比丘法也。
何因為泥洹身中。
有我有神有命有人有意耶。
當有至泥洹處者耶。
五百人報言。
是身亦無人亦無我亦無名亦無意亦無有。
行至泥洹處者也。
兩比丘複報言。
何等盡。
當得泥洹者。
五百人複報言。
盡淫盡怒盡癡。
是為泥洹。
兩比丘複問言。
卿曹淫怒癡悉盡未。
五百人複報言。
亦無内亦無外也。
兩比丘複問言。
賢者當莫著亦莫不著。
雖不著莫不著。
是為泥洹。
禁戒不在死生。
亦不在泥洹。
智黠适等度脫見黠。
亦不在死生。
亦不在泥洹。
是本法空無色。
亦無所見。
棄思想棄泥洹想。
滅思想痛癢。
得疾至所有法莫念。
亦莫不念。
滅思想痛癢。
是為無所為。
爾時兩比丘說是經法。
五百人皆得阿羅漢道。
五百人屈還至佛所。
須菩提問五百人言。
諸賢者去至何所從何所來。
五百人報言。
佛所說經。
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須菩提問五百人。
誰是汝師者。
五百人報言。
本無有生何因當有出。
須菩提複問。
誰為卿曹說經者。
五百人報言。
無五陰無四大無六衰。
是為我師。
須菩提複問言。
師為汝說何等經。
五百人複報言。
無縛亦無放。
須菩提問言。
本從何因緣守道乎。
五百人報言。
亦無守亦無有不守。
須菩提複問言。
所作為當如是。
五百人複報言。
亦無有當所作如是者。
須菩提複問言。
以為降伏魔耶。
五百人複報言。
無有五陰與魔也。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當何時般泥洹乎。
五百人複報言。
化人般泥洹者。
我爾時亦當複般泥洹。
須菩提複問言。
誰愈卿者。
五百人複報言。
無身無心是我師也當愈我。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愛欲盡未。
五百人複報言。
諸緣法本盡。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已住羅漢地耶。
五百人複報言。
亦無所取無所放。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死生已斷耶。
五百人複報言。
本斷亦無所見。
須菩提複問言。
卿曹住能于忍地耶。
五百人複報言。
一切已脫著中去。
時須菩提問事以所可報五百人。
爾時百二十萬人。
及諸天鬼神龍皆得須陀洹道。
千三百比丘皆得阿羅漢道。
佛說經已。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諸天世人鬼。
神龍皆歡喜。
前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