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普曜經卷第一

關燈
若滋。

    咨嗟說偈。

     其有樂清淨  在天心思妙 皆宿造德本  故緻此淨果 是故報前世  造行清淨品 無德歸惡趣  在苦痛不善 從我聞是法  莫起無恭敬 當棄此憍慢  緻無量大安 罪福無有常  無恒無堅固 如夢幻野馬  空中電忽然 雖以慕五樂  猶渴飲堿水 離塵度世聖  逮智能充飽 等諸欲伎樂  一切諸玉女 女人各異心  是時平等業 不見利養伴  友親諸眷屬 除餘造善業  不樂諸惡品 是故俱和合  各懷念慈心 奉行真正法  善行自充飽 常思念諸佛  在法無放逸 樂戒博聞施  忍辱仁和要 曉了苦無我  專精觀察法 從因緣合成  轉長勝垢濁 睹見諸辯才  無極之神足 慧功勳自然  造戒聞無逸 修學無極解  博聞無馳騁 施調意智慧  衆生故行慈 常修行愍哀  能成衆善法 大要行為本  言行常相應 勿從他人教  已寂然精進 不以作逮得  無作亦不安 等意觀其本  生死甚勤苦 不以習離欲  舍邪能究竟 是故得閑靜  宣布順慈心 尊敬聽法會  滅欲燒塵勞 棄捐大貢高  執持無谀谄 以時進行道  至滅度無為 消愚衆濁冥  智慧明化之 棄結塵生網  興發所應行 雖有衆法師  汝等修行義 不在于彼見  不違諸法訓 若得佛道時  轉法雨甘露 淨洗其心垢  咨受最法門 普曜經所現象品第三 佛告比丘。

    于時菩薩為大天衆。

    敷演經法。

    勸助開化鹹令悅豫。

    問諸天子。

    以何形貌降神母胎。

    或有言曰。

    儒童之形。

    或有言曰釋梵之形。

    或曰。

    大天王之形。

    或有言曰。

    息意天王形。

    或有言曰。

    阿須倫揵陀羅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形。

    或曰大神妙天日月王形。

    或曰。

    金翅鳥形。

    彼有梵天名曰強威。

    本從仙道中來。

    沒生天上。

    于無上正真之道。

    而不退轉。

    報諸天子言。

    吾察梵志典籍所載。

    歎說菩薩應降神母胎。

    又問。

    以何形往。

    答曰。

    象形第一。

    六牙白象頭首微妙。

    威神巍巍形像姝好。

    梵典所載其為然矣。

    緣是顯示三十二相。

    所以者何。

    世有三獸。

    一兔。

    二馬。

    三白象。

    兔之渡水趣自渡耳。

    馬雖差猛。

    猶不知水之深淺也。

    白象之渡盡其源底。

    聲聞緣覺其猶兔馬。

    雖度生死不達法本。

    菩薩大乘譬若白象。

    解暢三界十二緣起。

    了之本無。

    救護一切莫不蒙濟。

    如是比丘。

    于是菩薩處兜術天。

    普觀天下。

    意欲降體白淨王宮。

     爾時王宮先現八瑞。

    一者草穢瓦石諸垢不淨。

    悉為消除自然香潔。

    生衆雜華香氣苾芬。

    二者其雪山邊。

    凫雁鴛鴦鷹鹞赤嘴。

    鹦鹉青雀哀鸾雜鳥。

    來詣王宮住宮殿上。

    軒牕門戶屏障籠疏。

    各各暢音柔軟妙雅三者白淨王宮後園遊觀流泉衆水。

    冬時始春皆生雜華。

    若幹種寶奇雅妙好。

    四者陂水浴池諸觀屋宅。

    悉自然生青蓮芙蓉。

    大如車輪其葉百千。

    五者其蘇水器及麻油器石蜜器食之無減。

    六者其王宮裡大鼓小鼓。

    箜篌琴瑟筝笛箫笳。

    不鼓自鳴演悲和音。

    七者其王宮藏衆寶奇珍。

    明珠七寶衣被璎珞。

    地中藏寶自然發出。

    八者宮中光明普照内外蔽日月光。

    萬二千婇女歡喜悅樂。

    眷屬圍繞來詣王所。

    見王安坐。

    侍王之右。

    坐交露帳和顔悅色鹹共賀言。

    善哉大王。

    願聽妾言。

    王得大願。

    衆寶瑞應鹹一時至。

    當懷悅豫。

    時節和适國土太平。

    應八關齋。

    當抱慈心。

    不宜嗔喜。

    敬身愛彼。

    棄捐悭嫉愛欲邪見。

    消雪自大衆生患厭事。

    無複諸亂莫不歡喜。

    已入正真。

    無懷恨者。

    不聽十惡奉行衆善。

    王愍我等。

    建立至誠去諸塵意。

    莫受讒言兩舌彼此。

    慕樂戒禁将護宜适。

    念行功福慕樂道義。

    妾等亦當奉戒順命。

    棄捐愚冥。

    抱歡豫心。

    常自将護。

    彼樂圍繞永得安隐。

    散華燒香已離諸欲。

    不懷異心。

    宿夜七日安和無難。

    今我等心。

    不在色聲香味細滑之法。

    其心戀慕欲聞正音。

    男女悉好猶若天人。

    遊戲樂施不志王榮。

    璎珞之飾床座綩綖。

    諸好機延之中思善。

    皆悉踴躍安隐無亂。

    今者大王。

    宜視衆民猶若一子。

    時王聞言。

    第一歡喜當如所願。

    不違汝意辄如所誓。

    于時其王施宮婇女。

    如意所願皆為莊嚴。

    交飾清淨解散衆華。

    燒其香勳懸缯幢蓋。

    召二萬人悉使被铠皆執兵仗侍衛左右。

    諸眷屬俱作諸伎樂。

    音聲悲和擁護王後。

    諸宮婇女各共圍繞。

    諸天玉女來洗浴之。

    香勳衣服衆寶璎珞。

    佥然俱鼓百千妓樂。

    其音悲和。

    夫人适坐。

    天女來侍。

    以若幹種衆雜天華金銀床榻。

    細軟綩綖以布其上。

    明月珠寶諸天玉女各赍香瓶。

    散華燒香。

     普曜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