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關燈
小
中
大
谄曲不持戒行。
身壞命終以诳惑故。
猶如壯士屈申臂頃落于阿鼻大地獄中。
如蓮華敷。
其身遍滿十八鬲中。
雨熱鐵丸從頂而入百千猛火及熱鐵輪。
從空而下無量無邊阿鼻地獄壽命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經曆諸大地獄。
滿八萬四千劫。
從地獄出堕餓鬼中。
吞飲融銅啖熱鐵丸。
經八萬四千歲從餓鬼出。
五百身中恒為牛身。
又五百身生駱駝中。
又五百身生于豬中。
又五百身生于狗中。
又五百身生猕猴中。
緣前供養持戒比丘。
結誓要重今複遇我。
沐浴清化得生天上。
持戒比丘即我身是。
放逸比丘即汝身是。
爾時猕猴天子聞此語已心驚毛豎。
忏悔前罪即還天上。
佛告大王。
彼猕猴者。
雖是畜生。
一見羅漢受持三歸及以五戒。
緣斯功德超越千劫極重惡業。
得生天上。
值遇一生補處菩薩。
從是以後值佛無數。
淨修梵行具六波羅蜜。
住首楞嚴三昧住不退地。
于最後身次彌勒後。
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名寶光。
國土清淨如忉利天。
生彼國土諸衆生等。
皆行十善具戒無缺。
佛号師子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若有衆生聞彼佛名。
生生之處常得遠離畜生之身。
除無量劫生死之罪。
佛告大王。
欲知彼國師子月佛。
今此會中婆須蜜多比丘是也。
時頻婆娑羅聞此語已。
即起合掌遍體流汗。
悲泣雨淚悔過自責。
向婆須蜜多頭面著地。
接足為禮忏悔前罪。
佛告大王。
欲知此等八萬四千金色猕猴。
乃是過去拘樓秦佛時。
波羅奈國。
俱睒彌國。
二國之中共有八萬四千比丘尼。
行諸非法。
與諸白衣通緻信命。
犯諸重禁莊飾身體。
如乾闼婆女無有慚愧。
淫為璎珞。
諸犯戒事用為花鬘。
豎憍慢幢擊貢高鼓。
彈放逸琴贊惡聲歌。
狂愚無智如癡猕猴。
見好比丘善好有德。
視之如賊。
爾時彼世有一比丘尼名善安隐。
得阿羅漢。
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到諸比丘尼所。
告言姊妹。
世尊在世常說此偈。
若有比丘尼 不修行八敬 此非釋種女 猶如旃陀羅 若有比丘尼 放逸犯八重 當知是一切 天人中大賊 恒處阿鼻獄 經由十八鬲 其餘三惡道 為己園林處 百千無量劫 不聞三寶名 亦啖燒鐵丸 寒冰抱銅柱 如是罪畢已 生于鸠鴿身 毒蛇與鼠狼 蜈蚣百足等 如是諸雜類 皆應經曆中 時諸比丘尼聞阿羅漢比丘尼說此偈已。
心懷忿恨罵詈惡言。
此老猕猴從何處來。
惡言妄語橫說地獄。
時阿羅漢見諸惡人生不善心。
即起慈悲身升虛空作十八變。
時諸惡人見變化已。
各脫金環散阿羅漢尼上。
願我生生身作金色。
前所作惡今悉忏悔。
唯願慈哀憐愍我等受我供養。
時彼阿羅漢比丘尼。
即從空下。
受諸惡女種種供養。
時諸惡人身壞命終堕阿鼻獄。
如蓮花敷遍滿獄中。
亦複次第經曆諸餘十八大獄。
于諸獄中壽命正等各一大劫。
如是展轉九十二劫恒處地獄。
從地獄出。
五百身中恒為餓鬼。
從餓鬼出一千身中常為猕猴。
身作金色。
大王當知。
爾時八萬四千犯戒比丘尼罵羅漢者。
今此會中八萬四千諸金色猕猴是也。
爾時供養諸惡比丘尼者。
今大王是。
此諸猕猴因宿習故。
持花持香供養大王。
爾時污彼比丘尼戒者。
今瞿迦梨及王五百黃門是。
佛告大王。
身口意業不可不慎。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戒為甘露藥 服者不老死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随己 持戒得安隐 生處無患難 亦當見諸佛 受法得解脫 破戒堕地獄 猶如此猕猴 生處恒卑賤 地獄苦切己 大王當谛聽 止惡修諸善 爾時頻婆娑羅王聞說此偈。
對佛忏悔慚悔自責。
豁然意解成阿那含。
王所将衆八千人求王出家。
王即聽許。
佛言。
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袈裟著身。
即成沙門。
頂禮佛足未舉頭頃成阿羅漢。
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王所将餘衆一萬六千人。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八萬諸天亦俱發心。
八萬四千金色猕猴。
聞昔因緣慚愧自責。
繞佛千匝向佛忏悔。
各各亦發無上菩提心。
随壽長短各自命終。
命終之後當生兜率天值遇彌勒。
複更增進得不退轉。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見此事已。
告諸大衆。
菩薩行淨乃令畜生發于道心。
婆須蜜多。
尚能如是大為佛事。
況餘菩薩威德無量。
時諸天子山神地神天龍八部。
見諸猕猴發菩提心。
當生天上得不退轉。
心生歡喜而白佛言。
此諸猕猴幾時當得成佛。
佛告大衆。
過百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
劫名大光。
于彼劫中當得成佛。
八萬四千佛次第出世。
同共一劫。
皆名普金光明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時會大衆。
聞佛世尊為諸猕猴授菩提記。
即脫身上上妙璎珞。
供養如來及比丘僧。
異口同音贊歎世尊無量德行。
如來出世正為此等諸猕猴類。
善哉世尊。
猕猴聞法尚得成佛。
豈況我等于未來世不成佛耶。
時會大衆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作禮而退。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身壞命終以诳惑故。
猶如壯士屈申臂頃落于阿鼻大地獄中。
如蓮華敷。
其身遍滿十八鬲中。
雨熱鐵丸從頂而入百千猛火及熱鐵輪。
從空而下無量無邊阿鼻地獄壽命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經曆諸大地獄。
滿八萬四千劫。
從地獄出堕餓鬼中。
吞飲融銅啖熱鐵丸。
經八萬四千歲從餓鬼出。
五百身中恒為牛身。
又五百身生駱駝中。
又五百身生于豬中。
又五百身生于狗中。
又五百身生猕猴中。
緣前供養持戒比丘。
結誓要重今複遇我。
沐浴清化得生天上。
持戒比丘即我身是。
放逸比丘即汝身是。
爾時猕猴天子聞此語已心驚毛豎。
忏悔前罪即還天上。
佛告大王。
彼猕猴者。
雖是畜生。
一見羅漢受持三歸及以五戒。
緣斯功德超越千劫極重惡業。
得生天上。
值遇一生補處菩薩。
從是以後值佛無數。
淨修梵行具六波羅蜜。
住首楞嚴三昧住不退地。
于最後身次彌勒後。
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名寶光。
國土清淨如忉利天。
生彼國土諸衆生等。
皆行十善具戒無缺。
佛号師子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若有衆生聞彼佛名。
生生之處常得遠離畜生之身。
除無量劫生死之罪。
佛告大王。
欲知彼國師子月佛。
今此會中婆須蜜多比丘是也。
時頻婆娑羅聞此語已。
即起合掌遍體流汗。
悲泣雨淚悔過自責。
向婆須蜜多頭面著地。
接足為禮忏悔前罪。
佛告大王。
欲知此等八萬四千金色猕猴。
乃是過去拘樓秦佛時。
波羅奈國。
俱睒彌國。
二國之中共有八萬四千比丘尼。
行諸非法。
與諸白衣通緻信命。
犯諸重禁莊飾身體。
如乾闼婆女無有慚愧。
淫為璎珞。
諸犯戒事用為花鬘。
豎憍慢幢擊貢高鼓。
彈放逸琴贊惡聲歌。
狂愚無智如癡猕猴。
見好比丘善好有德。
視之如賊。
爾時彼世有一比丘尼名善安隐。
得阿羅漢。
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到諸比丘尼所。
告言姊妹。
世尊在世常說此偈。
若有比丘尼 不修行八敬 此非釋種女 猶如旃陀羅 若有比丘尼 放逸犯八重 當知是一切 天人中大賊 恒處阿鼻獄 經由十八鬲 其餘三惡道 為己園林處 百千無量劫 不聞三寶名 亦啖燒鐵丸 寒冰抱銅柱 如是罪畢已 生于鸠鴿身 毒蛇與鼠狼 蜈蚣百足等 如是諸雜類 皆應經曆中 時諸比丘尼聞阿羅漢比丘尼說此偈已。
心懷忿恨罵詈惡言。
此老猕猴從何處來。
惡言妄語橫說地獄。
時阿羅漢見諸惡人生不善心。
即起慈悲身升虛空作十八變。
時諸惡人見變化已。
各脫金環散阿羅漢尼上。
願我生生身作金色。
前所作惡今悉忏悔。
唯願慈哀憐愍我等受我供養。
時彼阿羅漢比丘尼。
即從空下。
受諸惡女種種供養。
時諸惡人身壞命終堕阿鼻獄。
如蓮花敷遍滿獄中。
亦複次第經曆諸餘十八大獄。
于諸獄中壽命正等各一大劫。
如是展轉九十二劫恒處地獄。
從地獄出。
五百身中恒為餓鬼。
從餓鬼出一千身中常為猕猴。
身作金色。
大王當知。
爾時八萬四千犯戒比丘尼罵羅漢者。
今此會中八萬四千諸金色猕猴是也。
爾時供養諸惡比丘尼者。
今大王是。
此諸猕猴因宿習故。
持花持香供養大王。
爾時污彼比丘尼戒者。
今瞿迦梨及王五百黃門是。
佛告大王。
身口意業不可不慎。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戒為甘露藥 服者不老死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随己 持戒得安隐 生處無患難 亦當見諸佛 受法得解脫 破戒堕地獄 猶如此猕猴 生處恒卑賤 地獄苦切己 大王當谛聽 止惡修諸善 爾時頻婆娑羅王聞說此偈。
對佛忏悔慚悔自責。
豁然意解成阿那含。
王所将衆八千人求王出家。
王即聽許。
佛言。
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袈裟著身。
即成沙門。
頂禮佛足未舉頭頃成阿羅漢。
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王所将餘衆一萬六千人。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八萬諸天亦俱發心。
八萬四千金色猕猴。
聞昔因緣慚愧自責。
繞佛千匝向佛忏悔。
各各亦發無上菩提心。
随壽長短各自命終。
命終之後當生兜率天值遇彌勒。
複更增進得不退轉。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見此事已。
告諸大衆。
菩薩行淨乃令畜生發于道心。
婆須蜜多。
尚能如是大為佛事。
況餘菩薩威德無量。
時諸天子山神地神天龍八部。
見諸猕猴發菩提心。
當生天上得不退轉。
心生歡喜而白佛言。
此諸猕猴幾時當得成佛。
佛告大衆。
過百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
劫名大光。
于彼劫中當得成佛。
八萬四千佛次第出世。
同共一劫。
皆名普金光明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時會大衆。
聞佛世尊為諸猕猴授菩提記。
即脫身上上妙璎珞。
供養如來及比丘僧。
異口同音贊歎世尊無量德行。
如來出世正為此等諸猕猴類。
善哉世尊。
猕猴聞法尚得成佛。
豈況我等于未來世不成佛耶。
時會大衆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作禮而退。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