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關燈
新為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與千二百五十比丘百菩薩俱。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比丘。

    名婆須蜜多。

    遊竹園間緣樹上下。

    聲如猿猴。

    或捉三鈴作那羅戲。

    時諸長者及行路人競集看之。

    衆人集時身到空中。

    跳上樹端作猕猴聲。

    耆阇崛山八萬四千金色猕猴集菩薩所。

    菩薩複作種種變現令其歡喜。

    時諸大衆各作是言。

    沙門釋子猶如戲兒幻惑衆人。

    所行惡事無人信用。

    乃與鳥獸作于非法。

    如是惡聲遍王舍城。

    有一梵志。

    上啟大王頻婆娑羅。

    白言大王。

    沙門釋子作諸非法。

    乃與鳥獸作那羅戲。

    王聞此語嫌諸釋子。

    即敕長者迦蘭陀曰。

    此諸釋子多聚猕猴。

    在卿園中為作何等。

    如來知不。

    長者啟王。

    婆須蜜多作變化事。

    令諸猕猴一切歡喜。

    諸天雨花持用供養。

    為作何等臣所不知。

    爾時大王頻婆娑羅。

    駕乘名象。

    前後導從往詣佛所。

    到迦蘭陀竹園。

    即便下象。

    遙見世尊在重閣上。

    身紫金色方身丈六坐七寶花。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皆放光明如紫金山。

    處炎火中金光圍繞。

    普令大衆同于金色。

    尊者婆須蜜多。

    及八萬四千猕猴亦作金色。

    時諸猕猴見大王來。

    或歌或舞擊鼓吹貝作種種變。

    中有采花奉上王者。

    大王見已。

    與諸大衆俱至佛所。

    為佛作禮右繞三匝。

    卻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此諸猕猴宿有何福身作金色。

    複有何罪生畜生中。

    尊者婆須蜜多。

    複宿殖何福。

    生長者家。

    信家非家出家學道。

    複有何罪。

    雖生人中諸根具足不持戒行。

    與諸猕猴共為伴侶。

    歌語之聲悉如猕猴使諸外道戲笑我等。

    唯願天尊。

    慈哀我等分别演說令得開解。

    佛告大王。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億劫。

    過是之前有佛出世。

    名曰然燈。

    十号具足。

    彼佛滅後有諸比丘。

    于山澤中修行佛法。

    具阿練若十二頭陀。

    堅持禁戒如人護眼。

    因是即得阿羅漢道。

    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時空澤中有一猕猴。

    至羅漢所。

    見于羅漢坐禅入定。

    即取羅漢坐具披作袈裟。

    如沙門法偏袒右肩。

    手擎香爐繞比丘行。

    時彼比丘從禅定覺。

    見此猕猴有好善心。

    即為彈指告猕猴言。

    法子。

    汝今應發無上道心。

    猕猴聞說歡喜踴躍。

    五體投地敬禮比丘。

    起複采花散比丘上。

    爾時比丘。

    即為猕猴說三歸依告言。

    法子。

    汝今随學三世佛法。

    應當求請受三歸依及以五戒。

    爾時猕猴即起合掌白言。

    大德。

    憶念我今欲歸依佛法僧。

    比丘告言。

    汝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次當忏悔。

    告猕猴言。

    汝于前身無量劫來。

    貪欲嗔恚愚癡邪見。

    嫉妒憍慢诽謗破戒。

    作諸惡事滿足十惡。

    作五逆罪謗方等經。

    淫比丘尼。

    偷僧祇物。

    作衆重罪無量無邊。

    我今生分已盡不受後有。

    大阿羅漢。

    能除衆生無量重罪。

    所以者何。

    我初生時與大悲俱生。

    三世賢聖法皆如是。

    亦與大悲俱共生世。

    如是殷勤三為猕猴說出罪忏悔。

    既忏悔已。

    告猕猴言。

    法子。

    汝今清淨是名布薩。

    汝從今日至盡形壽受不殺戒。

    三世諸佛時阿羅漢。

    永不殺生身口意淨。

    汝亦如是。

    爾時猕猴白羅漢言。

    我願作佛。

    随大德語。

    從于今日乃至成佛終不殺生。

    是時羅漢聞猕猴語。

    身心歡喜即授五戒。

    法子。

    汝從今日至盡形壽随學佛法。

    三世諸佛諸聲聞衆身業清淨。

    常不殺生持不殺戒。

    汝亦如是至盡形壽持不殺戒。

    能受持不。

    猕猴答言。

    我能奉持。

    次受不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亦如上法既受戒已。

    時阿羅漢告言。

    汝當發願。

    汝是畜生現身障道。

    但勤精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猕猴發願已竟。

    踴躍歡喜走上高山。

    緣樹舞戲墜地而死。

    由阿羅漢受五戒故。

    破畜生業。

    命終即生兜率天上。

    值遇一生補處菩薩。

    菩薩為說無上道心。

    即持天花下空澤中供養羅漢。

    羅漢見之即便微笑告言。

    天王。

    善惡之報如影随形終不相舍。

    時阿羅漢而說偈言。

     業能莊嚴身  處處随趣趣 不失法如券  業如負财人 汝今生天上  由于五戒業 前身落彌猴  從于犯戒性 持戒生天梯  破戒為濩湯 我見持戒人  光明莊嚴身 七寶妙台閣  諸天為給使 衆寶為床帳  摩尼花璎珞 值遇未來佛  娛樂說勝法 我見破戒人  堕在泥犁中 鐵犁耕其舌  卧在鐵床上 融銅四面流  燒煮壞其身 或處于刀山  劍林及沸屎 灰河寒冰獄  鐵丸飲融銅 如是等苦事  常為身璎珞 若欲脫衆難  不堕三惡道 遊處天人路  超越得涅槃 當勤持淨戒  布施修淨命 時阿羅漢說此偈已默然無聲。

    猕猴天子言曰。

    大德。

    我前身時。

    作何罪業生猕猴中。

    複有何福值遇大德。

    得免畜生生于天上。

    羅漢答言。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

    乃往過去。

    此閻浮提有佛出世。

    名曰寶慧如來應供正遍知。

    十号具足。

    出現于世。

    三種示現般涅槃後。

    于像法中有一比丘名蓮華藏。

    多與國王長者居士而為親友。

    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