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五

關燈
太子。

    時宮嫔眷屬俱向馬前。

    抱馬王項高聲啼哭。

    迦蹉迦馬聞是哭聲。

    心思太子悲淚傷痛。

    經須臾間回顧兩邊即乃命終。

    以宿因緣生六葉婆羅門家。

    利根結薄聰明多智。

    太子成佛之後。

    即詣佛所聞法悟道得無生忍。

     爾時菩薩而複思惟。

    我今落發作沙門相。

    雲何身上得袈裟衣。

    如是念已阿耨波摩城中。

    有一長者。

    眷屬熾盛财富無量如毗沙門。

    家有十子。

    人相端嚴智慧聰利。

    俱樂出家淨修梵行。

    因觀外境遷變無恒成辟支迦。

    父亡之後老母信重。

    制一袈裟施辟支迦。

    子白母曰。

    我當不久入于涅槃。

    今此袈裟。

    我若受之無所使用。

    去此不遠有淨飯王子名悉達多。

    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此袈裟奉彼菩薩。

    能令老母得大果報。

    說此語已運大神通。

    于虛空中現其雲雷閃電風雨。

    然後化火焚身入圓寂界。

    是時老母臨将舍壽。

    所持袈裟付與一女令奉菩薩。

    此女忽然身得病患。

    臨無常時安置樹上。

    告樹神言。

    以此袈裟。

    與我奉彼淨飯王子悉達多。

    時帝釋知是事已。

    自變其身為一獵士。

    手攜弓劍披此袈裟。

    見太子來坐于路傍。

    太子問曰。

    汝是獵師。

    雲何身上有此憍屍迦衣細妙法服。

    可以與我。

    獵人告言。

    唯此袈裟我非愛樂。

    今欲與汝是服微妙。

    恐人侵奪傷汝性命。

    菩薩告言。

    一切世間知我威力。

    汝但施服勿懷憂慮。

    帝釋天主即複本形頭面禮足。

    乃以袈裟奉上菩薩。

    授已即披與身不等。

    帝釋見衣不等心自懷疑。

    作是念時。

    菩薩威神。

    令其袈裟與身相等忉利諸天歸命供養。

    婆羅門長者于後彼處建立塔廟。

    恒有苾刍往來禮拜。

    爾時菩薩威儀具足。

    漸次經行。

    見一仙人名婆哩誐嚩。

    以手搘腮顔容不悅。

    菩薩問言。

    于意雲何。

    仙人答言。

    我此住處有多羅樹。

    花果繁盛其味甘香。

    忽然幹枯令我煩惱。

    菩薩複問。

    仙人住此本為修行。

    花果枯朽緻愁悶耶。

    仙人聞已心忽惺悟。

    又見一菩薩色相端嚴。

    瞻仰戀慕而複問言。

    汝是出家菩薩不。

    菩薩答言。

    汝見分明。

    婆裡誐嚩即斷疑惑法眼開淨。

    請菩薩坐。

    而以花果如法供養。

    經須臾間。

    菩薩複問。

    迦毗羅城去此遠近。

    仙人答言。

    從茲至彼十二由旬。

    菩薩思惟。

    城邑不遙。

    如釋種來必作魔難。

    即别仙人過殑伽河。

    往王舍城。

    以自工巧采取樹葉。

    作為缽器入城持缽。

    時民彌娑啰王在高樓上。

    遙見菩薩身相端嚴威儀寂靜。

    體挂法服手持應器巡門乞食。

    而興歎言。

    王舍城中所住之人。

    無有如是威儀色相。

    今此苾刍當非庶人下族之類。

    應是王種舍位出家。

    滅除罪業修持淨命。

     爾時菩薩持缽出城往一山中。

    以缽置地端坐入定思惟。

    民彌娑啰王。

    見我發心必有異意。

    作是念時。

    王告大臣。

    我于樓上見一苾刍。

    身相端嚴威儀調順。

    非是庶人下族所生。

    汝當訪尋今在何處。

    即時遣使往至山間。

    見此苾刍安詳而坐。

    國王知已躬自臨幸。

    接見瞻仰心生歡喜。

    因告言曰。

    汝之身貌甚是端嚴。

    若為苾刍不相宜稱。

    我有宮殿樓閣嫔妃美女。

    最上富貴與汝受用。

    勿作苾刍。

    汝身何姓。

    有何種族。

    為我宣說。

    菩薩白言。

    雪山相近有迦毗羅城。

    我之父王姓刹帝利。

    名曰淨飯。

    方理是國。

    我須舍棄君父為求菩提。

    若是愚癡貪愛之人。

    假使世間并四大海。

    滿中珍寶猶尚不足。

    譬如大火然于幹薪。

    貪愛身心亦複如是。

    大王。

    我觀此物由如冤家。

    亦如毒蛇。

    一切憂惱怖畏根本。

    大王。

    假使大風而能吹動一切諸山。

    于蘇迷盧終不能動。

    假使世間所有珍寶最上資财。

    國城妻子象馬僮仆。

    而能惑亂一切人心。

    而于我心終不能動。

    唯涅槃解脫是真究竟。

    爾時民彌娑啰王言。

    汝今于此有何所求。

    菩薩告言。

    我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言若成菩提願賜攝受。

    菩薩答言。

    如是如是。

    王生歡喜複歸本處。

    爾時菩薩往鹫峰山。

    山側非遙而有仙人勤修梵行。

    能以一足履地住經一日。

    菩薩聞之亦以一足履地住經兩日。

    仙人複以五熱炙身立經一日。

    菩薩于是立經兩日。

    時彼仙人互相驚怪降伏稱贊。

    此是修行。

    此是大沙門。

    菩薩問言。

    汝等修行于何所求。

    一雲我求帝釋。

    一雲我求梵王。

    一雲我求魔界之身。

    爾時菩薩即自思惟。

    今此仙人所修之行。

    皆是邪道非我所依。

    我今于此不求帝釋。

    不求梵天。

    不求魔界。

    本為宿願利樂衆生求成佛果。

    道既非真宜應舍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