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诏譯
爾時提婆達多手持弓箭。
出迦毗羅城而欲教射。
悉達多太子知已。
與五百眷屬亦出國城同為弓射。
時提婆達多即持弓箭遙射一樹。
其樹中箭應弦而倒。
悉達多太子。
亦射一樹箭力甚大。
樹雖兩斷俨然不動。
提婆達多見樹如故疑箭不中。
白太子言。
常聞太子解五種射法。
雲何射樹而不能中。
如是言已。
帝釋天主于虛空中。
而自思惟。
我須今日顯發菩薩神通威力。
若不如是雲何有情知彼菩薩。
善能通達一切衆事。
作是念已。
即化大風吹中箭樹忽然倒地。
時提婆達多即自驚歎。
爾時太子又令安置七多羅樹。
七重鐵鼓七重鐵豬令衆射之。
時提婆達多顯自威力挽弓前射透一多羅樹。
難陀次之透二多羅樹。
悉達多太子即便随射所有七多羅樹七重鐵鼓及鐵豬等皆悉透過。
其箭入地至龍王宮。
爾時龍王見菩薩箭。
以手捧之。
于箭入處湧水上流。
即有信心婆羅門長者起塔供養。
一切苾刍常來瞻禮爾時悉達多太子乃乘寶辇回歸王城。
有相師占太子曰。
至十二歲。
若不出家為轉輪王。
統領四洲千子圍繞。
時淨飯王聞是事已心大歡喜。
即集群臣及諸釋種。
具白斯事。
時有大臣白淨飯王。
若要太子紹輪王位。
速于國内公卿臣僚士庶之舍。
選擇淑女為其妃配。
仍造種種上妙衣服。
真珠璎珞珍玩之具及舍宅樓閣等。
如是造已。
即選良辰。
令太子于王正殿坐師子座。
命公卿臣僚及長者居士等所有童女。
悉赴王宮。
如有端正福德殊勝之女太子樂者。
即賜上件珍玩物等。
納為夫人。
爾時淨飯王即依所奏。
後至吉日。
命悉達多太子。
登王寶殿。
坐師子座。
所集童女俱來赴會。
爾時有一童女名耶輸陀羅。
而不赴召。
父問其故。
耶輸陀羅曰。
金帛财貨我家自有。
何須王宮而受錫赉。
父又告言。
汝至王宮太子見已。
或當采擇納為夫人。
豈獨寶玩而充贈遺耶。
童女聞已即著上妙衣服。
嚴身璎珞而赴王宮。
太子見是童女福相殊勝身有光明。
心大歡喜下師子座。
依古儀禮。
互相設拜。
拜已複坐合掌恭肅。
時僚等俱白王言。
如是童女諸相具足福德深厚。
堪與太子為其夫人。
王即诏命二萬童女。
圍繞耶輸陀羅同入宮室。
爾時迦毗羅城不遠。
有一大河名噜賀迦。
于河岸上有一大樹。
名娑啰迦裡(梨也切)努。
與太子同時而生。
此樹不久長及百肘。
太陽未出樹身柔軟爪甲能傷。
日既升天則斧不能入。
火不能爇。
尋以河津泛漲浸壞樹根。
偃仆洪川下流幹涸。
時酥缽啰沒馱王。
以噜賀迦河為大樹所塞水不通行。
國内民衆乏水受用。
發使出國告淨飯王。
颠水壅流邦人大恐。
欲假太子神力去樹導川。
時淨飯王默然不允。
若太子自去即當随意。
有大臣名曰餐那。
潛知王意。
以方便力告太子言。
噜賀迦河旁有園苑。
亭台樓觀花卉池沼。
甚是嚴飾可去遊從。
太子聞言。
即與眷屬及諸臣僚。
同出迦毗羅城。
往彼園中随意遊戲。
時提婆達多見一飛鵝從空而過。
挽弓仰射堕太子前。
太子見之嗟念傷害。
與拔其箭放鵝飛去。
提婆達多遣人取鵝。
太子告曰。
我發菩提心。
常行慈愍行。
利益諸有情。
不欲見損惱。
所有飛鵝拔箭放去令彼安隐。
汝宜回心勿生嗔恨。
提婆達多聞是語已。
默然不悅。
爾時酥缽啰沒馱王。
知其太子近在園林。
即遣國人往彼河津。
出其大樹。
唱聲用力。
響震郊原。
太子聞之訪諸左右。
群臣具白。
此是酥缽啰沒馱王遣其人衆。
出河中樹。
太子聞已。
我當自往。
去河不遠有一大窟毒龍所居。
太子至前龍乃出窟。
衆人恐懼慮傷太子。
即以利劍斷彼龍命。
龍有毒氣被觸之者遍身青黑。
因以立名迦路那夷。
太子行至河邊。
先令提婆達多出彼大樹。
提婆達多極其神力終不能舉。
次及難那盡力挽樹稍離于地。
是時太子以己神力。
手把大樹折為兩段擲虛空中。
于河兩邊各下一段。
告衆人言。
此娑啰迦裡(梨也切)拏樹。
是大良藥火不能燒。
若有瘡腫塗之即差。
汝等衆人勿複忘失。
太子作是語已。
即乘車騎回歸城邑。
時有相師。
相太子曰。
若至七歲而不出家。
作轉輪王。
太子入城将至王宮。
釋種伽吒拟裡有一女。
名娛閉迦。
在高樓上。
忽見太子身相端嚴心生戀仰。
太子見此女已。
令住車騎。
回首觀瞻。
手執弓箭不覺堕地。
時諸人衆見此童女福相殊
出迦毗羅城而欲教射。
悉達多太子知已。
與五百眷屬亦出國城同為弓射。
時提婆達多即持弓箭遙射一樹。
其樹中箭應弦而倒。
悉達多太子。
亦射一樹箭力甚大。
樹雖兩斷俨然不動。
提婆達多見樹如故疑箭不中。
白太子言。
常聞太子解五種射法。
雲何射樹而不能中。
如是言已。
帝釋天主于虛空中。
而自思惟。
我須今日顯發菩薩神通威力。
若不如是雲何有情知彼菩薩。
善能通達一切衆事。
作是念已。
即化大風吹中箭樹忽然倒地。
時提婆達多即自驚歎。
爾時太子又令安置七多羅樹。
七重鐵鼓七重鐵豬令衆射之。
時提婆達多顯自威力挽弓前射透一多羅樹。
難陀次之透二多羅樹。
悉達多太子即便随射所有七多羅樹七重鐵鼓及鐵豬等皆悉透過。
其箭入地至龍王宮。
爾時龍王見菩薩箭。
以手捧之。
于箭入處湧水上流。
即有信心婆羅門長者起塔供養。
一切苾刍常來瞻禮爾時悉達多太子乃乘寶辇回歸王城。
有相師占太子曰。
至十二歲。
若不出家為轉輪王。
統領四洲千子圍繞。
時淨飯王聞是事已心大歡喜。
即集群臣及諸釋種。
具白斯事。
時有大臣白淨飯王。
若要太子紹輪王位。
速于國内公卿臣僚士庶之舍。
選擇淑女為其妃配。
仍造種種上妙衣服。
真珠璎珞珍玩之具及舍宅樓閣等。
如是造已。
即選良辰。
令太子于王正殿坐師子座。
命公卿臣僚及長者居士等所有童女。
悉赴王宮。
如有端正福德殊勝之女太子樂者。
即賜上件珍玩物等。
納為夫人。
爾時淨飯王即依所奏。
後至吉日。
命悉達多太子。
登王寶殿。
坐師子座。
所集童女俱來赴會。
爾時有一童女名耶輸陀羅。
而不赴召。
父問其故。
耶輸陀羅曰。
金帛财貨我家自有。
何須王宮而受錫赉。
父又告言。
汝至王宮太子見已。
或當采擇納為夫人。
豈獨寶玩而充贈遺耶。
童女聞已即著上妙衣服。
嚴身璎珞而赴王宮。
太子見是童女福相殊勝身有光明。
心大歡喜下師子座。
依古儀禮。
互相設拜。
拜已複坐合掌恭肅。
時僚等俱白王言。
如是童女諸相具足福德深厚。
堪與太子為其夫人。
王即诏命二萬童女。
圍繞耶輸陀羅同入宮室。
爾時迦毗羅城不遠。
有一大河名噜賀迦。
于河岸上有一大樹。
名娑啰迦裡(梨也切)努。
與太子同時而生。
此樹不久長及百肘。
太陽未出樹身柔軟爪甲能傷。
日既升天則斧不能入。
火不能爇。
尋以河津泛漲浸壞樹根。
偃仆洪川下流幹涸。
時酥缽啰沒馱王。
以噜賀迦河為大樹所塞水不通行。
國内民衆乏水受用。
發使出國告淨飯王。
颠水壅流邦人大恐。
欲假太子神力去樹導川。
時淨飯王默然不允。
若太子自去即當随意。
有大臣名曰餐那。
潛知王意。
以方便力告太子言。
噜賀迦河旁有園苑。
亭台樓觀花卉池沼。
甚是嚴飾可去遊從。
太子聞言。
即與眷屬及諸臣僚。
同出迦毗羅城。
往彼園中随意遊戲。
時提婆達多見一飛鵝從空而過。
挽弓仰射堕太子前。
太子見之嗟念傷害。
與拔其箭放鵝飛去。
提婆達多遣人取鵝。
太子告曰。
我發菩提心。
常行慈愍行。
利益諸有情。
不欲見損惱。
所有飛鵝拔箭放去令彼安隐。
汝宜回心勿生嗔恨。
提婆達多聞是語已。
默然不悅。
爾時酥缽啰沒馱王。
知其太子近在園林。
即遣國人往彼河津。
出其大樹。
唱聲用力。
響震郊原。
太子聞之訪諸左右。
群臣具白。
此是酥缽啰沒馱王遣其人衆。
出河中樹。
太子聞已。
我當自往。
去河不遠有一大窟毒龍所居。
太子至前龍乃出窟。
衆人恐懼慮傷太子。
即以利劍斷彼龍命。
龍有毒氣被觸之者遍身青黑。
因以立名迦路那夷。
太子行至河邊。
先令提婆達多出彼大樹。
提婆達多極其神力終不能舉。
次及難那盡力挽樹稍離于地。
是時太子以己神力。
手把大樹折為兩段擲虛空中。
于河兩邊各下一段。
告衆人言。
此娑啰迦裡(梨也切)拏樹。
是大良藥火不能燒。
若有瘡腫塗之即差。
汝等衆人勿複忘失。
太子作是語已。
即乘車騎回歸城邑。
時有相師。
相太子曰。
若至七歲而不出家。
作轉輪王。
太子入城将至王宮。
釋種伽吒拟裡有一女。
名娛閉迦。
在高樓上。
忽見太子身相端嚴心生戀仰。
太子見此女已。
令住車騎。
回首觀瞻。
手執弓箭不覺堕地。
時諸人衆見此童女福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