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一

關燈
減。

    由此分别二相黑白。

    互相輕毀行不善行。

    由是爾時地味即滅。

    地餅複生。

    色相殊妙甘美馨香。

    增益諸根身心适悅。

    壽命長遠。

    貪食少者身相不減。

    貪食多者身相損減。

    由此分别二相黑白。

    互相輕毀行不善行。

    爾時地餅亦複不見。

    由此非久複生林藤。

    色相殊妙其味甘善。

    亦如天食。

    充益肢體壽命長遠。

    貪食少者身相不減。

    貪食多者身相損減。

    由此分别二相黑白。

    互相輕毀行不善行。

    爾時林藤亦複不見。

    于是世間有自然香稻從地出生。

    其米香美可長四指。

    依時成熟其味甘美。

    充益肢體壽量長遠。

    由是衆生貪愛增故。

    所有香稻亦沒不見。

    是故今者求此稻種住于田野。

    廣施勤力方得成熟。

    雖生稻米其米漸小。

    于是衆生貪著地利。

    廣占田野競多種植。

    而行非法生賊盜想。

    于他田種複行偷盜。

    時有一人見是偷米。

    如是一遍二遍乃至三遍。

    而告言曰。

    汝自有米何不自用。

    雲何于他而行偷盜。

    從今之後勿更盜米。

    賊聞是言猶不改過。

    複于後時又行偷盜。

    前人複見而責之曰。

    前已誡汝勿行偷盜。

    何故此時又亦作賊。

    即集多人共以責斷。

    複于彼時。

    于衆人中揀一具福德者立為田主。

    均分田土各令平等。

    有不依法者令彼調伏。

    田種若熟輸其少分以賞田主。

    如是田主受行戒行。

    安慰世間依法決斷。

    合調伏者即便調伏。

    由此世間立刹帝利姓名三摩達多王。

    王有大臣名為有情。

    其王後時生一太子。

    名為愛子。

    王有大臣名伊賀迦。

    時愛子王生一太子。

    名曰善友。

    彼有大臣名帝羅迦。

    時善友王複生一子。

    名曰最上。

    彼有大臣名阿跋羅建姹。

    最上王有子。

    名曰戒行。

    彼有大臣名哆羅惹伽。

    其王頂上生一肉疱。

    其疱柔軟常以兜羅綿拂。

    拂于肉疱無諸疼痛。

    其疱後熟。

    自然破裂生一童子。

    福德端嚴具三十二相。

    衆所愛重。

    因以立名名頂生王。

    才下王頂即入内宮。

     爾時戒行王内宮之中。

    有六萬宮人各有奶乳。

    俱白王言。

    我有奶乳。

    願奶太子。

    由此因緣亦名我奶王。

     爾時世間所有衆生智慧漸增。

    能細思惟。

    稱量分别微細之事。

    或是或非及工功等。

    是故立名号摩努沙。

     爾時六大天子壽命無量。

    有六大臣。

    一名有情。

    二名伊賀羅。

    三名帝羅迦。

    四名阿跋羅建姹。

    五名多羅惹伽。

    六名摩努惹。

    如是六大臣。

    聰明多智。

    能治世間有大威德。

    時頂生王于其右股生一肉疱。

    其疱柔軟常以兜羅綿拂。

    拂于肉疱離諸疼痛。

    于後疱熟自然開裂。

    生一童子。

    身相端嚴具三十二相。

    名為尼噜。

    有大智慧福德無量。

    為金輪王統四天下。

    尼噜輪王于其後時在左股上亦生一疱。

    其疱柔軟常以兜羅綿拂。

    拂于肉疱無諸疼痛。

    于後還熟自然開裂生一童子。

    端正殊妙具三十二相。

    名烏波尼噜。

    智慧深遠福德無量。

    為銀輪王統三天下。

    烏波尼噜王還于後時。

    向右足上生一肉疱。

    其疱柔軟亦以兜羅綿拂。

    拂于肉疱無諸疼痛。

    于後疱熟自然開裂生一童子。

    身相端嚴具三十二相。

    名室尼噜。

    福慧深厚。

    為銅輪王統二天下。

    室尼噜王于左足上有一肉疱。

    其疱柔軟以兜羅綿拂。

    拂于肉疱無諸疼痛。

    于後疱熟自然開裂生一童子。

    色相端正具三十二相。

    名摩尼噜。

    福慧深厚。

    為鐵輪王統一天下。

    爾時大目犍連告釋衆言。

    如是王位相繼至今其數極多。

    如是衆許王有子。

    名為愛王。

    愛王有子名善友王善友王有子名最上王。

    最上王有子名戒行王戒行王有子名頂生王。

    頂生王有子名尼噜王。

    尼噜王有子名烏波尼噜王。

    烏波尼噜王有子名室尼噜王。

    室尼噜王有子名摩尼噜王。

    摩尼噜王有子名噜唧王。

    噜唧王有子名酥噜唧王。

    酥噜唧王有子名母唧王母唧王有子名母唧鱗捺王。

    母唧鱗捺王有子名阿誐王。

    阿誐王有子名阿拟啰他王。

    阿拟啰他王有子名婆拟啰他王。

    婆拟啰他王有子名娑誐啰王。

    娑誐啰王有子名摩賀娑誐啰王。

    摩賀娑誐啰王有子名舍矩祢王。

    舍矩祢王有子名摩賀舍矩祢王。

    摩賀舍矩祢王有子名矩舍王。

    矩舍王有子名烏波矩舍王。

    烏波矩舍王有子名摩賀矩舍王。

    摩賀矩舍王有子名酥捺哩舍曩王。

    酥捺哩舍曩王有子名摩賀酥捺哩舍曩王。

    摩賀酥捺哩舍曩王有子名缽啰拏耶王。

    缽啰拏耶王有子名摩賀缽啰拏耶王。

    摩賀缽啰拏耶王有子名缽啰拏那王。

    缽啰拏那王有子名摩賀缽啰拏那王。

    摩賀缽啰拏那王有子名缽啰半迦啰王。

    缽啰半迦啰王有子名缽啰多波王。

    缽啰多波王有子名嚩彌噜王。

    嚩彌噜王有子名彌噜摩多王。

    彌噜摩多王有子名阿哩唧王。

    阿哩唧王有子名啰哩唧瑟摩王。

    啰哩唧瑟摩王有子名曩哩唧瑟摩多王。

    曩哩唧瑟摩多王有子名阿哩止娑滿多王如是等王子孫相繼。

    共有一百大國王。

    皆都布多羅迦城。

    于最後王生其一王。

    名降怨王。

    彼王有大威德降諸怨。

    是故名降怨王。

    如是此王子孫相繼帝位不絕。

    有五萬四千王。

    都阿喻馱也城。

    又此最後王複生一子。

    名無能勝王。

    彼王子孫相繼帝位相承。

    有六萬天子。

    都波羅奈國。

    于最後王又生一子。

    名耨缽啰娑诃王。

    子孫相繼有八萬四千王。

    都緊閉羅城。

    于最後王複生一子。

    名梵授王。

    子孫相繼有三萬二千王。

    都賀悉帝曩布裡城。

    于最後王複生一子。

    名賀悉帝捺多王。

    子孫相繼有五千王。

    都怛叉屍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