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八

關燈
神還于本無。

    三人又如前願。

    俱為諸佛稽首而去。

    到似人形神城門之外。

    猕猴稽首而退。

    三人俱坐。

    時有青衣出汲水。

    開士問曰。

    爾以水為。

    答曰。

    給王女浴。

    開士脫指環投其水中。

    天女睹環。

    即止不浴。

    啟其親曰。

    吾夫相尋。

    今來在茲。

    親名頭摩。

    喜而疾出。

    與之相見。

    開士稽首為婿之禮。

    兩道士稽首而退。

    王請入内。

    手以女授。

    侍女千餘。

    天樂相娛。

    留彼七年。

    存親生養。

    言之哽咽。

    辭退歸國。

    天王曰。

    斯國衆諸。

    今以付子。

    而去何為。

    開士又辭如前。

    王曰。

    且留七日。

    盡樂相娛。

    七日之後有大神王。

    詣天王所賀曰。

    亡女既歸。

    又緻聖婿。

    天王曰。

    吾女微賤獲聖雄之婿。

    思歸養親。

    煩為送之。

    鬼王敬諾。

    即以天寶為殿。

    七層之觀衆寶天樂世所希睹。

    鬼王掌奉送著本土。

    稽首而退。

    開士睹親。

    虔辭備悉。

    祖王喜而禅位焉。

    天女鬼龍靡不稱善。

    大赦衆罪。

    空國布施。

    四表黎庶。

    下逮衆生。

    濟其窮乏。

    從心所欲。

    衆生踴躍靡不咨嗟。

    歎佛仁化潤過天地。

    八方慕澤入國。

    若幼孩之依慈母。

    祖王壽終即生天上。

    佛告鹙鹭子。

    皇孫者我身是。

    四禅梵志者鹙鹭子是。

    優奔者今目連是。

    阇梨者今車匿是。

    天帝釋者揵德是。

    父王者迦葉是。

    祖王者今白淨王是。

    母者吾母舍妙是。

    妃者俱夷是。

    菩薩累載以四等弘慈。

    六度無極。

    拯濟衆生。

    難為籌算。

    佛說經竟。

    諸菩薩四輩弟子。

    天龍鬼神及質諒神。

    靡不歡喜。

    作禮而去。

     (八四)遮羅國王經 昔者。

    遮羅國王。

    嫡後無嗣。

    王甚悼焉。

    命曰。

    爾歸女宗。

    以求有嗣之術。

    還吾不尤也。

    後泣辭退。

    誓命自捐。

    投隕山險。

    遂之林薮。

    天帝釋感曰。

    斯王元後。

    故世吾姊也。

    今以無嗣捐軀山險。

    怆然愍之。

    忽爾降焉。

    以器盛果授之曰。

    姊。

    爾吞斯果。

    必有聖嗣。

    将為世雄。

    若王有疑。

    以器示之。

    斯天王神器明。

    證之上者。

    後仰天吞果。

    忽然不睹天帝所之。

    應則身重。

    還宮睹王。

    具以誠聞。

    時滿生男。

    厥狀甚陋。

    睹世希有。

    年在龆龀。

    聰明博暢。

    智策無俦。

    力能躄象。

    走攫飛鷹。

    舒聲響震若師子吼。

    名流遐迩。

    八方咨嗟。

    王為納鄰國之女。

    厥名月光。

    端正妍雅。

    世好備足。

    次有七弟。

    又亦姝好。

    後懼月光惡太子狀。

    訛曰。

    吾國舊儀。

    家室無白日相見。

    禮之重也。

    妃無失儀矣。

    對曰敬諾。

    不敢替尊教。

    自斯之後。

    太子出入未嘗别色。

    深惟本國與七國為敵。

    力诤無甯。

    兆民呼嗟。

    吾将權而安之。

    心自惟曰。

    吾體至陋。

    妃睹必邁。

    邁則天下康兆民休矣。

    欣而啟後欲一睹妃觀厥儀容。

    後曰。

    爾狀醜矣。

    妃容華豔。

    厥齊天女。

    覺即舍邁。

    爾終為鳏矣。

    太子重辭。

    後愍之。

    即順其願。

    将妃觀馬。

    太子佯為牧人。

    妃睹之曰。

    牧人醜乎。

    後曰。

    斯先王牧夫矣。

    後将觀象。

    妃又睹焉。

    疑之曰。

    吾之所遊辄睹斯人。

    将是太子乎。

    妃曰。

    願見太子之光容。

    後即權之。

    令其兄弟出遊行國。

    太子官僚翼從侍衛。

    後妃觀之。

    厥心微喜。

    後又入苑。

    太子登樹。

    以果擲背。

    妃曰斯是太子定矣。

    夜伺其眠。

    默以火照。

    睹其姿狀。

    懼而奔歸。

    後忿曰。

    焉使妃還乎。

    對曰。

    妃邁天下泰平之基。

    民終甯其親矣。

    拜辭尋之。

    至妃國佯為陶家。

    賃作瓦器。

    器妙絕國。

    陶主睹妙。

    赍以獻王。

    王獲器喜。

    以賜小女。

    傳現諸姊。

    月光知婿之所為。

    投地壞焉。

    又入城賃染衆彩。

    結其一疋為衆奇巧。

    雜伎充滿睹世希見。

    染家欣異。

    又以獻王。

    王重悅之。

    以示八女。

    月光識焉。

    捐而不睹。

    又為大臣賃養馬。

    馬肥又調。

    曰。

    爾悉有何伎乎。

    對曰。

    太官衆味餘其備矣。

    臣令為馔以獻大王。

    王曰。

    孰為斯食臣如實對。

    王命為太官。

    監典諸肴膳。

    以羹入内供王八女。

    欲緻權道佯覆沃身。

    諸女驚懼。

    月光不眄。

    天帝釋喜歎曰。

    菩薩憂濟衆生乃至于茲乎。

    吾将權而助之焉。

    挑七敵國使會女都。

    爾乃兆民元禍息矣。

    化為月光父王手書以月光妻之。

    七國興禮造國親迎。

    俱會相勞翔茲何為。

    各雲娉娶女名月光。

    訟之紛紛。

    各出手書。

    厥怨齊聲。

    當滅爾嗣。

    其為不忒遣使還書。

    佥然诘曰。

    以爾一女弄吾七國。

    怨齊兵盛。

    爾國喪在乎今矣。

    父王懼曰。

    斯禍弘矣。

    将宿行所招乎。

    謂月光曰。

    爾為人妃。

    若婿明愚吉兇好醜。

    厥由宿命。

    孰能禳之。

    而不貞一盡孝奉尊。

    薄婿還國。

    禍至于茲。

    吾今當七分爾屍以謝七王耳。

    月光泣曰。

    願假吾命漏刻之期。

    募求智士。

    必有能卻七國之患者也。

    王即募曰。

    孰能禳斯禍者。

    妻以月光。

    育以原福。

    太子曰。

    疾作高觀。

    吾其禳之。

    觀成。

    太子權病躇步倒地。

    須月光荷負。

    爾乃卻敵矣。

    月光惶灼懼見屠戮。

    扶胳登觀。

    僅能立焉。

    太子高聲謂七國王。

    厥音遠震若師子吼。

    喻以佛教。

    為天牧民當以仁道。

    而今興怒。

    怒盛即禍著。

    禍著即身喪。

    夫喪身失國。

    其由名色乎。

    七國師雄靡不屍跄者。

    斯須而稣。

    欲旋本土。

    太子啟王。

    婚姻之道莫若諸王矣。

    何不以七女嫡彼七王子婿蕃屏。

    王元康矣。

    臣民休矣。

    親獲養矣。

    王曰善哉。

    斯樂大矣。

    遂命七王以女妻之。

    八婿禮豐。

    君民欣欣。

    于斯王逮臣民。

    始知太子月光之舊婿。

    即選良輔武士翼從。

    各令還國。

    九國和甯。

    兆民抃舞。

    佥然贊歎曰。

    天降吾父夫聖人權術非凡所照。

    德聚功成爾乃炅然無複譏謗。

    還國有年。

    大王崩殂。

    太子代位太赦衆罪。

    以五戒六度八齋十善。

    教化兆民。

    災[卄/(阿-可+辛)/女]都息。

    國豐衆安。

    大化流行。

    皆奉三尊。

    德盛福歸。

    衆病消滅。

    顔影韑韑。

    逾彼桃華。

    所以然者。

    菩薩宿命室家俱耕。

    令妻取食。

    望睹妻還。

    與一辟支佛俱。

    行隐山岸。

    久久而不至。

    疑心生焉。

    興忿執鋤。

    欲往捶之。

    至見其妻以所食分。

    供養沙門退叉手立。

    沙門食竟抛缽虛空。

    光明暐晔。

    飛行而退。

    婿心悔愧。

    念妻有德乃緻斯尊。

    吾有重愚将受其殃。

    即謂妻曰。

    爾供養福吾當共之。

    餘飯俱食爾無訧也。

    至其命終各生王家。

    妻有淳慈之惠。

    生而端正。

    婿先恚而後慈故。

    初醜而後好也。

    佛告諸比丘。

    夫人作行。

    先惠而後奪。

    後世初生豪富長即貧困。

    初奪後惠。

    後世受之。

    先貧賤而後長富貴。

    太子者是我身也。

    妻者俱夷是。

    父王者白淨王是。

    母者吾母舍妙是。

    天帝釋者彌勒是。

    開士世世憂念衆生拯濟塗炭。

    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施如是。

     (八五)菩薩以明離鬼妻經 昔者菩薩。

    時為凡人。

    年十有六。

    志性開達。

    學博睹弘。

    無經不貫練。

    精深思衆經道術。

    何經最真。

    何道最安。

    思已喟然而歎曰。

    唯佛經最真無為最安。

    重曰。

    吾當懷其真處其安矣。

    親欲為納妻。

    怅然而曰。

    妖禍之盛莫大于色。

    若妖蠱臻。

    道德喪矣。

    吾不遁邁。

    将為狼吞乎。

    于是遂之異國力賃自供。

    時有田翁。

    老而無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