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一

關燈
薩累劫勤行四恩。

    誓願求佛拯濟衆生。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

    名曰長壽。

    太子名長生。

    其王仁恻。

    恒懷悲心。

    愍傷衆生。

    誓願濟度。

    精進不惓。

    刀杖不行。

    臣民無怨。

    風雨時節。

    寶谷豐沃。

    鄰國小王執操暴虐。

    貪殘為法。

    國荒民貧。

    謂群臣曰。

    吾聞長壽。

    其國豐富。

    去斯不遠。

    懷仁不殺。

    無兵革之備。

    吾欲奪之其可獲乎。

    群臣曰可。

    則興戰士到大國界。

    蕃屏之臣。

    馳表其狀惟願備豫。

    長壽則會群臣議曰。

    彼王來者。

    惟貪吾國民衆寶多。

    若與之戰。

    必傷民命。

    利己殘民貪而不仁。

    吾不為也。

    群臣佥曰。

    臣等舊習軍謀兵法。

    請自滅之。

    無勞聖思。

    王曰。

    勝則彼死。

    弱則吾喪。

    彼兵吾民皆天生育。

    重身惜命。

    誰不然哉。

    全己害民。

    賢者不為也。

    群臣出曰。

    斯天仁之君不可失也。

    自相撿率以兵拒賊。

    長壽覺之。

    謂太子曰。

    彼貪吾國懷毒而來。

    群臣以吾一人之身欲殘民命。

    今吾委國。

    庶全天民。

    其義可乎。

    太子曰諾。

    父子逾城。

    即改名族隐于山草。

    于是貪王遂入其國。

    群臣黎庶失其舊君。

    猶孝子喪其親。

    哀恸躄踴無門不然。

    貪王募之黃金千斤錢千萬。

    長壽出于道邊樹下坐精思。

    悲愍衆生生死勤苦。

    不睹非常.苦.空.非身。

    為欲所惑其苦無數。

    遠國梵志。

    聞王好施濟衆生之命。

    遠來歸窮于樹下息。

    俱相問訊。

    各陳本末。

    梵志驚曰。

    天王何緣若茲乎。

    流淚自陳。

    吾餘年無幾。

    故來乞丐。

    庶存餘命。

    大王亡國。

    吾命窮矣。

    即為哀恸。

    王曰。

    子來歸窮。

    而正值吾失國。

    無以濟子。

    不亦痛乎。

    抆淚而曰。

    吾聞新王募吾甚重。

    子取吾首可獲重賞。

    答曰不然。

    遙服天王仁濟衆生潤等天地。

    故委本土庶蒙自濟。

    今敕斬首不敢承命矣。

    王曰。

    身為朽器豈敢保哉。

    夫生有死。

    孰有常存。

    若子不取會為灰土矣。

    梵志曰。

    天王布天仁之惠。

    必欲殒命以濟下劣者。

    惟願散手相尋去耳。

    王即尋從之。

    故城門令縛以聞。

    國人睹王哀号動國。

    梵志獲賞。

    貪王。

    命于四衢生燒殺之。

    群臣啟曰。

    臣等舊君當就終沒。

    乞為微馔以贈死靈。

    貪王曰可。

    百官黎民哀恸塞路。

    躄踴宛轉靡不呼天。

    太子長生亦佯賣樵當父前立。

    父睹之仰天曰。

    違父遺誨。

    含兇懷毒。

    蘊于重怨。

    連禍萬載非孝子矣。

    諸佛四等弘慈之潤。

    德韬天地。

    吾尋斯道殺身濟衆。

    猶懼不獲孝道微行。

    而況為虐報仇者乎。

    不替吾言可謂孝矣。

    子不忍視父死。

    還入深山。

    王命終矣。

    太子哀呼。

    血流于口。

    曰吾君雖有臨終盡仁之誡。

    吾必違之當誅毒鸩。

    遂出傭賃。

    為臣種菜。

    臣偶行園睹菜甚好。

    問其意狀。

    園監對曰。

    市賃一人妙于園種。

    臣現問曰。

    悉所能乎。

    曰百工之巧。

    吾為其首。

    臣請其王令為上馔。

    有逾太官。

    王曰。

    斯食誰為之乎。

    臣以狀對。

    王即取之令為廚監。

    每事可焉。

    擢為近臣告之曰。

    長壽王子吾之重仇。

    今以汝為蕃屏即曰唯然。

    王曰。

    好獵乎。

    對曰。

    臣好之。

    王即出獵。

    馳馬逐獸與衆相失。

    唯與長生俱處山三日遂至饑困。

    解劍授長生枕其膝眠。

    長生曰。

    今得汝不乎。

    拔劍欲斬之。

    忽憶父命。

    曰。

    違父之教為不孝矣。

    複劍而止。

    王寤曰。

    屬夢長生欲斬吾首。

    将何以也。

    對曰。

    山有強鬼喜為灼熱。

    臣自侍衛。

    将何懼矣。

    王複還卧。

    如斯三者也。

    遂投劍曰。

    吾為仁父原赦爾命。

    王寤曰。

    夢見長生原吾命矣。

    太子曰。

    長生者吾身是也。

    念父追仇之于今矣。

    吾父臨沒口遺仁誡。

    令吾遵諸佛忍辱惡來善往之道。

    而吾含極愚之性。

    欲以兩毒相注。

    三思父誡三釋劍矣。

    願大王疾相誅除重患也。

    身死神遷。

    惡意不生。

    王悔過曰。

    吾為暴虐不别臧否。

    子之先君。

    高行純備。

    亡國不亡行。

    可謂上聖乎。

    子存親全行。

    可謂孝乎。

    吾為豺狼殘生苟飽。

    今命在子赦而不戮。

    後豈違之乎。

    今欲返國由何道也。

    對曰。

    斯惑路者吾之為也。

    将王出林與群寮會。

    王曰。

    諸君識長生不乎。

    佥曰不識。

    王曰。

    斯即長生矣。

    今還其國。

    吾返本居。

    自今為伯仲禍福同之。

    立太子之日。

    率土悲喜交并莫不稱壽。

    貪王還其國更相貢獻。

    遂緻隆平。

    佛告諸沙門。

    時長壽王者吾身是也。

    太子者阿難是。

    貪王者調達是。

    調達世世毒意向我。

    我辄濟之。

    阿難與調達本自無怨。

    故不相害也。

    吾世世忍不可忍者。

    制意立行。

    故今得佛為三界尊。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