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王經

關燈
好獵不?’對曰:‘臣少好獵。

    ’王便敕外嚴駕,因與長生共出行獵。

    适入山林便見走獸,王與長生馳而逐之,轉入深山惑失道徑,不能得出。

    迷惑三日,遂至饑困,王因下馬解劍以授長生曰:‘我甚疲極,汝坐,我欲枕汝膝卧。

    ’長生言:‘諾。

    ’王便得卧。

    長生自念:‘我前後以來求索子便,今日已得我所願。

    ’便拔劍欲殺貪王。

    思惟:‘我父臨死時囑我懇懇,奈何快我愚意,而違慈父絕殁之教。

    ’即内劍而止。

    王便驚悟,問長生曰:‘我夢見長壽王子欲來殺我,我大驚怖。

    何以如此?’長生曰:‘是山中有強鬼神,見大王在此,故來恐怖大王耳。

    臣自侍衛,王但安卧無所畏懼也。

    ’ “王還得卧,長生複拔劍欲殺之,重思憶父言複止。

    王複驚悟,告長生曰:‘我故複夢見長壽王子故欲來殺我,我大畏之。

    何以爾也?’長生曰:‘是故山神所為耳。

    王無所畏也。

    ’王複還卧,長生複拔劍欲殺之,思惟父言複止,遂棄劍于地,無複殺王之意。

    王複驚悟,告長生言:‘我複夢見長壽王子,自言:“原赦。

    ”不複殺我。

    ’于是長生曰:‘我即是長壽王太子長生,我實故來出,欲殺大王以報父怨。

    念我父臨死時殷勤囑我,不欲使我報怨;而我愚癡故欲違父之言,詳思父教懇恻殷勤,不敢違之。

    是故今投劍于地,以順父言。

    雖爾,猶恐後日迷惑失計,而違亡父教也。

    今故自告,願大王便誅伐我身,早滅其惡意,可使終始斷絕也。

    ’王乃自悔曰:‘我為兇逆,不别善惡,賢者父子行仁淳固至死不轉,而我貪酷初不覺知。

    今日如是,命屬子手。

    子故懷仁,惟憶父言而不相害,誠感厚潤。

    今欲還國,當從何道也?’長生言:‘我知道徑前故來者,迷惑大王欲報父怨耳。

    ’ “長生遂與王俱出林外,便見群臣散滿林際。

    王便止坐,施設飲食。

    王問群臣:‘卿等甯識長壽王子長生不?’中有不識者,對曰:‘不識。

    ’中有識者,昔受長生恩,恐王殺之,亦言:‘不識。

    ’王便指示言:‘是即長生也。

    ’王曰:‘從今日始,我自還我故國,願以此國還付太子;從今日始,卿為我弟,若有他國來相侵奪,當相救助。

    ’王遂率臣兵歸其本國,國有奇物更相貢遺。

    ” 佛告諸比丘:“時長壽王者,今我身是也;太子長生者,阿難是;貪王者,調達是。

    調達與我世世有怨,我雖有善意向之,故欲害我。

    阿難與之,本無惡意,故至相見即有和解之心。

    菩薩求道勤苦如是,至見賊害無怨恚之心,故自緻得佛,為三界尊。

    ” 諸比丘歡喜,為佛作禮。

    佛為海船師,法橋度河津, 大乘道之輿,一切度天人 亦謂自解結,度岸得升仙。

     都使諸弟子,縛解至泥洹, 敬谒法王來,心正道力安。

     最勝号為佛,名顯若雪山, 譬華淨無疑,得喜如近香。

     萬身觀無厭,光若靈曜明, 八正覺自得,無離無所染。

     愛盡破欲網,自然無師受, 我行無師保,志獨無等侶。

     積一得作佛,從是通聖道, 至道無往返,玄微清妙真。

     不殁不複生,是處為泥洹, 此要寂無上,畢竟不受辛; 雖天有善處,皆莫如泥洹, 吾師天中天,三界無極尊。

     相好身丈六,神通遊虛空, 華薰去五陰,拔斷十二根。

     不貪天世位,心淨開法門, 佛為無上法,道禦清等行。

     三寶于後世,絕滅諸欲情, 離苦勝無為,常樂快安甯。

     願常會佛前,等度諸群生, 佛所本行願,精進百劫勤。

     四等大布施,十方受弘恩, 持戒淨無垢,慈柔護衆生。

     用慧入禅定,大悲普讀經, 常為智所仰,衆聖所共宗。

     釋梵以為師,乃知佛為尊, 難值無有比,最上無過者。

     功德以流布,當為稽首禮, 聽我歌十方,棄蓋寂定禅。

     光徹照七天,德香殊栴檀, 上帝神妙來,歎仰欲見尊。

     釋梵齊敬意,稽首欲受問, 所以佛度世,福施以周匝。

     所說教戒行,在在悉分明, 亦以法流布,弟子樂受行, 令天人鬼龍,敬受頭面禮。

     長壽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