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殊妙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嚴莊其身。
在于地下攝護土界。
人民道行倚斯忍界。
聞佛顯揚法華音聲從地踴出。
一一菩薩。
與六十億江河沙等諸菩薩俱。
營從相随一心一行。
無有差别。
或半江河沙百千菩薩來者。
或四十分江河沙。
或五十分江河沙。
或百分江河沙。
或五百分江河沙。
或千分江河沙。
或百千分。
或億百千分江河沙等菩薩。
各各朋黨相随來。
或複無央數億百千菩薩眷屬而來至者。
或有二百人同行修菩薩道。
或有百千各有眷屬。
或有千眷屬。
或五百眷屬。
或四百眷屬。
或三百眷屬。
或二百眷屬。
或百眷屬。
或五十眷屬。
或四十眷屬。
或三十眷屬。
或二十眷屬。
或十眷屬。
或五眷屬。
或四眷屬。
或三眷屬。
或二眷屬。
或一眷屬。
或獨而至。
不可稱限。
其數難喻從地踴出。
或從上下。
或四方來。
至忍世界悉住空中。
見于滅度多寶世尊能仁大聖。
各處七寶樹下坐師子床。
尋稽首禮二如來至真等正覺。
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或有菩薩。
以若幹品奇妙之誼。
咨嗟二尊贊詠諸佛。
從始已來假使具足。
五十中劫不能究暢。
能仁世尊為勤苦行。
與佛别來亦複如是。
四部衆會。
等無差特。
亦複默然。
爾時世尊。
即如色像現其神足。
令四部衆悉得普見。
又使念知此忍世界。
諸菩薩衆于虛空中。
各各攝護百千佛土。
諸菩薩衆。
皆滿具足百千佛土。
又此大衆。
有四菩薩以為元首。
其名曰種種行菩薩。
無量行菩薩。
清淨行菩薩。
建立行菩薩。
是為四。
于無限無量塵數雲集。
大會菩薩之上最也。
于是四菩薩大士。
各與大衆不可思議。
部部住立。
于世尊前叉手白曰。
大聖體尊起居康強。
蠲除衆疾所行安耶。
群生各各善順律行。
處于清涼無衆患乎。
此類将無興墜險谷。
時四菩薩大士。
以偈贊曰。
世雄闡光曜 所行康強耶 救脫現在者 衆行無患難 衆生善因室 決受谛清淨 得無起疲厭 甯受世吼命 爾時世尊告衆大會諸菩薩曰。
諸族姓子。
佛所行安無疾無患。
衆庶各各悉受律行。
善學道教不敢興厭。
欲至嚴淨。
所以者何。
斯之品類。
乃于往古諸平等覺。
各各作行。
是諸聲聞。
信樂吾教入于佛慧。
又各各異三乘學者。
住聲聞乘。
我悉立志入佛大慧。
時諸菩薩而歎頌曰。
善哉快世尊 我等悉勸助 乃令衆生一 善化微妙律 欲得聞大聖 教命詢深要 聽之歡喜信 乃入法供養 于是世尊。
贊大會菩薩曰。
善哉善哉。
諸族姓子。
誠如所雲。
如來所诏。
各随權宜不違本旨。
時彌勒大士。
及餘八億恒沙菩薩俱舉聲。
而歎頌曰。
從古以來 未曾見聞 乃有爾所 菩薩之衆 從地踴出 住世尊前 供奉歸命 是等俦類 從何來乎 彌勒即知八億恒沙菩薩心之所念。
尋時叉手以頌問曰。
無央數百千 于算巨億載 不可稱限量 未曾見菩薩 來詣兩足尊 曷因是何等 大通所從來 其像巨億長 一切志強勇 猛雄為大聖 端正可欽敬 今為所從來 世尊一一見 慧雅諸菩薩 眷屬無央數 猶如江河沙 其數超江河 具足度佛法 諸菩薩眷屬 皆建正覺道 如是群英倫 集會禮大聖 具足滿六十 百千江河沙 其數過于彼 眷屬無思想 五百江河沙 或四或三百 或二百江河 諸營從如是 其限複殊此 或五或複十 一一諸眷屬 世尊大聖子 斯衆緣何來 至于導師所 或四三或二 或一江河沙 恒沙數各來 伴侶悉善學 甚多不可限 除住空中者 于億百千劫 不可卒合聚 半江或三分 或十或二十 具足衆立行 明哲衆菩薩 俱住于空中 其限不可量 現别無彼此 億劫行清淨 又無量異部 眷屬不可議 億億複超億 或有半億者 或十或二十 五四三或二 諸雄從眷屬 無能籌量者 身各自修行 寂寞樂等遵 恬怕如虛空 别來者無限 猶如江河劫 莫能有計者 在精舍寂室 各從其方來 一切天神聖 皆用尊故至 諸菩薩雄猛 何從忽見此 誰為彼說經 誰立于佛道 為顯何佛教 建立何佛行 細微各可敬 普從四方來 因明目神足 大慧忽然現 于羸曠世界 能仁令充備 仁賢諸菩薩 倫黨自然至 從生出已來 未見如斯變 願說其國土 大聖哀盡名 十方所從來 各懷十八法 吾未曾得見 如斯等菩薩 我為最勝子 未曾見聞此 今斯若幹衆 能仁願說行 菩薩無數千 百垓難可限 諸億千無量 本為何所處 諸菩薩勇猛 志性不可量 如是之等類 大雄願說之 爾時他方世界無央數億百千垓諸如來至真等正覺。
普從十方詣能仁如來勸說法者。
各各坐于七寶樹下師子之床。
是諸如來侍者。
各各見諸菩薩無量大會部部變化。
從地踴出。
各各住立自問其佛。
此諸菩薩大士之等。
從何所來。
不可計量無有邊際。
時彼諸佛。
各各告其侍者曰。
諸族姓子。
且待須臾有菩薩名彌勒。
為能仁如來所授決。
當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
自問能仁。
如爾所怪。
佛為一一分别誼歸。
悉靜一心而俱聽之。
爾時佛告彌勒大士。
善哉阿逸。
仁者所問極大微妙優奧難量。
且聽且聽。
今吾說之。
一切菩薩及諸會者。
普當堅固。
強猛力勢于無上意。
當知如來。
慧見無底。
諸大聖立境界無量。
禅定智慧所樂自恣。
莫能宣暢而剖判說。
方便興化不可限量。
時佛頌曰。
諸族姓子 皆聽佛道 今吾所說 慧柔和悅 若明達者 以為美香 如來之慧 不可思議 皆當強意 普存堅固 各建立志 一心平等 大聖難值 愍哀世間 今當聽受 未曾有法 佛當建立 仁者諸黨 一切無得 生狐疑心 導師所诏 令無有異 其慧平等 安隐無特 安住所療 法甚深奧 非心所思 不可限量 今當講說 無極因緣 普共聽之 義何所趣 世尊歎已告彌勒曰。
班宣一切。
阿逸。
欲知此諸菩薩大士衆會無量不可思議各各從地而踴出者。
昔所不見皆集忍界。
吾始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時。
勸悅斯等立不退轉。
使成大道教授化立。
族姓開士大士之衆。
處于下方而于其中。
有所救護贊經諷誦。
思惟禅定專察其歸。
欣然悅豫樂無為行。
諸族姓子。
志于恬惔不存遠近。
天上人間常應專修。
轉于法輪無為無會。
好深神
在于地下攝護土界。
人民道行倚斯忍界。
聞佛顯揚法華音聲從地踴出。
一一菩薩。
與六十億江河沙等諸菩薩俱。
營從相随一心一行。
無有差别。
或半江河沙百千菩薩來者。
或四十分江河沙。
或五十分江河沙。
或百分江河沙。
或五百分江河沙。
或千分江河沙。
或百千分。
或億百千分江河沙等菩薩。
各各朋黨相随來。
或複無央數億百千菩薩眷屬而來至者。
或有二百人同行修菩薩道。
或有百千各有眷屬。
或有千眷屬。
或五百眷屬。
或四百眷屬。
或三百眷屬。
或二百眷屬。
或百眷屬。
或五十眷屬。
或四十眷屬。
或三十眷屬。
或二十眷屬。
或十眷屬。
或五眷屬。
或四眷屬。
或三眷屬。
或二眷屬。
或一眷屬。
或獨而至。
不可稱限。
其數難喻從地踴出。
或從上下。
或四方來。
至忍世界悉住空中。
見于滅度多寶世尊能仁大聖。
各處七寶樹下坐師子床。
尋稽首禮二如來至真等正覺。
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或有菩薩。
以若幹品奇妙之誼。
咨嗟二尊贊詠諸佛。
從始已來假使具足。
五十中劫不能究暢。
能仁世尊為勤苦行。
與佛别來亦複如是。
四部衆會。
等無差特。
亦複默然。
爾時世尊。
即如色像現其神足。
令四部衆悉得普見。
又使念知此忍世界。
諸菩薩衆于虛空中。
各各攝護百千佛土。
諸菩薩衆。
皆滿具足百千佛土。
又此大衆。
有四菩薩以為元首。
其名曰種種行菩薩。
無量行菩薩。
清淨行菩薩。
建立行菩薩。
是為四。
于無限無量塵數雲集。
大會菩薩之上最也。
于是四菩薩大士。
各與大衆不可思議。
部部住立。
于世尊前叉手白曰。
大聖體尊起居康強。
蠲除衆疾所行安耶。
群生各各善順律行。
處于清涼無衆患乎。
此類将無興墜險谷。
時四菩薩大士。
以偈贊曰。
世雄闡光曜 所行康強耶 救脫現在者 衆行無患難 衆生善因室 決受谛清淨 得無起疲厭 甯受世吼命 爾時世尊告衆大會諸菩薩曰。
諸族姓子。
佛所行安無疾無患。
衆庶各各悉受律行。
善學道教不敢興厭。
欲至嚴淨。
所以者何。
斯之品類。
乃于往古諸平等覺。
各各作行。
是諸聲聞。
信樂吾教入于佛慧。
又各各異三乘學者。
住聲聞乘。
我悉立志入佛大慧。
時諸菩薩而歎頌曰。
善哉快世尊 我等悉勸助 乃令衆生一 善化微妙律 欲得聞大聖 教命詢深要 聽之歡喜信 乃入法供養 于是世尊。
贊大會菩薩曰。
善哉善哉。
諸族姓子。
誠如所雲。
如來所诏。
各随權宜不違本旨。
時彌勒大士。
及餘八億恒沙菩薩俱舉聲。
而歎頌曰。
從古以來 未曾見聞 乃有爾所 菩薩之衆 從地踴出 住世尊前 供奉歸命 是等俦類 從何來乎 彌勒即知八億恒沙菩薩心之所念。
尋時叉手以頌問曰。
無央數百千 于算巨億載 不可稱限量 未曾見菩薩 來詣兩足尊 曷因是何等 大通所從來 其像巨億長 一切志強勇 猛雄為大聖 端正可欽敬 今為所從來 世尊一一見 慧雅諸菩薩 眷屬無央數 猶如江河沙 其數超江河 具足度佛法 諸菩薩眷屬 皆建正覺道 如是群英倫 集會禮大聖 具足滿六十 百千江河沙 其數過于彼 眷屬無思想 五百江河沙 或四或三百 或二百江河 諸營從如是 其限複殊此 或五或複十 一一諸眷屬 世尊大聖子 斯衆緣何來 至于導師所 或四三或二 或一江河沙 恒沙數各來 伴侶悉善學 甚多不可限 除住空中者 于億百千劫 不可卒合聚 半江或三分 或十或二十 具足衆立行 明哲衆菩薩 俱住于空中 其限不可量 現别無彼此 億劫行清淨 又無量異部 眷屬不可議 億億複超億 或有半億者 或十或二十 五四三或二 諸雄從眷屬 無能籌量者 身各自修行 寂寞樂等遵 恬怕如虛空 别來者無限 猶如江河劫 莫能有計者 在精舍寂室 各從其方來 一切天神聖 皆用尊故至 諸菩薩雄猛 何從忽見此 誰為彼說經 誰立于佛道 為顯何佛教 建立何佛行 細微各可敬 普從四方來 因明目神足 大慧忽然現 于羸曠世界 能仁令充備 仁賢諸菩薩 倫黨自然至 從生出已來 未見如斯變 願說其國土 大聖哀盡名 十方所從來 各懷十八法 吾未曾得見 如斯等菩薩 我為最勝子 未曾見聞此 今斯若幹衆 能仁願說行 菩薩無數千 百垓難可限 諸億千無量 本為何所處 諸菩薩勇猛 志性不可量 如是之等類 大雄願說之 爾時他方世界無央數億百千垓諸如來至真等正覺。
普從十方詣能仁如來勸說法者。
各各坐于七寶樹下師子之床。
是諸如來侍者。
各各見諸菩薩無量大會部部變化。
從地踴出。
各各住立自問其佛。
此諸菩薩大士之等。
從何所來。
不可計量無有邊際。
時彼諸佛。
各各告其侍者曰。
諸族姓子。
且待須臾有菩薩名彌勒。
為能仁如來所授決。
當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
自問能仁。
如爾所怪。
佛為一一分别誼歸。
悉靜一心而俱聽之。
爾時佛告彌勒大士。
善哉阿逸。
仁者所問極大微妙優奧難量。
且聽且聽。
今吾說之。
一切菩薩及諸會者。
普當堅固。
強猛力勢于無上意。
當知如來。
慧見無底。
諸大聖立境界無量。
禅定智慧所樂自恣。
莫能宣暢而剖判說。
方便興化不可限量。
時佛頌曰。
諸族姓子 皆聽佛道 今吾所說 慧柔和悅 若明達者 以為美香 如來之慧 不可思議 皆當強意 普存堅固 各建立志 一心平等 大聖難值 愍哀世間 今當聽受 未曾有法 佛當建立 仁者諸黨 一切無得 生狐疑心 導師所诏 令無有異 其慧平等 安隐無特 安住所療 法甚深奧 非心所思 不可限量 今當講說 無極因緣 普共聽之 義何所趣 世尊歎已告彌勒曰。
班宣一切。
阿逸。
欲知此諸菩薩大士衆會無量不可思議各各從地而踴出者。
昔所不見皆集忍界。
吾始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時。
勸悅斯等立不退轉。
使成大道教授化立。
族姓開士大士之衆。
處于下方而于其中。
有所救護贊經諷誦。
思惟禅定專察其歸。
欣然悅豫樂無為行。
諸族姓子。
志于恬惔不存遠近。
天上人間常應專修。
轉于法輪無為無會。
好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