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花經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正法花經藥王如來品第十
佛告諸比丘。
道法一等無有二乘。
謂無上正真道。
往古來今無有兩正。
猶如衆流四渎歸海合為一味。
如日所照靡不周遍未曾增減。
若族姓子欲至正覺。
解無三塗去來今者。
當學受持正法花經。
分别空慧無六度想。
不以花香伎樂供養。
為供養也。
當了三脫。
至三達智無極之慧。
乃為供養。
所以者何。
乃昔久遠劫難稱限。
爾時有佛。
号藥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衆祐。
世界名大淨。
劫曰淨除。
藥王如來壽二十中劫。
諸聲聞衆三十六億。
菩薩大士有十二億。
時轉輪王名曰寶蓋。
典主四域。
王有千子。
端政勇猛。
有七寶聖臣。
降伏怨敵。
其王供養藥王如來。
具足五中劫。
與眷屬俱一切施安奉敬藥王。
過五劫已告其千子。
吾已供侍如來。
若等亦當順遵前緒。
于時千子聞父王教。
複以五劫供養藥王如來。
進以上妙不違所安。
彼一太子名曰善蓋。
閑居獨處靜然思念。
我等今者供養如來。
甯有殊特超彼者乎。
承佛威神虛空有天。
而語之曰。
今族姓子豈欲知耶。
有法供養最尊無極。
又問曰。
何謂法之供養。
天曰。
爾當往問藥王如來。
普當為若分别說之。
善蓋即起詣藥王如來所。
稽首于地白藥王如來曰。
法之供養奉順典者。
為何謂乎。
世尊告曰。
法之供養者。
順若如來所說經典深妙優奧。
開化一切世間人民。
難受難見出家舍利。
志求菩薩諸箧之藏。
曠邈處中。
以總持印而印之。
精進力行不退轉輪。
現于六度無極之慧。
殷勤攬攝佛之道品。
不起法忍開入正典。
于諸群生。
設大慈哀。
降伏魔兵離諸法見。
覺了演暢十二因緣。
無我無人非壽非命。
志空無願無想之法。
不由衆行。
處于道場而轉法輪。
勸諸天龍揵沓和等。
莫不樂仰。
開闡法藏護諸賢聖。
宣揚顯布諸菩薩行。
究竟衆苦無我非身。
群生違禁立以所便。
衆魔異道堕颠倒見貪猗有為。
常懷怖懅而為咨嗟。
諸佛之德。
使滅生死慰除所患。
而見安隐無為之事。
去來今佛所歎如是。
而割判了微妙色像。
總持崖底諸法法忍。
開道宣布闡發諸器。
權便所義将養正法。
是為法之供養。
設于諸經志在法忍。
敷陳典籍而順反複。
演訓其要無諸邪見。
無所從生不起法忍。
無我無人入諸因緣。
無嗔不诤無所訟訴。
無我無壽循執句義。
而無識著慧無放逸。
将禦心識住無所住。
識理指趣因導非義。
洮汰通流諸所猗法。
不造見人恃怙真谛。
如法所歸無著無入。
斷諸猗著滅諸無黠。
生老病死悉為除屏。
觀十二緣而不可盡。
睹諸住見不随颠倒。
是為族姓子法之供養。
王子善蓋。
從藥王佛聞法供養。
應時逮得柔順法忍。
即脫身衣以覆佛上。
白世尊曰。
唯加聖恩建立我志。
如來滅後。
願護正法興法供養。
降魔怨敵将迎後法。
時佛知心。
然其末世當護法城。
佛告比丘王子善蓋。
因佛現在。
以家之信出家為道。
常精進學興諸德本。
不久成就立五神通。
總持辯才無能斷截。
佛滅度後。
神通總持力無所畏。
即皆具足。
于十中劫。
藥王如來所說經法。
為轉法輪。
善蓋比丘護正法故。
于一世中化千億人。
悉發無上正真道意而不退轉。
十四載人立聲聞緣覺地。
不可計人得生天上。
比丘欲知時王寶蓋。
豈将異乎。
今現在佛寶[火*僉]如來至真等正覺是。
其王千子。
此賢劫中千佛興者是。
拘樓秦如來為始。
最後成者名曰欣樂。
太子善蓋。
今我身是。
是故當知。
一切所供無過法養。
去來今佛皆從是出。
若族姓子族姓女。
欲得供養十方諸佛。
即當受持正法花經。
持諷誦讀宣示一切。
分别一乘無有三乘道。
時佛頌曰。
假使有一 欲解大法 開化一切 皆至正覺 當孚受持 斯法華經 宣示遠近 諸未聞者 譬如泉流 皆歸于海 合為一味 無有若幹 聲聞緣覺 及菩薩道 一切皆歸 無上正真 譬如日月 照于天下 百谷藥木 及諸荊蕀 斯典如是 以無極慧 照耀三界 皆入一義 曩昔如來 名曰藥王 時有聖王 名曰寶蓋 五劫供養 彼藥王佛 一切施安 無所乏少 告諸千子 使供養佛 千子受教 踴躍等心 供養如來 亦俱五劫 飲食床卧 幡蓋妓樂 善蓋太子 閑居自惟 甯有供養 逾于此乎 空中天言 法供養勝 即自問言 何謂法養 天便告曰 當行問佛 太子即問 佛為具說 難解之句 深妙法藏 空無想願 乃入正慧 大慈大悲 降伏衆魔 六十二見 自然為除 無常苦空 非身之事 無我無人 無壽無命 順至将持 不起法忍 轉不退輪 法法相照 十二因緣 展轉相生 已解本無 無有終始 于是善蓋 得柔順忍 佛滅度後 守護法城 精進不懈 得五神通 總持辯才 開化一切 時千億人 皆立大道 十四載人 聲聞緣覺 無央數人 得生天上 以故歎稱 法供為最 假使有人 欲供養者 當受持此 正法華經 分别如來 善權方便 無有二乘 皆歸一道 爾時世尊告八萬菩薩。
因藥王開士緣諸菩薩等。
甯察斯四部衆。
無央數億天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揵沓和摩休勒人與非人。
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聲聞緣覺菩薩。
現在目睹欲聞如來說斯經典。
一切衆會聞一頌一偈。
一發意頃歡喜勸助。
佛皆授斯四部之決。
當得無上正真道意。
佛告藥王。
假使如來滅度之後。
聞斯經典一頌四句。
發意之頃代勸助者。
佛皆授決。
當得無上正真之道。
前已奉侍億百千佛。
從億百千佛發意立願。
是等俦類。
愍傷衆人故來生耳。
從是經典受持一頌。
諷誦書寫載于竹帛。
銘著心懷念而不忘。
若聽頌音恭敬察之。
方如如來聖尊上句。
若以華香缯彩幢幡。
發意供養是經卷者。
叉手向之稽首作禮。
則當謂之世間自歸。
又告藥王。
若族姓子族姓女。
假使能持一頌。
勸助歡喜聞經卷名。
若得聞名則當覺是。
将來世尊展轉相謂。
族姓子族姓女。
來世便為如來至真等正覺。
所以者何。
其受是經持讀誦寫。
觀聽供養幡華缯彩雜香芬薰。
則當謂斯族姓子女成無上正真道。
得滅度已若觐如來。
則普愍傷諸天世人。
從其所願而得自恣。
常生人間欲演斯經。
其人本已造微妙行。
因所作行則當生于嚴淨佛土。
常自觀緣欲講法故。
當知斯黨愍傷群生。
佛滅度故故來生此。
則有反複如來所使。
其族姓子則謂彼人行如來事。
世尊所遣。
其有講說如來所宣。
斯法訓者若複不暢。
其身續蒙。
假使有人志姓兇險常懷毒害。
發意之頃。
為人 說不可之事。
其殃難測。
若一劫中诽謗如來毀斯人者。
罪等無異。
是皆
道法一等無有二乘。
謂無上正真道。
往古來今無有兩正。
猶如衆流四渎歸海合為一味。
如日所照靡不周遍未曾增減。
若族姓子欲至正覺。
解無三塗去來今者。
當學受持正法花經。
分别空慧無六度想。
不以花香伎樂供養。
為供養也。
當了三脫。
至三達智無極之慧。
乃為供養。
所以者何。
乃昔久遠劫難稱限。
爾時有佛。
号藥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衆祐。
世界名大淨。
劫曰淨除。
藥王如來壽二十中劫。
諸聲聞衆三十六億。
菩薩大士有十二億。
時轉輪王名曰寶蓋。
典主四域。
王有千子。
端政勇猛。
有七寶聖臣。
降伏怨敵。
其王供養藥王如來。
具足五中劫。
與眷屬俱一切施安奉敬藥王。
過五劫已告其千子。
吾已供侍如來。
若等亦當順遵前緒。
于時千子聞父王教。
複以五劫供養藥王如來。
進以上妙不違所安。
彼一太子名曰善蓋。
閑居獨處靜然思念。
我等今者供養如來。
甯有殊特超彼者乎。
承佛威神虛空有天。
而語之曰。
今族姓子豈欲知耶。
有法供養最尊無極。
又問曰。
何謂法之供養。
天曰。
爾當往問藥王如來。
普當為若分别說之。
善蓋即起詣藥王如來所。
稽首于地白藥王如來曰。
法之供養奉順典者。
為何謂乎。
世尊告曰。
法之供養者。
順若如來所說經典深妙優奧。
開化一切世間人民。
難受難見出家舍利。
志求菩薩諸箧之藏。
曠邈處中。
以總持印而印之。
精進力行不退轉輪。
現于六度無極之慧。
殷勤攬攝佛之道品。
不起法忍開入正典。
于諸群生。
設大慈哀。
降伏魔兵離諸法見。
覺了演暢十二因緣。
無我無人非壽非命。
志空無願無想之法。
不由衆行。
處于道場而轉法輪。
勸諸天龍揵沓和等。
莫不樂仰。
開闡法藏護諸賢聖。
宣揚顯布諸菩薩行。
究竟衆苦無我非身。
群生違禁立以所便。
衆魔異道堕颠倒見貪猗有為。
常懷怖懅而為咨嗟。
諸佛之德。
使滅生死慰除所患。
而見安隐無為之事。
去來今佛所歎如是。
而割判了微妙色像。
總持崖底諸法法忍。
開道宣布闡發諸器。
權便所義将養正法。
是為法之供養。
設于諸經志在法忍。
敷陳典籍而順反複。
演訓其要無諸邪見。
無所從生不起法忍。
無我無人入諸因緣。
無嗔不诤無所訟訴。
無我無壽循執句義。
而無識著慧無放逸。
将禦心識住無所住。
識理指趣因導非義。
洮汰通流諸所猗法。
不造見人恃怙真谛。
如法所歸無著無入。
斷諸猗著滅諸無黠。
生老病死悉為除屏。
觀十二緣而不可盡。
睹諸住見不随颠倒。
是為族姓子法之供養。
王子善蓋。
從藥王佛聞法供養。
應時逮得柔順法忍。
即脫身衣以覆佛上。
白世尊曰。
唯加聖恩建立我志。
如來滅後。
願護正法興法供養。
降魔怨敵将迎後法。
時佛知心。
然其末世當護法城。
佛告比丘王子善蓋。
因佛現在。
以家之信出家為道。
常精進學興諸德本。
不久成就立五神通。
總持辯才無能斷截。
佛滅度後。
神通總持力無所畏。
即皆具足。
于十中劫。
藥王如來所說經法。
為轉法輪。
善蓋比丘護正法故。
于一世中化千億人。
悉發無上正真道意而不退轉。
十四載人立聲聞緣覺地。
不可計人得生天上。
比丘欲知時王寶蓋。
豈将異乎。
今現在佛寶[火*僉]如來至真等正覺是。
其王千子。
此賢劫中千佛興者是。
拘樓秦如來為始。
最後成者名曰欣樂。
太子善蓋。
今我身是。
是故當知。
一切所供無過法養。
去來今佛皆從是出。
若族姓子族姓女。
欲得供養十方諸佛。
即當受持正法花經。
持諷誦讀宣示一切。
分别一乘無有三乘道。
時佛頌曰。
假使有一 欲解大法 開化一切 皆至正覺 當孚受持 斯法華經 宣示遠近 諸未聞者 譬如泉流 皆歸于海 合為一味 無有若幹 聲聞緣覺 及菩薩道 一切皆歸 無上正真 譬如日月 照于天下 百谷藥木 及諸荊蕀 斯典如是 以無極慧 照耀三界 皆入一義 曩昔如來 名曰藥王 時有聖王 名曰寶蓋 五劫供養 彼藥王佛 一切施安 無所乏少 告諸千子 使供養佛 千子受教 踴躍等心 供養如來 亦俱五劫 飲食床卧 幡蓋妓樂 善蓋太子 閑居自惟 甯有供養 逾于此乎 空中天言 法供養勝 即自問言 何謂法養 天便告曰 當行問佛 太子即問 佛為具說 難解之句 深妙法藏 空無想願 乃入正慧 大慈大悲 降伏衆魔 六十二見 自然為除 無常苦空 非身之事 無我無人 無壽無命 順至将持 不起法忍 轉不退輪 法法相照 十二因緣 展轉相生 已解本無 無有終始 于是善蓋 得柔順忍 佛滅度後 守護法城 精進不懈 得五神通 總持辯才 開化一切 時千億人 皆立大道 十四載人 聲聞緣覺 無央數人 得生天上 以故歎稱 法供為最 假使有人 欲供養者 當受持此 正法華經 分别如來 善權方便 無有二乘 皆歸一道 爾時世尊告八萬菩薩。
因藥王開士緣諸菩薩等。
甯察斯四部衆。
無央數億天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揵沓和摩休勒人與非人。
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聲聞緣覺菩薩。
現在目睹欲聞如來說斯經典。
一切衆會聞一頌一偈。
一發意頃歡喜勸助。
佛皆授斯四部之決。
當得無上正真道意。
佛告藥王。
假使如來滅度之後。
聞斯經典一頌四句。
發意之頃代勸助者。
佛皆授決。
當得無上正真之道。
前已奉侍億百千佛。
從億百千佛發意立願。
是等俦類。
愍傷衆人故來生耳。
從是經典受持一頌。
諷誦書寫載于竹帛。
銘著心懷念而不忘。
若聽頌音恭敬察之。
方如如來聖尊上句。
若以華香缯彩幢幡。
發意供養是經卷者。
叉手向之稽首作禮。
則當謂之世間自歸。
又告藥王。
若族姓子族姓女。
假使能持一頌。
勸助歡喜聞經卷名。
若得聞名則當覺是。
将來世尊展轉相謂。
族姓子族姓女。
來世便為如來至真等正覺。
所以者何。
其受是經持讀誦寫。
觀聽供養幡華缯彩雜香芬薰。
則當謂斯族姓子女成無上正真道。
得滅度已若觐如來。
則普愍傷諸天世人。
從其所願而得自恣。
常生人間欲演斯經。
其人本已造微妙行。
因所作行則當生于嚴淨佛土。
常自觀緣欲講法故。
當知斯黨愍傷群生。
佛滅度故故來生此。
則有反複如來所使。
其族姓子則謂彼人行如來事。
世尊所遣。
其有講說如來所宣。
斯法訓者若複不暢。
其身續蒙。
假使有人志姓兇險常懷毒害。
發意之頃。
為人 說不可之事。
其殃難測。
若一劫中诽謗如來毀斯人者。
罪等無異。
是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