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往古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
乃去往古久遠世時。
不可計會無央數劫。
有佛号大通衆慧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衆祐。
世界。
曰大殖稼。
劫名所在形色。
其佛說經不可稱限。
譬如于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土地。
有一士夫皆悉破碎此一佛國悉令如塵。
則取一塵。
過東方如千佛界中塵之數國。
乃著一塵。
如是比類複取一塵。
越東如前佛界塵數。
乃著一塵。
悉使塵盡三千大千世界中塵。
令無有餘遍于東方。
如是比類無量佛國。
于意雲何。
甯可稱限得諸佛界邊際不乎。
比丘答曰。
不也世尊。
不也安住。
佛言比丘。
如是等倫佛土諸數悠邈。
猶如有人一一取塵著諸佛土。
若幹之限諸佛國塵不可稱量。
億百千垓兆載諸劫。
欲知其佛滅度以來劫數長久。
不可思議無量難測。
大通衆慧道力示現。
滅度以後法住劫數。
亦複如是。
世尊頌曰。
我念過去 無數億劫 時有如來 兩足之尊 名大通慧 無極慈仁 于時世尊 黎庶之上 比如皆取 此佛世界 悉破碎之 盡令如塵 假使有人 一一取塵 過千佛界 乃著一塵 如是次第 聖尊國土 其人著塵 皆令悉遍 若幹之數 悉令周普 世界衆限 有不可數 一切所有 大聖國土 諸所有塵 不可限量 皆悉破碎 令無有餘 大聖至尊 逝來如斯 其佛安住 滅度已竟 劫數如是 無量億千 若欲料限 無能思議 滅度已來 若幹劫數 彼時導師 過久乃爾 諸弟子衆 及菩薩行 如來之慧 巍巍如斯 今佛悉念 聖滅度來 比丘欲知 佛之智慧 聖明普達 等無有異 佛皆覺了 過無數劫 不計微妙 無漏之誼 佛告諸比丘。
其大通衆慧如來正覺。
壽四十四億百千劫。
以無上正真道。
初升道場坐于樹下。
一劫默然至于二劫。
不得正覺乃至十劫。
而不興起身不動搖。
體不傾倚亦不自念。
都無思想而向諸法。
遂坐佛樹降魔官屬。
當成正覺。
忉利諸天子。
化作大師子座。
面四十裡。
佛坐其上。
世尊坐定。
諸梵天子普雨天華周四千裡。
自然風起吹放衆華。
散于佛上。
佛在樹下滿十中劫。
天華紛紛盡劫不絕。
又四天王及諸天子。
作衆伎樂音如雷震。
常以華香伎樂供養大聖。
未曾休懈。
佛告比丘。
時世尊大通衆慧乃至十劫。
逮成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至于滅度。
供養不懈。
其佛在家未舍國去。
為太子時有十六子。
端正殊好智慧難及。
色像第一儒雅仁和。
時十六國王子者。
各各自有若幹種樂。
所居遊觀快不可言。
種種顯現。
琴瑟伎樂亦不可量。
見佛世尊成最正覺。
時有自然大法音聲。
尋則棄國。
舍轉輪王位萬民伎樂諸欲之娛。
眷屬圍繞。
及諸聖賢大響帝王百千之數。
并不可計億百千垓。
群萌之類營從集會。
往詣世尊所處道場。
欲得稽首奉受佛教。
群從佥然雍肅肅。
稽首佛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以偈頌曰。
大通衆慧 極尊無上 積累平等 無量億數 以上妙誼 愍傷一切 所願具足 于是賢聖 修勤苦行 竟十中劫 專精一心 處在一座 其身清淨 而不動搖 燒諸苦患 如拔樹根 分别于心 而志湛泊 未曾進退 亦不傾倚 無有增減 默然而應 究竟寂定 無有諸漏 現在吉祥 常獲大安 無想著故 得尊佛道 我等見之 增智無畏 如是比類 長益德義 不計身命 皆斷苦患 積累忍辱 不貪安樂 分别道慧 不處惱痛 号在間居 興發精進 其不笃信 諸佛音聲 長夜增益 惡道之罪 則失人身 堕落惡趣 為一切世 所見謗毀 今以逮見 世之聖父 其道最上 無有衆漏 于此世間 而見救護 及諸過去 大聖導師 佛告比丘。
斯諸帝王及諸太子。
太子兄弟年既幼少。
嗟歎稱譽大通衆慧如來至尊等正覺。
以此雅頌宣揚已竟。
啟勸世尊。
願說經法安住分别。
多所安隐多所愍傷。
饒益衆生安諸天人。
複以此偈。
而贊頌曰。
惟願大聖 贊說經典 開化衆生 發起黎庶 三界群萌 悉共渴仰 使建道意 皆令蒙度 諸佛普大聖 百福法莊嚴 無極仙逮獲 慧則最尊妙 為諸天講法 及世間人民 度脫我等類 普及諸群萌 應時彰現露 如來之慧誼 猶如今于此 顯導上尊道 令諸群品類 予等獲此法 悉解于一切 諸行慧本末 皆為分别說 前世所行德 普見知黎庶 心本所好樂 則為轉法輪 最勝無等倫 勉脫衆生厄 悉令至大道 佛告諸比丘。
于時世尊大通衆慧如來變化十方世界。
各各五百億百千佛土六反震動。
光明普照無所不周。
皆于一切諸佛境界。
虛空大神若幹種
乃去往古久遠世時。
不可計會無央數劫。
有佛号大通衆慧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衆祐。
世界。
曰大殖稼。
劫名所在形色。
其佛說經不可稱限。
譬如于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土地。
有一士夫皆悉破碎此一佛國悉令如塵。
則取一塵。
過東方如千佛界中塵之數國。
乃著一塵。
如是比類複取一塵。
越東如前佛界塵數。
乃著一塵。
悉使塵盡三千大千世界中塵。
令無有餘遍于東方。
如是比類無量佛國。
于意雲何。
甯可稱限得諸佛界邊際不乎。
比丘答曰。
不也世尊。
不也安住。
佛言比丘。
如是等倫佛土諸數悠邈。
猶如有人一一取塵著諸佛土。
若幹之限諸佛國塵不可稱量。
億百千垓兆載諸劫。
欲知其佛滅度以來劫數長久。
不可思議無量難測。
大通衆慧道力示現。
滅度以後法住劫數。
亦複如是。
世尊頌曰。
我念過去 無數億劫 時有如來 兩足之尊 名大通慧 無極慈仁 于時世尊 黎庶之上 比如皆取 此佛世界 悉破碎之 盡令如塵 假使有人 一一取塵 過千佛界 乃著一塵 如是次第 聖尊國土 其人著塵 皆令悉遍 若幹之數 悉令周普 世界衆限 有不可數 一切所有 大聖國土 諸所有塵 不可限量 皆悉破碎 令無有餘 大聖至尊 逝來如斯 其佛安住 滅度已竟 劫數如是 無量億千 若欲料限 無能思議 滅度已來 若幹劫數 彼時導師 過久乃爾 諸弟子衆 及菩薩行 如來之慧 巍巍如斯 今佛悉念 聖滅度來 比丘欲知 佛之智慧 聖明普達 等無有異 佛皆覺了 過無數劫 不計微妙 無漏之誼 佛告諸比丘。
其大通衆慧如來正覺。
壽四十四億百千劫。
以無上正真道。
初升道場坐于樹下。
一劫默然至于二劫。
不得正覺乃至十劫。
而不興起身不動搖。
體不傾倚亦不自念。
都無思想而向諸法。
遂坐佛樹降魔官屬。
當成正覺。
忉利諸天子。
化作大師子座。
面四十裡。
佛坐其上。
世尊坐定。
諸梵天子普雨天華周四千裡。
自然風起吹放衆華。
散于佛上。
佛在樹下滿十中劫。
天華紛紛盡劫不絕。
又四天王及諸天子。
作衆伎樂音如雷震。
常以華香伎樂供養大聖。
未曾休懈。
佛告比丘。
時世尊大通衆慧乃至十劫。
逮成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至于滅度。
供養不懈。
其佛在家未舍國去。
為太子時有十六子。
端正殊好智慧難及。
色像第一儒雅仁和。
時十六國王子者。
各各自有若幹種樂。
所居遊觀快不可言。
種種顯現。
琴瑟伎樂亦不可量。
見佛世尊成最正覺。
時有自然大法音聲。
尋則棄國。
舍轉輪王位萬民伎樂諸欲之娛。
眷屬圍繞。
及諸聖賢大響帝王百千之數。
并不可計億百千垓。
群萌之類營從集會。
往詣世尊所處道場。
欲得稽首奉受佛教。
群從佥然雍肅肅。
稽首佛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以偈頌曰。
大通衆慧 極尊無上 積累平等 無量億數 以上妙誼 愍傷一切 所願具足 于是賢聖 修勤苦行 竟十中劫 專精一心 處在一座 其身清淨 而不動搖 燒諸苦患 如拔樹根 分别于心 而志湛泊 未曾進退 亦不傾倚 無有增減 默然而應 究竟寂定 無有諸漏 現在吉祥 常獲大安 無想著故 得尊佛道 我等見之 增智無畏 如是比類 長益德義 不計身命 皆斷苦患 積累忍辱 不貪安樂 分别道慧 不處惱痛 号在間居 興發精進 其不笃信 諸佛音聲 長夜增益 惡道之罪 則失人身 堕落惡趣 為一切世 所見謗毀 今以逮見 世之聖父 其道最上 無有衆漏 于此世間 而見救護 及諸過去 大聖導師 佛告比丘。
斯諸帝王及諸太子。
太子兄弟年既幼少。
嗟歎稱譽大通衆慧如來至尊等正覺。
以此雅頌宣揚已竟。
啟勸世尊。
願說經法安住分别。
多所安隐多所愍傷。
饒益衆生安諸天人。
複以此偈。
而贊頌曰。
惟願大聖 贊說經典 開化衆生 發起黎庶 三界群萌 悉共渴仰 使建道意 皆令蒙度 諸佛普大聖 百福法莊嚴 無極仙逮獲 慧則最尊妙 為諸天講法 及世間人民 度脫我等類 普及諸群萌 應時彰現露 如來之慧誼 猶如今于此 顯導上尊道 令諸群品類 予等獲此法 悉解于一切 諸行慧本末 皆為分别說 前世所行德 普見知黎庶 心本所好樂 則為轉法輪 最勝無等倫 勉脫衆生厄 悉令至大道 佛告諸比丘。
于時世尊大通衆慧如來變化十方世界。
各各五百億百千佛土六反震動。
光明普照無所不周。
皆于一切諸佛境界。
虛空大神若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