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三

關燈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信樂品第四 于是賢者須菩提。

    迦旃延。

    大迦葉。

    大目揵連等。

    聽演大法得未曾有。

    本所未聞。

    而見世尊授舍利弗決。

    當得無上正真之道。

    驚喜踴躍鹹從坐起。

    進詣佛前偏袒右肩。

    禮畢叉手瞻順尊顔。

    内自思省心體熙怡。

    支節和怿悲喜并集。

    白世尊曰。

    唯大聖通。

    我等朽邁年在老耄。

    于衆耆長佥老羸劣。

    歸命衆祐冀得滅度。

    志存無上正真之道。

    進力鮮少無所堪任。

    如來所講我等靖聽。

    次第坐定諸來大衆。

    不敢危疲無所患厭。

    前者如來為鄙說法。

    已得于空無相無願。

    至于佛典國土所有。

    于一切法無所造作。

    其諸菩薩所可娛樂。

    如來勸發多所率化。

    鄙于三界而見催逐。

    常自惟忖謂獲滅度。

    今至疲憊。

    爾乃誨我以奇特誼。

    樂于等一則發大意。

    于無上正真道。

    而今大聖授聲聞決當成正覺心用愕然怪未曾有。

    餘得大利各當奉事。

    乃獲逮聞如是品經。

    從過去佛常聞斯法。

    故初值遇。

    則我祿厚喻獲妙寶。

    無央數妙意所至願。

    現在于色而無所畏。

    珍琦鼓樂自然為鳴。

    而燃大燈照耀彌廣。

    栴檀叢林芬蘊而香。

    唯然世尊。

    我豈堪任而說之乎。

    告曰可也。

    時諸聲聞共白佛言。

    昔有一士離父流宕。

    亭他土二三十年。

    馳騁四至求救衣食。

    恒守貧窮困無産業。

    父詣異城。

    獲無央數金銀珍寶水精琉璃車磲馬瑙珊瑚虎魄。

    帑藏盈滿。

    侍使僮仆象馬車乘不可稱計。

    眷屬無數七寶豐溢。

    出内錢财耕種賈作。

    子厄求食周行國邑城營村落。

    造富長者适值秋節。

    入處城内循行帑藏。

    與子别久忽然思見。

    不知所在自念一夫。

    财富無量橫濟遠近。

    竊惟我老朽耄垂至。

    假使終沒室藏騷散。

    願得見子恣所服食。

    則獲無為不複憂戚。

    其子僥會至長者家遙見門前。

    梵志君子大衆聚會眷屬圍繞。

    金銀雜廁為師子座。

    交露珠璎為大寶帳。

    父坐其中分部言教。

    諸解脫華遍布其地。

    億百千金以為飲食。

    子觐長者色像威嚴。

    怖不自甯。

    謂是帝王若大君主。

    進退猶豫不敢自前。

    孚便馳走。

    父遙見子心用歡喜。

    遣傍侍者追呼令還。

    遑懅躄地。

    謂追者曰。

    我不相犯。

    何為見捉。

    侍者執之俱詣長者。

    長者告曰。

    勿恐勿懼。

    吾為子勤廣修産業帑藏充實。

    與子别久數思相見。

    年高力弊父子情重将入家内。

    在于衆輩不與共語。

    所以者何。

    父知窮子志存下劣不識福父。

    久久意悟色和知名又見琦珍。

    長者言曰。

    是吾子也以權告子。

    今且恣汝随意所奉。

    窮子怪之得未曾有。

    則從坐起行詣貧裡求衣索食。

    父知子緣方便與語。

    汝便自去與小衆俱。

    子來至此而再緻印曰。

    至此宅有所調飾。

    父付象馬即令粗習。

    假有問者答亦如之。

    當調車馬嚴治寶物恣意賜與。

    父求窮子所可赈給。

    具足如斯。

    時子于廄調習車馬繕治珍寶。

    轉複教化家内小大。

    父于窗牖遙見其子所為超絕。

    脫故所著沐浴其身。

    右手洗之。

    以寶璎珞香華被服。

    光曜其體皆令清淨。

    而告之曰。

    爾從本來何所興立。

    何所系屬。

    舍吾他行。

    勤苦饑寒。

    吾以耄矣以情相告。

    便時納娶。

    嬉遊飲食以康祚胤。

    吾所造業不可訾計。

    衆寶具足子知之乎。

    求汝積年而戀惡友。

    今乃來歸宜除瑕垢。

    吾有妙寶夜光明珠琦珍瑰異。

    皆為汝施。

    僮仆侍使男女大小。

    恣意所欲。

    一以相付。

    吾愛念汝。

    猶如國王幸其太子。

    諸尊聲聞共白佛言。

    彼時窮子。

    播蕩流離二三十年。

    至長者家乃得申叙。

    追惟前後遊觀所更心悉念之。

    時大長者寝疾于床知壽欲終。

    自命其子而告之曰。

    吾今困劣宜承洪軌。

    居業寶藏若悉受之。

    周濟窮乏從意所施。

    辄備奉教喜不自勝。

    所行至誠不失本誓。

    父知子志身行謹敕。

    先貧後富益加欣慶。

    宗敬親屬禮拜耆長。

    父于國王君主大臣衆會前曰。

    各且明聽。

    斯是吾子則吾所生。

    名字為某。

    舍我流迸二三十年。

    今乃相得。

    斯則吾子吾則是父。

    所有财寶皆屬我子。

    子聞宣令大衆之音。

    心益欣然而自念言。

    餘何宿福得領室藏。

    諸聲聞等又白佛言。

    大富長者則譬如來。

    諸學士者則謂佛子。

    勉濟吾等三界勤苦。

    如富長者還執其子度脫生死。

    于是世尊。

    有無央數聖衆之寶。

    以五神通除五陰蓋。

    常修精進在彼道教。

    志于滅度謂為妙印。

    殷勤慕求初不休懈。

    欲得無為意中默然。

    熟自思惟所獲無量。

    于如來所承順法行。

    遵修禅定而常信樂。

    謂觀我等懈廢下劣。

    而不分别不能志願。

    此如來法珍寶之藏。

    于今世尊以權方便。

    觀于本際慧寶帑藏。

    蠲除饑[飢-幾+內]授大妙印。

    唯然大聖于今耆年。

    斯大迦葉從如來所朝旦印。

    當至無為。

    又世尊為我等示現菩薩大士慧誼。

    餘黨奉行為衆說法。

    當顯如來聖明大德。

    鹹使暢入随時之誼。

    所以者何。

    世雄大通善權方便。

    知我志操不解深法。

    為現聲聞。

    畏三界法及生老死。

    色聲香味細滑之事。

    趣欲自濟不救一切。

    離大慈悲智慧善權。

    禅定三昧乃知人心。

    不睹一切衆生根原。

    譬如窮士求衣索食。

    而父須待欲使安樂。

    子不覺察。

    佛以方便随時示現。

    我等不悟。

    今乃自知成佛真子。

    無上孫息為佛所矜。

    施以大慧。

    所以者何。

    雖為佛子下賤怯弱。

    假使如來。

    睹心信樂喜菩薩乘。

    然後乃說方等大法。

    又世尊興為二事。

    為諸菩薩現甘露法。

    為諸下劣志願小者。

    轉複勸進入微妙誼。

    譬如彼子與父别久。

    行道遙見。

    不識何人呼而怖懼。

    後稍稍示威儀法則乃知是父。

    佛亦如是。

    吾等不解菩薩大士。

    雖從法生為如來子。

    但求滅度。

    不志道場坐于樹下降魔官屬度脫一切。

    我輩自謂已得解脫。

    以是之故。

    今日睹聞未為成就。

    不為出家不成沙門。

    今如來尊現諸通慧。

    我等以獲大聖珍寶。

    佛則為父我則為子。

    父子同體焉得差别。

    猶如長者臨壽終時于大衆前。

    宣令帝王梵志長者君子。

    今諸所有庫藏珍寶用賜其子。

    子聞歡喜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先現小乘一時悅我。

    然今最後。

    普令四輩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天上世間一切人民。

    顯示本宜。

    佛權方便說三乘耳。

    尚無有二豈當有三。

    是諸聲聞皆當成佛。

    我等悅豫不能自勝。

    時大迦葉則說頌曰。

     我等今日  逮聞斯音  怪之愕然 得未曾有  由是之故  心用悲喜 又省導師  柔軟音聲  尊妙珍寶 為大積聚  一處合集  以賜我等 未曾思念  亦不有求  還聞弘教 心懷踴躍  譬如長者  而有一子 興起如愚  亦不闇冥  自舍其父 行詣他國  志于殊域  仁賢百千 于時長者  愁憂念之  然後而聞 即自迸走  遊于十方  意常悒戚 父子隔别  二三十年  與人戀訟 欲得其子  便詣異土  入于大城 則于彼止  立于屋宅  具足嚴辦 五樂之欲  無數紫金  及諸珍寶 奇異财業  明珠碧玉  象馬車乘 甚為衆多  牛畜豬彘  雞鹜羠羊 出内産息  賈作耕種  奴仆僮使 不可計數  嚴辦衆事  億千百類 又得王意  威若國主  一城民庶 委敬自歸  諸郡種人  遠皆戴仰 若幹種業  因從求索  興造既多 不可計限  勢富如是  啼哭淚出 吾既朽老  志力衰變  心誨思想 欲得見子  夙夜追念  情不去懷 聞子之問  意增煩惋  舍我别來 二三十年  吾之所有  财業廣大 假當壽終  無所委付  計彼長者 其子愚濁  貧窮困厄  常求衣食 遊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