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内外無形。
解色性空悉無起滅。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妙錦菩薩曰。
吾我壽命本自無主。
如人外聲耳識耳聞。
挍計聲者本無形質。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常住菩薩曰。
若于七法一一分别。
不關三處不求五果。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玄通菩薩曰。
寂不寂為垢。
戒不戒為垢。
忍不忍為垢。
亦不見忍亦不見不忍。
解知忍辱無寂不寂。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香熏菩薩曰。
不見陰蓋睡調之病。
悭貪谀谄愦亂犯戒。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爾時最勝菩薩即從座起。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
善哉善哉世尊。
我亦願樂說淨身口意菩薩之慧。
普現一切無去來今。
如爾清淨住無所住。
諸法幻化不可捉持。
譬如日光月現水中。
諸佛世尊亦複如是。
亦無生滅不取泥洹。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佛告最勝。
雲何族姓子。
汝觀何義于如來前而說此義住無所住乎。
答曰如來所住如如所住如衆生住。
雲何如來所住如如所住如衆生住乎。
答曰。
如衆生住如有為住如無所住。
雲何如衆生住如有為住如無所住乎。
答曰如來所住住無所住。
雲何從第一空義住乎。
答曰非也世尊。
雲何族姓子。
如來所住如凡夫住乎。
對曰非也世尊。
曰非如來住非凡夫住。
雲何從中成正覺耶。
答曰不從如來及凡夫法成正覺也。
雲何族姓子。
如如至真于凡夫地有何差别。
對曰世尊。
欲使虛空有差别乎。
佛告最勝。
一切諸法皆空皆寂無有差别。
最勝白佛。
以其諸法不可護持。
相無有相。
如如所住如無所住。
爾時最勝菩薩問濡首童真言。
住雲何為住乎。
言無住雲何無住耶。
濡首答曰。
所謂住者。
如如所住住無所住。
又曰。
解四梵堂住無所住。
故謂為住住無所住。
最勝問曰。
吾所問住。
非四梵堂亦非一類。
或在閑靜或在聚落。
或在冢間或在樹下。
可謂此為住乎。
濡首答曰。
吾所謂四梵堂住心為止止。
撿惡不起故謂為住。
最勝問曰。
雲何心為止止。
濡首答曰。
慧義為本故曰止止。
最勝複問。
慧者無本亦無究竟。
可從知見成止止乎。
濡首答曰。
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先自觀我然後淨慧。
最勝複問。
雲何濡首先自觀我耶。
濡首報曰。
諸無我法至竟如如。
我自無我無起無不起。
是謂我自觀我也。
最勝複問。
正使濡首為從義得不從義得。
自觀我者為觀佛像。
若使有我則有佛耶。
我自無我雲何有佛。
亦不見言言亦無我。
雲何觀佛像乎。
濡首答曰。
諸言觀我我即無我是謂觀我。
所以者何。
夫觀我者則觀諸法。
觀諸法者則觀佛也。
佛者無形亦不可見。
最勝問曰。
頗有方便諸不成就可使至正見耶。
濡首答曰。
有此方便。
諸不成就有為境者安處正見。
又問雲何濡首。
正爾便是正見耶。
濡首答曰。
不以盡證。
亦不果報。
亦不取果報。
故謂正見。
又問雲何為見。
答曰不以慧眼見諸法。
非不慧眼見諸法。
不有為見不無為見諸法。
何以故。
夫慧眼者。
亦見有為境。
亦見無為境。
無有有為眼見有為境無為境。
又問雲何濡首。
頗有方便從其等見成比丘果證耶。
濡首答曰。
亦不從等見成其果證。
亦不離等見成其果證。
最勝當知。
皆由希望五垢所成。
解此義者乃成果證。
最勝複問。
雲何希望五垢所成。
濡首答曰垢為心本心是道根。
道者無形不可見。
故成果證。
最勝又問。
道者無形不可見。
雲何成果證。
濡首答曰。
吾所證道由其果證。
成果證者即非道耶。
凡夫愚人謂果證為道乎。
莫作斯觀。
何以故。
道非果證果證非道。
亦不離道亦不離果證。
最勝又問。
道以果證無差别耶。
濡首答曰。
道者無為而不可見。
果證有為亦不可見。
是謂差别。
又問濡首。
如仁所言。
從有際至無際耶。
濡首答曰。
諸法未生亦不見生。
非不有生生亦無生。
亦不見已生非不有已生。
夫已生者亦無已生。
諸法無當生非不有當生。
解知當生悉無所有。
是謂從有際至無際。
最勝又問。
不從有生至無際乎。
濡首答曰。
從有生得至無際。
又問從無生得至無際乎。
答曰如是從無生得至無際。
雲何濡首。
從有生得至無際。
從無生得至無際。
有何差别。
濡首答曰。
生亦無生。
無生亦無生。
是謂差别。
最勝又問。
生既有形無生無名。
雲何差别。
爾時濡首報最勝曰。
吾與汝引喻。
有目之士以喻自解。
雲何最勝。
虛空有形乎。
對曰無也。
又問空有正見耶。
對曰無也。
又問何謂為空。
對曰空空也。
濡首複問。
雲何空空。
最勝報曰。
諸法空空又問雲何諸法空空。
最勝答曰。
諸法無言無說空如空。
濡首問曰。
諸法無言無說雲何空如空。
爾時最勝寂默不對。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
善哉善哉族姓子。
真解無無泥洹之道。
道者無形亦不可見。
無言無教亦無受者。
說此無形法時。
一切衆生歎未曾有。
九千比丘有漏心解脫。
二萬七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複有千二百天與世人發于無上正真道意。
五千菩薩即于座上得不起法忍。
爾時座上有無畏魔王。
自将其衆前白佛言。
我等愚惑永在盲冥。
今日始聞無形教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常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那羅伽羅阿毗呵呵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諷誦經典戢在心懷者。
爾時梵王複從座起。
即将營從前白佛言。
我當擁護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若百由延千由延内。
不使外邪得善男子善女人。
便即于佛前而說咒曰。
伊摩鼻周那毗伽奢黎羅 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是時釋提桓因。
複将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我等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留遮耶摩那那僧求時那寫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東方天王提鞮賴吒将其翼從。
即從座起前白佛言。
我等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諷誦讀說此經典者。
常當擁護至竟成佛。
于是咒曰。
谛那賜那谛那賜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南方天王毗樓勒伽。
即将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摩诃賜陀那賜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西方天王毗樓波叉。
将其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我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伊昵彌昵奢彌 持是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北方天王拘毗羅。
将其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我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陀譬陀羅譬。
持是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無畏魔王。
梵天王。
釋提桓因。
及四天王。
各說神咒已。
繞佛三匝頭面禮足。
各還複坐。
十住斷結經卷第九
解色性空悉無起滅。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妙錦菩薩曰。
吾我壽命本自無主。
如人外聲耳識耳聞。
挍計聲者本無形質。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常住菩薩曰。
若于七法一一分别。
不關三處不求五果。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玄通菩薩曰。
寂不寂為垢。
戒不戒為垢。
忍不忍為垢。
亦不見忍亦不見不忍。
解知忍辱無寂不寂。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香熏菩薩曰。
不見陰蓋睡調之病。
悭貪谀谄愦亂犯戒。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爾時最勝菩薩即從座起。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
善哉善哉世尊。
我亦願樂說淨身口意菩薩之慧。
普現一切無去來今。
如爾清淨住無所住。
諸法幻化不可捉持。
譬如日光月現水中。
諸佛世尊亦複如是。
亦無生滅不取泥洹。
于中淨身口意。
是謂菩薩慧。
佛告最勝。
雲何族姓子。
汝觀何義于如來前而說此義住無所住乎。
答曰如來所住如如所住如衆生住。
雲何如來所住如如所住如衆生住乎。
答曰。
如衆生住如有為住如無所住。
雲何如衆生住如有為住如無所住乎。
答曰如來所住住無所住。
雲何從第一空義住乎。
答曰非也世尊。
雲何族姓子。
如來所住如凡夫住乎。
對曰非也世尊。
曰非如來住非凡夫住。
雲何從中成正覺耶。
答曰不從如來及凡夫法成正覺也。
雲何族姓子。
如如至真于凡夫地有何差别。
對曰世尊。
欲使虛空有差别乎。
佛告最勝。
一切諸法皆空皆寂無有差别。
最勝白佛。
以其諸法不可護持。
相無有相。
如如所住如無所住。
爾時最勝菩薩問濡首童真言。
住雲何為住乎。
言無住雲何無住耶。
濡首答曰。
所謂住者。
如如所住住無所住。
又曰。
解四梵堂住無所住。
故謂為住住無所住。
最勝問曰。
吾所問住。
非四梵堂亦非一類。
或在閑靜或在聚落。
或在冢間或在樹下。
可謂此為住乎。
濡首答曰。
吾所謂四梵堂住心為止止。
撿惡不起故謂為住。
最勝問曰。
雲何心為止止。
濡首答曰。
慧義為本故曰止止。
最勝複問。
慧者無本亦無究竟。
可從知見成止止乎。
濡首答曰。
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先自觀我然後淨慧。
最勝複問。
雲何濡首先自觀我耶。
濡首報曰。
諸無我法至竟如如。
我自無我無起無不起。
是謂我自觀我也。
最勝複問。
正使濡首為從義得不從義得。
自觀我者為觀佛像。
若使有我則有佛耶。
我自無我雲何有佛。
亦不見言言亦無我。
雲何觀佛像乎。
濡首答曰。
諸言觀我我即無我是謂觀我。
所以者何。
夫觀我者則觀諸法。
觀諸法者則觀佛也。
佛者無形亦不可見。
最勝問曰。
頗有方便諸不成就可使至正見耶。
濡首答曰。
有此方便。
諸不成就有為境者安處正見。
又問雲何濡首。
正爾便是正見耶。
濡首答曰。
不以盡證。
亦不果報。
亦不取果報。
故謂正見。
又問雲何為見。
答曰不以慧眼見諸法。
非不慧眼見諸法。
不有為見不無為見諸法。
何以故。
夫慧眼者。
亦見有為境。
亦見無為境。
無有有為眼見有為境無為境。
又問雲何濡首。
頗有方便從其等見成比丘果證耶。
濡首答曰。
亦不從等見成其果證。
亦不離等見成其果證。
最勝當知。
皆由希望五垢所成。
解此義者乃成果證。
最勝複問。
雲何希望五垢所成。
濡首答曰垢為心本心是道根。
道者無形不可見。
故成果證。
最勝又問。
道者無形不可見。
雲何成果證。
濡首答曰。
吾所證道由其果證。
成果證者即非道耶。
凡夫愚人謂果證為道乎。
莫作斯觀。
何以故。
道非果證果證非道。
亦不離道亦不離果證。
最勝又問。
道以果證無差别耶。
濡首答曰。
道者無為而不可見。
果證有為亦不可見。
是謂差别。
又問濡首。
如仁所言。
從有際至無際耶。
濡首答曰。
諸法未生亦不見生。
非不有生生亦無生。
亦不見已生非不有已生。
夫已生者亦無已生。
諸法無當生非不有當生。
解知當生悉無所有。
是謂從有際至無際。
最勝又問。
不從有生至無際乎。
濡首答曰。
從有生得至無際。
又問從無生得至無際乎。
答曰如是從無生得至無際。
雲何濡首。
從有生得至無際。
從無生得至無際。
有何差别。
濡首答曰。
生亦無生。
無生亦無生。
是謂差别。
最勝又問。
生既有形無生無名。
雲何差别。
爾時濡首報最勝曰。
吾與汝引喻。
有目之士以喻自解。
雲何最勝。
虛空有形乎。
對曰無也。
又問空有正見耶。
對曰無也。
又問何謂為空。
對曰空空也。
濡首複問。
雲何空空。
最勝報曰。
諸法空空又問雲何諸法空空。
最勝答曰。
諸法無言無說空如空。
濡首問曰。
諸法無言無說雲何空如空。
爾時最勝寂默不對。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
善哉善哉族姓子。
真解無無泥洹之道。
道者無形亦不可見。
無言無教亦無受者。
說此無形法時。
一切衆生歎未曾有。
九千比丘有漏心解脫。
二萬七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複有千二百天與世人發于無上正真道意。
五千菩薩即于座上得不起法忍。
爾時座上有無畏魔王。
自将其衆前白佛言。
我等愚惑永在盲冥。
今日始聞無形教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常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那羅伽羅阿毗呵呵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諷誦經典戢在心懷者。
爾時梵王複從座起。
即将營從前白佛言。
我當擁護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若百由延千由延内。
不使外邪得善男子善女人。
便即于佛前而說咒曰。
伊摩鼻周那毗伽奢黎羅 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是時釋提桓因。
複将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我等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留遮耶摩那那僧求時那寫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東方天王提鞮賴吒将其翼從。
即從座起前白佛言。
我等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諷誦讀說此經典者。
常當擁護至竟成佛。
于是咒曰。
谛那賜那谛那賜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南方天王毗樓勒伽。
即将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摩诃賜陀那賜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西方天王毗樓波叉。
将其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我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
伊昵彌昵奢彌 持是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北方天王拘毗羅。
将其翼從前白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
我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于是咒曰陀譬陀羅譬。
持是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無畏魔王。
梵天王。
釋提桓因。
及四天王。
各說神咒已。
繞佛三匝頭面禮足。
各還複坐。
十住斷結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