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十

關燈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夢中成道品第二十六 爾時治地菩薩即從座起右膝著地。

    叉手白佛言。

    世尊。

    甚奇甚特。

    今聞濡首菩薩得與最勝論無形法道無言教。

    未曾所聞未曾所見。

    便為紹繼佛種不斷。

    又行佛事不思議法。

    佛告治地。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

    從億百千劫積功累德。

    興顯佛事未曾耗減。

    有佛出世法乃流布。

    是時濡首前白佛言。

    諸佛出世法乃流布。

    諸法有相貌耶。

    言流布乎。

    對曰無也。

    又白佛言。

    如來出現。

    使無量衆生皆取滅度。

    今聞如來欲齊限衆生。

    齊限衆生者則無滅度。

    佛告濡首。

    頗聞吾說無衆生言有衆生耶。

    對曰不也。

    欲使有衆生無衆生耶。

    對曰不也。

    欲使如來起滅有窠窟耶。

    對曰不也。

    若使如來無窠窟者。

    雲何如來度衆生皆使滅度。

    濡首白佛。

    今我所說分别四句。

    解知諸法皆得總持。

    尋其本性無生無滅。

    不見生死又無泥洹。

    以是之故。

    無限衆生當取滅度。

     佛告濡首。

    于盡無盡法界本淨。

    曉了義理故稱無著。

    以知文字無意無想亦無識著。

    豈由識想分别諸慧乎。

    曉衆生淨人之本性不可究盡。

    吾今與汝分别義趣。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菩薩大乘不可思議。

    非是羅漢辟支所及。

    濡首受教願樂欲聞。

     佛告濡首。

    無形之識無覺知識。

    無想念識夢幻化識。

    以用救攝無量衆生。

    或有佛土文字教化。

    解知文字性空寂寞。

    上方去此七萬六億阿僧祇刹土。

    彼有佛土名曰安寂。

    佛名妙識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

    十号具足。

    彼土衆生諸根具足。

    玩習本願無所漏失。

    衆生受化睡乃得寤。

    唯有如來入寂定意。

    随衆生根權現如睡。

    設欲說法便自右脅著地腳腳相累。

    衆生見之皆效如來。

    右脅著地腳腳相累悉各睡眠。

    是時彼佛于睡眠中。

    與諸衆生神識說法。

    或說布施蠲除三想。

    或說持戒德香遠布。

    或說忍辱降意不起。

    或說精進除去懈怠。

    演說禅定識不流馳。

    宣暢智慧閉塞愚闇。

    修行善權随類無著。

    于四法門究暢無礙。

    随識高下而演其教。

    随說大小以授正法。

    時彼如來。

    複以演說四非常慧苦空非身無我之法以。

    漸漸與說三十七道品之教。

    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道。

    究暢定意空無相願。

    爾時夢中受化之識應成道迹。

    便于夢中。

    識受成道。

    頻來不還至無著道。

    亦複如是。

    各佛取證。

    亦複于夢識在曠野。

    無師自寤于睡眠中身黃金色衆相自嚴。

    飛缽虛空作十八變。

    又于夢中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坐卧虛空無所挂礙。

    欲入無為泥洹之境。

    亦于夢中結加趺坐。

    于無餘泥洹而般泥洹。

    故身如石無所覺知。

    衆生之類還覺寤已。

    各無言說尋夢識著。

    便取舍利而耶維之。

    菩薩受決乃至成佛。

    皆于夢中坐樹王下。

    地黃金色。

    降伏魔怨。

    無量福具。

    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紫磨金色光明遠照。

    夢中如是。

    寤即身黃金色衆相具足。

    神足變化無所觸礙。

    無有言教音響往來。

    欲有所度悉于夢中。

    不假外形而有所濟。

    濡首當知。

    衆生根原受寤不同。

    諸佛權化其慧無方。

    或有佛土地大成者。

    地界衆生不可稱計。

    如來入彼而教化之。

    皆使衆生于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

    或有佛土水大成者。

    水界衆生不可稱計。

    如來入彼而教化之。

    皆使衆生于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

    或有佛土火大成者。

    火界衆生不可稱計。

    如來入彼而教化之。

    皆使衆生于無餘泥洹而般泥洹。

    或有佛土風大成者。

    風界衆生不可稱計。

    如來入彼而教化之。

    皆使衆生于無餘泥洹而般泥洹。

    或有佛土空大成者。

    空界衆生不可稱計。

    如來入彼而教化之。

    皆使衆生于無餘泥洹而般泥洹。

    或有佛土識大成者。

    所謂安寂佛土妙識如來。

    識神通達夢中受教而取滅度佛複告濡首。

    北方去此七十億恒沙佛土。

    彼有佛土名曰深要。

    佛名梵慧如來至真等正覺。

    十号具足。

    彼國衆生皆發誓願乃生彼土。

    盡同一号名曰接識。

    濡首當知。

    彼土衆生悉皆神通。

    心念形随無所挂礙。

    所謂接識者。

    發弘誓心。

    諸有神識應趣生門受胞胎形。

    要以神足遊空往來。

    接識留住。

    化而滅度不受四大。

    今此座上颰陀和等八菩薩是。

    東南去此百四十恒沙國土。

    有佛土名曰梵音。

    佛名胎真如來至真等正覺。

    十号具足。

    彼土衆生六通清徹同一色相。

    斯由誓願乃生彼土。

    所謂胎真者發弘誓心。

    諸有識神以處母胎。

    願以神足入胎教化。

    令彼母人不知我之所在。

    即于胎中拔濟無為得至泥洹。

    今此座上寶迹童真治地菩薩是。

    如來權化神變無方。

    以億百千佛土安處掌中。

    複還如故無覺知者。

    虛空法界不可思議。

    是謂濡首菩薩摩诃薩所應行迹。

    非是羅漢辟支所能及也。

    分别微識化諸衆生各使得度。

    或說虛無空無之法。

    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不起滅法。

    雲何濡首。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弘誓心。

    令十方世界辟支羅漢充滿其中。

    各使成道心不退轉。

    其福甯多不乎。

    濡首答曰。

    甚多甚多。

    天中天。

    佛言。

    其有菩薩以無形法與識演說。

    或說無常苦空非身空無相無願。

    一一分别無形無相。

    不可攜持。

    是則化識其福無量。

    所以者何。

    有為四大遮迦越羅之所迳曆。

    無為四大永寂不起。

    是為諸佛之所演法。

    以是方便微識寂寞。

    法性無教而不可量。

    有為有相無為無相。

    所以者何。

    不離有為不離無為。

    亦複不言習是舍是無形之教無有此教。

    是凡夫法是賢聖法。

    斯為學法斯無學法。

    是聲聞法是緣覺法。

    是菩薩法。

    是佛法。

    佛複告濡首。

    如來所講與識說法。

    不見諸法亦無法想。

    虛空無形亦不可見。

    愚惑凡夫以諸彩色畫于虛空。

    欲作天龍鬼神八部之形。

    是人所施甯能不乎。

    濡首答曰。

    甚難甚難。

    天中天。

    未曾有也。

    佛言。

    如是如是如仁所言。

    諸法無數。

    如來所化亦複無數。

    諸法無形則無有二。

    于濡首意雲何。

    無形之法有處所乎。

    對曰不也世尊。

    佛告濡首。

    以故當知佛法無數。

    無言無教悉無所有。

    爾時濡首前白佛言。

    向聞世尊諸法無相亦無形質。

    如來大哀物無不察。

    雲何複說開化衆生淨佛國土。

    是法有漏是法無漏。

    是法現在是法過去未來。

    又佛說言是度世法是非度世。

    有著無著有稱無稱有數無數。

    此生死法此為泥洹。

    雲何世尊。

    說諸法無相亦無形質乎。

    佛告濡首。

    如是如是如汝所問。

    三乘諸法三世六度。

    度世生死有為無為。

    無有為無無為。

    有著無著有稱無稱。

    有數無數有漏無漏。

    三十七品空無相願。

    從有為法乃至無為。

    皆是俗數非是第一之義。

    無形法者。

    無形無響而不可見。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善權。

    皆是俗事非第一義。

    滅盡泥洹永寂快樂。

     佛告濡首。

    菩薩應尋其本性而複演說有報應耶。

    說除八難音聲無響有報應耶。

    究盡衆生推尋根原有報應耶。

    順從經典蠲除結使有報應耶。

    正使如來不染三世。

    正法開化未曾唐捐有報應耶。

    正使諸法有報應果複可盡乎。

    心識周旋入出無礙。

    複可盡乎。

    或履權慧順從愛欲複可盡耶。

    威儀禮節順而不犯複可盡耶。

    三乘教化皆令充滿複可盡耶。

    思惟法本不舍總持複可盡耶。

    解了諸法章句清淨。

    深了妙法章句分明。

    觀四意止諸佛定意複可盡耶。

    分别意斷未曾舍離。

    演法無窮不以為難複可盡耶。

    神足無礙山河石壁通達無礙複可盡耶。

    一一分别五根聖典。

    非是外耶所能沮壞複可盡耶。

    如來神力審言正法。

    不起狐疑是非之想。

    七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