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中陰。
于人道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餓鬼身人身。
或有處在餓鬼中陰。
于餓鬼中陰忽然便在天中陰。
于天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餓鬼天身。
或有處在地獄中陰。
于地獄中陰忽然便在人中陰。
于人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地獄人形。
或有處在地獄中陰。
忽然便在天中陰。
于天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地獄天形。
是謂菩薩摩诃薩以不退轉智。
遍觀三千大千世界。
有受形者不受形者。
有罪有福皆悉知之。
爾時最勝菩薩及萬八千人。
十萬天人。
天龍鬼神犍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
即從坐起叉手長跪白佛言。
異響同音歎未曾有。
善哉善哉。
世尊。
快說中陰無形之法。
無限無量不可思議。
非是羅漢辟支所度。
我等願樂欲見中陰形質。
唯願世尊。
顧愍下劣衆生。
得蒙洗除永去心垢。
爾時世尊告諸會者。
善哉善哉。
快問斯義。
吾今與汝現其神足。
使八部之衆得睹中陰形質。
爾時世尊即入無形觀三昧。
普見五道中陰衆生。
有受形者不受形者有罪有福。
皆悉知之。
爾時座上衆生。
亦複見彼五道中陰形質。
又聞如來與說道教。
即于彼形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或有發于大乘之心。
或有說于志密之行。
随類教化無所染著。
亦複見彼中陰形質。
從一住地至于十住地。
見彼有得一生補處。
坐樹王下降伏無數億百千魔。
身黃金色衆相具足。
亦有諸天帝釋梵四王。
來請菩薩演說法響。
普聞三千大千世界。
複見異方諸佛世尊。
遣化菩薩。
請說名号國界遠近清淨之行。
或見在前歎說如來十号之法。
或有興教緻供養者。
或以雜偈歎如來之德。
此國衆生在彼中陰。
種種觀見神足變化不可思議。
複見如來出舌相光明。
一一光明皆有化佛。
及八部衆前後圍繞。
說無畏法智不退轉。
諸法深藏皆悉具足。
或授弟子緣覺記莂。
于當來世汝當成佛。
号字如是。
爾時萬八千人及百千天子。
即于座上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世尊。
還舍神足複坐如故。
告四部衆。
如來神德不可究盡。
又有四法不可思議。
雲何為四。
一者如來志密不可思議。
二者衆生根本不可思議。
三者如來道慧不可思議。
四者如來音響不可思議。
複次最勝。
複有四事不可思議。
雲何為四。
一者如來儀則不可思議。
二者如來法座不可思議。
三者如來教誡不可思議。
四者金剛定意不可思議。
複有四事。
不可思議。
雲何為四。
在道樹下意如虛空不可思議。
亦不見是亦不見非不可思議。
以小為大以大為小不可思議。
言必有濟亦不見濟不可思議。
複有四事。
所應行法不可染著。
言有吾我。
亦不見生複無有滅。
無造無作亦無著斷。
一切衆生根本清淨。
是謂最勝。
菩薩摩诃薩所應行法無所染著。
雲何最勝。
世尊有邊際乎。
對曰。
無也。
世尊複告最勝。
諸有正法從法界生本無邊際。
為有有耶生。
為無無耶無。
對曰。
世尊。
不從有有不從無無。
雲何最勝。
諸無際法。
不從有有不從無無。
雲何成等正覺乎。
對曰世尊。
無有成正覺者。
佛告最勝。
如來坐道樹下以無際之法。
無起滅教皆虛皆寂。
自然無智亦不有智。
以無有智誰有知乎。
是故最勝。
吾我之法權詐不實。
亦不見道道不見道。
無見無聞無慧無著解法界亦複如是。
不見起滅為作窠窟。
有受教者。
亦不見文字章句。
如是最勝。
解知諸法虛空無形。
設有愚夫無智之士安處虛空者不乎。
對曰。
非也世尊。
一切諸法如爾法性。
真際本無斯無所有。
今言有道大慈大悲。
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行。
空無相願。
六增上法。
十八不共。
不由斯法而得成道。
道者無形亦不可見。
以無形法乃謂為道。
道亦無來亦不見去。
是謂最勝。
乃謂為道。
若使如來從法界生從法界滅。
乃是生死穢濁之行。
以無生滅故謂為道。
佛告最勝。
菩薩摩诃薩入虛空觀三昧。
于諸境界行無染禅。
以此禅法。
遊至無礙亦無錯亂。
非身非心無等不等。
思惟空定不見剛柔。
志惟澹泊無應無所。
應亦不見應亦不見不應。
是謂最勝。
菩薩空定無限無量不可思議非是羅漢辟支所及。
譬如最勝。
焚燒山野叢林草木。
火非叢林叢林非火。
亦不是火亦不離火。
當知菩薩結使亦然。
結非是道道非是結。
亦不離道解知空定。
無形三昧亦複如是。
諸法清淨平等本無。
或以正受觀察法際。
而緻平等無染無污。
心不在内亦不遊外。
色無所住亦不見住。
度于一切在颠倒者。
設法無形是謂為道。
或以五通三達妙智。
周流四域欲化衆生。
化自有化亦不見化。
是謂為道超外五通。
或離聲聞緣覺定意。
不見五通緣覺定意。
是謂為道。
複以定意正受三昧觀察法本。
法從何生為從何滅。
亦不見生亦不有滅。
乃謂為道。
有為俗法無為道法。
亦不見俗複不見道乃謂為道。
有漏是塵無漏清淨。
亦不見漏亦不有漏。
十善行迹十惡法本。
亦不見善複不有惡。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亦不見苦複不見樂。
不見成道亦不在俗。
不見說法賢聖默然。
是謂最勝。
菩薩摩诃薩入空正受。
乃謂為道。
複次最勝。
菩薩摩诃薩複當思惟虛空藏三昧。
不見有餘無為住壽經劫。
不見無餘無為無有變易。
乃謂為道。
是謂菩薩摩诃薩建立空慧善權方便。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供養諸佛承事諸佛世尊。
教化衆生淨佛國土。
不見色相為現色像。
聲香味細滑識亦複如是。
不見有度至于泥洹。
不見流轉處在生死。
若善男子善女人。
諷誦執持懷抱不忘。
便得現在八功德福。
雲何為八。
觀諸空法信不猶豫。
得佛深藏意不怯弱。
意淨無垢無所染污。
心如金剛不可沮壞。
所行真正不著魔界。
淨佛國土度未度者。
心廣大乘不樂小智。
親善知識不著外部。
所求真觀無我人想。
是謂菩薩摩诃薩獲八功德。
解知世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于本無法乃應正受。
常以禅定至于滅度。
開化衆生不以為倦。
是為見法乃應為道。
以見諸法寂寞無形無行無處。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
空非有空亦非有空。
空非空者寂寞無名。
名亦不有不無。
是謂為道。
或時菩薩遊諸法觀不猗三處不著三有。
如是菩薩在人天世。
發弘誓心廣度群萌。
不見衆生有得度者。
是謂菩薩摩诃薩。
建立空慧永無所著。
最勝當知。
如來周旋入無形定意。
非是二道所能曉了。
唯佛明。
佛智慧無礙無著無染無所點污。
于諸境界無所染著。
設得深法不以為歡。
不著世俗八無閑業。
四辯無礙。
不滅不燃非不有燃。
不起不生非不有生。
過去永滅非有過去。
現在不住亦不有住。
當來未起不見生者。
是謂菩薩摩诃薩。
無著無礙不著三處不染三有。
爾時座上九萬衆生。
十一那術天人。
及諸天龍鬼神即從座起。
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佛言。
我等鄙賤得廁淨法。
乃能宣暢。
無形之法無幖幟法。
唯願世尊。
使将來世生人天中陰。
佛土境界即于彼處受無為證。
同日同時共一國土。
爾時世尊。
哂然而笑口出五色光。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繞身三
于人道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餓鬼身人身。
或有處在餓鬼中陰。
于餓鬼中陰忽然便在天中陰。
于天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餓鬼天身。
或有處在地獄中陰。
于地獄中陰忽然便在人中陰。
于人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地獄人形。
或有處在地獄中陰。
忽然便在天中陰。
于天中陰便取滅度。
不受地獄天形。
是謂菩薩摩诃薩以不退轉智。
遍觀三千大千世界。
有受形者不受形者。
有罪有福皆悉知之。
爾時最勝菩薩及萬八千人。
十萬天人。
天龍鬼神犍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
即從坐起叉手長跪白佛言。
異響同音歎未曾有。
善哉善哉。
世尊。
快說中陰無形之法。
無限無量不可思議。
非是羅漢辟支所度。
我等願樂欲見中陰形質。
唯願世尊。
顧愍下劣衆生。
得蒙洗除永去心垢。
爾時世尊告諸會者。
善哉善哉。
快問斯義。
吾今與汝現其神足。
使八部之衆得睹中陰形質。
爾時世尊即入無形觀三昧。
普見五道中陰衆生。
有受形者不受形者有罪有福。
皆悉知之。
爾時座上衆生。
亦複見彼五道中陰形質。
又聞如來與說道教。
即于彼形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或有發于大乘之心。
或有說于志密之行。
随類教化無所染著。
亦複見彼中陰形質。
從一住地至于十住地。
見彼有得一生補處。
坐樹王下降伏無數億百千魔。
身黃金色衆相具足。
亦有諸天帝釋梵四王。
來請菩薩演說法響。
普聞三千大千世界。
複見異方諸佛世尊。
遣化菩薩。
請說名号國界遠近清淨之行。
或見在前歎說如來十号之法。
或有興教緻供養者。
或以雜偈歎如來之德。
此國衆生在彼中陰。
種種觀見神足變化不可思議。
複見如來出舌相光明。
一一光明皆有化佛。
及八部衆前後圍繞。
說無畏法智不退轉。
諸法深藏皆悉具足。
或授弟子緣覺記莂。
于當來世汝當成佛。
号字如是。
爾時萬八千人及百千天子。
即于座上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世尊。
還舍神足複坐如故。
告四部衆。
如來神德不可究盡。
又有四法不可思議。
雲何為四。
一者如來志密不可思議。
二者衆生根本不可思議。
三者如來道慧不可思議。
四者如來音響不可思議。
複次最勝。
複有四事不可思議。
雲何為四。
一者如來儀則不可思議。
二者如來法座不可思議。
三者如來教誡不可思議。
四者金剛定意不可思議。
複有四事。
不可思議。
雲何為四。
在道樹下意如虛空不可思議。
亦不見是亦不見非不可思議。
以小為大以大為小不可思議。
言必有濟亦不見濟不可思議。
複有四事。
所應行法不可染著。
言有吾我。
亦不見生複無有滅。
無造無作亦無著斷。
一切衆生根本清淨。
是謂最勝。
菩薩摩诃薩所應行法無所染著。
雲何最勝。
世尊有邊際乎。
對曰。
無也。
世尊複告最勝。
諸有正法從法界生本無邊際。
為有有耶生。
為無無耶無。
對曰。
世尊。
不從有有不從無無。
雲何最勝。
諸無際法。
不從有有不從無無。
雲何成等正覺乎。
對曰世尊。
無有成正覺者。
佛告最勝。
如來坐道樹下以無際之法。
無起滅教皆虛皆寂。
自然無智亦不有智。
以無有智誰有知乎。
是故最勝。
吾我之法權詐不實。
亦不見道道不見道。
無見無聞無慧無著解法界亦複如是。
不見起滅為作窠窟。
有受教者。
亦不見文字章句。
如是最勝。
解知諸法虛空無形。
設有愚夫無智之士安處虛空者不乎。
對曰。
非也世尊。
一切諸法如爾法性。
真際本無斯無所有。
今言有道大慈大悲。
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行。
空無相願。
六增上法。
十八不共。
不由斯法而得成道。
道者無形亦不可見。
以無形法乃謂為道。
道亦無來亦不見去。
是謂最勝。
乃謂為道。
若使如來從法界生從法界滅。
乃是生死穢濁之行。
以無生滅故謂為道。
佛告最勝。
菩薩摩诃薩入虛空觀三昧。
于諸境界行無染禅。
以此禅法。
遊至無礙亦無錯亂。
非身非心無等不等。
思惟空定不見剛柔。
志惟澹泊無應無所。
應亦不見應亦不見不應。
是謂最勝。
菩薩空定無限無量不可思議非是羅漢辟支所及。
譬如最勝。
焚燒山野叢林草木。
火非叢林叢林非火。
亦不是火亦不離火。
當知菩薩結使亦然。
結非是道道非是結。
亦不離道解知空定。
無形三昧亦複如是。
諸法清淨平等本無。
或以正受觀察法際。
而緻平等無染無污。
心不在内亦不遊外。
色無所住亦不見住。
度于一切在颠倒者。
設法無形是謂為道。
或以五通三達妙智。
周流四域欲化衆生。
化自有化亦不見化。
是謂為道超外五通。
或離聲聞緣覺定意。
不見五通緣覺定意。
是謂為道。
複以定意正受三昧觀察法本。
法從何生為從何滅。
亦不見生亦不有滅。
乃謂為道。
有為俗法無為道法。
亦不見俗複不見道乃謂為道。
有漏是塵無漏清淨。
亦不見漏亦不有漏。
十善行迹十惡法本。
亦不見善複不有惡。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亦不見苦複不見樂。
不見成道亦不在俗。
不見說法賢聖默然。
是謂最勝。
菩薩摩诃薩入空正受。
乃謂為道。
複次最勝。
菩薩摩诃薩複當思惟虛空藏三昧。
不見有餘無為住壽經劫。
不見無餘無為無有變易。
乃謂為道。
是謂菩薩摩诃薩建立空慧善權方便。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供養諸佛承事諸佛世尊。
教化衆生淨佛國土。
不見色相為現色像。
聲香味細滑識亦複如是。
不見有度至于泥洹。
不見流轉處在生死。
若善男子善女人。
諷誦執持懷抱不忘。
便得現在八功德福。
雲何為八。
觀諸空法信不猶豫。
得佛深藏意不怯弱。
意淨無垢無所染污。
心如金剛不可沮壞。
所行真正不著魔界。
淨佛國土度未度者。
心廣大乘不樂小智。
親善知識不著外部。
所求真觀無我人想。
是謂菩薩摩诃薩獲八功德。
解知世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于本無法乃應正受。
常以禅定至于滅度。
開化衆生不以為倦。
是為見法乃應為道。
以見諸法寂寞無形無行無處。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
空非有空亦非有空。
空非空者寂寞無名。
名亦不有不無。
是謂為道。
或時菩薩遊諸法觀不猗三處不著三有。
如是菩薩在人天世。
發弘誓心廣度群萌。
不見衆生有得度者。
是謂菩薩摩诃薩。
建立空慧永無所著。
最勝當知。
如來周旋入無形定意。
非是二道所能曉了。
唯佛明。
佛智慧無礙無著無染無所點污。
于諸境界無所染著。
設得深法不以為歡。
不著世俗八無閑業。
四辯無礙。
不滅不燃非不有燃。
不起不生非不有生。
過去永滅非有過去。
現在不住亦不有住。
當來未起不見生者。
是謂菩薩摩诃薩。
無著無礙不著三處不染三有。
爾時座上九萬衆生。
十一那術天人。
及諸天龍鬼神即從座起。
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佛言。
我等鄙賤得廁淨法。
乃能宣暢。
無形之法無幖幟法。
唯願世尊。
使将來世生人天中陰。
佛土境界即于彼處受無為證。
同日同時共一國土。
爾時世尊。
哂然而笑口出五色光。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繞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