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題解

關燈
何為“陰符”?陰,與陽相對。什麼是陽?陽就是陽光所照之處,反過來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則稱之為陰。《說文解字》中說“陰,水之南、山之北也”,這些都說明“陰”是背地裡看不見的東西。比如說某人很陰險,就是指這人表面上說人好話,在人背後呢,一定是在說壞話。陰謀,也通常指見不得人的計劃,與陽謀相對。例如張良為劉邦所出的謀略基本上是屬于陽謀,而陳平六出奇計,則全部屬于陰謀,這是不能事先告之于人的,否則就不靈了。

    曆史上,諸葛亮則是既用陽謀,也用陰謀。經常出一些所謂的“錦囊妙計”,這些計策是不能提前拆開來看的,必須按照他的指定,到了某一特定地點或特定的條件下才能打開來看。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陰符經”所講述的道理,并不是那些看得見、通常可以體會到的簡單道理,而是事情發生的背後,那些不為常人所知道的一些秘密的内容。

    符是什麼?符,就是符号,就是信物。古代打仗時所用的兵符就是一種常人不太容易複制的信物。陰符,就是事物發展過程中,背後所提示的符号。當然這個符号不是一般之人所能見到的,否則就不稱之為陰符了。其實,研究過《易經》或者《老子》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什麼陰符,因為《易經》或《老子》就是最全面的陰符經,這二本書所要提示的,基本上都是常人所不太容易知道的陰符,說穿了就是“道”或“易”,如果一定要與佛家相關聯,那就是“空”,講的都是一個内容。

    明白了“陰符”二字的含義,我們就不難讀懂《陰符經》這本書。勸學網的Q一Q群裡,每天都有人一大呼小叫地問“有哪位高人懂陰符經?”仿佛隻要誰讀懂了《陰符經》,他的智慧就高于鬼谷子、姜子牙,似乎和諸葛亮相差不大了。這些都是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将《陰符經》想像得過于神秘,必然帶來一個很壞的結果,那就是如果真有人來向他解釋《陰符經》,他永遠也不信,除非黃帝本人穿越時空而來,哪怕黃帝講錯了他也信。因為他已經是迷信了。

    正因為有許多這樣的迷信之人,甯可相信名人的假話,也不願意相信合理的分析,于是就會有人冒名頂替姜子牙、範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鑒、李銳、楊晟等來為《陰符經》作注解。是不是真是這些名人所作的注解,小雅并不來考證。因為小雅認為,隻要你講的正确,就一定不會與《老子》、《周易》的思想相違背,反之,即使真的是名人本人,隻要與《老子》、《易經》不相符合,小雅就不認可。看來小雅也很迷信,迷信《老子》和《周易》。

    其實,小雅才不會迷信這二本書,但有一法可以保證小雅不是迷信,那就是“實證”,也就是真實地去驗證其中的道理,用馬列的話說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小雅研究《老子》和《周易》已經有四、五年了,如果沒有确定的把握是不會如此自信的。但《陰符經》中也有小雅拿不準的地方,但這些不是文章的根本,都是一些孔乙己那種“回”字有四種寫法的内容,小雅根本不願意去考證。之所以小雅要啰嗦這麼多廢話,目的是希望大家對學習經典的态度要正确。

    有了正确的态度這才是第一步,還必須要對《老子》或《易經》中所講的“道”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才能通解《陰符經》。那麼,《老子》或《易經》之“道”究竟是什麼呢、“道”主要有2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宇宙萬物的本源,也就是構成萬物的最最基本粒子,當然這樣的基本粒子已經是波粒二象一性一了,其靜态質量為0,也就是說一旦靜止下來,這個粒子就變成了“無”、變成了佛家的“空”,這對常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道”的另一含義就是“規律”,我們通常講的“道理”就是一種規律。萬物發展變化都是規律,所以按道行使就是尊重事物的某種規律去辦事。《陰符經》中所講的五賊、道等都是指某種規律或規則。明白了“道”的大概念之後,還要更進一步詳細了解這個“道”。易經将“道”分為天道、地道和人道,這三道又稱之為“三才”,三才之間的關系是怎樣呢?

    《老子》已經為我們總結好了,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中的“法”不是指法律,而是“效法”的意思,也就是說人的行為要效法地道,而地道是效法天道的,天道是效法萬物本源的“道”,這個“道”是自然而然,原本就是這個樣子。再說明白一點,那就是天道影響并決定着地道的發展變化,地道影響并決定着人道的行為和思想。有了這些基礎之後,我們就好分析原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