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分别善惡所起經

關燈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

    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

    結出谶微。

    分别善惡都有五道。

    人作善惡有多少。

    嗔恚有薄厚。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何謂五道。

    一謂天道。

    二謂人道。

    三謂餓鬼道。

    四謂畜生道。

    五謂泥犁太山地獄道。

    人不求度世道者。

    生死憂苦不斷絕。

    往來五道。

    不得解脫。

    賢者黠人。

    厭于憂苦。

    見師則承事。

    不見則思師。

    教誡師教人。

    去惡就善。

    示人度世之道。

    父母養育。

    老病死亡一世耳。

    佛度人萬世不極。

    賢明智者。

    宜熟思惟之。

    佛告諸弟子。

    皆聽我為汝陳說善惡之禍福。

    諸弟子。

    皆長跪叉手言諾受教。

    佛言人于世間。

    慈心不殺生。

    從不殺得五福。

    何等五。

    一者壽命增長。

    二者身安隐。

    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

    四者得生天。

    天上壽無極。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

    今見有百歲者。

    皆故世宿命不殺所緻。

    樂死不如苦生。

    如是分明。

    慎莫犯殺。

    佛言人于世間。

    不取他人财物。

    道中不拾遺。

    心不貪利。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财物日增。

    二者不亡遺。

    三者無所畏。

    四者得生天。

    天上多珍寶。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

    保守其财産。

    縣官盜賊不敢侵犯取其财。

    今現有保财至老者。

    皆故世宿命不敢取他人财物所緻也。

    亡無多少令人憂惱亡遺不如保在。

    如是分明。

    慎莫取他人财物。

     佛言人于世間。

    不犯他人婦女。

    不念邪僻。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不亡費。

    二者不畏縣官。

    三者不畏人。

    四者得上天。

    天上玉女作婦。

    五者從天上來下。

    生世間多端正婦。

    今尊者見有若幹婦端正好色。

    皆故世宿命不犯他人婦女所緻也。

    見在分明。

    慎莫犯他人婦女。

    佛言人于世間。

    不兩舌讒人。

    不惡口罵人。

    不妄言绮語。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語言皆信。

    二者為人所愛。

    三者口氣香好。

    四者得上天。

    為諸天所敬。

    五者從天上來下。

    生世間為人好口齒。

    他人不敢以惡語污之。

    今見有從生至老不被口謗者。

    皆故世宿命護口善言所緻也。

    如是分明。

    慎莫妄讒人。

     佛言人于世間不飲酒醉。

    從不醉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傳言上事。

    進見長吏。

    語言不謬誤。

    亦仕宦如意。

    二者家事修治。

    常有餘财。

    三者假借求利疾得。

    亦為人所敬愛。

    四者得上天。

    亦為諸天所尊重。

    五者從天上來下。

    生世間潔白自喜。

    黠慧曉事。

    皆從故世宿命不飲酒所緻。

    慎莫飲酒。

     佛言人于世間。

    不持刀杖恐人。

    不以手足加痛。

    于人不鬥亂别離人。

    己所不欲。

    不施于人。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身體強健。

    二者卧起常安隐。

    三者為諸天龍鬼神所護視。

    四者得上天。

    天上樂無極。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

    身體完具無疾病。

    今見有從生至老。

    無有疾病者。

    是皆故世宿命不加痛于人所緻。

    如是分明。

    慎莫加惡于人。

     佛言人于世間。

    和心不嗔恚。

    見賢者敬之。

    愚者忍之。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為人所稱譽。

    二者人見之皆歡喜。

    三者身自安隐亦潤澤好。

    四者得上天。

    天上端正淨潔。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

    為人善性。

    端正姝好。

    今見有好人萬人之選。

    皆故世宿命和心善性忍辱所緻也。

    不嗔恚如是分明。

    慎莫嗔恚于人。

    佛言人于世間。

    孝順父母。

    敬事長老。

    恭執謙卑。

    先跪後起。

    後言先止。

    常教惡人為善。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為人所敬愛。

    二者人皆道其善。

    三者自意歡喜。

    四者得上天。

    為諸天所敬愛。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

    為衆人所媚愛。

    今見有善心孝順。

    為衆人所媚愛者。

    皆是故世宿命孝順敬事長老所緻。

    如是分明。

    可作孝順。

    事于長老。

     佛言人于世間。

    用谏曉事。

    善心好意。

    敬事尊老。

    禮節兼備。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仕宦得好職。

    二者在官疾遷。

    賣買得利。

    三者百姓見之皆歡喜。

    四者得上天諸天見之皆歡喜。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

    為王侯公卿作子。

    皆故世宿命行禮作福所緻。

    如是分明。

    慎莫憍慢于人。

     佛言人于世間不悭貪。

    好喜布施。

    愛視諸家親屬貧窮者。

    若乞丐兒。

    飲食常當使飽。

    衣亦當完好。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财産日增。

    二者為諸天下人所稱譽。

    三者為州郡國所尊敬。

    四者得上天。

    天上所侍。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

    大富樂為衆人所敬。

    皆故世宿命布施行善所緻如是分明者。

    亦可行德布施。

    佛言人于世間。

    有明經賢者。

    若沙門道士。

    喜往問度世之道。

    心不嫉妒貪愛高遠賢者。

    從是得五善。

    何等五。

    一者得黠。

    二者多聞。

    亦多知多見。

    三者多敬難之。

    四者得上天。

    天上識所學。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

    即明經曉道。

    為國家所敬重。

    亦為人所歸仰。

    今見有明經曉道者。

    此皆故世宿命作道行德所緻也。

    如是分明。

    亦可行道德。

    佛說經已。

    諸弟子皆歡喜。

    前為佛作禮。

     佛言聽說。

    作惡得惡。

    諸弟子。

    皆叉手言。

    諾受佛教。

    佛言人于世間。

    喜殺生無慈之心。

    從是得五惡。

    何等五。

    一者壽命短。

    二者多驚怖。

    三者多仇怨。

    四者萬分已後。

    魂魄入太山地獄中。

    太山地獄中。

    毒痛考治。

    燒炙烝煮。

    斫刺屠剝。

    押腸破骨。

    欲生不得。

    犯殺罪大。

    久久乃出。

    五者從獄中來。

    出生為人。

    常當短命。

    或胎傷而死。

    或堕地而死。

    或數十百日而死。

    年數十歲而死者。

    今見有短命人。

    若形瘢瘡。

    身體不完。

    跛蹇秃伛。

    或盲聾喑啞鼽鼻塞壅。

    或無手足。

    孔竅不通。

    皆由故世宿命屠殺射獵羅網捕魚殘殺蚊虻龜鼈蚤虱所緻。

    如是分明。

    慎莫犯殺。

     佛言人于世間。

    偷盜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