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诏譯
爾時尊者。
十力迦葉。
遊行到彼置寶缽所。
見是事已。
即詣光明長者舍。
問長者言。
汝置寶缽于其路左。
當何所用。
光明長者。
即以前緣。
具白尊者。
是時十力迦葉。
作是思惟。
我聞善賢長者信重外道先造殺業。
光明長者。
今于此地為作福事。
我今不應棄此缽去。
宜現神力。
令光明長者。
圓滿志願。
作是思惟已即以神力。
舒其右手。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取其寶缽。
持還所止。
時諸苾刍。
見十力迦葉持寶缽來。
鹹共白言。
尊者。
汝于何處。
而得此缽。
十力迦葉。
具以前事。
告諸苾刍。
時諸苾刍又複白言。
尊者。
汝為此缽故。
所現神力。
如法儀不。
十力迦葉言。
諸苾刍。
設如法儀。
不如法儀。
我已施作。
今複雲何。
時諸苾刍。
具以其事。
即共白佛。
佛告諸苾刍言。
若非時處。
及無義利。
不應辄現神力等相。
所現非宜。
必生過失。
爾時世尊。
即以神力。
化出四缽。
一金。
二銀。
三吠琉璃。
四頗胝迦。
化此四已。
又化四缽。
一鍮石。
二赤銅三白銅。
四木。
如是化已。
将前四缽。
次第安布。
将後四缽。
亦複安布。
一一缽中。
滿盛上好可食香藥。
送置一處。
令苾刍衆所應受者随意而取。
于後佛攝神力。
缽亦不現。
乃至後時。
光明長者。
天中勝福。
吉祥相現。
殊異等事。
時時自出。
是時王舍城。
瞻波國。
二界中間。
有标記柱。
彩繪莊飾。
下有二缽。
一鐵。
二瓦。
是缽先加持已。
安置于此二界。
不遠有一稅場。
諸商販者。
輸納王物。
有一守稅人。
諸子眷屬。
财帛具足。
然不修善。
于稅場所。
而忽命終。
作大惡夜叉。
亦在彼方。
守護稅場。
諸子一夜夢夜叉言。
可于彼地标記柱上懸一大鈴。
凡諸商人。
經此稅場。
若有稅物隐而不納。
其鈴自動。
守稅人知。
即速追集。
重複搜撿。
獲所稅已。
而乃放去。
諸子得夢。
至明旦時。
即與親屬。
往稅場側。
尋見其柱。
乃依所夢。
懸鈴于上。
爾時瞻波國中。
有一居家婆羅門。
名曼[寧*也]怛谟。
營貿為業。
忽于一時。
與自妻室。
同在一處。
妻謂夫言。
我今共汝營謀家業。
滋彼财谷。
以備所須。
豈可安然都無營作。
汝今宜應往市肆中。
買[疊*毛]華蕊極妙好者。
我當為汝織成白[疊*毛]。
持出貿易。
豈無利耶。
時婆羅門。
如其妻言。
買得持歸。
妻乃設以機織之具。
次第敷置。
緝織其[疊*毛]。
是蕊細軟。
妙好無比。
布以經緯。
緻密細均。
如是勤力。
織成其[疊*毛]。
即謂夫言。
今此白[疊*毛]。
上妙細軟。
價直千金。
汝可持出外。
若有人酬千金價。
當可授與。
其或價直不滿千金。
汝應随處。
可出輕言。
是處無人而能辯識此妙細[疊*毛]。
唱是言已。
即當持往他處貿易。
爾時曼[寧*也]怛谟婆羅門。
具如妻言。
持此細[疊*毛]。
入市貿易。
竟無有人酬千金者。
憶妻所說。
乃唱是言。
瞻波大城。
無有一人識此細[疊*毛]。
言已持歸。
與妻同議。
此既無人酬是價直。
宜往他國。
必有識者。
更相告已。
時婆羅門。
複将一假曾所著者。
同前新[疊*毛]。
置傘柄中。
随商人衆。
隐覆而行。
漸出本國。
适王舍城。
經彼二界所有稅場。
是諸商人。
既至彼已。
置随行物。
聚集一處。
時守稅人。
次第搜撿。
彼諸商人。
即各以其所應稅物。
輸納于王。
衆中唯有曼[寧*也]怛谟婆羅門。
隐覆先置柄中白[疊*毛]。
而不輸納。
獨在一面。
是時稅場之側。
先所安立标記之柱。
其所置鈴。
自然作聲。
彼守稅人。
即知衆中有隐稅者。
乃謂商主言。
今此柱上鈴自作聲。
非風吹動。
非人搖擊。
我已審知。
汝此衆中。
豈非有人隐覆稅物不輸納邪。
時守稅人。
即速呼集。
重複搜撿。
于此衆中。
不見一人有其稅物隐不納者。
時諸商人。
互相知悉無稅物已。
鹹欲前進。
鈴又作聲。
如是數四。
累細撿覆。
無隐稅者。
商主乃謂守稅人言我此衆中。
無隐稅者。
必是他衆私隐前去。
作是言已。
衆共佥議。
謂是此一婆羅門。
隐覆稅物。
乃至最後。
彼守稅人。
于曼[寧*也]怛谟婆羅門處。
執而不舍。
堅求其稅。
時婆羅門言。
汝今何故而相謀執。
汝已顯見我實無物。
若有少物隐不納者。
罄我所
十力迦葉。
遊行到彼置寶缽所。
見是事已。
即詣光明長者舍。
問長者言。
汝置寶缽于其路左。
當何所用。
光明長者。
即以前緣。
具白尊者。
是時十力迦葉。
作是思惟。
我聞善賢長者信重外道先造殺業。
光明長者。
今于此地為作福事。
我今不應棄此缽去。
宜現神力。
令光明長者。
圓滿志願。
作是思惟已即以神力。
舒其右手。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取其寶缽。
持還所止。
時諸苾刍。
見十力迦葉持寶缽來。
鹹共白言。
尊者。
汝于何處。
而得此缽。
十力迦葉。
具以前事。
告諸苾刍。
時諸苾刍又複白言。
尊者。
汝為此缽故。
所現神力。
如法儀不。
十力迦葉言。
諸苾刍。
設如法儀。
不如法儀。
我已施作。
今複雲何。
時諸苾刍。
具以其事。
即共白佛。
佛告諸苾刍言。
若非時處。
及無義利。
不應辄現神力等相。
所現非宜。
必生過失。
爾時世尊。
即以神力。
化出四缽。
一金。
二銀。
三吠琉璃。
四頗胝迦。
化此四已。
又化四缽。
一鍮石。
二赤銅三白銅。
四木。
如是化已。
将前四缽。
次第安布。
将後四缽。
亦複安布。
一一缽中。
滿盛上好可食香藥。
送置一處。
令苾刍衆所應受者随意而取。
于後佛攝神力。
缽亦不現。
乃至後時。
光明長者。
天中勝福。
吉祥相現。
殊異等事。
時時自出。
是時王舍城。
瞻波國。
二界中間。
有标記柱。
彩繪莊飾。
下有二缽。
一鐵。
二瓦。
是缽先加持已。
安置于此二界。
不遠有一稅場。
諸商販者。
輸納王物。
有一守稅人。
諸子眷屬。
财帛具足。
然不修善。
于稅場所。
而忽命終。
作大惡夜叉。
亦在彼方。
守護稅場。
諸子一夜夢夜叉言。
可于彼地标記柱上懸一大鈴。
凡諸商人。
經此稅場。
若有稅物隐而不納。
其鈴自動。
守稅人知。
即速追集。
重複搜撿。
獲所稅已。
而乃放去。
諸子得夢。
至明旦時。
即與親屬。
往稅場側。
尋見其柱。
乃依所夢。
懸鈴于上。
爾時瞻波國中。
有一居家婆羅門。
名曼[寧*也]怛谟。
營貿為業。
忽于一時。
與自妻室。
同在一處。
妻謂夫言。
我今共汝營謀家業。
滋彼财谷。
以備所須。
豈可安然都無營作。
汝今宜應往市肆中。
買[疊*毛]華蕊極妙好者。
我當為汝織成白[疊*毛]。
持出貿易。
豈無利耶。
時婆羅門。
如其妻言。
買得持歸。
妻乃設以機織之具。
次第敷置。
緝織其[疊*毛]。
是蕊細軟。
妙好無比。
布以經緯。
緻密細均。
如是勤力。
織成其[疊*毛]。
即謂夫言。
今此白[疊*毛]。
上妙細軟。
價直千金。
汝可持出外。
若有人酬千金價。
當可授與。
其或價直不滿千金。
汝應随處。
可出輕言。
是處無人而能辯識此妙細[疊*毛]。
唱是言已。
即當持往他處貿易。
爾時曼[寧*也]怛谟婆羅門。
具如妻言。
持此細[疊*毛]。
入市貿易。
竟無有人酬千金者。
憶妻所說。
乃唱是言。
瞻波大城。
無有一人識此細[疊*毛]。
言已持歸。
與妻同議。
此既無人酬是價直。
宜往他國。
必有識者。
更相告已。
時婆羅門。
複将一假曾所著者。
同前新[疊*毛]。
置傘柄中。
随商人衆。
隐覆而行。
漸出本國。
适王舍城。
經彼二界所有稅場。
是諸商人。
既至彼已。
置随行物。
聚集一處。
時守稅人。
次第搜撿。
彼諸商人。
即各以其所應稅物。
輸納于王。
衆中唯有曼[寧*也]怛谟婆羅門。
隐覆先置柄中白[疊*毛]。
而不輸納。
獨在一面。
是時稅場之側。
先所安立标記之柱。
其所置鈴。
自然作聲。
彼守稅人。
即知衆中有隐稅者。
乃謂商主言。
今此柱上鈴自作聲。
非風吹動。
非人搖擊。
我已審知。
汝此衆中。
豈非有人隐覆稅物不輸納邪。
時守稅人。
即速呼集。
重複搜撿。
于此衆中。
不見一人有其稅物隐不納者。
時諸商人。
互相知悉無稅物已。
鹹欲前進。
鈴又作聲。
如是數四。
累細撿覆。
無隐稅者。
商主乃謂守稅人言我此衆中。
無隐稅者。
必是他衆私隐前去。
作是言已。
衆共佥議。
謂是此一婆羅門。
隐覆稅物。
乃至最後。
彼守稅人。
于曼[寧*也]怛谟婆羅門處。
執而不舍。
堅求其稅。
時婆羅門言。
汝今何故而相謀執。
汝已顯見我實無物。
若有少物隐不納者。
罄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