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關燈
姚秦龜茲國三藏鸠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佛常降魔處。

    夏安居中與舍利弗。

    經行山頂。

    而說偈言。

     一心善谛聽  光明大三昧 無比功德人  正爾當出世 彼人說妙法  悉皆得充足 如渴飲甘露  疾至解脫道 時四部衆平治道路。

    灑掃燒香皆悉來集。

    持諸供具供養如來及比丘僧。

    谛觀如來。

    喻如孝子視于慈父。

    如渴思飲。

    愛念法父亦複如是。

    各各同心。

    欲請法王轉正法輪。

    諸根不動心心相次流注向佛。

    是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鬼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各從坐起右繞世尊。

    五體投地向佛泣淚。

    爾時大智舍利弗。

    齊整衣服偏袒右肩。

    知法王心善能随順。

    學佛法王轉正法輪。

    是佛輔臣持法大将。

    憐愍衆生故。

    欲令脫苦縛。

    白佛言。

    世尊。

    如來向者于山頂上說偈。

    贊歎第一智人。

    前後經中之所未說。

    此諸大衆心皆渴仰淚如盛雨。

    欲聞如來說未來佛開甘露道。

    彌勒名字功德神力國土莊嚴。

    以何善根何戒何施何定何慧何等智力。

    得見彌勒。

    于何心中修八正路。

    舍利弗發此問時。

    百千天子無數梵王。

    合掌恭敬。

    異口同音共發是問白佛言。

    世尊。

    願使我等于未來世。

    得見人中最大果報。

    三界眼目光明。

    彌勒。

    普為衆生說大慈悲。

    并八部衆亦皆如此。

    恭敬叉手勸請如來。

    爾時梵王與諸梵衆。

    異口同音合掌贊歎。

    而說頌曰。

     南無滿月  具足十力  大精進将 勇猛無畏  一切智人  超出三有 成三達智  降伏四魔  身為法器 心如虛空  靜然不動  于有非有 于無非無  達解空法  世所贊歎 我等同心  一時歸依  願轉法輪 爾時世尊。

    告舍利弗。

    當為汝等廣分别說。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汝等今者以妙善心。

    欲問如來無上道業摩诃般若。

    如來明見如觀掌中庵摩勒果。

    告舍利弗。

    若于過去七佛所。

    得聞佛名禮拜供養。

    以是因緣淨除業障。

    複聞彌勒大慈根本得清淨心。

    汝等今當一心合掌歸依未來大慈悲者。

    我當為汝廣分别說。

    彌勒佛國從于淨命無諸谄僞。

    檀波羅蜜。

    屍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得不受不著。

    以微妙十願大莊嚴。

    得一切衆生起柔軟心。

    得見彌勒大慈所攝。

    生彼國土調伏諸根。

    随順佛化。

    舍利弗。

    四大海水面各減少三千由旬。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流璃鏡。

    大适意華。

    悅可意華。

    極大香華。

    優昙缽花。

    大金葉華。

    七寶葉華。

    白銀葉華。

    華須柔軟狀如天缯。

    生吉祥果。

    香味具足軟如天綿。

    叢林樹華甘果美妙極大茂盛。

    過于帝釋歡喜之園。

    其樹高顯高三十裡。

    城邑次比雞飛相及。

    皆由今佛種大善根。

    行慈心報俱生彼國。

    智慧威德五欲衆具快樂安隐。

    亦無寒熱風火等病。

    無九惱苦。

    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

    人身悉長一十六丈。

    日日常受極妙安樂。

    遊深禅定以為樂器。

    唯有三病。

    一者飲食。

    二者便利。

    三者衰老。

    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

    有一大城名翅頭末。

    縱廣一千二百由旬。

    高七由旬七寶莊嚴。

    自然化生七寶樓閣。

    端嚴殊妙莊校清淨。

    于窗牖間列諸寶女。

    手中皆執真珠羅網。

    雜寶莊校以覆其上。

    密懸寶鈴聲如天樂。

    七寶行樹間樹渠泉。

    皆七寶成。

    流異色水更相映發。

    交橫徐逝不相妨礙。

    其岸兩邊純布金沙。

    街巷道陌廣十二裡。

    悉皆清淨猶如天園掃灑清淨。

    有大龍王名多羅屍棄。

    福德威力皆悉具足。

    其池近城龍王宮殿。

    如七寶樓顯現于外。

    常于夜半化作人像。

    以吉祥瓶盛香色水。

    灑淹塵土其地潤澤譬如油塗。

    行人往來無有塵坌。

    是時世人福德所緻。

    巷陌處處有明珠柱。

    光喻于日四方各照八十由旬。

    純黃金色。

    其光照耀晝夜無異。

    燈燭之明猶若聚墨香風時來吹明珠柱雨寶璎珞。

    衆人皆用服者。

    自然如三禅樂。

    處處皆有金銀珍寶摩尼珠等。

    積用成山。

    寶山放光普照城内。

    人民遇者皆悉歡喜發菩提心。

    有大夜叉神。

    名跋陀婆羅賒塞迦(秦言善教)晝夜擁護翅頭末城。

    及諸人民灑掃清淨。

    設有便利地裂受之受已還合。

    生赤蓮華以蔽穢氣。

    時世人民。

    若年衰老。

    自然行詣山林樹下。

    安樂淡泊念佛取盡。

    命終多生大梵天上及諸佛前。

    其土安隐無有怨賊劫竊之患。

    城邑聚落無閉門者。

    亦無衰惱水火刀兵。

    及諸饑馑毒害之難。

    人常慈心恭敬和順調伏諸根。

    如子愛父如母愛子。

    語言謙遜皆由彌勒慈心訓導。

    持不殺戒不啖肉故。

    以此因緣生彼國者。

    諸根恬靜面貌端正。

    威相具足如天童子。

    複有八萬四千衆寶小城以為眷屬。

    翅頭末城最處其中。

    男女大小雖遠若近。

    佛神力故兩得相見無所障礙。

    夜光摩尼如意珠華遍滿世界。

    雨七寶花。

    缽頭摩華。

    優缽羅華。

    拘物頭華。

    分陀利華。

    曼陀羅華。

    摩诃曼陀羅花。

    曼殊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