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下

關燈
天中天。

    我從郁閻異道人親友。

    聞說是大乘功德。

    今者亦複從文殊師利。

    聞如講辯才。

    發無上正真道意。

    是故願世尊。

    為我如應說法。

    令吾具足道品疾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教授開度不可計無央數人。

    佛言。

    阇耶末。

    今當為汝說菩薩行。

    有二法疾得智慧而建大乘。

    何等為二。

    一者精進。

    二者無放逸何謂精進。

    謂求法才一切所有而施不惜。

    不望其報勸助道意。

    一所謂精進用斷諸不善法故。

    皆具足衆賢善法意平等行而無放逸。

    于戒清淨不願諸所生二精進者。

    謂不貪身意。

    忍辱之行無有放逸無害心救護衆生。

    三精進者。

    謂積累諸功德法。

    無有放逸不知厭足。

    諸所修善積德賢良之法以勸道意。

    四精進者。

    謂一心具足無厭無放逸禅無所欲不退轉。

    五精進者。

    謂多求博聞。

    于彼施無放逸常寂靜然奉聖賢智慧。

    六精進者。

    謂習四恩之行以善權慧教授放逸。

    七精進者。

    謂身意行。

    其身意不亂心為空寂。

    八精進者。

    謂為一切故。

    于諸行等慈意。

    于法義精進而無放逸慈。

    于諸法無所著。

    九精進者。

    謂為他人及衆生皆發道意無放逸觀諸世間。

    譬如焰幻不舍道也。

    十精進者。

    謂所造行如救頭然。

    入于誠谛無放逸。

    滅于盡證慧無起施。

    十一精進者。

    謂具足諸相好。

    積累善本入無放逸。

    觀于法身無所起。

    十二精進者。

    謂嚴其佛國而無放逸。

    淨于衆生之土。

    十三精進者。

    謂嚴淨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已脫諸滅冥。

    喜樂如來菩薩善權方便。

    是皆從精進而緻之。

    是謂善權智慧。

    菩薩受是則緻擁護不退轉。

    立無上正真道。

    說是語時。

    阇耶末菩薩。

    得不起法忍。

    欣然而踴住于虛空。

    去地四丈九尺。

    三千大千世界地。

    則為六反震動。

    其大光明普遍佛國。

    于虛空中而雨天華。

    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爾時佛便笑。

    諸佛世尊笑法。

    無央數不可計。

    百千光色從佛口出。

    青黃赤白黑。

    遍諸無量佛國。

    還繞佛三匝。

    于頂上忽然不現。

    于是賢者阿難整衣服從坐起。

    右膝著地。

    長跪叉手。

    以偈嗟歎。

    而問佛曰。

     智慧力吉祥明  導師光七尺華 微妙相三十二  諸種好為具足 如師子在衆中  行步威猛勢至 今佛者何緣笑  願尊将為解說 所說法駃如電  音殊妙師子吼 羯随鳴振寶響  其聲勝于梵天 佛語普遍衆人  其聲皆暢三千 于一切常如應  聞柔軟無不了 語弟子以緣覺  彼智慧無善明 終不與普惠等  衆菩薩亦難及 今誰當得慧力  願導師說開度 若天龍世間人  阿須倫皆發意 以脫于一切受  心中聞無所著 無量行無挂礙  逾不等無數億 不可限無計數  以平等為度世 今願問空正慧  以何故而喜笑 青赤黃白之色  種種光甚照曜 其妙晖從口出  照無數恒沙土 遍無量百佛國  諸種大等無身 一切寂無所見  佛善利無恐懼 其光明欲出時  諸弟子莫能及 得未曾晃而照  佛亦說緣覺事 今願解大乘行  一切智慧最上 其光炎從頂入  今所至無垢穢 善哉快過諸天  及世人所奉事 願審谛而說義  佛一言無有異 斷六會諸狐疑  今正覺何緣笑 聞佛語歡喜悅  無數人悉踴躍 佛告賢者阿難。

    汝為見阇耶末族姓子。

    踴在虛空去地四丈九尺。

    住于空中已得法忍。

    叉手如立稽首禮我。

    百千諸天來共供養。

    阿難言。

    唯然已見世尊。

    佛告阿難。

    是阇耶末族姓子。

    已奉事七十二億佛。

    修善積德。

    常作轉輪聖王。

    悉奉事諸佛世尊。

    佛般泥曰已後。

    皆于七十二億佛所。

    建清淨梵行。

    皆護佛正法。

    佛言。

    阿難。

    是阇耶末族姓子。

    後當見奉事五恒沙等如來。

    供承教述清淨行。

    當教授無央數菩薩。

    然後積累覺意之法。

    無數劫已。

    得作佛号曰慧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世教授具足慧行天人師無上士道法禦天上天下尊佛天中天。

    其世界名曰喜見。

    劫号一寶嚴淨。

    佛告阿難。

    其喜見世界。

    譬如他化自在第六天上所有。

    喜見佛國人民所居處供養亦如是。

    是諸人民。

    無有六境界之法來至。

    其前。

    一切人民相見。

    皆歡喜悉喜樂。

    見慧王如來皆忻悅。

    以是故彼世界名曰喜見。

    彼時如來教授一劫為作佛事。

    其正覺壽亦一劫。

    是故其劫号曰一寶嚴淨。

    彼世尊但以純菩薩為衆。

    九十二億菩薩。

    皆不退轉。

    諸菩薩逮無所挂礙慧。

    起光德本。

    其慧王如來欲般泥洹。

    有菩薩名曰師子過而行。

    當受彼決我般泥曰已後。

    是師子過而行菩薩當得佛。

    亦号師子過而行如來在世間教授。

    彼如來般泥曰已後。

    其法住十小劫。

    其如來舍利并合俱起一塔。

    廣長二千四百裡。

    高三千二百裡。

    皆以七寶作塔。

    衆人悉各各共供養塔。

    于是阇耶末族姓子。

    從虛空來下。

    前稽首佛足。

    住世尊前說法界無所壞。

    以偈而贊佛曰。

     我種及法界  人土亦俱等 是界為慧疆  以此授吾決 法界及塵勞  空種亦平等 一切法如是  我為已至法 法疆淫欲種  嗔怒亦如此 虛空界為同  以此授吾決 生死無為土  法界而無異 水種為如是  及火土亦然 陰疆與界法  眼識諸有分 意部法境界  諸分數悉定 其諸有為種  亦并無為界 不見法有二  則為授吾決 世尊無五陰  四大及諸入 無名亦無色  亦不有内外 佛以音聲說  而授于我決 于此悉寂寞  以是定受決 佛者無有意  如此授吾決 我者無有識  佛為授我決 此決為誠谛  如是則平等 法界無所壞  即如來無住 等覺諸天人  正立于正法 寂然如虛空  權慧善具足 爾時阇耶末族姓子。

    以此偈贊佛已。

    繞三匝卻坐一面。

    于是佛告賢者阿難。

    受是經諷誦贊。

    廣為他人說之阿難白佛。

    唯然受已。

    是經名曰何等。

    雲何奉行。

    佛言。

    是經名曰文殊師利所現變化降伏衆魔化諸異學奉受正法贊說經義。

    名曰寶藏。

    當奉持之。

    佛說如是。

    文殊師利童子。

    阇耶末菩薩。

    賢者阿難諸天人阿須倫世間人民。

    聞經歡喜。

    皆前為佛稽首作禮而退。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