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已不生不起法界。
使未聞者聞。
緣諸因緣者。
以無我無人。
使習聞之。
于空法教不限佛法。
其所作法譬如虛空造諸法要。
聞常精進無所挂礙。
從他聞法不受行。
自是于禅不随他教。
去來現在所有音聲悉曉知之。
已斷所作不可盡。
以為得具足。
複得無盡譬喻法義。
悉知一切人意所行。
以慧示現而導利之。
随其所欲而為說法。
令到其處而不貢高。
常行本願。
是故菩薩得入聲聞。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辟支佛。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得因緣便。
知諸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有主。
而自莊飾者。
僞而無實無所屬。
其因緣相譬亦如是。
谛見諸因緣。
以道為飲食。
于律法而不舍是諸波羅蜜之侶。
一切道證則法之侶。
于四恩事而無貢高。
是神通之侶。
知因緣法而不斷著。
不信餘業得平等覺道。
信見知處不以為異意。
而不随壞敗小乘功德。
為立大乘。
以因緣行一切諸法。
是故菩薩得入辟支佛。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于佛。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悉覺知一切法本皆空寂。
覺知一切本無所有。
覺知諸行于惡處人中天上。
意悉遠離衆所安樂。
所以者何。
悉曉了諸慧故。
自意覺智慧。
知諸欲空自身亦空。
以一時念則覺道。
次不為餘轉。
便現無數若幹之事。
是故菩薩得至于佛。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多陀竭。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以如來道來。
如者為谛。
無一道忘。
如者為造立。
如者為施與。
如者為戒。
如者為忍辱。
如者為精進。
如者為一心。
如者為智慧。
如者為善權。
如者為慧。
如者為人亦不人。
現立為人習斷生死行。
于諸行中等出其上。
度恐畏者至于彼岸。
所度無彼亦不在彼。
至于在此亦不在此。
用本淨故過于二處。
遠離于冥平等見明。
于冥無冥而度于冥。
如來從空來。
壞散垢穢使歸于空。
是故菩薩得至多陀竭。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匐迦波壞生死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破壞愛欲。
得度三界生死之處。
于有處示現無處。
凡一切人皆擔重擔降壞魔衆。
于諸處所樂喜著者皆遠離之。
令放重擔絕離其處。
遍見所生善惡衆處。
已去所處樂舍貪淫。
以柔軟心用定身意定于戒智。
悉見惡處離而不著。
悉入諸身知一切态。
正生死處導利福施。
廣設橋梁常樂供養。
滿覆三處未曾厭廢。
為三界人之所戴仰。
是故菩薩得至匐迦波。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三耶三佛平等覺。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心于五逆。
若于正道。
其意平等。
是故無不等覺。
等于所見及四颠倒。
等于陰蓋諸所覆蔽。
于道無異。
是故無不等覺。
等淫怒癡及于諸欲亦等于道。
是故無不等覺。
于凡人法習法不習法。
辟支佛法菩薩法悉等于道。
是故無不等覺。
是故菩薩得至三耶三佛。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世多羅世尊。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教誡世人。
使得功德嗔恚不生。
聞法教者。
則皆奉持教非法教。
為轉法輪。
甘教慈教三千世界教。
為一切世尊教。
為受一切自歸。
為一切作燈明。
為一切明中最明。
為一切作寂然之寂。
令一切人無有思想滅而不熾。
為一切人解諸狐疑。
狐疑諸難皆為已斷。
為一切人長益功德。
為轉輪王四天王釋梵之所禮。
為愚所輕不以恚恨。
為智所歎不以歡喜。
心恒平等常若虛空。
世尊為最等于世間。
是故菩薩得至世多羅。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缽遬禅陀岚凡人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一切人民所行。
以善權示現一切凡人行。
而知之無所著。
是故菩薩得入凡人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勒迦陀岚貪淫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常愁悲泣欲得佛法。
常貪樂成身如如來身。
慈向一切而無恚怒。
是故菩薩得入貪淫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雨/對]陀岚嗔恚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于一事中見十八事。
于聲聞辟支佛乘譬如冤家。
不勸發人使起是業。
于有為中而現愛欲。
于愛欲中心無所著。
所以者何。
欲養一切故。
是故菩薩得入嗔恚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瞀訑陀岚愚癡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無所識知是名曰癡。
于無識習習等定法。
亦不知亦不曉。
亦不喘亦不息。
亦不作亦不壞。
是故菩薩得入愚癡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僧薩陀岚生死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于生死而不動。
所以者何。
求佛道故堅住不動。
一切衆魔不能得其便。
一切諸行得無所著。
等于生死亦等佛法。
于小道而不樂。
于大道而等見。
不動亦不轉。
是故菩薩得入生死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泥洹陀岚滅度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随諸習俗現泥洹道。
知一切法習而滅之。
于泥洹行不般泥洹。
于泥曰行不永泥曰。
是故菩薩得入滅度法。
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三
使未聞者聞。
緣諸因緣者。
以無我無人。
使習聞之。
于空法教不限佛法。
其所作法譬如虛空造諸法要。
聞常精進無所挂礙。
從他聞法不受行。
自是于禅不随他教。
去來現在所有音聲悉曉知之。
已斷所作不可盡。
以為得具足。
複得無盡譬喻法義。
悉知一切人意所行。
以慧示現而導利之。
随其所欲而為說法。
令到其處而不貢高。
常行本願。
是故菩薩得入聲聞。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辟支佛。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得因緣便。
知諸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有主。
而自莊飾者。
僞而無實無所屬。
其因緣相譬亦如是。
谛見諸因緣。
以道為飲食。
于律法而不舍是諸波羅蜜之侶。
一切道證則法之侶。
于四恩事而無貢高。
是神通之侶。
知因緣法而不斷著。
不信餘業得平等覺道。
信見知處不以為異意。
而不随壞敗小乘功德。
為立大乘。
以因緣行一切諸法。
是故菩薩得入辟支佛。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于佛。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悉覺知一切法本皆空寂。
覺知一切本無所有。
覺知諸行于惡處人中天上。
意悉遠離衆所安樂。
所以者何。
悉曉了諸慧故。
自意覺智慧。
知諸欲空自身亦空。
以一時念則覺道。
次不為餘轉。
便現無數若幹之事。
是故菩薩得至于佛。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多陀竭。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以如來道來。
如者為谛。
無一道忘。
如者為造立。
如者為施與。
如者為戒。
如者為忍辱。
如者為精進。
如者為一心。
如者為智慧。
如者為善權。
如者為慧。
如者為人亦不人。
現立為人習斷生死行。
于諸行中等出其上。
度恐畏者至于彼岸。
所度無彼亦不在彼。
至于在此亦不在此。
用本淨故過于二處。
遠離于冥平等見明。
于冥無冥而度于冥。
如來從空來。
壞散垢穢使歸于空。
是故菩薩得至多陀竭。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匐迦波壞生死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破壞愛欲。
得度三界生死之處。
于有處示現無處。
凡一切人皆擔重擔降壞魔衆。
于諸處所樂喜著者皆遠離之。
令放重擔絕離其處。
遍見所生善惡衆處。
已去所處樂舍貪淫。
以柔軟心用定身意定于戒智。
悉見惡處離而不著。
悉入諸身知一切态。
正生死處導利福施。
廣設橋梁常樂供養。
滿覆三處未曾厭廢。
為三界人之所戴仰。
是故菩薩得至匐迦波。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三耶三佛平等覺。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心于五逆。
若于正道。
其意平等。
是故無不等覺。
等于所見及四颠倒。
等于陰蓋諸所覆蔽。
于道無異。
是故無不等覺。
等淫怒癡及于諸欲亦等于道。
是故無不等覺。
于凡人法習法不習法。
辟支佛法菩薩法悉等于道。
是故無不等覺。
是故菩薩得至三耶三佛。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至世多羅世尊。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教誡世人。
使得功德嗔恚不生。
聞法教者。
則皆奉持教非法教。
為轉法輪。
甘教慈教三千世界教。
為一切世尊教。
為受一切自歸。
為一切作燈明。
為一切明中最明。
為一切作寂然之寂。
令一切人無有思想滅而不熾。
為一切人解諸狐疑。
狐疑諸難皆為已斷。
為一切人長益功德。
為轉輪王四天王釋梵之所禮。
為愚所輕不以恚恨。
為智所歎不以歡喜。
心恒平等常若虛空。
世尊為最等于世間。
是故菩薩得至世多羅。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缽遬禅陀岚凡人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一切人民所行。
以善權示現一切凡人行。
而知之無所著。
是故菩薩得入凡人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勒迦陀岚貪淫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常愁悲泣欲得佛法。
常貪樂成身如如來身。
慈向一切而無恚怒。
是故菩薩得入貪淫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雨/對]陀岚嗔恚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于一事中見十八事。
于聲聞辟支佛乘譬如冤家。
不勸發人使起是業。
于有為中而現愛欲。
于愛欲中心無所著。
所以者何。
欲養一切故。
是故菩薩得入嗔恚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瞀訑陀岚愚癡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無所識知是名曰癡。
于無識習習等定法。
亦不知亦不曉。
亦不喘亦不息。
亦不作亦不壞。
是故菩薩得入愚癡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僧薩陀岚生死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于生死而不動。
所以者何。
求佛道故堅住不動。
一切衆魔不能得其便。
一切諸行得無所著。
等于生死亦等佛法。
于小道而不樂。
于大道而等見。
不動亦不轉。
是故菩薩得入生死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入泥洹陀岚滅度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随諸習俗現泥洹道。
知一切法習而滅之。
于泥洹行不般泥洹。
于泥曰行不永泥曰。
是故菩薩得入滅度法。
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