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有長楚——擺脫不了的思想痛苦-譯文與讀解

關燈
隰有長楚——擺脫不了的思想痛苦

    【原文】

    隰有苌楚(1),

    猗傩其枝(2)。

    天之沃沃③,

    樂子之元知(4)。

    隰有苌楚,

    猗傩其華。

    夭之沃沃,

    樂子之無家。

    隰有苌楚,

    猗傩其實。

    夭之沃沃,

    樂子之無室。

    【注釋】

    (1)苌楚:植物名,即猕猴桃。(2)猗傩(enuo):枝條柔美的樣子。(3)夭:肥嫩的樣子。沃沃:有光澤的樣子。(4)樂:羨慕。子:指代猕猴桃樹。元知:沒有知覺。

    【譯文】

    窪地長着猕猴桃,

    枝條柔美随風搖。

    鮮嫩光潤惹人愛,

    羨慕你無覺無知。

    窪地長着猕猴桃,

    花兒鮮豔春一光好。

    鮮嫩光潤惹人愛,

    羨慕你無累無家。

    窪地長着猕猴桃,

    果實累累真漂亮。

    鮮嫩光潤惹人愛,

    羨慕你無室無家。

    【讀解】

    毫無疑問的是,人類有了思想,就有了痛苦,有了情感,有了憂慮。當痛苦和憂慮達到極點之時,竟會覺得做人反不如做沒有思想的其它生物好,原因很簡單,沒有思想,就沒有痛苦和憂慮。從這個角度去看,便容易理解古人所說的“至樂無樂”(最大的快樂是沒有快樂)的意思了。

    情願做沒有知覺、沒有思想的草木,是不是一種悲觀和絕望?顯然是。生存本身就充滿無數讓人悲觀絕望的東西,活着本身就是煩和畏。因此,悲觀和絕望的産生,一點不值得大驚小怪、沒有絲毫可以加以責難的。

    從根本上說,沒有對生活的執着,沒有時生存的意義的思索和追問,哪裡會有悲觀和絕望?沒有時命運無常、現實醜惡的深刻領悟,哪裡來的厭世和畏懼?執着的追求,往往通過其反面表現出來。對現實的不滿和懷疑,恰恰證明了理想境界的存在;對生存的悲觀和絕望,正說明了看重生命和生活。

    實際上,我們不可能變成草木,也不可能沒有思想。隻要還能思想,就擺脫不了痛苦,也擺脫不了悲觀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