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風——永恒的母愛親情-譯文與讀解

關燈
凱風——永恒的母愛親情

    【原文】

    凱風自南①,

    吹彼棘心②。

    棘心夭夭③,

    母氏劬勞④。

    凱風自南,

    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

    我無令人⑤。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③。

    有子七人,

    母氏勞苦。

    晛睆黃鳥⑦,

    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注釋】

    ①凱風;催生萬物的南風。②棘:酸棗樹。③夭夭:茁壯茂盛樣子.④劬(qu):辛苦、劬勞。⑤令;善,美好。⑥浚:衛國的地名。⑦晛睆(xuanhuan):鳥兒婉轉鳴叫的聲音。

    【譯文】

    和風吹自南方來,

    吹拂酸棗小樹苗。

    樹苗長得茁又壯,

    母親養子多辛勞。

    和風吹自南方來,

    吹拂棗樹長成柴。

    母親賢惠又慈祥,

    我輩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涼,

    就在浚城牆外邊。

    養育兒子七個人,

    母親養子多辛勞。

    清脆婉轉黃鳥叫,

    黃鳥叫來似歌唱。

    養育兒子七個人,

    無誰能安母親心。

    【讀解】

    由血緣關系推演出一套社會道德倫理關系、政治體制等,是政治家和理論家們事。

    由親身體驗到血緣關系中的母愛親情,表達對母愛親情的感念和内心的愧疚,是

    普通人出于天性的表現。前者用規則來約束個人的言行舉止,後者則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千百年來,人們對母愛傾注了極大的關注,以各種方式禮贊它,讴歌它。重視血緣關系的中國人是這樣,孟郊的一首《遊子吟》唱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金發碧眼的西洋人也不例外。莎士比亞《哈姆萊特》中丹麥王子複仇時的猶豫不決,同母子餘情大有關系。後來弗洛伊德竟想出“戀母情結”來解釋母子親情,讓人在開眼界之時有些驚異。

    不管怎麼說,母愛親情是人類當中永恒的、不可磨滅的主題之一。它與其它東西不

    一樣的是,我們每個人自幼時起都有切身的體驗,而用不着别人的說教開導。它也是

    人與人之間聯結得最為牢不可破的紐帶。常言說,虎毒不食子。這是由天性決定的。

    傳說中固然有種種大義滅親、恩将仇報的故事,應當看作是例外的異常現象。血總是濃于水,可以說是千古不易的,所以有“兒不嫌母醜”的說法。 對于母親來說也一樣,“娃娃總是自己的乖”。

    但願天地間永恒的母愛親情,真正能夠不随時而變地永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