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體悟天地人間的節律-譯文與讀解

關燈
芣苢——體悟天地人間的節律

    【原文】

    采采芣苢①,薄言采之②。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注釋】

    ①芣苢(fuyi):植物名稱,即車前子,種一子和草可作藥用。②薄言:發語詞,沒有實義。③有:采得。④掇(duo):拾取。⑤捋(luo):用手掌成把地脫取東西。⑥袺(jie):用手提着衣襟兜東西。⑦襭(xie):把衣襟别在腰間兜東西。

    【譯文】

    采了又采車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來。

    采了又采車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來。

    采了又采車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來。

    采了又采車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來。

    采了又采車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來。

    采了又采車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來。

    【讀解】

    抗着沉重的木頭喊着号子,做着單調的活兒哼着小調,哄着嬰兒入睡唱着搖籃曲,這是某種有目的的行為,還是萬物依循節奏感而運動的天性?這種充滿節奏感的運動是神奇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

    節奏構成了變化。一強一弱,一張一弛,一一陰一一一陽一,由此持續下去,事物便不斷運動和變化,在變化發展中突破單調和沉悶,産生出五彩斑斓的現象來,卻又在節律中保持着統一。節奏也是自然的法則之一。人遵循節奏,同時也是追求自然。所謂生活的體驗,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節奏的體驗和感悟。它是一種超越單調沉悶、劃一呆闆的努力,是一種新陳代謝的努力。

    普通百姓當然不會去深究這當中的道理,而是憑着直覺和天性去追尋自然的節奏變化,從中直接把握生命的自然律動,體悟生命律動與自然節律的同一。于是,就有了“杭育杭育”、“采采副儀”富于韻律感的聲音,有了搖籃曲、小夜曲等。

    文學藝術的最深厚的根源,就在這種直接而深刻的生命體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