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論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即破于滅谛
苦若有定性者。
則不應滅。
何以故。
性則無滅故。
複次。
苦若有定性 則無有修道 若道可修習 即無有定性 法若定有。
則無有修道。
何以故。
若法實者則是常。
常則不可增益。
若道可修。
道則無有定性。
複次。
若無有苦谛 及無集滅谛 所可滅苦道 竟為何所至 諸法若先定有性。
則無苦集滅谛。
今滅苦道。
竟為至何滅苦處。
複次。
若苦定有性 先來所不見 于今雲何見 其性不異故 若先凡夫時。
不能見苦性。
今亦不應見。
何以故。
不見性定故。
複次。
如見苦不然 斷集及證滅 修道及四果 是亦皆不然 如苦谛性先不見者後亦不應見。
如是亦不應有斷集證滅修道。
何以故。
是集性先來不斷。
今亦不應斷。
性不可斷故。
滅先來不證。
今亦不應證。
先來不證故。
道先來不修。
今亦不應修。
先來不修故。
是故四聖谛。
見斷證修四種行。
皆不應有。
四種行無故。
四道果亦無。
何以故。
是四道果性 先來不可得 諸法性若定 今雲何可得 諸法若有定性。
四沙門果先來未得。
今雲何可得。
若可得者。
性則無定。
複次。
若無有四果 則無得向者 以無八聖故 則無有僧寶 無四沙門果故。
則無得果向果者。
無八賢聖故。
則無有僧寶。
而經說八賢聖。
名為僧寶。
複次。
無四聖谛故 亦無有法寶 無法寶僧寶 雲何有佛寶 行四聖谛得涅槃法。
若無四谛則無法寶。
若無二寶雲何當有佛寶。
汝以如是因緣。
說諸法定性。
則壞三寶問曰。
汝雖破諸法。
究竟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有。
因是道故名為佛。
答曰。
汝說則不因 菩提而有佛 亦複不因佛 而有于菩提 汝說諸法有定性者。
則不應因菩提有佛。
因佛有菩提。
是二性常定故。
複次。
雖複勤精進 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 不應得成佛 以先無性故。
如鐵無金性。
雖複種種鍛煉。
終不成金。
複次。
若諸法不空 無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 以其性定故 若諸法不空。
終無有人作罪福者。
何以故。
罪福性先已定故。
又無作作者故。
複次。
汝于罪福中 不生果報者 是則離罪福 而有諸果報 汝于罪福因緣中。
皆無果報者。
則應離罪福因緣而有果報。
何以故。
果報不待因出故。
問曰。
離罪福可無善惡果報。
但從罪福有善惡果報。
答曰。
若謂從罪福 而生果報者 果從罪福生 雲何言不空 若離罪福無善惡果。
雲何言果不空。
若爾離作者則無罪福。
汝先說諸法不空。
是事不然。
複次。
汝破一切法 諸因緣空義 則破于世俗 諸餘所有法 汝若破衆因緣法第一空義者。
則破一切世俗法。
何以故。
若破于空義 即應無所作 無作而有作 不作名作者 若破空義。
則一切果皆無作無因。
又不作而作。
又一切作者不應有所作。
又離作者。
應有業有果報有受者。
但是事皆不然。
是故不應破空。
複次。
若有決定性 世間種種相 則不生不滅 常住而不壞 若諸法有定性。
則世間種種相。
天人畜生萬物。
皆應不生不滅常住不壞。
何以故。
有實性不可變異故。
而現見萬物。
各有變異相生滅變易。
是故不應有定性。
複次。
若無有空者 未得不應得 亦無斷煩惱 亦無苦盡事 若無有空法者。
則世間出世間所有功德未得者。
皆不應得。
亦不應有斷煩惱者。
亦無苦盡。
何以故。
以性定故。
是故經中說 若見因緣法 則為能見佛 見苦集滅道 若人見一切法從衆緣生。
是人即能見佛法身。
增益智慧。
能見四聖谛苦集滅道。
見四聖谛得四果滅諸苦惱。
是故不應破空義。
若破空義則破因緣法。
破因緣法。
則破三寶。
若破三寶。
則為自破。
中觀論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問曰。
若一切法空 無生無滅者 何斷何所滅 而稱為涅槃 若一切法空。
則無生無滅。
無生無滅者。
何所斷何所滅。
而名為涅槃。
是故一切法不應空。
以諸法不空故。
斷諸煩惱滅五陰。
名為涅槃。
答曰。
若諸法不空 則無生無滅 何斷何所滅 而稱為涅槃 若一切世間不空。
則無生無滅。
何所斷何所滅。
而名為涅槃。
是故有無二門。
則非至涅槃。
所名涅槃者。
無得亦無至 不斷亦不常 不生亦不滅 是說名涅槃 無得者。
于行于果無所得。
無至者。
無處可至。
不斷者。
五陰先來畢竟空故。
得道入無餘涅槃時。
亦無所斷。
不常者。
若有法可得分别者。
則名為常。
涅槃寂滅無法可分别故。
不名為常。
生滅亦爾。
如是相者名為涅槃。
複次經說。
涅槃非有非無非有無。
非非有非非無。
一切法不受内寂滅名涅槃。
何以故。
涅槃不名有 有則老死相 終無有有法 離于老死相 眼見一切萬物皆生滅故。
是老死相。
涅槃若是有則應有老死相。
但是事不然。
是故涅槃不名有。
又不見離生滅老死别有定法而名涅槃。
若涅槃是有即應有生滅老死相。
以離老死相故。
名為涅槃。
複次。
若涅槃是有 涅槃即有為 終無有一法 而是無為者 涅槃非是有。
何以故。
一切萬物從衆緣生。
皆是有為。
無有一法名為無為者。
雖常法假名無為。
以理推之。
無常法尚無有。
何況常法不可見不可得者。
複次。
若涅槃是有 雲何名無受 無有不從受 而名為有法 若謂涅槃是有法者。
經則不應說無受是涅槃。
何以故。
無有有法不受而有。
是故涅槃非有。
問曰。
若有非涅槃者無應是涅槃耶。
答曰。
有尚非涅槃 何況于無耶 涅槃無有有 何處當有無 若有非涅槃。
無雲何是涅槃。
何以故。
因有故有無。
若無有。
何有無。
如經說。
先有今無則名無。
涅槃則不爾。
何以故。
非有法變為無故。
是故無亦不作涅槃。
複次。
若無是涅槃 雲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 而名為無法 若謂無是涅槃。
經則不應說不受名涅槃。
何以故。
無有不受而名無法。
是故知涅槃非無。
問曰。
若涅槃非有非無者。
何等是涅槃。
答曰。
受諸因緣故 輪轉生死中 不受諸因緣 是名為涅槃 不如實知颠倒故。
因五受陰往來生死。
如實知颠倒故。
則不複因五受陰往來生死。
無性五陰不複相續故。
說名涅槃。
複次。
如佛經中說 斷有斷非有 是故知涅槃 非有亦非無 有名三有。
非有名三有斷滅。
佛說斷此二事故。
當知涅槃非有亦非無。
問曰。
若有若無非涅槃者。
今有無共合。
是涅槃耶。
答曰。
若謂于有無 合為涅槃者 有無即解脫 是事則不然 若謂于有無合為涅槃者。
即有無二事合為解脫。
是事不然。
何以故。
有無二事相違故。
雲何一處有。
複次。
若謂于有無 合為涅槃者 涅槃非無受 是二從受生 若謂有無合為涅槃者。
經不應說涅槃名無受。
何以故。
有無二事從受生。
相因而有。
是故有無二事。
不得合為涅槃。
複次。
有無共合成 雲何名涅槃 涅槃名無為 有無是有為 有無二事共合。
不得名涅槃。
涅槃名無為。
有無是有為。
是故有無非是涅槃。
複次。
有無二事共 雲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處 如明暗不俱 有無二事。
不得名涅槃。
何以故。
有無相違一處不可得。
如明暗不俱。
是故有時無無。
無時無有。
雲何有無共合。
而名為
則不應滅。
何以故。
性則無滅故。
複次。
苦若有定性 則無有修道 若道可修習 即無有定性 法若定有。
則無有修道。
何以故。
若法實者則是常。
常則不可增益。
若道可修。
道則無有定性。
複次。
若無有苦谛 及無集滅谛 所可滅苦道 竟為何所至 諸法若先定有性。
則無苦集滅谛。
今滅苦道。
竟為至何滅苦處。
複次。
若苦定有性 先來所不見 于今雲何見 其性不異故 若先凡夫時。
不能見苦性。
今亦不應見。
何以故。
不見性定故。
複次。
如見苦不然 斷集及證滅 修道及四果 是亦皆不然 如苦谛性先不見者後亦不應見。
如是亦不應有斷集證滅修道。
何以故。
是集性先來不斷。
今亦不應斷。
性不可斷故。
滅先來不證。
今亦不應證。
先來不證故。
道先來不修。
今亦不應修。
先來不修故。
是故四聖谛。
見斷證修四種行。
皆不應有。
四種行無故。
四道果亦無。
何以故。
是四道果性 先來不可得 諸法性若定 今雲何可得 諸法若有定性。
四沙門果先來未得。
今雲何可得。
若可得者。
性則無定。
複次。
若無有四果 則無得向者 以無八聖故 則無有僧寶 無四沙門果故。
則無得果向果者。
無八賢聖故。
則無有僧寶。
而經說八賢聖。
名為僧寶。
複次。
無四聖谛故 亦無有法寶 無法寶僧寶 雲何有佛寶 行四聖谛得涅槃法。
若無四谛則無法寶。
若無二寶雲何當有佛寶。
汝以如是因緣。
說諸法定性。
則壞三寶問曰。
汝雖破諸法。
究竟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有。
因是道故名為佛。
答曰。
汝說則不因 菩提而有佛 亦複不因佛 而有于菩提 汝說諸法有定性者。
則不應因菩提有佛。
因佛有菩提。
是二性常定故。
複次。
雖複勤精進 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 不應得成佛 以先無性故。
如鐵無金性。
雖複種種鍛煉。
終不成金。
複次。
若諸法不空 無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 以其性定故 若諸法不空。
終無有人作罪福者。
何以故。
罪福性先已定故。
又無作作者故。
複次。
汝于罪福中 不生果報者 是則離罪福 而有諸果報 汝于罪福因緣中。
皆無果報者。
則應離罪福因緣而有果報。
何以故。
果報不待因出故。
問曰。
離罪福可無善惡果報。
但從罪福有善惡果報。
答曰。
若謂從罪福 而生果報者 果從罪福生 雲何言不空 若離罪福無善惡果。
雲何言果不空。
若爾離作者則無罪福。
汝先說諸法不空。
是事不然。
複次。
汝破一切法 諸因緣空義 則破于世俗 諸餘所有法 汝若破衆因緣法第一空義者。
則破一切世俗法。
何以故。
若破于空義 即應無所作 無作而有作 不作名作者 若破空義。
則一切果皆無作無因。
又不作而作。
又一切作者不應有所作。
又離作者。
應有業有果報有受者。
但是事皆不然。
是故不應破空。
複次。
若有決定性 世間種種相 則不生不滅 常住而不壞 若諸法有定性。
則世間種種相。
天人畜生萬物。
皆應不生不滅常住不壞。
何以故。
有實性不可變異故。
而現見萬物。
各有變異相生滅變易。
是故不應有定性。
複次。
若無有空者 未得不應得 亦無斷煩惱 亦無苦盡事 若無有空法者。
則世間出世間所有功德未得者。
皆不應得。
亦不應有斷煩惱者。
亦無苦盡。
何以故。
以性定故。
是故經中說 若見因緣法 則為能見佛 見苦集滅道 若人見一切法從衆緣生。
是人即能見佛法身。
增益智慧。
能見四聖谛苦集滅道。
見四聖谛得四果滅諸苦惱。
是故不應破空義。
若破空義則破因緣法。
破因緣法。
則破三寶。
若破三寶。
則為自破。
中觀論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問曰。
若一切法空 無生無滅者 何斷何所滅 而稱為涅槃 若一切法空。
則無生無滅。
無生無滅者。
何所斷何所滅。
而名為涅槃。
是故一切法不應空。
以諸法不空故。
斷諸煩惱滅五陰。
名為涅槃。
答曰。
若諸法不空 則無生無滅 何斷何所滅 而稱為涅槃 若一切世間不空。
則無生無滅。
何所斷何所滅。
而名為涅槃。
是故有無二門。
則非至涅槃。
所名涅槃者。
無得亦無至 不斷亦不常 不生亦不滅 是說名涅槃 無得者。
于行于果無所得。
無至者。
無處可至。
不斷者。
五陰先來畢竟空故。
得道入無餘涅槃時。
亦無所斷。
不常者。
若有法可得分别者。
則名為常。
涅槃寂滅無法可分别故。
不名為常。
生滅亦爾。
如是相者名為涅槃。
複次經說。
涅槃非有非無非有無。
非非有非非無。
一切法不受内寂滅名涅槃。
何以故。
涅槃不名有 有則老死相 終無有有法 離于老死相 眼見一切萬物皆生滅故。
是老死相。
涅槃若是有則應有老死相。
但是事不然。
是故涅槃不名有。
又不見離生滅老死别有定法而名涅槃。
若涅槃是有即應有生滅老死相。
以離老死相故。
名為涅槃。
複次。
若涅槃是有 涅槃即有為 終無有一法 而是無為者 涅槃非是有。
何以故。
一切萬物從衆緣生。
皆是有為。
無有一法名為無為者。
雖常法假名無為。
以理推之。
無常法尚無有。
何況常法不可見不可得者。
複次。
若涅槃是有 雲何名無受 無有不從受 而名為有法 若謂涅槃是有法者。
經則不應說無受是涅槃。
何以故。
無有有法不受而有。
是故涅槃非有。
問曰。
若有非涅槃者無應是涅槃耶。
答曰。
有尚非涅槃 何況于無耶 涅槃無有有 何處當有無 若有非涅槃。
無雲何是涅槃。
何以故。
因有故有無。
若無有。
何有無。
如經說。
先有今無則名無。
涅槃則不爾。
何以故。
非有法變為無故。
是故無亦不作涅槃。
複次。
若無是涅槃 雲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 而名為無法 若謂無是涅槃。
經則不應說不受名涅槃。
何以故。
無有不受而名無法。
是故知涅槃非無。
問曰。
若涅槃非有非無者。
何等是涅槃。
答曰。
受諸因緣故 輪轉生死中 不受諸因緣 是名為涅槃 不如實知颠倒故。
因五受陰往來生死。
如實知颠倒故。
則不複因五受陰往來生死。
無性五陰不複相續故。
說名涅槃。
複次。
如佛經中說 斷有斷非有 是故知涅槃 非有亦非無 有名三有。
非有名三有斷滅。
佛說斷此二事故。
當知涅槃非有亦非無。
問曰。
若有若無非涅槃者。
今有無共合。
是涅槃耶。
答曰。
若謂于有無 合為涅槃者 有無即解脫 是事則不然 若謂于有無合為涅槃者。
即有無二事合為解脫。
是事不然。
何以故。
有無二事相違故。
雲何一處有。
複次。
若謂于有無 合為涅槃者 涅槃非無受 是二從受生 若謂有無合為涅槃者。
經不應說涅槃名無受。
何以故。
有無二事從受生。
相因而有。
是故有無二事。
不得合為涅槃。
複次。
有無共合成 雲何名涅槃 涅槃名無為 有無是有為 有無二事共合。
不得名涅槃。
涅槃名無為。
有無是有為。
是故有無非是涅槃。
複次。
有無二事共 雲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處 如明暗不俱 有無二事。
不得名涅槃。
何以故。
有無相違一處不可得。
如明暗不俱。
是故有時無無。
無時無有。
雲何有無共合。
而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