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關燈
小
中
大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原文】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着。”
【讀解】
在“晉靈公不君”的故事中,士會勸晉靈公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所謂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一陽一月亮暫時好像被黑影遮住了一樣,但最終卻掩不了太一陽一月亮的光輝。君子有過錯也是同樣的道理。有過錯時,就像日食月食,暫時有污點,有一陰一影;一旦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輝又煥發了出來,仍然不失為君子的風度。
另一方面,對于一個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領一導一人來說,就像太一陽一、月亮一樣,居于高處,并且大家都看慣了他光輝的形象,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沒關系,反正也沒人注意。居于高位的領導人一旦犯錯誤,很容易被大家發現,就像太一陽一、月亮一樣,稍有有一點點黑,就被人們覺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謹慎,一言一行都要注意。當然,你一旦改正錯誤,那也很容易被大家發現,因為大家都仰望着你嘛。
以上兩方面就是子貢說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過,孟子認為,古代君子的過錯的确如子貢所說,像日食月食一樣,但他所處那個時代的所謂“君子”,卻是将錯就錯,文過飾非,已完全沒有“日食月食”的風度了。(《孟子·公孫五下》)
孟子距子貢的時代并不很遙遠,而我們今天距孟子的時代卻是遠之又遠。“君子”之過,是如日月之食讓人仰望,還是将錯就錯,文過飾非呢?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着。”
在“晉靈公不君”的故事中,士會勸晉靈公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另一方面,對于一個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領一導一人來說,就像太一陽一、月亮一樣,居于高處,并且大家都看慣了他光輝的形象,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沒關系,反正也沒人注意。居于高位的領導人一旦犯錯誤,很容易被大家發現,就像太一陽一、月亮一樣,稍有有一點點黑,就被人們覺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謹慎,一言一行都要注意。當然,你一旦改正錯誤,那也很容易被大家發現,因為大家都仰望着你嘛。
以上兩方面就是子貢說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過,孟子認為,古代君子的過錯的确如子貢所說,像日食月食一樣,但他所處那個時代的所謂“君子”,卻是将錯就錯,文過飾非,已完全沒有“日食月食”的風度了。(《
孟子距子貢的時代并不很遙遠,而我們今天距孟子的時代卻是遠之又遠。“君子”之過,是如日月之食讓人仰望,還是将錯就錯,文過飾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