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對待上台與下台

關燈
正确對待上台與下台

    【原文】

    子張問日:“令尹子文①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日:“忠矣!”

    【注釋】

    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國的官名,相當于其他國家的宰相。子文,姓鬥,名豰于菟(gouwutu),字子文。根據《左傳》記載,子文于魯莊公三十年開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讓位給子玉,其中相距28年,在這28年中幾次被罷免又被任命。

    【譯文】

    子張問道:“令尹子文三次上台就任令尹,沒有高興的樣子;三次被罷免,沒有怨憤的臉色。一交一接工作時,總是把自己任令尹的政事—一告知新任令尹的人。這個人怎麼樣呢?”孔子說:“忠臣啊!”

    【讀解】

    三次上台又三次下台,這就是所謂的宦海沉浮了罷?

    可貴的是,三次上台并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沒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感覺,所以沒有沾沾自喜。更可貴的是,三次下台并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委屈,沒有靠邊站的失落感,所以沒有怨氣沖天,一臉晦氣。

    這種進退自如,就是《菜根譚》所謂“一寵一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的風度。

    那可真不是等閑之輩所能具有的風度啊!

    廢除了幹部終身制以後,上台與下台的問題冷峻地擺在每個官員的面前。上台時不沾沾自喜還比較容易做到,下台時無動于衷可就難了啊!唐一人寫詩說得好:“逢人都說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雖然大家都知道“上台終有下台時”的道理,但正如爬山一樣,的确是“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台容易下台難啊!更不用說在下台時還把工作中的一切都甘心情願、滿腔熱忱地一交一待給繼任了,除非是自己選定的接班人,可以繼續按照自己的意志辦事。

    所以,令尹子文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官員,能夠正确對待上台與下台,進退自如,一寵一辱不驚。而聖人僅以“忠”字相許,是不是評價低了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