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關燈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原文】

    子曰:“裡①仁為美。擇不處②仁,焉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①”,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②仁。”得知③?”

    【注釋】

    ①約:貧困。②利:順從。

    【譯文】

    孔子說:“不仁的人不能夠長久地處在貧困的境地,也不能夠長久地處在安樂的境地。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順從仁。”

    【讀解】

    仁者安于仁和智者煩從仁是由于他們氣質不同,如孔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雍也》)水性動,動者順勢,所以須從仁;山性靜,靜者安定,所以安于仁。但無論是安于仁還是順從仁,對仁的追求都是一緻的。

    不一緻的是不仁者,亦即沒有仁德仁心的人。由于沒有仁德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穩定的人格,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不能夠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如果是處在貧困之中,不能夠做到安貧樂道,做到孟子所說的“貧賤不能移”;如果是處在安樂之中,也不能夠做到久享安樂,做到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一婬一”。一言歸總,這種人因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礎,所以必然是反複無常的小人。而仁者和智者因為有智慧,有涵養,修養達到了仁的境界,所以無論處于貧富之間還是得意失意之間,都會樂天知命,安之若素。

    這就是有沒有仁心之間的區别。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