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不講信用

關燈
人不能不講信用

    【原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釋】

    ①大車無輗(ni),小車無軏(ybe):古代用牛拉的車叫大車,用馬拉的車叫小車。大車、小車都是把牲口套在車轅上,車轅前面有一道橫木用于駕牲口,這道橫木兩頭都有關鍵(活銷),輗就是大車橫木的關鍵,軏就是小車橫木的關鍵,車子沒有這個關鍵,無法套住牲口,當然就不能行走了。

    【譯文】

    孔子說:“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不知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好比大車沒有套橫木的輗,小車沒有套橫木的軏,那怎麼可以行走呢?”

    【讀解】

    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尚且知道:“君子一言既出,那個什麼什麼馬難追。”

    所謂“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古往今來關于講信用的一精一言妙語的生動故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孔子在另一個地方對子貢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顔淵》)這種對“信”的強調,使人想到文天祥的絕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一由故,二者皆可抛。”

    信用高于生命。

    不過,說得最多的,強調得最重的,往往也是問題最大的。背信棄義與講信用就像是一時孿生兄弟,他們穿越古今文化作品,跨過曆史長河,直到今天,依然與我們同在。或者更準确他說,越到商品經濟時代的今天,背信棄義與講信用的矛盾越發突出,而前者還大有占上風的勢頭哩。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是不是應該大書特書聖人的呼籲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