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
轉三十二相。
入于一切衆生身中。
如大價寶垢衣所纏。
如來之藏常住不變。
亦複如是。
而陰界入垢衣所纏。
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
一切諸佛之所演說。
雲何世尊。
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
世尊。
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于求那周遍不滅。
世尊。
彼說有我。
佛告。
大慧。
我說如來藏。
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大慧。
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如是等句。
說如來藏已。
如來應供等正覺。
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
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
大慧。
未來現在菩薩摩诃薩。
不應作我見計著。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
如來亦複如是。
于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
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
或說如來藏。
或說無我。
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
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是名說如來藏。
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
令離不實我見妄想。
入三解脫門境界。
悕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
作如是說。
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所說之我。
是故大慧。
為離外道見故。
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
觀未來衆生。
複請世尊。
唯願為說修行無間如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者大方便。
佛告大慧。
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
得修行者大方便。
雲何為四。
謂善分别自心現。
觀外性非性。
離生住滅見。
得自覺聖智善樂。
是名菩薩摩诃薩。
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雲何菩薩摩诃薩善分别自心現。
謂如是觀三界唯心分齊離我我所。
無動搖離去來。
無始虛僞習氣所熏。
三界種種色行系縛。
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現。
是名菩薩摩诃薩善分别自心現。
雲何菩薩摩诃薩善觀外性非性。
謂炎夢等一切性。
無始虛僞妄想習因。
觀一切性自性。
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善觀外性非性。
是名菩薩摩诃薩善觀外性非性。
雲何菩薩摩诃薩善離生住滅見。
謂如幻夢。
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
随入自心分齊。
故見外性非性。
見識不生。
及緣不積聚。
見妄想緣生。
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
見離自性生見悉滅。
知如幻等諸法自性。
得無生法忍。
得無生法忍已。
離生住滅見。
是名菩薩摩诃薩善分别離生住滅見。
雲何菩薩摩诃薩得自覺聖智善樂。
謂得無生法忍。
住第八菩薩地。
得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
得意生身。
世尊。
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告大慧。
意生者。
譬如意去迅疾無礙。
故名意生。
譬如意去石壁無礙。
于彼異方無量由延。
因先所見憶念不忘。
自心流注不絕。
于身無障礙生。
大慧。
如是意生身。
得一時俱菩薩摩诃薩意生身如幻三昧。
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聖種類身一時俱生。
猶如意生無有障礙。
随所憶念本願境界。
為成熟衆生。
得自覺聖智善樂。
如是菩薩摩诃薩得無生法忍。
住第八菩薩地。
轉舍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
及得意生身。
得自覺聖智善樂。
是名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當如是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
複請世尊。
唯願為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
以覺緣因相故。
我及諸菩薩離一切性有無妄見。
無妄想見漸次俱生。
佛告大慧。
一切法二種緣相。
謂外及内。
外緣者。
謂泥團柱輪繩水木人工。
諸方便緣有瓶生。
如泥瓶縷疊草席種芽酪酥等。
方便緣生亦複如是。
是名外緣前後轉生。
雲何内緣。
謂無明愛業等法得緣名。
從彼生陰界入法。
得緣所起名。
彼無差别。
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緣法。
大慧。
彼因者有六種。
謂當有因。
相續因。
相因。
作因。
顯示因。
待因。
當有因者。
作因已内外法生。
相續因者。
作攀緣已内外法生陰種子等。
相因者。
作無間相相續生。
作因者。
作增上事如轉輪王。
顯示因者。
妄想事生已相現作所作。
如燈照色等。
待因者。
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
大慧。
彼自妄想相愚夫。
不漸次生不俱生。
所以者何。
若複俱生者。
作所作無分别。
不得因相故。
若漸次生者。
不得我相故。
漸次生不生。
如不生子無父名。
大慧。
漸次生相續方便不然。
但妄想耳。
因攀緣次第增上緣等。
生所生故。
大慧。
漸次生不生。
妄想自性計著相故。
漸次俱不生。
自心現受用故。
自相共相外性非性。
大慧。
漸次俱不生。
除自心現不覺妄想故相生。
是故因緣作事方便相。
當離漸次俱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都無生 亦無因緣滅 于彼生滅中 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複生 相續因緣起 唯為斷凡愚 癡惑妄想緣 有無緣起法 是悉無有生 習氣所迷轉 從是三有現 真實無生緣 亦複無有滅 觀一切有為 猶如虛空華 攝受及所攝 舍離惑亂見 非已生當生 亦複無因緣 一切無所有 斯皆是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
世尊。
唯願為說言說妄想相心經(此同上佛語心也)。
世尊。
我及餘菩薩摩诃薩。
若善知言說妄想相心經。
則能通達言說所說二種義。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言說所說二種趣。
淨一切衆生。
佛告大慧。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
善哉世尊。
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有四種言說妄想相。
謂相言說。
夢言說。
過妄想計著言說。
無始妄想言說。
相言說者。
從自妄想色相計著生。
夢言說者。
先所經境界随憶念生。
從覺已境界無性生。
過妄想計著言說者。
先怨所作業随憶念生。
無始妄想言說者。
無始虛僞計著過自種習氣生。
是名四種言說妄想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以此義勸請世尊。
唯願更說言說妄想所現境界。
世尊。
何處何故。
雲何何因衆生妄想言說生。
佛告大慧。
頭胸喉鼻唇舌龂齒和合出音聲。
大慧白佛言。
世尊。
言說妄想為異為不異。
佛告大慧。
言說妄想非異非不異。
所以者何。
謂彼因生相故。
大慧。
若言說妄想異者。
妄想不應是因。
若不異者。
語不顯義。
而有顯示。
是故非異非不異。
大慧複白佛言。
世尊。
為言說即是第一義。
為所說者是第一義。
佛告大慧。
非言說是第一義。
亦非所說是第一義。
所以者何。
謂第一義聖樂。
言說所入是第一義。
非言說是第一義。
第一義者。
聖智自覺所得。
非言說妄想覺境界。
是故言說妄想。
不顯示第一義。
言說者。
生滅動搖展轉因緣起。
若展轉因緣起者。
彼不顯示第一義。
大慧。
自他相無性故。
言說相不顯示第一義。
複次大慧。
随入自心現量。
故種種相外性非性。
言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
是故大慧。
當離言說諸妄想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性無自性 亦複無言說 甚深空空義 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 言說法如影 自覺聖智子 實際我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
世尊。
唯願為說離有無一異俱不俱非有非無常無常。
一切外道所不行。
自覺聖智所行。
離妄想自相共相。
入于第一真實之義諸地相續漸次上上增進清淨之相。
随入如來地相。
無開發本願譬如
世尊。
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
轉三十二相。
入于一切衆生身中。
如大價寶垢衣所纏。
如來之藏常住不變。
亦複如是。
而陰界入垢衣所纏。
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
一切諸佛之所演說。
雲何世尊。
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
世尊。
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于求那周遍不滅。
世尊。
彼說有我。
佛告。
大慧。
我說如來藏。
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大慧。
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如是等句。
說如來藏已。
如來應供等正覺。
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
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
大慧。
未來現在菩薩摩诃薩。
不應作我見計著。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
如來亦複如是。
于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
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
或說如來藏。
或說無我。
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
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是名說如來藏。
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
令離不實我見妄想。
入三解脫門境界。
悕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
作如是說。
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所說之我。
是故大慧。
為離外道見故。
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
觀未來衆生。
複請世尊。
唯願為說修行無間如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者大方便。
佛告大慧。
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
得修行者大方便。
雲何為四。
謂善分别自心現。
觀外性非性。
離生住滅見。
得自覺聖智善樂。
是名菩薩摩诃薩。
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雲何菩薩摩诃薩善分别自心現。
謂如是觀三界唯心分齊離我我所。
無動搖離去來。
無始虛僞習氣所熏。
三界種種色行系縛。
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現。
是名菩薩摩诃薩善分别自心現。
雲何菩薩摩诃薩善觀外性非性。
謂炎夢等一切性。
無始虛僞妄想習因。
觀一切性自性。
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善觀外性非性。
是名菩薩摩诃薩善觀外性非性。
雲何菩薩摩诃薩善離生住滅見。
謂如幻夢。
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
随入自心分齊。
故見外性非性。
見識不生。
及緣不積聚。
見妄想緣生。
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
見離自性生見悉滅。
知如幻等諸法自性。
得無生法忍。
得無生法忍已。
離生住滅見。
是名菩薩摩诃薩善分别離生住滅見。
雲何菩薩摩诃薩得自覺聖智善樂。
謂得無生法忍。
住第八菩薩地。
得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
得意生身。
世尊。
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告大慧。
意生者。
譬如意去迅疾無礙。
故名意生。
譬如意去石壁無礙。
于彼異方無量由延。
因先所見憶念不忘。
自心流注不絕。
于身無障礙生。
大慧。
如是意生身。
得一時俱菩薩摩诃薩意生身如幻三昧。
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聖種類身一時俱生。
猶如意生無有障礙。
随所憶念本願境界。
為成熟衆生。
得自覺聖智善樂。
如是菩薩摩诃薩得無生法忍。
住第八菩薩地。
轉舍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
及得意生身。
得自覺聖智善樂。
是名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當如是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
複請世尊。
唯願為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
以覺緣因相故。
我及諸菩薩離一切性有無妄見。
無妄想見漸次俱生。
佛告大慧。
一切法二種緣相。
謂外及内。
外緣者。
謂泥團柱輪繩水木人工。
諸方便緣有瓶生。
如泥瓶縷疊草席種芽酪酥等。
方便緣生亦複如是。
是名外緣前後轉生。
雲何内緣。
謂無明愛業等法得緣名。
從彼生陰界入法。
得緣所起名。
彼無差别。
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緣法。
大慧。
彼因者有六種。
謂當有因。
相續因。
相因。
作因。
顯示因。
待因。
當有因者。
作因已内外法生。
相續因者。
作攀緣已内外法生陰種子等。
相因者。
作無間相相續生。
作因者。
作增上事如轉輪王。
顯示因者。
妄想事生已相現作所作。
如燈照色等。
待因者。
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
大慧。
彼自妄想相愚夫。
不漸次生不俱生。
所以者何。
若複俱生者。
作所作無分别。
不得因相故。
若漸次生者。
不得我相故。
漸次生不生。
如不生子無父名。
大慧。
漸次生相續方便不然。
但妄想耳。
因攀緣次第增上緣等。
生所生故。
大慧。
漸次生不生。
妄想自性計著相故。
漸次俱不生。
自心現受用故。
自相共相外性非性。
大慧。
漸次俱不生。
除自心現不覺妄想故相生。
是故因緣作事方便相。
當離漸次俱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都無生 亦無因緣滅 于彼生滅中 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複生 相續因緣起 唯為斷凡愚 癡惑妄想緣 有無緣起法 是悉無有生 習氣所迷轉 從是三有現 真實無生緣 亦複無有滅 觀一切有為 猶如虛空華 攝受及所攝 舍離惑亂見 非已生當生 亦複無因緣 一切無所有 斯皆是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
世尊。
唯願為說言說妄想相心經(此同上佛語心也)。
世尊。
我及餘菩薩摩诃薩。
若善知言說妄想相心經。
則能通達言說所說二種義。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言說所說二種趣。
淨一切衆生。
佛告大慧。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
善哉世尊。
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有四種言說妄想相。
謂相言說。
夢言說。
過妄想計著言說。
無始妄想言說。
相言說者。
從自妄想色相計著生。
夢言說者。
先所經境界随憶念生。
從覺已境界無性生。
過妄想計著言說者。
先怨所作業随憶念生。
無始妄想言說者。
無始虛僞計著過自種習氣生。
是名四種言說妄想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以此義勸請世尊。
唯願更說言說妄想所現境界。
世尊。
何處何故。
雲何何因衆生妄想言說生。
佛告大慧。
頭胸喉鼻唇舌龂齒和合出音聲。
大慧白佛言。
世尊。
言說妄想為異為不異。
佛告大慧。
言說妄想非異非不異。
所以者何。
謂彼因生相故。
大慧。
若言說妄想異者。
妄想不應是因。
若不異者。
語不顯義。
而有顯示。
是故非異非不異。
大慧複白佛言。
世尊。
為言說即是第一義。
為所說者是第一義。
佛告大慧。
非言說是第一義。
亦非所說是第一義。
所以者何。
謂第一義聖樂。
言說所入是第一義。
非言說是第一義。
第一義者。
聖智自覺所得。
非言說妄想覺境界。
是故言說妄想。
不顯示第一義。
言說者。
生滅動搖展轉因緣起。
若展轉因緣起者。
彼不顯示第一義。
大慧。
自他相無性故。
言說相不顯示第一義。
複次大慧。
随入自心現量。
故種種相外性非性。
言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
是故大慧。
當離言說諸妄想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性無自性 亦複無言說 甚深空空義 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 言說法如影 自覺聖智子 實際我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
世尊。
唯願為說離有無一異俱不俱非有非無常無常。
一切外道所不行。
自覺聖智所行。
離妄想自相共相。
入于第一真實之義諸地相續漸次上上增進清淨之相。
随入如來地相。
無開發本願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