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亦名颰陀劫三昧晉曰賢劫定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問三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終竟三歲。
始初三年。
悉具衣服。
所化已周。
著衣執缽遊維耶離。
與大聖衆無數百千諸比丘俱。
菩薩八十億。
爾時世尊處在閑居。
安然庠序從燕室興。
慧王菩薩。
喜王開士。
精專獨處。
亦尋起出奉迎如來。
嚴治場地敷設衆座。
彼時四輩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天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及人非人。
鹹來雲集。
一切諸會蒙衆菩薩光明所照。
皆得安和。
諸會菩薩一切大聖。
神智暢達逮得總持。
已成三昧具足五通。
目睹衆生一切心念。
悉分别知所思道俗。
不懷妄想。
普布弘訓布施和意。
自持戒忍精進一心智慧善權靡不開化。
逮不退轉。
頒宣道法慈愍群生。
不抱嗔害。
不慕利養。
所演經句不冀衣食。
無所著故。
逮深法忍無所從生。
度諸所生。
皆為一切無請之友。
為師子吼十方啟受。
濟諸終始使度彼岸。
勇猛無畏越衆魔事。
消諸陰蓋無挂礙業。
了本清淨不疑諸法。
積功累德不可稱載。
深入玄妙無極道元。
意和面悅先發問訊。
言談庠序除去愠色。
棄捐僞谄歌頌正真。
無際心行逮緻聖忍。
辯才不斷遊無限會。
強而有勢心如虛空。
功勳普流行如金剛。
無所不入。
所至到處未曾有難。
識無數劫周遊所曆。
所說方便。
一切諸法猶如幻化野馬影響。
如夢所見水中之月芭蕉泡沫。
衆變無數。
黎庶沒溺無所歸依。
往反五處而救濟之。
明達衆生所趣善惡。
随心所喜演真功勳。
常懷愍傷無粗害心。
積無量德莊嚴佛土。
無限弘誓成就無際。
諸佛境界覺意常定未曾忘歸。
歸歎十方現在諸佛。
體解衆結塵積自大。
志樂聖慧神通自娛。
以善權業遊億百千江沙佛土。
十方所講皆遙聞見。
明智所修悉能履之。
雨法甘露潤澤一切。
道意無量一切普備。
其名曰慈氏菩薩。
溥首菩薩。
光勢音菩薩。
雨音菩薩。
善德百千菩薩。
華嚴菩薩。
自大菩薩。
明焰成菩薩。
暢音菩薩。
奉無數億劫行菩薩。
覺意雷音王菩薩。
見正邪菩薩。
淨紫金菩薩。
其心堅重菩薩。
威光王菩薩。
照四千裡菩薩。
越所見菩薩。
辯積菩薩。
慧王菩薩。
不虛見菩薩。
颰陀和等八大正士。
又有衆香手菩薩。
無量真寶菩薩。
智積菩薩。
大淨菩薩。
師子吼菩薩。
音王菩薩。
淨珠嚴行菩薩。
師子步暢音菩薩。
無量辯無畏菩薩。
如是等菩薩八十億俱。
于是三千大千世界。
天下正主四大天王。
釋梵自在天王。
大梵天王。
諸龍王諸鬼神王。
諸阿須倫王。
諸迦留羅王。
諸真陀羅王。
諸摩休勒王。
諸揵沓和王。
皆往詣佛所。
各以華香供養散佛上。
還坐一面或坐或住。
爾時喜王菩薩睹衆會集。
即從坐起更正衣服。
長跪叉手白佛。
願有所問聽乃敢宣陳。
佛言。
恣汝所啟問。
佛當事事分别宣之。
喜王即問。
何謂菩薩常備道心斷除非法。
奉行等業消除衆結。
修三品。
一經行。
二住立。
三坐定。
化諸不調從是超越。
令其精進而無瑕穢。
何謂菩薩成就具足。
曉知衆生心性所行。
言常至誠入諸佛業不論诤訟。
随其衆生音聲言辭。
入誠谛慧。
今現在世睹見十方一切諸佛。
而無挂礙。
見真妙法乃緻諸佛至聖誓願。
愍念俗法。
雖遊世俗永無所著。
修行禅定一心三昧。
不從此教而有所生。
從泥洹法不取滅度。
不以不具諸佛至願而中懈廢乃複現求緣覺之法。
不以此乘而退轉堕落取滅度也。
意修無量不可限慧。
心未曾亂。
入于若幹諸種境界。
造無限業。
若有所問。
以辯才慧悉為宣暢。
攝取無量清淨佛土。
逮得無餘智慧聖達。
開化衆生心無所著。
不有人想頒宣經典。
不住颠倒顯示滅度。
不永寂滅修行得道。
亦無所猗如有所好。
慕于内行以棄有無。
今天中天。
惟見愍念。
性雖不敏不敢重啟垂哀宣布。
爾時喜王菩薩歎歌此頌。
咨問殊妙月 救世演光明 諸菩薩所行 漸行至成就 入無量限衆 諸天人樂法 聞最得道行 無數人發意 信樂微妙勳 問普名聞度 無量稱智心 見勝無餘證 十方散說行 尊解脫功德 佛勳最無倫 大聖訓慧行 念俗結黑冥 速演道光耀 疾睹三千界 行道講如是 相好猶衆華 持道無量音 三昧等須彌 菩薩行如是 無等倫無谄 不我無三垢 最寂衆所歎 問人中尊行 意堅言和妙 所說不阙漏 聖正士燒塵 如佛道告我 歸命入佛道 晝夜勤無異 聞此順法最 常正如道訓 若持常定意 神足辯智惠 見十方諸佛 問聖緻寂然 講慧無等倫 曉無數定門 所說不懈惓 故問十方行 不問入樂處 不咨境界限 妙勝大聖頂 惟宣十方行 佛告喜王菩薩。
善哉善哉。
所問甚深愍念一切。
有三昧名了諸法本。
菩薩若行此三昧定。
得是功勳。
辄逮此行威神巍巍。
具足成就二千一百諸度無極事。
緻八萬四千諸三昧門八萬四千諸總持門。
體解衆生遍入諸行。
疾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
佛言喜王。
何謂了諸法本三昧。
若有菩薩行六堅法。
身口心慈言行相應。
不違三乘不失要誓。
知三乘行。
如所造業開示人民。
言亦如是。
身清行淨口言柔和猶如甘露。
心念解明猶如日光。
常行愍哀恒懷慈心。
無有害意不舍大悲。
無戀一切不慕貪淫。
身行清明志樂法宜。
不失笃信尚至誠。
不廢己願及一切。
分别寂滅不永寂滅。
度脫衆生随其本行。
曉了罪福不亂世俗。
未曾貪身不務馳騁。
愍衆苦惱欲度脫之。
勸衆施安不造危殆。
化諸自大自大消伏。
懈者使勤轉進道教。
修法藏無上慧。
不立想人。
心無弊礙。
不計所有拔諸根本。
斷除家業志定無為。
剖判諸想無所悕望。
不舍正受常求智慧。
離俗言談志惟逮住。
講度世業無俗計念。
意不忽忘消除蔭蔽。
常思經法心不慌。
入所應宜。
不失節立所行法。
曉知世無所犯負。
具諸業以六度行。
棄無信多懷誠信。
笃佛道常念佛法。
勤悔過樂助功德。
施衆生因勸諸佛轉法輪。
應嗟歎聖不谀谄。
積功累德常精進。
心不懈廢習勤修。
遵行道業菩薩法。
好布施衆念憐傷。
常抱弘意。
求止業不缺止度順如教。
身口心淨無沾污。
如是至誠。
所依言教奉不違廢。
不住欲界不猗色界。
寂無色界。
從其所行可怙果報而信樂之。
堅住大乘而不退轉入愚冥處。
若在悭吝心不習此等心供養。
教化衆生令無谀谄。
不欺諸佛不抱害心向衆菩薩。
不亂聖業虛妄之言。
見諸精進若懈怠者而無二心。
不嫉他供具足弘誓。
棄捐憍慢嗔恚之想愚颠邪行以消無明。
常省己身不訟彼短。
慚愧自責不如佛法。
枝身行道又知止足。
棄舍親族。
厭于衰耗不務利養。
若有所得以分與人。
戒無所犯不習衆人睡眠之尤。
這被粗言常能含忍。
恒慎口言常立道化。
歎詠精進常悅和心。
與諸解脫親近相習。
勤數咨問修學閑居。
不舍獨燕常行節限。
功勳之德樂習空義。
不慕有為不猗陰身。
不樂諸種不受衰入。
不志财利不住境界。
去于颠倒心行堅強。
修聖賢行觀明心本。
得衆枯地休息衆行。
施無悕望。
戒無所念。
忍無所想。
精進不失。
禅無所生。
智慧無導。
奉正真法諸度無極入平等住。
不稱己德不毀他功。
不依生死不得泥洹。
是為解脫。
消雪情愛建立真谛。
面常和悅舍其愠色而先問訊。
恭敬長幼中年之士。
心常咨贊。
懷仁恩宜無所娆害。
不在言說。
常歎寂然惔怕之行。
所在和同合衆别離。
等心怨友無憎愛矣。
求于總持哀愍衆生如父如母如身如子如師和上尊長無異。
奉佛菩薩充滿順風。
供事如來好樂嚴淨。
不挾怯弱敬重三寶。
所在遊居無所稸積。
度衣限食不貪身命。
性常清淨恒行乞食。
不舍止足棄于衆會。
不慕家業不樂舍居。
不在校飾無有虛僞。
言辭可愛聞莫不歡。
勸助衆人使發道意。
無惑所行行入順教。
數數咨歎諸佛至真。
心習道法敬重聖衆。
尊順慧明習從智達。
護衆禅思開化精進。
常宣道德恒遵行法。
信功德本開化衆生。
好樂笃信講導衆苦。
威儀清淨常立弘仁。
而有慚愧畏難羞恥。
棄捐惡人不賢之黨。
習究竟業。
志行脫門。
求賢聖行。
奉四意止。
習平等斷。
興發諸根。
遵修諸力。
觀察覺意。
不舍道行。
度于寂滅。
照耀所觀心無望想。
欣樂法典不犯精舍。
無所羞無所慚。
不颠倒無欲想。
慕菩薩行。
佛道曠然而無邊際。
患厭邪行。
消滅往古無數劫時所習邪業。
修身自淨而無沾污。
志寂行律尊承重教。
而無瑕疵。
所行随時捐棄非時。
曉了從宜往來周旋。
孝順二親。
又知節限衣食供具。
暢達神通鮮明定意。
不毀正行度脫衆生。
奉受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終竟三歲。
始初三年。
悉具衣服。
所化已周。
著衣執缽遊維耶離。
與大聖衆無數百千諸比丘俱。
菩薩八十億。
爾時世尊處在閑居。
安然庠序從燕室興。
慧王菩薩。
喜王開士。
精專獨處。
亦尋起出奉迎如來。
嚴治場地敷設衆座。
彼時四輩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天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及人非人。
鹹來雲集。
一切諸會蒙衆菩薩光明所照。
皆得安和。
諸會菩薩一切大聖。
神智暢達逮得總持。
已成三昧具足五通。
目睹衆生一切心念。
悉分别知所思道俗。
不懷妄想。
普布弘訓布施和意。
自持戒忍精進一心智慧善權靡不開化。
逮不退轉。
頒宣道法慈愍群生。
不抱嗔害。
不慕利養。
所演經句不冀衣食。
無所著故。
逮深法忍無所從生。
度諸所生。
皆為一切無請之友。
為師子吼十方啟受。
濟諸終始使度彼岸。
勇猛無畏越衆魔事。
消諸陰蓋無挂礙業。
了本清淨不疑諸法。
積功累德不可稱載。
深入玄妙無極道元。
意和面悅先發問訊。
言談庠序除去愠色。
棄捐僞谄歌頌正真。
無際心行逮緻聖忍。
辯才不斷遊無限會。
強而有勢心如虛空。
功勳普流行如金剛。
無所不入。
所至到處未曾有難。
識無數劫周遊所曆。
所說方便。
一切諸法猶如幻化野馬影響。
如夢所見水中之月芭蕉泡沫。
衆變無數。
黎庶沒溺無所歸依。
往反五處而救濟之。
明達衆生所趣善惡。
随心所喜演真功勳。
常懷愍傷無粗害心。
積無量德莊嚴佛土。
無限弘誓成就無際。
諸佛境界覺意常定未曾忘歸。
歸歎十方現在諸佛。
體解衆結塵積自大。
志樂聖慧神通自娛。
以善權業遊億百千江沙佛土。
十方所講皆遙聞見。
明智所修悉能履之。
雨法甘露潤澤一切。
道意無量一切普備。
其名曰慈氏菩薩。
溥首菩薩。
光勢音菩薩。
雨音菩薩。
善德百千菩薩。
華嚴菩薩。
自大菩薩。
明焰成菩薩。
暢音菩薩。
奉無數億劫行菩薩。
覺意雷音王菩薩。
見正邪菩薩。
淨紫金菩薩。
其心堅重菩薩。
威光王菩薩。
照四千裡菩薩。
越所見菩薩。
辯積菩薩。
慧王菩薩。
不虛見菩薩。
颰陀和等八大正士。
又有衆香手菩薩。
無量真寶菩薩。
智積菩薩。
大淨菩薩。
師子吼菩薩。
音王菩薩。
淨珠嚴行菩薩。
師子步暢音菩薩。
無量辯無畏菩薩。
如是等菩薩八十億俱。
于是三千大千世界。
天下正主四大天王。
釋梵自在天王。
大梵天王。
諸龍王諸鬼神王。
諸阿須倫王。
諸迦留羅王。
諸真陀羅王。
諸摩休勒王。
諸揵沓和王。
皆往詣佛所。
各以華香供養散佛上。
還坐一面或坐或住。
爾時喜王菩薩睹衆會集。
即從坐起更正衣服。
長跪叉手白佛。
願有所問聽乃敢宣陳。
佛言。
恣汝所啟問。
佛當事事分别宣之。
喜王即問。
何謂菩薩常備道心斷除非法。
奉行等業消除衆結。
修三品。
一經行。
二住立。
三坐定。
化諸不調從是超越。
令其精進而無瑕穢。
何謂菩薩成就具足。
曉知衆生心性所行。
言常至誠入諸佛業不論诤訟。
随其衆生音聲言辭。
入誠谛慧。
今現在世睹見十方一切諸佛。
而無挂礙。
見真妙法乃緻諸佛至聖誓願。
愍念俗法。
雖遊世俗永無所著。
修行禅定一心三昧。
不從此教而有所生。
從泥洹法不取滅度。
不以不具諸佛至願而中懈廢乃複現求緣覺之法。
不以此乘而退轉堕落取滅度也。
意修無量不可限慧。
心未曾亂。
入于若幹諸種境界。
造無限業。
若有所問。
以辯才慧悉為宣暢。
攝取無量清淨佛土。
逮得無餘智慧聖達。
開化衆生心無所著。
不有人想頒宣經典。
不住颠倒顯示滅度。
不永寂滅修行得道。
亦無所猗如有所好。
慕于内行以棄有無。
今天中天。
惟見愍念。
性雖不敏不敢重啟垂哀宣布。
爾時喜王菩薩歎歌此頌。
咨問殊妙月 救世演光明 諸菩薩所行 漸行至成就 入無量限衆 諸天人樂法 聞最得道行 無數人發意 信樂微妙勳 問普名聞度 無量稱智心 見勝無餘證 十方散說行 尊解脫功德 佛勳最無倫 大聖訓慧行 念俗結黑冥 速演道光耀 疾睹三千界 行道講如是 相好猶衆華 持道無量音 三昧等須彌 菩薩行如是 無等倫無谄 不我無三垢 最寂衆所歎 問人中尊行 意堅言和妙 所說不阙漏 聖正士燒塵 如佛道告我 歸命入佛道 晝夜勤無異 聞此順法最 常正如道訓 若持常定意 神足辯智惠 見十方諸佛 問聖緻寂然 講慧無等倫 曉無數定門 所說不懈惓 故問十方行 不問入樂處 不咨境界限 妙勝大聖頂 惟宣十方行 佛告喜王菩薩。
善哉善哉。
所問甚深愍念一切。
有三昧名了諸法本。
菩薩若行此三昧定。
得是功勳。
辄逮此行威神巍巍。
具足成就二千一百諸度無極事。
緻八萬四千諸三昧門八萬四千諸總持門。
體解衆生遍入諸行。
疾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
佛言喜王。
何謂了諸法本三昧。
若有菩薩行六堅法。
身口心慈言行相應。
不違三乘不失要誓。
知三乘行。
如所造業開示人民。
言亦如是。
身清行淨口言柔和猶如甘露。
心念解明猶如日光。
常行愍哀恒懷慈心。
無有害意不舍大悲。
無戀一切不慕貪淫。
身行清明志樂法宜。
不失笃信尚至誠。
不廢己願及一切。
分别寂滅不永寂滅。
度脫衆生随其本行。
曉了罪福不亂世俗。
未曾貪身不務馳騁。
愍衆苦惱欲度脫之。
勸衆施安不造危殆。
化諸自大自大消伏。
懈者使勤轉進道教。
修法藏無上慧。
不立想人。
心無弊礙。
不計所有拔諸根本。
斷除家業志定無為。
剖判諸想無所悕望。
不舍正受常求智慧。
離俗言談志惟逮住。
講度世業無俗計念。
意不忽忘消除蔭蔽。
常思經法心不慌。
入所應宜。
不失節立所行法。
曉知世無所犯負。
具諸業以六度行。
棄無信多懷誠信。
笃佛道常念佛法。
勤悔過樂助功德。
施衆生因勸諸佛轉法輪。
應嗟歎聖不谀谄。
積功累德常精進。
心不懈廢習勤修。
遵行道業菩薩法。
好布施衆念憐傷。
常抱弘意。
求止業不缺止度順如教。
身口心淨無沾污。
如是至誠。
所依言教奉不違廢。
不住欲界不猗色界。
寂無色界。
從其所行可怙果報而信樂之。
堅住大乘而不退轉入愚冥處。
若在悭吝心不習此等心供養。
教化衆生令無谀谄。
不欺諸佛不抱害心向衆菩薩。
不亂聖業虛妄之言。
見諸精進若懈怠者而無二心。
不嫉他供具足弘誓。
棄捐憍慢嗔恚之想愚颠邪行以消無明。
常省己身不訟彼短。
慚愧自責不如佛法。
枝身行道又知止足。
棄舍親族。
厭于衰耗不務利養。
若有所得以分與人。
戒無所犯不習衆人睡眠之尤。
這被粗言常能含忍。
恒慎口言常立道化。
歎詠精進常悅和心。
與諸解脫親近相習。
勤數咨問修學閑居。
不舍獨燕常行節限。
功勳之德樂習空義。
不慕有為不猗陰身。
不樂諸種不受衰入。
不志财利不住境界。
去于颠倒心行堅強。
修聖賢行觀明心本。
得衆枯地休息衆行。
施無悕望。
戒無所念。
忍無所想。
精進不失。
禅無所生。
智慧無導。
奉正真法諸度無極入平等住。
不稱己德不毀他功。
不依生死不得泥洹。
是為解脫。
消雪情愛建立真谛。
面常和悅舍其愠色而先問訊。
恭敬長幼中年之士。
心常咨贊。
懷仁恩宜無所娆害。
不在言說。
常歎寂然惔怕之行。
所在和同合衆别離。
等心怨友無憎愛矣。
求于總持哀愍衆生如父如母如身如子如師和上尊長無異。
奉佛菩薩充滿順風。
供事如來好樂嚴淨。
不挾怯弱敬重三寶。
所在遊居無所稸積。
度衣限食不貪身命。
性常清淨恒行乞食。
不舍止足棄于衆會。
不慕家業不樂舍居。
不在校飾無有虛僞。
言辭可愛聞莫不歡。
勸助衆人使發道意。
無惑所行行入順教。
數數咨歎諸佛至真。
心習道法敬重聖衆。
尊順慧明習從智達。
護衆禅思開化精進。
常宣道德恒遵行法。
信功德本開化衆生。
好樂笃信講導衆苦。
威儀清淨常立弘仁。
而有慚愧畏難羞恥。
棄捐惡人不賢之黨。
習究竟業。
志行脫門。
求賢聖行。
奉四意止。
習平等斷。
興發諸根。
遵修諸力。
觀察覺意。
不舍道行。
度于寂滅。
照耀所觀心無望想。
欣樂法典不犯精舍。
無所羞無所慚。
不颠倒無欲想。
慕菩薩行。
佛道曠然而無邊際。
患厭邪行。
消滅往古無數劫時所習邪業。
修身自淨而無沾污。
志寂行律尊承重教。
而無瑕疵。
所行随時捐棄非時。
曉了從宜往來周旋。
孝順二親。
又知節限衣食供具。
暢達神通鮮明定意。
不毀正行度脫衆生。
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