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生初勝分法本經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隋天竺三藏達磨笈多譯
比丘白佛。
大德。
惟此出生相續緣生。
為更别有緣生。
佛言。
比丘。
我說八門緣生。
一謂受用世俗者。
如眼緣色生眼識。
三和有觸觸緣受如是等。
二謂說助持者。
緣生如四食作緣。
根大得住當有增益。
三謂說助持因者。
緣生如諸谷中種子。
田水緣故便有牙等。
四謂說出生續系者。
緣生如能攝聚分及能轉出分。
于出生攝聚及所轉出。
五謂說于出生所續系緣生。
如世界若因若緣轉成轉壞可知。
六謂說出生入者。
緣生如不善及善有漏業故。
三惡趣及天人趣等。
差别可知。
七謂說清淨者。
緣生如以他音及自正思為因。
正見生故無明滅。
無明滅故行滅。
如是乃至生滅故老死滅。
比丘白佛。
大德。
如次第無明緣等行等生。
亦還次第如是滅不。
佛言。
比丘不也。
比丘白佛。
大德。
彼何故次第說滅。
佛言。
比丘。
前分無生能故。
後分則無生法示現。
比丘。
無有不生之相。
即有滅轉。
八謂說自在者。
緣生如比丘善治思惟修定修作緣。
若欲如是随所信解。
即如是有彼無别異。
比丘。
此是我說八門緣生。
比丘白佛。
大德。
若世尊曾說。
因業故受生因渴愛故轉出。
有何密意作如是說。
佛言。
比丘。
以無明緣故。
種種福非福不動行。
往昔有中已作已集。
種種身受生種子聚而攝之。
于中渴愛猶未除滅。
以渴愛故。
還于有中彼身轉出。
彼行有能非無渴愛。
是故說名因業故受生。
因渴愛故轉出。
比丘白佛。
大德。
若因渴愛故轉出。
彼何故取緣有。
非渴愛緣。
佛言。
比丘。
此有渴愛如其無取。
不能緣非福行于惡趣中出生。
及無有渴愛如其無取。
不能緣福不動行于非定地身及定地身二種善趣中出生。
是故非惟渴愛緣有。
取亦緣有。
比丘白佛。
大德。
若世尊曾于大由法門中說雲。
阿難陀。
彼諸衆生于中衆生種類。
或無有生然亦有生。
若其一切諸種。
皆無生緣老死。
亦是可知。
世尊。
有何密意作如是說。
佛言。
比丘。
密意所說。
攝聚之生及轉出之生。
于老死增上緣。
不相著及相著。
此是密意。
比丘白佛。
大德。
世尊已說緣生句義。
未說緣生義。
彼雲何可見。
佛言。
比丘。
略說有十一種緣生義可見。
所謂無作者義是緣生義。
共因者義。
無衆生義。
他生義。
不動義。
無常義。
念念空義。
因果相續不斷義。
種種因果義。
相似因果義。
決定因果義。
是緣生義。
如是可見。
比丘白佛。
大德。
若世尊曾說甚深即此緣生是也。
然此緣生甚深雲何可見。
佛言。
比丘。
如是以十一種義故。
五種甚深可見。
所謂因甚深。
相甚深。
生甚深。
轉住甚深。
發轉甚深。
比丘。
複有五種緣生甚深可見。
所謂相甚深。
攝種甚深。
因甚深。
果甚深。
轉出因果差别對治甚深。
比丘。
複有五種緣生甚深可見。
所謂攝甚深。
順甚深。
逆甚深。
取甚深。
境界甚深。
比丘。
此是無明等起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轉住殊勝。
佛言。
比丘。
略說無明有四種轉住。
所謂順眠轉住(舊名使)。
起處轉往(舊名縛亦名上心)。
相應轉住。
獨不共轉住。
比丘白佛。
大德。
誰所轉住無明作緣。
佛言。
比丘。
此外凡夫以不正思。
牽引四種無明與福非福不動行作緣。
比丘。
此外凡夫。
若與福不動相應善業之心。
猶是不正思之津氣。
比丘。
此内法放逸凡夫。
且置不共無明。
彼餘無明放逸牽引與行作緣。
比丘。
此内法不放逸凡夫學者及聖學者。
妄念牽引三種無明。
與非福作緣。
然彼非福不能作惡趣有。
是故彼非福不是無明緣行。
我曾說不共無明。
此内法不放逸凡夫學者未斷。
而聖學者已斷。
彼不放逸凡夫。
若發生福不動行。
于正法中發生正思相應心。
時解脫因及解脫向皆亦發生。
彼增上故。
二善趣生。
則當轉出。
而未斷四種無明增上故。
比丘。
然聖學者由斷不共無明。
不作新業。
所有故業由順眠力。
若未除斷。
彼頻觸己亦可盡邊。
如是彼無明緣行生生漸減不複增長。
以此因緣故。
應知此内法學者。
不作無明緣行。
比丘。
為此外凡夫故。
發起我說随順滿足。
染污緣生非為此内法者也。
比丘。
此是無明轉住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颠倒殊勝。
佛言。
比丘。
此四種無明。
于谛中無而增有及有而謗無二種颠倒。
比丘白佛。
大德。
雲何無而增有及有而謗無二種颠倒。
佛言。
比丘。
以四種因緣故。
所謂非法見法。
法見非法。
天趣及解脫中。
非方便見方便。
是為無而增有颠倒。
以邪見故皆謗言無。
是為有而謗無颠倒。
比丘。
此是無明颠倒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相貌殊勝。
佛言。
比丘。
彼有二種可見。
一者微細自相差别。
二者愛不愛及俱二颠倒境界同相差别。
比丘。
如是所有起處無明。
微細難知及難見故。
何況複順眠者。
所有相應無明。
微細難知及難見故。
何況複不共者。
諸愛不愛及俱二颠倒境界之中。
覆真實相。
及見颠倒相。
同等轉行。
其餘煩惱則不如此。
若餘身見等同相煩惱。
亦複以彼無明而作依止乃得轉生。
比丘。
此是無明相貌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作業殊勝。
佛言。
比丘。
略說無明有二種業應知。
一者一切諸種發轉。
與作依止業者無明。
二者一切諸種背轉。
與作障礙業者無明。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一切諸
大德。
惟此出生相續緣生。
為更别有緣生。
佛言。
比丘。
我說八門緣生。
一謂受用世俗者。
如眼緣色生眼識。
三和有觸觸緣受如是等。
二謂說助持者。
緣生如四食作緣。
根大得住當有增益。
三謂說助持因者。
緣生如諸谷中種子。
田水緣故便有牙等。
四謂說出生續系者。
緣生如能攝聚分及能轉出分。
于出生攝聚及所轉出。
五謂說于出生所續系緣生。
如世界若因若緣轉成轉壞可知。
六謂說出生入者。
緣生如不善及善有漏業故。
三惡趣及天人趣等。
差别可知。
七謂說清淨者。
緣生如以他音及自正思為因。
正見生故無明滅。
無明滅故行滅。
如是乃至生滅故老死滅。
比丘白佛。
大德。
如次第無明緣等行等生。
亦還次第如是滅不。
佛言。
比丘不也。
比丘白佛。
大德。
彼何故次第說滅。
佛言。
比丘。
前分無生能故。
後分則無生法示現。
比丘。
無有不生之相。
即有滅轉。
八謂說自在者。
緣生如比丘善治思惟修定修作緣。
若欲如是随所信解。
即如是有彼無别異。
比丘。
此是我說八門緣生。
比丘白佛。
大德。
若世尊曾說。
因業故受生因渴愛故轉出。
有何密意作如是說。
佛言。
比丘。
以無明緣故。
種種福非福不動行。
往昔有中已作已集。
種種身受生種子聚而攝之。
于中渴愛猶未除滅。
以渴愛故。
還于有中彼身轉出。
彼行有能非無渴愛。
是故說名因業故受生。
因渴愛故轉出。
比丘白佛。
大德。
若因渴愛故轉出。
彼何故取緣有。
非渴愛緣。
佛言。
比丘。
此有渴愛如其無取。
不能緣非福行于惡趣中出生。
及無有渴愛如其無取。
不能緣福不動行于非定地身及定地身二種善趣中出生。
是故非惟渴愛緣有。
取亦緣有。
比丘白佛。
大德。
若世尊曾于大由法門中說雲。
阿難陀。
彼諸衆生于中衆生種類。
或無有生然亦有生。
若其一切諸種。
皆無生緣老死。
亦是可知。
世尊。
有何密意作如是說。
佛言。
比丘。
密意所說。
攝聚之生及轉出之生。
于老死增上緣。
不相著及相著。
此是密意。
比丘白佛。
大德。
世尊已說緣生句義。
未說緣生義。
彼雲何可見。
佛言。
比丘。
略說有十一種緣生義可見。
所謂無作者義是緣生義。
共因者義。
無衆生義。
他生義。
不動義。
無常義。
念念空義。
因果相續不斷義。
種種因果義。
相似因果義。
決定因果義。
是緣生義。
如是可見。
比丘白佛。
大德。
若世尊曾說甚深即此緣生是也。
然此緣生甚深雲何可見。
佛言。
比丘。
如是以十一種義故。
五種甚深可見。
所謂因甚深。
相甚深。
生甚深。
轉住甚深。
發轉甚深。
比丘。
複有五種緣生甚深可見。
所謂相甚深。
攝種甚深。
因甚深。
果甚深。
轉出因果差别對治甚深。
比丘。
複有五種緣生甚深可見。
所謂攝甚深。
順甚深。
逆甚深。
取甚深。
境界甚深。
比丘。
此是無明等起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轉住殊勝。
佛言。
比丘。
略說無明有四種轉住。
所謂順眠轉住(舊名使)。
起處轉往(舊名縛亦名上心)。
相應轉住。
獨不共轉住。
比丘白佛。
大德。
誰所轉住無明作緣。
佛言。
比丘。
此外凡夫以不正思。
牽引四種無明與福非福不動行作緣。
比丘。
此外凡夫。
若與福不動相應善業之心。
猶是不正思之津氣。
比丘。
此内法放逸凡夫。
且置不共無明。
彼餘無明放逸牽引與行作緣。
比丘。
此内法不放逸凡夫學者及聖學者。
妄念牽引三種無明。
與非福作緣。
然彼非福不能作惡趣有。
是故彼非福不是無明緣行。
我曾說不共無明。
此内法不放逸凡夫學者未斷。
而聖學者已斷。
彼不放逸凡夫。
若發生福不動行。
于正法中發生正思相應心。
時解脫因及解脫向皆亦發生。
彼增上故。
二善趣生。
則當轉出。
而未斷四種無明增上故。
比丘。
然聖學者由斷不共無明。
不作新業。
所有故業由順眠力。
若未除斷。
彼頻觸己亦可盡邊。
如是彼無明緣行生生漸減不複增長。
以此因緣故。
應知此内法學者。
不作無明緣行。
比丘。
為此外凡夫故。
發起我說随順滿足。
染污緣生非為此内法者也。
比丘。
此是無明轉住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颠倒殊勝。
佛言。
比丘。
此四種無明。
于谛中無而增有及有而謗無二種颠倒。
比丘白佛。
大德。
雲何無而增有及有而謗無二種颠倒。
佛言。
比丘。
以四種因緣故。
所謂非法見法。
法見非法。
天趣及解脫中。
非方便見方便。
是為無而增有颠倒。
以邪見故皆謗言無。
是為有而謗無颠倒。
比丘。
此是無明颠倒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相貌殊勝。
佛言。
比丘。
彼有二種可見。
一者微細自相差别。
二者愛不愛及俱二颠倒境界同相差别。
比丘。
如是所有起處無明。
微細難知及難見故。
何況複順眠者。
所有相應無明。
微細難知及難見故。
何況複不共者。
諸愛不愛及俱二颠倒境界之中。
覆真實相。
及見颠倒相。
同等轉行。
其餘煩惱則不如此。
若餘身見等同相煩惱。
亦複以彼無明而作依止乃得轉生。
比丘。
此是無明相貌殊勝。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無明作業殊勝。
佛言。
比丘。
略說無明有二種業應知。
一者一切諸種發轉。
與作依止業者無明。
二者一切諸種背轉。
與作障礙業者無明。
比丘白佛。
大德。
何者是一切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