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丁
關燈
小
中
大
求人,則人重矣;以數求物,則物重矣。
&rdquo公曰:&ldquo此若言何謂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舉國而一則無赀,舉國而十則有百。
然則吾将以徐疾禦之,若左之授右,若右之授左,是以外内不踡,終身無咎。
王霸之不求于人而求之終始,四時之高下,令之徐疾而已矣。
源泉有竭,鬼神有歇,守物之終始,身不竭。
此謂源究。
&rdquo 【譯文】 石璧謀 桓公說:&ldquo我想西行朝拜天子而賀獻費用不足,解決這個問題有辦法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下令在一陰一裡築城,要求有三層城牆,九道城門。
利用此項工程使玉匠雕制石壁,一尺的定價為一萬錢,八寸的定為八幹,七寸的定為七幹,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
&rdquo石瑩如數完成後,管仲就西行朝見天子說:&ldquo敝國之君想率領諸侯來朝拜先王宗廟,觀禮于周室,請發布命令,要求天下諸侯凡來朝拜先王宗廟并觀禮于周室的,都必須帶上彤弓和石壁。
不帶彤弓石壁者不準入朝。
&rdquo周天子答應說:&ldquo可以這樣做。
&rdquo便向天下各地發出了号令。
天下諸侯都運載着黃金、珠玉、糧食、彩絹和布帛到齊國來購買石壁。
齊國的石壁由此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财物歸于齊國。
所以,齊國八年沒有征收賦稅,就是這個一陰一裡之謀的作用。
桓公曰:&ldquo天子之養不足,号令賦于天下則不信諸侯,為此有道乎?&rdquo管子對曰:&ldquo一江一淮之間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請使天子之吏環封而守之。
夫天子則封于太山、禅于梁父。
号令天下諸侯曰:&lsquo諸從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為禅籍。
不如令者不得從。
&rsquo&rdquo天子下諸侯載其黃金。
争秩而走,一江一淮之菁茅坐長而十倍,其賈一柬而百金。
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歸周若流水。
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賀獻者,菁茅之謀也。
菁茅謀 桓公說:&ldquo周天子财用不足,凡下令向各國征收,都不得諸侯響應,解決這個問題有辦法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長一江一、淮河之間,出一種三條脊梗直貫到根部的茅草,名叫&lsquo青茅&rsquo。
請使周天子的官吏把菁茅産地的四周封禁并看守起來。
天子總是要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
可以向天下諸侯下令說:&lsquo凡随從天子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都必須攜帶一捆菁茅作為祭祀之用的墊席。
不按照命令行事的不得随從前往。
'&rdquo天下諸侯便都載運着黃金争先恐後地奔走求購。
一江一淮的菁茅價格上漲十倍,一捆可以賣到百金。
所以周天子在朝中僅僅三天,天下的黃金就從四面八方象流水一樣聚來。
因此,周天子七年沒有索取諸侯的貢品,就是這個菁茅之謀的作用。
桓公說:&ldquo我需要辦理的事情很多,隻好派官向富商蓄賈和高利貸者征收賦稅,來幫助貧民和農夫維持農事。
但若改變這種辦法,還有别的出路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隻有運用号令來改變這種辦法才行。
&rdquo桓公說:&ldquo具體做法如何?&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把賓須無派到南方,隰朋派到北方,甯戚到東方,鮑叔到西方。
四人的派遣一定下來,我就對他們宣布号令說:&lsquo你們都去為國君調查四方各放貸地區的情況,調查那裡負債的人有多少于家,回來向我報告。
&rdquo&rsquo鮑叔馳到了西方,回來報告說:&ldquo西部的百姓,是住在濟水周圍、大海附近、草澤之地的百姓。
他們以漁獵打柴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多的放債有幹鐘糧食,少的有六、七百鐘。
他們放債,,&mdash借出一鐘糧食收利一鐘。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九百多家。
&rdquo賓須無馳車去了南方,回來報告說:&ldquo南方的百姓,是住在山上谷中、登山下谷的百姓。
他們以砍伐木材,采摘橡栗,并從事獰獵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多的放債有一千萬,少的有六、七百萬。
他們放債,利息柑當百分之五十。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八百多家。
&rdquo甯戚馳車去了東方,回來報告說;&ldquo東方的百姓,是居山靠海,地處山谷,上山伐木,并從事漁獵的百姓。
他們以紡織葛藤粗線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有丁、惠、高、國四家,多的放債有五幹鐘糧食,少的有三幹鐘。
他們放債,是借出一鐘糧食,收到五釜。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八、九百家。
&rdquo隐朋馳車到了北方,回來報告說:&ldquo北方的百姓,是住在水澤一帶和大海附近,從事煮鹽或在濟水捕魚的百姓。
他們也依靠打柴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多的放債有一千萬,少的有六、七百萬。
他們放債,利息相當百分之二十。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九百多家。
&rdquo上述所有高利貸者,共放債三千萬錢,三千萬鐘左右的糧食。
借債貧民三千多家。
四位大臣報告完畢,管仲說:&ldquo不料我國的百姓等于一國而有五個國君的征斂,這樣還想國家不窮,軍隊不弱,怎麼可能呢?&rdquo桓公說:&ldquo有辦法解決麼?&rdquo管仲說:&ldquo隻有運用号令來改變這種情況才行。
請命令前來朝拜賀獻的,都須獻來織有&lsquo枝蘭鼓&rsquo花紋的美錦,美錦的價格就一定上漲十倍。
君上在&lsquo棧台&rsquo所藏的同類美錦,也會漲價十倍。
再請下令召見高利貸者,由君上設宴招待。
太宰敬酒後,桓公便提衣起立而問大家:&lsquo我需要辦理的事情很多,隻好派官在國内收稅。
聽說諸位曾把錢、糧借給貧民,使他們得以完成納稅任務。
我藏有&ldquo枝蘭鼓&rsquo花紋的美錦,每正價值萬錢,我想用它來為貧民們償還本息,使他們免除債務負擔。
&rsquo高利貸者都将俯首下拜說:&lsquo君上如此關懷百姓,請允許我們把債券捐獻于堂下就是了。
&rsquo桓公再說:&lsquo那可不行。
諸位使我國貧民春得以耕,夏得以耘,我感謝你們,無所獎勵,這點東西都不肯收,我心不安。
&rsquo這樣,高利貸者們都會說:&lsquo我們再拜接受了。
&rsquo國家拿出棧台的織錦還不到三千純,便清償了四方貧民的本息,免除了他們的債務。
四方貧民聽到後,一定會父告其子,兄告其弟
&rdquo公曰:&ldquo此若言何謂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舉國而一則無赀,舉國而十則有百。
然則吾将以徐疾禦之,若左之授右,若右之授左,是以外内不踡,終身無咎。
王霸之不求于人而求之終始,四時之高下,令之徐疾而已矣。
源泉有竭,鬼神有歇,守物之終始,身不竭。
此謂源究。
&rdquo 【譯文】 石璧謀 桓公說:&ldquo我想西行朝拜天子而賀獻費用不足,解決這個問題有辦法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下令在一陰一裡築城,要求有三層城牆,九道城門。
利用此項工程使玉匠雕制石壁,一尺的定價為一萬錢,八寸的定為八幹,七寸的定為七幹,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
&rdquo石瑩如數完成後,管仲就西行朝見天子說:&ldquo敝國之君想率領諸侯來朝拜先王宗廟,觀禮于周室,請發布命令,要求天下諸侯凡來朝拜先王宗廟并觀禮于周室的,都必須帶上彤弓和石壁。
不帶彤弓石壁者不準入朝。
&rdquo周天子答應說:&ldquo可以這樣做。
&rdquo便向天下各地發出了号令。
天下諸侯都運載着黃金、珠玉、糧食、彩絹和布帛到齊國來購買石壁。
齊國的石壁由此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财物歸于齊國。
所以,齊國八年沒有征收賦稅,就是這個一陰一裡之謀的作用。
桓公曰:&ldquo天子之養不足,号令賦于天下則不信諸侯,為此有道乎?&rdquo管子對曰:&ldquo一江一淮之間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請使天子之吏環封而守之。
夫天子則封于太山、禅于梁父。
号令天下諸侯曰:&lsquo諸從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為禅籍。
不如令者不得從。
&rsquo&rdquo天子下諸侯載其黃金。
争秩而走,一江一淮之菁茅坐長而十倍,其賈一柬而百金。
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歸周若流水。
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賀獻者,菁茅之謀也。
菁茅謀 桓公說:&ldquo周天子财用不足,凡下令向各國征收,都不得諸侯響應,解決這個問題有辦法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長一江一、淮河之間,出一種三條脊梗直貫到根部的茅草,名叫&lsquo青茅&rsquo。
請使周天子的官吏把菁茅産地的四周封禁并看守起來。
天子總是要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
可以向天下諸侯下令說:&lsquo凡随從天子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都必須攜帶一捆菁茅作為祭祀之用的墊席。
不按照命令行事的不得随從前往。
'&rdquo天下諸侯便都載運着黃金争先恐後地奔走求購。
一江一淮的菁茅價格上漲十倍,一捆可以賣到百金。
所以周天子在朝中僅僅三天,天下的黃金就從四面八方象流水一樣聚來。
因此,周天子七年沒有索取諸侯的貢品,就是這個菁茅之謀的作用。
桓公說:&ldquo我需要辦理的事情很多,隻好派官向富商蓄賈和高利貸者征收賦稅,來幫助貧民和農夫維持農事。
但若改變這種辦法,還有别的出路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隻有運用号令來改變這種辦法才行。
&rdquo桓公說:&ldquo具體做法如何?&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請把賓須無派到南方,隰朋派到北方,甯戚到東方,鮑叔到西方。
四人的派遣一定下來,我就對他們宣布号令說:&lsquo你們都去為國君調查四方各放貸地區的情況,調查那裡負債的人有多少于家,回來向我報告。
&rdquo&rsquo鮑叔馳到了西方,回來報告說:&ldquo西部的百姓,是住在濟水周圍、大海附近、草澤之地的百姓。
他們以漁獵打柴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多的放債有幹鐘糧食,少的有六、七百鐘。
他們放債,,&mdash借出一鐘糧食收利一鐘。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九百多家。
&rdquo賓須無馳車去了南方,回來報告說:&ldquo南方的百姓,是住在山上谷中、登山下谷的百姓。
他們以砍伐木材,采摘橡栗,并從事獰獵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多的放債有一千萬,少的有六、七百萬。
他們放債,利息柑當百分之五十。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八百多家。
&rdquo甯戚馳車去了東方,回來報告說;&ldquo東方的百姓,是居山靠海,地處山谷,上山伐木,并從事漁獵的百姓。
他們以紡織葛藤粗線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有丁、惠、高、國四家,多的放債有五幹鐘糧食,少的有三幹鐘。
他們放債,是借出一鐘糧食,收到五釜。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八、九百家。
&rdquo隐朋馳車到了北方,回來報告說:&ldquo北方的百姓,是住在水澤一帶和大海附近,從事煮鹽或在濟水捕魚的百姓。
他們也依靠打柴為生。
那裡的高利貸者,多的放債有一千萬,少的有六、七百萬。
他們放債,利息相當百分之二十。
那裡借債的貧民有九百多家。
&rdquo上述所有高利貸者,共放債三千萬錢,三千萬鐘左右的糧食。
借債貧民三千多家。
四位大臣報告完畢,管仲說:&ldquo不料我國的百姓等于一國而有五個國君的征斂,這樣還想國家不窮,軍隊不弱,怎麼可能呢?&rdquo桓公說:&ldquo有辦法解決麼?&rdquo管仲說:&ldquo隻有運用号令來改變這種情況才行。
請命令前來朝拜賀獻的,都須獻來織有&lsquo枝蘭鼓&rsquo花紋的美錦,美錦的價格就一定上漲十倍。
君上在&lsquo棧台&rsquo所藏的同類美錦,也會漲價十倍。
再請下令召見高利貸者,由君上設宴招待。
太宰敬酒後,桓公便提衣起立而問大家:&lsquo我需要辦理的事情很多,隻好派官在國内收稅。
聽說諸位曾把錢、糧借給貧民,使他們得以完成納稅任務。
我藏有&ldquo枝蘭鼓&rsquo花紋的美錦,每正價值萬錢,我想用它來為貧民們償還本息,使他們免除債務負擔。
&rsquo高利貸者都将俯首下拜說:&lsquo君上如此關懷百姓,請允許我們把債券捐獻于堂下就是了。
&rsquo桓公再說:&lsquo那可不行。
諸位使我國貧民春得以耕,夏得以耘,我感謝你們,無所獎勵,這點東西都不肯收,我心不安。
&rsquo這樣,高利貸者們都會說:&lsquo我們再拜接受了。
&rsquo國家拿出棧台的織錦還不到三千純,便清償了四方貧民的本息,免除了他們的債務。
四方貧民聽到後,一定會父告其子,兄告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