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甲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桓公曰:&ldquo輕重有數乎?&rdquo管子對曰:&ldquo輕重無數,物發而應之,聞聲而乘之。
故為國不能來大下之财,緻天下之民,則國不可成。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來天下之财?&rdquo管子對曰:&ldquo昔者桀之時,女樂三萬人,端譟晨,樂聞于三衢,是無不服文繡衣裳者。
伊尹以薄之遊女工文繡篡組,一純得粟百鐘于桀之國。
夫桀之國者,天子之國也,桀無天下憂,飾婦女鐘鼓之樂,故伊尹得其粟而奪之流。
此之謂來天下之财。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緻天下之民?&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使州有一掌,裡有積五窌。
民無以與正籍者予之長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長度。
饑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資者得振,則天下之歸我者若流水,此之謂緻天下之民。
故聖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動言搖辭,萬民可得而親。
&rdquo桓公曰:&ldquo善。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夫湯以七十裡之薄,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桀者冬不為杠,夏不束柎,以觀凍溺。
弛牝虎充市,以觀其驚駭。
至湯而不然。
夷兢而積粟,饑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資者振之,天下歸湯若流水。
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
&rdquo桓公曰:&ldquo桀使湯得為是,其故何也?&rdquo管子曰:&ldquo女華者,桀之所愛也,湯事之以千金;曲逆者,桀之所善也,湯事之以千金。
内則有女華之一陰一,外則有曲逆之一陽一,一陰一陽一之議合,而得成其天子。
此湯之一陰一謀也。
&rdquo 桓公曰:&ldquo輕重之數,國準之分,吾已得而聞之矣,請問用兵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五戰而至于兵。
&rdquo桓公曰:&ldquo此若言何謂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戰衡,戰準,戰流,戰權,戰勢。
此所謂五戰而至于兵者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
&rdquo 桓公欲賞死事之後,曰:&ldquo吾國者,衢處之國,饋食之都,虎狼之所栖也,今每戰輿死扶傷,如孤,茶首之孫,仰倳戟之寶,吾無由與之,為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吾國之豪家,遷封、食邑而居者,君章之以物則物重,不章以物則物輕;守之以物則物重,不守以物則物輕。
故遷封、食邑、富商、蓄賈、積餘、藏羨、跱蓄之家,此吾國之豪也,故君請缟素而就士室,朝功臣、世家、遷封、食邑、積餘、藏羨、跱蓄之家曰:&lsquo城肥緻沖,無委緻圍。
天下有慮,齊獨不與其謀?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請以平賈取之子。
&rsquo與之定其券契之齒。
釜鏂之數,不得為侈弇焉。
困窮之民聞而籴之,釜鏂無止,遠通不推。
國粟之賈坐長而四十倍。
君出四十倍之粟以振孤寡,牧貧病,視獨老窮而無子者;靡得相鬻而養之,勿使赴于溝浍之中,若此,則士争前戰為顔行,不偷而為用,輿死扶傷,死者過半。
此何故也?士非好戰而輕死,輕重之分使然也。
&rdquo 桓公曰:&ldquo皮、幹、筋、角之征甚重。
重籍于民而貴市之皮、幹、筋、角,非為國之數也。
&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以令高杠柴池,使東西不相睹,南北不相見。
&rdquo桓公曰:&ldquo諾。
&rdquo行事期年,而皮、幹、筋、角之征去分,民之籍去分。
桓公召管子而問曰:&ldquo此何故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杠、池平之時,夫妻服簟,輕至百裡,今高杠柴池,東西南北不相睹,天酸然雨,十人之力不能上;廣澤遇雨,十人之力不可得而恃。
夫舍牛馬之力所無因。
牛馬絕罷,而相繼死其所者相望,皮、幹、筋、角徒予人而莫之取。
牛馬之賈必坐長而百倍。
天下聞之,必離其牛馬而歸齊若流。
故高杠柴池,所以緻天下之牛馬而損民之籍也,《道若秘》雲:&lsquo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rsquo&rdquo 桓公曰:&ldquo弓一弩一多匡(車多)者,而重籍于民,奉繕工,而使弓一弩一多匡(車多)者,其故何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鵝骛之舍近,鹍雞鹄(鳥包)之通遠。
鹄鹍之所在,君請式璧而聘之。
&rdquo桓公曰:&ldquo諾。
&rdquo行事期年,而上無阙者,前無趨人。
三月解(去勹),弓一弩一無匡(車多)者。
召管子而問曰,&ldquo此何故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鹄鹍之所在,君式璧而聘之。
菹澤之民聞之,越平而射遠,非十鈞之一弩一不能中鹍雞鹄(鳥包)。
彼十鈞之一弩一,不得(上非下束)擏不能自正。
故三月解醫而弓一弩一無匡(車多)者,此何故也?以其家一習一其所也。
&rdquo 桓公曰:&ldquo寡人欲藉于室屋。
&rdquo管子對曰:&ldquo不可,是毀成也。
&rdquo&ldquo欲藉于萬民。
&rdquo管子曰:&ldquo不可,是隐情也。
&rdquo&ldquo欲藉于六畜。
&rdquo管子對曰:&ldquo不可,是殺生也。
&rdquo&ldquo欲藉于樹木。
&rdquo管子對曰:&ldquo不可,是伐生也。
&rdquo&ldquo然則寡人安藉而可?&rdquo管子對曰:&ldquo君請藉于鬼神。
&rdquo桓公忽然作色曰:&ldquo萬民、室屋、六畜、樹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rdquo管子對曰:&ldquo厭宜乘勢,事之利得也;計議因權,事之囿大也。
王者乘勢,聖人乘幼,與物皆宜。
&rdquo桓公曰:&ldquo行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昔堯之五吏五官無所食,君請立五厲之祭,祭堯之五吏,春獻蘭,秋斂落;原魚以為脯,鲵以為殽。
若此,則澤魚之正,伯倍異日,則無屋粟邦布之藉。
此之謂設之以祈祥,推之以禮義也。
然則自足,何求于民也?&rdquo 桓公曰:&ldquo天下之國,莫強于越,今寡人欲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rdquo管子對曰:&ldquo君請遏原流,大夫立沼池,令以矩遊為樂,則越人安敢至?&rdquo桓公曰:&ldquo行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以令隐三川,立員都,立大舟之都。
大身之都有深淵,壘十仞。
令曰:&lsquo能遊者賜千金。
&rsquo未能用金千,齊民之遊水,不避吳越。
&rdquo桓公終北舉事于孤竹、離校。
越人果至,隐曲薔以水齊。
管子有扶身之士五萬人,以待戰于曲菑,大敗越人。
此之謂水豫。
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
管子入賀桓公曰:&ldquo吾田野辟,農夫必有百倍之利矣。
&rdquo是歲租稅九月而具,粟又美。
桓公召管子而問曰:&ldquo此何故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萬乘之國、千乘之國,不能無薪而炊。
今北澤燒。
莫之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荛,一束十倍。
則春有以倳耜,夏有以決芸。
此租稅所以九月而具也。
&rdquo 桓公憂北郭民之
故為國不能來大下之财,緻天下之民,則國不可成。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來天下之财?&rdquo管子對曰:&ldquo昔者桀之時,女樂三萬人,端譟晨,樂聞于三衢,是無不服文繡衣裳者。
伊尹以薄之遊女工文繡篡組,一純得粟百鐘于桀之國。
夫桀之國者,天子之國也,桀無天下憂,飾婦女鐘鼓之樂,故伊尹得其粟而奪之流。
此之謂來天下之财。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緻天下之民?&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使州有一掌,裡有積五窌。
民無以與正籍者予之長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長度。
饑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資者得振,則天下之歸我者若流水,此之謂緻天下之民。
故聖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動言搖辭,萬民可得而親。
&rdquo桓公曰:&ldquo善。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夫湯以七十裡之薄,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桀者冬不為杠,夏不束柎,以觀凍溺。
弛牝虎充市,以觀其驚駭。
至湯而不然。
夷兢而積粟,饑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資者振之,天下歸湯若流水。
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
&rdquo桓公曰:&ldquo桀使湯得為是,其故何也?&rdquo管子曰:&ldquo女華者,桀之所愛也,湯事之以千金;曲逆者,桀之所善也,湯事之以千金。
内則有女華之一陰一,外則有曲逆之一陽一,一陰一陽一之議合,而得成其天子。
此湯之一陰一謀也。
&rdquo 桓公曰:&ldquo輕重之數,國準之分,吾已得而聞之矣,請問用兵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五戰而至于兵。
&rdquo桓公曰:&ldquo此若言何謂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戰衡,戰準,戰流,戰權,戰勢。
此所謂五戰而至于兵者也。
&rdquo桓公曰:&ldquo善。
&rdquo 桓公欲賞死事之後,曰:&ldquo吾國者,衢處之國,饋食之都,虎狼之所栖也,今每戰輿死扶傷,如孤,茶首之孫,仰倳戟之寶,吾無由與之,為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吾國之豪家,遷封、食邑而居者,君章之以物則物重,不章以物則物輕;守之以物則物重,不守以物則物輕。
故遷封、食邑、富商、蓄賈、積餘、藏羨、跱蓄之家,此吾國之豪也,故君請缟素而就士室,朝功臣、世家、遷封、食邑、積餘、藏羨、跱蓄之家曰:&lsquo城肥緻沖,無委緻圍。
天下有慮,齊獨不與其謀?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請以平賈取之子。
&rsquo與之定其券契之齒。
釜鏂之數,不得為侈弇焉。
困窮之民聞而籴之,釜鏂無止,遠通不推。
國粟之賈坐長而四十倍。
君出四十倍之粟以振孤寡,牧貧病,視獨老窮而無子者;靡得相鬻而養之,勿使赴于溝浍之中,若此,則士争前戰為顔行,不偷而為用,輿死扶傷,死者過半。
此何故也?士非好戰而輕死,輕重之分使然也。
&rdquo 桓公曰:&ldquo皮、幹、筋、角之征甚重。
重籍于民而貴市之皮、幹、筋、角,非為國之數也。
&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以令高杠柴池,使東西不相睹,南北不相見。
&rdquo桓公曰:&ldquo諾。
&rdquo行事期年,而皮、幹、筋、角之征去分,民之籍去分。
桓公召管子而問曰:&ldquo此何故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杠、池平之時,夫妻服簟,輕至百裡,今高杠柴池,東西南北不相睹,天酸然雨,十人之力不能上;廣澤遇雨,十人之力不可得而恃。
夫舍牛馬之力所無因。
牛馬絕罷,而相繼死其所者相望,皮、幹、筋、角徒予人而莫之取。
牛馬之賈必坐長而百倍。
天下聞之,必離其牛馬而歸齊若流。
故高杠柴池,所以緻天下之牛馬而損民之籍也,《道若秘》雲:&lsquo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rsquo&rdquo 桓公曰:&ldquo弓一弩一多匡(車多)者,而重籍于民,奉繕工,而使弓一弩一多匡(車多)者,其故何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鵝骛之舍近,鹍雞鹄(鳥包)之通遠。
鹄鹍之所在,君請式璧而聘之。
&rdquo桓公曰:&ldquo諾。
&rdquo行事期年,而上無阙者,前無趨人。
三月解(去勹),弓一弩一無匡(車多)者。
召管子而問曰,&ldquo此何故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鹄鹍之所在,君式璧而聘之。
菹澤之民聞之,越平而射遠,非十鈞之一弩一不能中鹍雞鹄(鳥包)。
彼十鈞之一弩一,不得(上非下束)擏不能自正。
故三月解醫而弓一弩一無匡(車多)者,此何故也?以其家一習一其所也。
&rdquo 桓公曰:&ldquo寡人欲藉于室屋。
&rdquo管子對曰:&ldquo不可,是毀成也。
&rdquo&ldquo欲藉于萬民。
&rdquo管子曰:&ldquo不可,是隐情也。
&rdquo&ldquo欲藉于六畜。
&rdquo管子對曰:&ldquo不可,是殺生也。
&rdquo&ldquo欲藉于樹木。
&rdquo管子對曰:&ldquo不可,是伐生也。
&rdquo&ldquo然則寡人安藉而可?&rdquo管子對曰:&ldquo君請藉于鬼神。
&rdquo桓公忽然作色曰:&ldquo萬民、室屋、六畜、樹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rdquo管子對曰:&ldquo厭宜乘勢,事之利得也;計議因權,事之囿大也。
王者乘勢,聖人乘幼,與物皆宜。
&rdquo桓公曰:&ldquo行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昔堯之五吏五官無所食,君請立五厲之祭,祭堯之五吏,春獻蘭,秋斂落;原魚以為脯,鲵以為殽。
若此,則澤魚之正,伯倍異日,則無屋粟邦布之藉。
此之謂設之以祈祥,推之以禮義也。
然則自足,何求于民也?&rdquo 桓公曰:&ldquo天下之國,莫強于越,今寡人欲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rdquo管子對曰:&ldquo君請遏原流,大夫立沼池,令以矩遊為樂,則越人安敢至?&rdquo桓公曰:&ldquo行事奈何?&rdquo管子對曰:&ldquo請以令隐三川,立員都,立大舟之都。
大身之都有深淵,壘十仞。
令曰:&lsquo能遊者賜千金。
&rsquo未能用金千,齊民之遊水,不避吳越。
&rdquo桓公終北舉事于孤竹、離校。
越人果至,隐曲薔以水齊。
管子有扶身之士五萬人,以待戰于曲菑,大敗越人。
此之謂水豫。
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
管子入賀桓公曰:&ldquo吾田野辟,農夫必有百倍之利矣。
&rdquo是歲租稅九月而具,粟又美。
桓公召管子而問曰:&ldquo此何故也?&rdquo管子對曰:&ldquo萬乘之國、千乘之國,不能無薪而炊。
今北澤燒。
莫之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荛,一束十倍。
則春有以倳耜,夏有以決芸。
此租稅所以九月而具也。
&rdquo 桓公憂北郭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