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度
關燈
小
中
大
給我聽聽麼?&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從燧人氏以來,沒有不運用輕重之術治理天下的。
共工當政的時代,天下水域占十分之七,陸地占十分之三,他就利用這個自然形勢來控制天下。
到了黃帝當政的時代,努力除掉各地的武裝,限制他們制造武器,燒山林、毀草薮、火焚大澤、驅逐禽一獸,實際上都是為控制他人,這然後才得以統治天下。
至于堯舜當政,之所以能把天下治好,是因為在北方取用禺氏的玉石,從南方取用一江一漢的珍珠,他們還在驅捕野獸時,使大夫參與其事。
&rdquo桓公說:&ldquo這是什麼意思?&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他們命令:&lsquo各國諸侯之子到本朝為臣的,都要穿兩張虎皮做成的皮裘。
國内上大夫要穿豹皮袖的皮裘,中大夫要穿豹皮衣襟的皮裘。
&rsquo這樣,大夫們就都賣出他們的糧食、财物去購買虎豹皮張,因此,山林百姓捕殺猛獸就象驅逐父母的仇人那樣賣力。
這就是說,國君隻消冠冕堂皇地坐在堂上,猛獸就将被獵獲于野外;大夫們散其财物,百姓都可在流通中得利。
這就是堯舜曾經用過的輕重之術。
&rdquo 桓公說:&ldquo在&lsquo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rsquo這句話裡,什麼叫作&lsquo事名二&rsquo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天道為一陽一,地道為一陰一,這就是事名二。
&rdquo&ldquo什麼叫正名五呢?&rdquo回答說:&ldquo權、衡、規、矩、準,這就是正名五。
它們體現在顔色上,就分青、黃、白、黑、赤;體現在聲音上,就分宮、商、羽、微、角;體現在味覺上,就分酸、辣、鹹、苦、甜。
這裡的利用&lsquo二五&rsquo,同上面的&lsquo童山竭澤&rsquo一樣,都是人君用來控制人們的。
五味,是用來控制人們飲食的;五聲是用來控制人們聽欲的;五色,是用來控制人們觀賞的。
人君丢掉了&lsquo二五&rsquo,就會亡國;大夫丢掉了&lsquo二五&rsquo,就喪失權勢;普通人丢掉了&lsquo二五&rsquo,也不能治理一家。
這是國家最重要的關鍵,所以叫作&lsquo國機&rsquo。
&rdquo 輕重家的法典上講:&ldquo自己說能作司馬的官,但作起來不稱職的,就殺掉他以血祭鼓;自己說能作農業的官,但作起來不稱職的,就殺掉他以血祭祀社神;自己說能作一般官吏,但作起來不稱職的,就砍掉他的雙腳罰他守門。
&rdquo這樣,就不會有人敢在君主面前吹噓自己以騙取祿位了。
這樣,無論被人推薦當官的,或者守門小事都不稱職的,也都可以依法處理了。
桓公問管仲說:&ldquo請問失準的問題。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失準就是天下各國都控制我們,而我們無能為力,這就叫作失準。
&rdquo桓公說:&ldquo這是什麼意思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如果天下各國起兵進攻我們,對于凡能謀劃利國定民的大臣,就要割地而封;凡能作戰成功立名的大臣,也要割地而封。
這樣。
實際上是天下在封賞您的大臣了,而不是您本人進行封賞。
天下已經使您把十裡土地封給大臣,而随着天下每一次動兵,又要把二十裡土地再次&ldquo封給&rdquo富民商人。
您國的富民不是您使他發财緻富,而是天下使他們緻富。
鄰國每動一次兵,都會造成您國的富民商人多發一次财,弄得貧者更貧,富者更富,這就是失準的必然結局。
&rdquo桓公說:&ldquo這又是什麼意思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如果天下各國出兵攻打我國,百姓放下農具,拿起武器出外打仗,那麼,舉國不能種地,這并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造成的。
國君在戰時,早晨下令征稅晚上就要一交一齊,百姓隻好抛賣财物、糧食,折價一半脫手。
商人買進而加以囤積,那麼,&lsquo國内的一半财貨就進入商人之手。
戰争結束,百姓複歸舊業,物價會回到戰前水平。
商人在此時售出他所囤積的财物,可以把國内市場一少半的貨币積藏在自己手裡。
這樣一來,币值可以提高十分之三,貨物價格可以下跌十分之三。
商人就在這貴賤十分之三中買來賣去,國家财物将全部落入商人之手,國君是束手無策的。
共工當政的時代,天下水域占十分之七,陸地占十分之三,他就利用這個自然形勢來控制天下。
到了黃帝當政的時代,努力除掉各地的武裝,限制他們制造武器,燒山林、毀草薮、火焚大澤、驅逐禽一獸,實際上都是為控制他人,這然後才得以統治天下。
至于堯舜當政,之所以能把天下治好,是因為在北方取用禺氏的玉石,從南方取用一江一漢的珍珠,他們還在驅捕野獸時,使大夫參與其事。
&rdquo桓公說:&ldquo這是什麼意思?&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他們命令:&lsquo各國諸侯之子到本朝為臣的,都要穿兩張虎皮做成的皮裘。
國内上大夫要穿豹皮袖的皮裘,中大夫要穿豹皮衣襟的皮裘。
&rsquo這樣,大夫們就都賣出他們的糧食、财物去購買虎豹皮張,因此,山林百姓捕殺猛獸就象驅逐父母的仇人那樣賣力。
這就是說,國君隻消冠冕堂皇地坐在堂上,猛獸就将被獵獲于野外;大夫們散其财物,百姓都可在流通中得利。
這就是堯舜曾經用過的輕重之術。
&rdquo 桓公說:&ldquo在&lsquo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rsquo這句話裡,什麼叫作&lsquo事名二&rsquo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天道為一陽一,地道為一陰一,這就是事名二。
&rdquo&ldquo什麼叫正名五呢?&rdquo回答說:&ldquo權、衡、規、矩、準,這就是正名五。
它們體現在顔色上,就分青、黃、白、黑、赤;體現在聲音上,就分宮、商、羽、微、角;體現在味覺上,就分酸、辣、鹹、苦、甜。
這裡的利用&lsquo二五&rsquo,同上面的&lsquo童山竭澤&rsquo一樣,都是人君用來控制人們的。
五味,是用來控制人們飲食的;五聲是用來控制人們聽欲的;五色,是用來控制人們觀賞的。
人君丢掉了&lsquo二五&rsquo,就會亡國;大夫丢掉了&lsquo二五&rsquo,就喪失權勢;普通人丢掉了&lsquo二五&rsquo,也不能治理一家。
這是國家最重要的關鍵,所以叫作&lsquo國機&rsquo。
&rdquo 輕重家的法典上講:&ldquo自己說能作司馬的官,但作起來不稱職的,就殺掉他以血祭鼓;自己說能作農業的官,但作起來不稱職的,就殺掉他以血祭祀社神;自己說能作一般官吏,但作起來不稱職的,就砍掉他的雙腳罰他守門。
&rdquo這樣,就不會有人敢在君主面前吹噓自己以騙取祿位了。
這樣,無論被人推薦當官的,或者守門小事都不稱職的,也都可以依法處理了。
桓公問管仲說:&ldquo請問失準的問題。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失準就是天下各國都控制我們,而我們無能為力,這就叫作失準。
&rdquo桓公說:&ldquo這是什麼意思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如果天下各國起兵進攻我們,對于凡能謀劃利國定民的大臣,就要割地而封;凡能作戰成功立名的大臣,也要割地而封。
這樣。
實際上是天下在封賞您的大臣了,而不是您本人進行封賞。
天下已經使您把十裡土地封給大臣,而随着天下每一次動兵,又要把二十裡土地再次&ldquo封給&rdquo富民商人。
您國的富民不是您使他發财緻富,而是天下使他們緻富。
鄰國每動一次兵,都會造成您國的富民商人多發一次财,弄得貧者更貧,富者更富,這就是失準的必然結局。
&rdquo桓公說:&ldquo這又是什麼意思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如果天下各國出兵攻打我國,百姓放下農具,拿起武器出外打仗,那麼,舉國不能種地,這并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造成的。
國君在戰時,早晨下令征稅晚上就要一交一齊,百姓隻好抛賣财物、糧食,折價一半脫手。
商人買進而加以囤積,那麼,&lsquo國内的一半财貨就進入商人之手。
戰争結束,百姓複歸舊業,物價會回到戰前水平。
商人在此時售出他所囤積的财物,可以把國内市場一少半的貨币積藏在自己手裡。
這樣一來,币值可以提高十分之三,貨物價格可以下跌十分之三。
商人就在這貴賤十分之三中買來賣去,國家财物将全部落入商人之手,國君是束手無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