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權數
關燈
小
中
大
。
百姓中凡有上述技藝者,都賜給一匹馬所能耕種的土地,一斤金所能買到的衣服。
這是有助于國君擺脫蒙昧愚妄的一種措施。
這五家都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懂&lsquo時&rsquo的官,使他在事前更早的時候說明情況,君主就不緻錯過時機,錯行理财之策,而帶來财源興盛的結果;懂&lsquo春秋&rsquo的官,可以遠占得失,以為後來的教訓;懂&lsquo詩&rsquo的官,記述人們的行動而免于差錯;懂&lsquo出行&rsquo的官,詳述道路的情況而免生誤解;懂&lsquo易&rsquo的官,可以掌握禍福兇吉,不至于發生錯亂。
管理這些人應是君主的權柄。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利用權柄的理财方法,我已經明白了,要維護國家鞏固又該怎麼辦呢?&rdquo回答說:&ldquo有專能的人才既已授官使用,懂天時的人才既已授官使用,通曉得失規律、萬物始終的人才,君上都已經授官使用了,其餘則依照一般方法管理就行了。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按一般方法管理?&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糧食是人們生命的主宰,知識是人們治事的幫助。
但百姓知識多了君主就可能愚昧,就好象民富則君貧,民貧則君富一樣。
這叫作看到事情的兩個方面。
國事的關鍵,全在于政策緩急得當;為君之道,全在于設計法度得宜;人心的整治,全在于禁止邪惡産生。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設計法度得宜?何謂禁制人心邪惡?&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設計各種法度,要注意量力行事;禁制人心邪惡,要注意懲前毖後。
這樣,禍事就不會發生,百姓也沒有犯罪的憂慮了。
&rdquo桓公說:&ldquo再請談一談禁制人心的邪惡。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晉國有臣不忠于國君,想殺害君主,屬于政治性的大罪。
對所有犯罪的各家,晉國一律都判定他們全家不準任職事君。
這就是晉國的不對了。
齊國處理此等事件,則按照主從分别定罪。
懲治壞人用刑罰,表彰好人用獎賞,這就是戒止人心邪惡的做法。
這種做法也可以稱之為&lsquo國戒&rsquo。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上述輕重平準之法都付諸施行以後,理财之策是否就此結束啊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沒有,還有禦神用寶。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禦神用寶?&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北郭有人掘地而得龜,用這龜就可得到相當于百裡土地的利益。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得龜相當于百裡之地?&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讓得龜者把龜放在大盤裡。
君上立即派出使臣,配備十乘馬車,攜帶黃金百斤,到得龜人的家下令說:&lsquo國君賞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
&rsquo還說:&lsquo這是東海海神的後代,樣子象龜,寄居在你的家裡,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終身享用,并給你百斤黃金的報酬。
&rsquo于是把這龜奉為無價的貴物而收藏在大台之上,每天要血祭四條牛,立名為無價之寶。
過四年後,征孤竹國,了解富戶丁家所藏的糧食,足夠三軍五個月吃用,便把丁家主人召來向他說:&lsquo我有一件無價之寶在這裡,現在我有出征的大事,想把這個寶物抵押給你,借用你的糧食。
&rsquo丁氏向北再拜領命,送到糧食,但不敢接受這個作為抵押的神寶。
桓公便對丁氏說:&lsquo我老了,兒子又不了解這裡的前前後後。
你一定要收下這個抵押品。
&rsquo丁氏回家後,便改建房屋,輔設墊席,把龜收藏起來了。
過四年,在兵伐孤竹的時候,即可公開宣布丁家糧食确實滿足三軍吃了五個月。
桓公再舉辦一種利用貢龜的理财辦法:确定文行價值七千金,年龜價值為四千金,黑白子的龜價值為一千金。
凡用貢龜制度所得收入,相當兩個齊國領土的數字。
貢龜的使用: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就把它作為寶物抵押出去,在國家安定的時候就讓它在物資流通中起作用。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流通中的作用?&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市場物價若出現投機詐騙的現象,則國無理财之法而民無生活之路。
所以,善治天下者,要掌握糧食、錢币兩大投機對象以外的物資。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兩個投機對象以外的物資?&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萬乘之國不可以沒有價值萬金的庫藏龜寶,千乘之國不可以沒有價值千金的庫藏龜寶,百乘之國不可以沒有價值百金的庫藏龜寶。
利用這種後備的寶物,同國家政策号令的進退相結合,這就可以叫做乘時調節市場的物價。
&rdquo
百姓中凡有上述技藝者,都賜給一匹馬所能耕種的土地,一斤金所能買到的衣服。
這是有助于國君擺脫蒙昧愚妄的一種措施。
這五家都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懂&lsquo時&rsquo的官,使他在事前更早的時候說明情況,君主就不緻錯過時機,錯行理财之策,而帶來财源興盛的結果;懂&lsquo春秋&rsquo的官,可以遠占得失,以為後來的教訓;懂&lsquo詩&rsquo的官,記述人們的行動而免于差錯;懂&lsquo出行&rsquo的官,詳述道路的情況而免生誤解;懂&lsquo易&rsquo的官,可以掌握禍福兇吉,不至于發生錯亂。
管理這些人應是君主的權柄。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利用權柄的理财方法,我已經明白了,要維護國家鞏固又該怎麼辦呢?&rdquo回答說:&ldquo有專能的人才既已授官使用,懂天時的人才既已授官使用,通曉得失規律、萬物始終的人才,君上都已經授官使用了,其餘則依照一般方法管理就行了。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按一般方法管理?&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糧食是人們生命的主宰,知識是人們治事的幫助。
但百姓知識多了君主就可能愚昧,就好象民富則君貧,民貧則君富一樣。
這叫作看到事情的兩個方面。
國事的關鍵,全在于政策緩急得當;為君之道,全在于設計法度得宜;人心的整治,全在于禁止邪惡産生。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設計法度得宜?何謂禁制人心邪惡?&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設計各種法度,要注意量力行事;禁制人心邪惡,要注意懲前毖後。
這樣,禍事就不會發生,百姓也沒有犯罪的憂慮了。
&rdquo桓公說:&ldquo再請談一談禁制人心的邪惡。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晉國有臣不忠于國君,想殺害君主,屬于政治性的大罪。
對所有犯罪的各家,晉國一律都判定他們全家不準任職事君。
這就是晉國的不對了。
齊國處理此等事件,則按照主從分别定罪。
懲治壞人用刑罰,表彰好人用獎賞,這就是戒止人心邪惡的做法。
這種做法也可以稱之為&lsquo國戒&rsquo。
&rdquo 桓公問管仲說:&ldquo上述輕重平準之法都付諸施行以後,理财之策是否就此結束啊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沒有,還有禦神用寶。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禦神用寶?&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北郭有人掘地而得龜,用這龜就可得到相當于百裡土地的利益。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得龜相當于百裡之地?&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讓得龜者把龜放在大盤裡。
君上立即派出使臣,配備十乘馬車,攜帶黃金百斤,到得龜人的家下令說:&lsquo國君賞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
&rsquo還說:&lsquo這是東海海神的後代,樣子象龜,寄居在你的家裡,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終身享用,并給你百斤黃金的報酬。
&rsquo于是把這龜奉為無價的貴物而收藏在大台之上,每天要血祭四條牛,立名為無價之寶。
過四年後,征孤竹國,了解富戶丁家所藏的糧食,足夠三軍五個月吃用,便把丁家主人召來向他說:&lsquo我有一件無價之寶在這裡,現在我有出征的大事,想把這個寶物抵押給你,借用你的糧食。
&rsquo丁氏向北再拜領命,送到糧食,但不敢接受這個作為抵押的神寶。
桓公便對丁氏說:&lsquo我老了,兒子又不了解這裡的前前後後。
你一定要收下這個抵押品。
&rsquo丁氏回家後,便改建房屋,輔設墊席,把龜收藏起來了。
過四年,在兵伐孤竹的時候,即可公開宣布丁家糧食确實滿足三軍吃了五個月。
桓公再舉辦一種利用貢龜的理财辦法:确定文行價值七千金,年龜價值為四千金,黑白子的龜價值為一千金。
凡用貢龜制度所得收入,相當兩個齊國領土的數字。
貢龜的使用: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就把它作為寶物抵押出去,在國家安定的時候就讓它在物資流通中起作用。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流通中的作用?&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市場物價若出現投機詐騙的現象,則國無理财之法而民無生活之路。
所以,善治天下者,要掌握糧食、錢币兩大投機對象以外的物資。
&rdquo桓公說:&ldquo何謂兩個投機對象以外的物資?&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萬乘之國不可以沒有價值萬金的庫藏龜寶,千乘之國不可以沒有價值千金的庫藏龜寶,百乘之國不可以沒有價值百金的庫藏龜寶。
利用這種後備的寶物,同國家政策号令的進退相結合,這就可以叫做乘時調節市場的物價。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