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權數

關燈
dquo 桓公問于管子曰:&ldquo權棅之數吾已得聞之矣,守國之固奈何?&rdquo曰:&ldquo能皆已官,時皆已官,得失之數,萬物之終始,君皆已官之矣。

    其餘皆以數行。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以數行?&rdquo管子對曰:&ldquo谷者民之司命也,智者民之輔也。

    民智而君愚,下富而君貧,下貧而君富,此之謂事名二。

    國機,徐疾而已矣。

    君道,度法而已矣。

    人心,禁缪而已矣。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度法?何謂禁缪?&rdquo管子對曰:&ldquo度法者,量人力而舉功;禁缪者,非往而戒來。

    故禍不萌通而民無患咎。

    &rdquo桓公曰:&ldquo請聞心禁。

    &rdquo管子對曰:&ldquo晉有臣不忠于其君,慮殺其主,謂之公過。

    諸公過之家毋使得事君。

    此晉之過失也。

    齊之公過,坐立長差。

    惡惡乎來刑,善善乎來榮,戒也。

    此之謂國戒。

    &rdquo 桓公問管子曰:&ldquo輕重準施之矣,策盡于此乎?&rdquo管子曰:&ldquo未也,将禦神用寶。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禦神用寶?&rdquo管子對曰:&ldquo北郭有掘阙而得龜者,此檢數百裡之地也。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得龜百裡之地?&rdquo管子對曰:&ldquo北郭之得龜者,令過之平盤之中。

    君請起十乘之使,百金之提,命北郭得龜之家曰:&lsquo賜若服中大夫。

    &rsquo曰:&lsquo東海之子類于龜,托舍于若。

    賜若大夫之服以終而身,勞若以百金。

    &rsquo之龜為無赀,而藏諸泰台,一日而釁之以四牛,立寶曰無赀。

    還四年,伐孤竹。

    丁氏之家粟可食三軍之師行五月,召丁氏而命之曰;&lsquo吾有無赀之寶于此。

    吾今将有大事,請以寶為質于子,以假子之邑粟。

    &rsquo丁氏北鄉再拜,入粟,不敢受寶質。

    桓公命丁氏曰:&lsquo寡人老矣,為子者不知此數。

    終受吾質!&rsquo丁氏歸,革築室,賦籍藏龜。

    還四年,伐孤竹,謂丁氏之粟中食三軍五月之食。

    桓公立貢數:文行中七,年龜中四千金,黑白之子當千金。

    凡貢制,中二齊之壤策也,用貢:國危出寶,國安行流。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流?&rdquo管子對曰:&ldquo物有豫,則君失策而民失生矣。

    故善為天下者,操于二豫之外。

    &rdquo桓公曰:&ldquo何謂二豫之外?&rdquo管子對曰:&ldquo萬乘之國,不可以無萬金之蓄飾;千乘之國,不可以無千金之蓄飾;百乘之國,不可以無百金之蓄飾。

    以此與令進退,此之謂乘時。

    &rdquo 【譯文】 桓公問管仲說:&ldquo請問通權達變的理财方法。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天以天時水旱體現其權變,地以财物多寡體現其權變,人以能力高低體現其權變,君主以發号施令為權變。

    君主如不能掌握天的權變,人、地的權變也無從掌握。

    &rdquo桓公說;&ldquo為什麼不掌握天權,人地之權就無從掌握?&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商湯在位時有七年旱災,夏禹在位時有五年水災。

    人民沒有飯吃以至有出賣兒女的。

    商湯隻好用莊山的金屬鑄币,來贖救人民無食而出賣兒女的;夏禹隻好用曆山的金屬鑄币,來贖救人民無食而出賣兒女的。

    所以,君主對于天時水旱不能掌握防備,人力和土地财物也都無從掌握了。

    因此,成王業的君主總是每年貯蓄糧食十分之三,三年多就能有相當于夠吃一年的貯備。

    三十七年就能有相當于十一年多一點的貯備。

    每年貯蓄三分之一不至于傷害民生,還可以促進農民重視農業并勤奮努力。

    即使天災毀壞土地生産,發生兇旱水澇百姓也不會有死于溝塹或沿街乞讨的了。

    這就是掌握天時以對待天的權變的辦法。

    &rdquo桓公說:&ldquo好。

    我想實行掌握&lsquo三權&rsquo的理财方法,該怎麼辦?&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梁山南面所産的纟青茜和山東掖縣一帶的石壁,是天下稀有的珍寶。

    &rdquo管仲接着說:&ldquo用這些東西換取糧食,每年貯備一分,行之五年,國家就有力量使糧價比以前上漲十倍。

    &rdquo管仲接着說:&ldquo要鑄錢立币,拿出兩年的貯備糧雇人采銅,建立冶銅鑄币的場所。

    但物價的水平則要與别國保持一緻。

    因為商品價格偏高,别國就來傾銷射利;商品價格偏低,物資會洩散外流。

    所以要注意比價一緻。

    物資洩散外流,就等于本國失權;被人射利,就等于本國失策了。

    國家不能防備天時水旱之變,民間隻好互相借貸以求自備,等于使人民私相一奴一役。

    這是刑罰所起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