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蓄

關燈
【原文】 國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祿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業一交一接于君上也。

    故人君挾其食,守其用,據有餘而制不足,故民無不累于上也。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故善者執其通施以禦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盡也。

     夫民者親信而死利,海内皆然。

    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

    先王知其然,故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

    故民愛可洽于上也。

    租籍者,所以強求也:租稅者,所慮而請也。

    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強求,廢其所慮而請,故天下樂從也。

     利出于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養,隘其利途。

    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

    故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

     凡将為國,不通于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不能調通民利,不可以語制為大治。

    是故萬乘之國有萬金之賈,千乘之國有千金之賈,然者何也?國多失利,則臣不盡其忠,士不盡其死矣。

    歲有兇穰,故谷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

    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賈遊市,乘民之不給,百倍其本。

    分地若一,強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

    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

    然而人君不能調,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夫民富則不可以祿使也,貧則不可以罰威也。

    法令之不行,萬民之不治,貧富之不齊也。

    且君引錣量用,耕田發草,上得其數矣。

    民人所食,人有若幹步畝之數矣,計本量委則足矣。

    然而民有饑餓不食者何也?谷有所藏也。

    人君鑄錢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幹百千之數矣。

    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

    然則人君非能散積聚,鈞羨不足,分并财利而調民事也,則君雖強本趣耕,而自為鑄币而無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惡能以為治乎? 歲适美,則市粜無予,而狗彘食人食。

    歲适兇,則市籴釜十繦,而道有餓民。

    然則豈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贍也哉?夫往歲之粜賤,狗彘食人食,故來歲之民不足也。

    物适賤,則半力而無予,民事不償其本;物适貴,則什倍而不可得,民失其用。

    然則豈财物固寡而本委不足也哉?夫民利之時失,而物利之不平也。

    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餘。

    夫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斂積之以輕,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而财之櫎可得而平也。

     凡輕重之大利,以重射輕,以賤洩平。

    萬物之滿虛随财,準平而不變,衡絕則重見。

    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準平,使萬室之都必有萬鐘之藏,藏繦千萬;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鐘之藏,藏繦百萬。

    春以奉耕,夏以奉芸。

    耒耜械器,種鑲糧食,畢取贍于君。

    故大賈蓄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然則何?君養其本謹也。

    春賦以斂缯帛,夏貸以收秋實,是故民無廢事而國無失利也。

     凡五谷者,萬物之主也。

    谷貴則萬物必賤,谷賤則萬物必貴。

    兩者為敵,則不俱平。

    故人君禦谷物之秩相勝,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間。

    故萬民無籍而國利歸于君也。

    夫以室庑籍,謂之毀成;以六畜籍,謂之止生;以田畝籍,謂之禁耕;以正人籍,謂之離情;以正戶籍,謂之養赢。

    五者不可畢用,故王者遍行而不盡也。

    故天子籍于币,諸侯籍于食。

    中歲之谷,粜石十錢。

    大男食四石,月有四十之籍;大女食三石,月有三十之籍:吾子食二石,月有二十之籍。

    歲兇谷貴,籴石二十錢,則大男有八十之籍,大女有六十之籍,吾子有四十之籍。

    是人君非發号令收啬而戶籍也,彼人君守其本委謹,而男女諸君吾子無不服籍者也。

    一人廪食,十人得餘;十人廪食,百人得餘;百人廪食,千人得餘。

    夫物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聚則重。

    人君知其然,故視國之羨不足而禦其财物。

    谷賤則以币予食,布帛賤則以币予衣。

    視物之輕重而禦之以準,故貴賤可調而君得其利。

     前有萬乘之國,而後有千乘之國,謂之抵國。

    前有千乘之國,而後有萬乘之國,謂之距國。

    壤正方,四面受敵,謂之衢國。

    以百乘衢處,謂之托食之君。

    千乘衢處,壤削少半。

    萬乘衢處,壤削太半。

    何謂百乘衢處托食之君也?夫以百乘衢處,危懾圍阻千乘萬乘之間,夫國之君不相中,舉兵而相攻,必以為捍挌蔽圉之用。

    有功利不得鄉。

    大臣死于外,分壤而功;列陳系累獲虜,分賞而祿。

    是壤地盡于功賞,而稅臧殚于繼孤也。

    是特名羅于為君耳,無壤之有;号有百乘之守,而實無尺壤之用,故謂托食之君。

    然則大國内款,小國用盡,何以及此?曰:百乘之國,官賦軌符,乘四時之朝夕,禦之以輕重之準,然後百乘可及也。

    千乘之國,封天财之所殖,誡器之所出,财物之所生,視歲之滿虛而輕重其祿,然後千乘可足也。

    萬乘之國,守歲之滿